首页 理论教育秀场文化景观特征:商业与艺术的融合

秀场文化景观特征:商业与艺术的融合

【摘要】:有些人认为秀场文化景观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不相容的,商业性会妨碍或有损其艺术性的发挥。时尚秀场为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两极提供了一个完美结合的契机和场所。时尚秀场的商业性表现在秀场的商业化运作和最终要达到的推销品牌及产品的目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化的服装设计和秀场舞美灯光等景观的打造。

居伊·德波认为,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转化为被动的消费行为。景观呈现为漂亮的外观,外在的包装、形象、直观印象比商品功能和质地更为重要。时尚秀场中动态的服饰比商场中静态的服装更具吸引力,原因正是秀场这一独特的文化景观使静态的服饰成为一种充满艺术性、立体可感、魅惑十足的视觉存在。时尚秀场以狭小的T台为中心,呈辐射状,配合强光、动感的音乐、独特的舞美设计,没有一句广告词,仅仅用光、影、造型等为观者带来的视觉震撼来打动消费者,引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征服消费者,从而达到商业目的。

有些人认为秀场文化景观的商业性与艺术性是不相容的,商业性会妨碍或有损其艺术性的发挥。笔者认为两者并不冲突,而且彼此支撑。时尚秀场为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两极提供了一个完美结合的契机和场所。时尚秀场的商业性表现在秀场的商业化运作和最终要达到的推销品牌及产品的目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化的服装设计和秀场舞美灯光等景观的打造。良好的商业运作可以使秀场中的时尚艺术得到更广泛的宣传、扩大影响力,使更多人认识到时尚之美,受到时尚之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加入到追求时尚之美的队伍中来。此外,时尚秀场所展示的艺术之美在引领时尚、培养人们的穿衣美感和生活情趣的同时,还可以引领消费,而这不正是秀场作为一种商业性展演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吗?因此,商业性和艺术性,这一对矛盾体,在时尚秀场中得到了统一,不会相互排斥,反而彼此支撑,互为补充。

以英国时尚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为例。他是一位公认的的浪漫主义大师,时装设计中充满了艺术性追求,标新立异,不规则,多元素,极度视觉化。纵观他的历年作品,从早期融合了英式古板和世纪末浪漫歌剧特点的设计,到溢满怀旧情愫的斜裁剪裁技术;从野性十足的重金属及皮件中充斥的朋克霸气,到断裂褴褛式黑色装束中肆意宣泄的后现代激情,人们总能真切感受到穿着这些衣装的躯体不再是单纯的衣架,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彰显灵魂的悸动。他在时装中所表达的艺术追求完全是独立于商业利益之外的,但是其舞台效果却恰恰是商业利益所要达到的。

对此,有些人从传统艺术观出发认为时尚不是艺术,因为时尚带有太多的功利性。但是,时装之美和其他艺术品一样不仅可以被观赏,而且具有文化内涵,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素养。同时,对时装艺术的欣赏也是人与时装作品之间的交流,可以从中体验到欣赏者、创作者及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感情共鸣。这种情感和共鸣表面上具有超功利性,这并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和深刻的肯定,反过来证明了其价值所在。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时尚秀场和其他舞台艺术一样,是一种以舞台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方式,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这是一种以服装为主体、模特为道具的动态艺术表演。通俗的、高雅的、现代的、后现代的、未来主义的等各种时装艺术风格在秀场中自由呈现,无拘无束。时尚秀场中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共荣共存、缺一不可。不过,在现实中,两者之间有时很难真正达到完美和谐的理想状态。时尚的商业性常常处于优势地位,这主要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和服装设计的功能性、时尚潮流的嬗变性有关。很多时候,时装艺术的光环会不断沦为销售的筹码和利器,命运稍好一些的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却又失去了其实用价值和穿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