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超现代理论与时尚趋势

超现代理论与时尚趋势

【摘要】:超现代理论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在《超现代时代》一书中提出来的。利波维茨基认为超现代是现代性在历经后现代这一短暂间歇期后进入的又一更高级社会阶段,换言之,后现代之后的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了超现代社会,超现代社会以“超消费、超现代和超自恋”为主要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下许多时尚虽然运用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手段,但其本质和诉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可以称之为超现代时尚。

超现代理论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在《超现代时代》一书中提出来的。利波维茨基认为超现代是现代性在历经后现代这一短暂间歇期后进入的又一更高级社会阶段,换言之,后现代之后的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了超现代社会,超现代社会以“超消费、超现代和超自恋”为主要特征。他认为超消费(Hyperconsumption)对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进行了吸收整合,其功能与布迪厄所钟爱的象征性对抗模式愈发不同,以一种满足个人目的与标准、依照情感和享乐主义逻辑,让每个人首先为了自我愉悦而非与他人竞争的方式进行安排。作为社会区隔基本要素的奢侈本身已经进入了超消费范畴,因为它是出于满足自身需求的目的而消费——而不是为了能够获得社会地位进行炫耀。[62]这意味着超现代社会中个体的时尚消费更加理性,炫耀性消费不再是时尚消费的重要心理动机,反过来,愉悦自身、建构自我主体性成为影响时尚选择的重要因素。

在利波维茨基来看,科技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和生活工作的轻松便捷,社会个体逐渐从后现代社会延续而来的各种严格的社会规范和传统体制中脱身,面对宽松和多元的社会形态,有着充分的选择权、自主性和开放性,但是选择过多同样会引发焦虑,所以超现代个体既是享乐主义的,也是充满焦虑的,但绝不是虚无主义的,这是超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最大的区别所在。与此同时,与后现代社会对宏大集体叙事的祛魅相反,超现代社会开启了一种新形式的复魅(Re-enchantment),这种复魅主要表现在当下主义(Presentism)的流行、个体生活目标的改变和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等几个方面。当下主义指人们对于当下的崇拜,意味着人们不再对未来以及来世抱有更多的寄托和向往,而是更多关注自己和家人是否健康、生活是否幸福以及这种健康和幸福感能够维持多久。

对于后现代社会中自恋的个体来说,时尚是最能彰显自身存在感的形式之一,时尚的内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一定要新奇、与众不同、能吸引眼球。因此,任何对于固定时尚结构的突破和各种时尚元素无意义的混搭都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在时尚穿着者关注时尚形式而非意义的时代,时尚设计者打造出天马行空的设计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在超现代社会,超自恋的个体是成熟、有责任感、有效率、灵活多变的,这意味着超自恋的个体对于时尚不是不加选择的随意跟风。在时尚选择空前宽泛的当下,超自恋的个体为了更好地处理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纠葛,完成时尚与个体之间的交互构造,只选择适合自身气质、身份地位以及消费能力的时尚,而这也是目前时尚日益朝着小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与后现代社会相同的是,超现代社会中时尚逻辑同样从时尚领域灌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以至于吉尔·利波维茨基认为超现代社会是“一个时尚社会,完全由瞬时、新异和永久诱惑技术重构的‘时尚社会’取代了固化的规训社会。从工业产品到休闲日用、从运动到游戏、从广告到信息、从保健到教育、从美容食谱,我们处处皆可发现兜售的产品、模式及各种诱惑机制都在迅速过时……无处不在的时尚已传播到更广泛的集体生活层面,把当下之轴确立为社会流行的时间模式。”[63]

超现代社会中的时尚逻辑显然不同于后现代社会中的时尚逻辑及其运作模式,如果说后现代社会中的时尚更像是一场众多无意义符号的狂欢和嬉戏,而在超现代社会中,人们已经掌握了这场游戏的规则,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理解赋予其意义。这主要是由于超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对于时尚的运作模式已经有了较为客观和清晰的认识,知道大众传媒打造的充满诱惑的时尚世界不过是时尚体系运作模式的一部分而已。随着个体自主性的日益提高和选择权的日益增加,人们也已经对时尚的诱惑有了充足的准备和一定的抵抗能力。大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追求时尚,也可以选择放弃时尚;可以选择生态时尚为环保做贡献,当然也可以选择高端奢侈时尚让自己光彩照人。因此,超现代社会中的时尚不是无意义的、虚空的时尚,而是和时尚主体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加关注当下社会、人生和世界发展动态的时尚,这种时尚对于社会人生有着更加深入的思考,且具有建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下许多时尚虽然运用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手段,但其本质和诉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可以称之为超现代时尚。超现代时尚和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影响下的现代主义时尚在思想意义和精神主旨方面似乎有某种相似性,只是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些不同。至于时尚评论中对现代主义时尚和后现代主义时尚之间的种种混淆与争执,很多时候是由于阐释者所站的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也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