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除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影响外,街头时尚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风格的流行有着很大关系。哈桑之所以提出这种看法,离不开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至沓来的、与现代主义风格迥异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文学、文化和艺术。......
2023-06-18
众所周知,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以解构主义理论的出现为其诞生的主要标志。解构主义理论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存在一对一的、稳定的意指关系,符号实际上是所指和一个无休止的能指链的组合,就是说符号的能指是自由的、无限延伸的,这也决定了符号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和无限延伸的特征。正是建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社会中事物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稳定、可靠、可预测的表征链条在后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稳定性,变得不牢靠、无法预测,能指和所指之间稳定的表征结构发生解体,随之而来的就是表征危机。[56]时尚中的表征危机意味着时尚符码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不再具有稳定的意指关系,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浮动的能指链,没有固定的所指,失去了意义和深度,时尚不过是各种时尚元素的游戏之所或者肆意嬉戏的乐园。经常被人们提起的解构主义时尚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时装进行破坏性改造,改变其固有的结构及组合方式,最后把凌乱的“零件”重新拼凑在一起,没有规范,没有束缚,打破服装一贯的对称美和精致美,如比利时“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马丁·马吉拉的一些时尚设计就是典型的解构主义风格。其次是用无结构的服装来代替有结构的服装,主要体现在日本时尚设计师如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人的设计理念和作品中。
除了解构以外,混搭也是后现代主义时尚的重要表现形式。混搭兴起于21世纪初,2001年日本时尚杂志ZIPPER上的一篇文章认为新世纪的全球时尚似乎产生了迷茫,于是混搭作为一种无师自通的时装潮流应运而生,同时也作为一种时尚设计方法和搭配理念流行开来,而且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迅速超出了时尚领域中服饰风格(如古典与现代、嘻哈与庄重、奢靡与质朴、繁复与简洁)、面料(如皮革与针织、牛仔与丝绸)、服饰单品(如西服搭配运动鞋、男正装搭配雪纺衬衫、呢子外套搭配百褶纱裙)以及服饰设计元素之间的混搭,延伸至艺术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城市景观设计以及一些包括表演艺术在内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中,其中最令人瞠目的比如说京剧跨界混搭歌剧。更有甚者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混搭在一起,如模特选美比赛中用京剧服饰混搭比基尼,组织者宣称其目的是用性感的身材展示国粹。
面对诸种混杂纷繁的混搭现象,有学者将其归结为现代技术的发展,是人们为了解决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冲突而做出的选择,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如拼贴、混杂、反讽等)和文化精神的具体表现,如追求人性的更大的自由,倡导大众文化,秉持反叛的精神,追求个性化发展等。[57]也有学者认为无所不在的混搭现象不只是一个风格学问题,整体性的文化混搭乃是文化的价值核心解体和消融的产物,意味着美学大厦的分崩离析。[58]总之,时尚中的各种混搭现象一方面有利于设计理念突破传统价值规范和艺术范畴的疆界,将后现代主义风格所一贯标榜的破碎、荒诞、无意义、空虚无聊、无秩序等虚无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游移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之间,两者彼此交叉、含混不清,这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相互包含、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一致的。利奥塔指出:“在现代中已包含有了后现代性,因为现代性就是现代的时间性,它自身就包含着自我超越以及改变自己的冲动力。”[59]另一位西方学者胡伊森则指出,后现代文化是现代文化自身的一种新类型的危机。很明显,在这些西方学者看来,后现代文化是在现代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后现代文化具有的明显的游戏性、不确定性和破碎性等特征也渗透着现代文化的自由创造精神,只不过表现形式有些极端而已。
学术界对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历史分期及概念内涵历来没有统一的说法,甚至存在很大争议,有人将其作为一种历史范畴去讨论,将后现代纳入历史时间的结构中去,认为后现代和现代之间的复杂关系超出了传统历史观的原则之外,表现为“先后持续”“断裂性的间距”及“相互重叠和相互交错”的三重关系结构。这种结构,也表示现代同后现代之间在时间界限方面存在着某种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关系。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与其将后现代这个概念作为一种历史范畴,毋宁将其看作是一种象征性的假设或预设,它只是为探讨自20世纪60年代迄今的西方社会性质、结构及其转变的假设性概念,其内容、含义,甚至正当性,仍有待讨论和进一步确认。[60]鉴于现代与后现代、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等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时尚风格中存在诸种类似的争议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对于理解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也有所启示。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消费社会中的时尚是一种缺乏深度和本质的、表面化的肤浅存在,它将不同的风格抽取、重组、拼贴,形成变化多端但丧失了意义深度的时尚模式。时尚物品不过是一种符号编码,一种没有深度的符号象征:消费中的时尚是丧失能指意义的符号,拟真中的时尚是虚幻的代码仙境,诱惑中的时尚是缺失意义的表面游戏。但是,时尚以无法阻挡的态势渗透到现代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当下社会生活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象征符号和模式拟真最贴切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人类被时尚所诱惑,进入到时尚的再循环逻辑中,任由时尚摆布调戏。[61]
