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田园曲》以稻草人形象为基础,编导运用艺术想象将稻草人赋予了人的情感与人格。孔雀在傣族人民心目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因此,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2023-11-19
笔者认为,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至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首先,传统文化记忆是其基础,不可或缺,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所谓的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对当代文化的体验与认知,这是每一个传统文化创新者的必备素质和继续创新发展的前提。因为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创新,其根本目的都是让传统文化知识服务于当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于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没有对时代精神和文化发展趋势的真切体认和感知,创新就无的放矢。第三点是对于人类过去、未来或异域生活图景的文化想象。想象力是所有创意和创新设计的必备条件,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设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不可或缺的能力。具体到传统服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问题,笔者认为,上述三个基本要素都很重要。尤其是第三点,可以说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每一件服装都承载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记忆,也同样包含了人们对于过去、未来或者异域他者的文化想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无论是服装的设计者还是穿着者,都会把服装与自我、主体、社会、历史及文化关系的理解和认知融入到自己设计或者选择穿着的服装之中,这其中除了储存于记忆中的对于服装、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外,很多时候还来自文化想象,既有关于自我主体的想象,也有关于异域他者的想象。
在人类服装发展史上,有关服饰文化想象的例子很多,经常被人们引用的莫过于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中国风”(Chinoiserie)。“Chinoiserie”是法语单词,意为“中国的”。该词在18世纪中期被吸纳到英语中,用来指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装饰艺术风格,其中包括艺术、建筑、园林、家居装饰和服装等领域中对各种真实及想象中的中国元素的模仿与运用,形式上讲究对称、比例上追求夸张。从17世纪起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国装饰艺术风格得到了欧洲艺术家们的大力推崇。可以说那时欧洲人对中国风商品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现今中国人对欧美名牌的追捧。整个18世纪是“中国风”的黄金时代。从本质上来讲,欧洲的“中国风”不是真正的中国风格,而是使用了中国元素、具有某种中国情调的欧洲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中充满了欧洲人对中国艺术和风土人情的想象,甚至是幻想,又掺杂了西方传统的审美情趣。[8]所以有媒体说,西方的“中国风”是一个梦境,它从来不是真实的“中国”,而是一个被欧洲人通过想象塑造出来的国度,里面充满了神秘、浪漫与奇遇。
20世纪初,这股从西方世界吹起来的“中国风”继续前行,保罗·波列被称为全世界第一个中国风时装设计师。他从未到过中国,却对包括中国艺术在内的东方艺术十分感兴趣,在服装设计中大胆使用各种东方文化元素,设计出“孔子大衣”、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阿拉伯风格的女子束腰外衣、穆斯林式样的头巾和阿拉伯风格的面纱等,将东方服饰元素融入西方服饰文化之中。当然,他充满东方风情的服装设计中很多都是建基于对东方文化的想象,是以文化想象为基础对另一种艺术风格的挪用和再创造。
在波列之后,出现了一大批对中国风感兴趣的现当代西方艺术家、服装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就是其中一位,他曾多次推出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时装系列。他为“迪奥”推出的1997~1998年秋冬高级女装系列以上海老月份牌上的旗袍美女为灵感来源,将人们的目光带回到20世纪30年代夜夜笙歌的上海滩。作为法国当代服装设计师,他对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应该是没有什么记忆可言的,其设计与创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想象。然而,没有亲身体验也或许是天才设计们发挥其强大想象力优势的绝佳时刻。不过,这些西方设计师运用东方文化元素进行设计、改造可能是出于他们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喜爱,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东方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有多么深刻的理解或认同、对异域文化、异域风情有多么向往。很多时候,也可能只是出于设计的需要或为了满足西方人的猎奇心理。相应地,他们用这种服装建构出来的主体身份也不隶属于某个东方民族,而是一种具有开放和多元品质的身份表征。
最近几年,秀场中流行的3D打印服装、高科技时尚、概念时尚以及一些暗黑和怪诞风格的时尚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生活图景以及未知世界的浪漫奇想,通过时尚寻找未来感、塑造异域风格已经成为当下许多优秀服装设计师的成功经验之一。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同一部分。一切可以想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他意在强调文艺创作中的想象活动要以记忆的经验资源为基础,对于服装设计活动也有一定道理。对许多服装设计师来说,他们设计的服饰中既有对昔日风格的挪用,也包含建立在过去文化记忆基础之上的对昔日文化的想象,以及对于未知世界、异域文化或未来人类生活图景的想象。总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想象会通过服装这种形式转化为后继时代的文化记忆。服装史上每一款经典服装的诞生一方面凝聚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时代精神,同时也一定与那个时代人们的文化记忆、文化想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关时尚: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舞蹈《田园曲》以稻草人形象为基础,编导运用艺术想象将稻草人赋予了人的情感与人格。孔雀在傣族人民心目中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因此,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2023-11-19
黏合在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用得较多,现代舞蹈艺术也常常运用这种想象方法。(二)典型化该方法严格地说,并不完全属于舞蹈艺术想象的内容与范畴,而是与艺术思维关系密切,因为典型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典型化是艺术家用以概括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方法。......
2023-11-19
对此,丹托把艺术品获得资格的体制性环境称为“艺术界”,具体而言就是“一种艺术理论的氛围,一种艺术史的知识”[17]。[18]从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艺术体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在当下的艺术体制中,由艺术史家、评论家和理论研究者为主组成的专家共同体成为公认的立法者,当然更是理论氛围的制造者。......
2023-06-18
在艺术设计中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的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设计创作出新的作品,并使其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焕然一新的感觉。联想的基本方式:①相似联想:指的是外部形态与内在结构的相似。......
2024-01-25
现代设计应用传统元素必须符合现代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打破刻意应用,生态传承中国传统元素值得当下设计提倡。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创新是唯一的出路。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把握好设计的本质,有利于解决中国当下设计运用传统元素存在的一些问题。......
2023-09-20
在时尚与主体交互构造的过程中,使用和穿戴时尚的主体会赋予时尚以鲜活的生命。在阶级身份日益弱化的现代民主社会中,主体的内在气质是成为时尚领袖的必要条件之一,时尚的光辉需要生命主体多种形式的滋养。换言之,是众多生命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从间性理论的视角来看,无论是时尚对主体的构造,还是主体对时尚的构造,都不是单独发生的事件,而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
2023-06-18
人们对事物的了解通常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直观想象抽象出实物的几何图形或几何模型,体会物体的位置关系、运动变化,提出数学问题,建立图形与数量的关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用线段图描述复杂的数量关系,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参照高中课标,直观想象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即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2023-08-07
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正好可以将“创新”体现出来。在服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化内涵转变和表现形式创新两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现代服装设计中形式美的变化要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密切相连。随着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服装设计师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中,这对于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23-0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