鲍德里亚对于西方社会中时尚问题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将其作为一种理解西方后现代消费社会的一种思路或逻辑,甚或是一面镜子,希望从中透视人类社会尤其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本质,从而给予当代人更多的警醒。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当代社会并没有像后现代主义者所预想的那样糟糕地发展下去,在信息和人员都高速流通的当代社会中,时尚已经走入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个体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非完全没有意义,也没有被彻底消解,反而越发重要、不容忽视,同时各种反时尚现象也是层出不穷,其中一种尤其引人注目的反时尚行为就是反对时尚生活方式,一些人通过各种风格方式,如旧衣改造、拒绝追风、回归田园等方式选择简朴的生活,不再追求高消费,反对过度消耗资源,主张环保节制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与心灵的对话。因此,个体没有完全受制于时尚的摆布,世界也没有成为时尚代码恣意游戏的场所,人们依旧在通过时尚或反时尚努力建设生活的世界、寻找生活的意义。显然,鲍德里亚的时尚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当下的时尚现象,也无法解答人们对于时尚所有的困惑,时代的变迁呼唤新的时尚观,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超现代理论应运而生。
有关时尚: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不过除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影响外,街头时尚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风格的流行有着很大关系。哈桑之所以提出这种看法,离不开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纷至沓来的、与现代主义风格迥异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文学、文化和艺术。......
2023-06-18
在西美尔的时尚哲学中,对反时尚现象的论述和他对时尚的论述一样对我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16]所以,西美尔认为反时尚不过是时尚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一种通过否定而非夸张或肯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尚态度。对于反时尚的心理动机,西美尔认为是“最复杂的社会心理之一。”......
2023-06-18
在当下的时尚政治场域中,人们对于时尚与政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尚在国际、国内政治关系中对政治家个人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以及时尚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的积极意义。[1]例如,特朗普参加美国大选的过程中,一部分具有强烈品牌意识、支持多元化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和贫穷问题的时尚设计师或者时装公司公开反对特朗普的政策。......
2023-06-18
时尚与创意无高低贫贱之分,全民时尚创意将成为引爆时尚创意生产力的最佳路径。(二)创意设计引领时尚1.创意产业是引领时尚生活的新兴产业产业的细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创意产业已经在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发展创意产业便显得迫在眉睫。......
2024-10-24
具体来说,时尚对性别的作用于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尽管如此,时尚对性别身份的凸显和强化作用一直存在,从未消失或停止。苏珊·凯瑟在《时尚与文化研究》一书将时尚与性别之间的关系解释为“赋予、取消和重新赋予”的过程。这里的“赋予”就是指时尚对于性别的强化和突显作用。......
2023-06-18
时尚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时尚的话语权问题、时尚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问题,而权力背后站着的是资本。他认为经济资本主要涉及对经济资源的掌控,表现为货币和财产;社会资本就是熟人和关系网络,由个体凭借他们的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组成;文化资本就是个体所接受的教育,此外,个人品位、对美或者有价值之物的理解也属于文化资本的范畴。在时尚体系内部,同样存在着以权力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竞争与流动。......
2023-06-18
第一种观点,强调艺术与时尚之间的差异性,对时尚持批评态度,认为时尚不属于艺术。澳大利亚时尚研究学者珍妮弗·克拉克就是这种观点的拥趸,她在《时尚:关键概念》一书中提出,时尚与艺术之间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彼此互为灵感的源头。时尚表明了美的领域所具有的统一性,而艺术却生硬地将这种统一性分割开来,将一部分称之为高雅的,而另一部分称之为低俗的。......
2023-06-18
时尚在永不衰竭的变化和更新中具有了生命力,也具有了影响主体身份构造的能力。时尚可以从最基本层面出发建构主体形象、构造主体精神气质。具体来说,时尚对主体的建构作用可以从科技、文化、审美等几个层面来考察。其次,文化层面是时尚构造主体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技术构造的主体赋予意义和价值。......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