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特征只是我们分析时尚之象的起点,这里想要探讨的是时尚之象的存在方式,其次是在时尚之象这个大家族中,物象、图像、形象以及元图像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时尚之象在时尚之道与时尚之器之间的媒介与桥梁作用。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时尚之道,更好地观象制器、以器载道。......
2023-06-18
英文中的“图像”和“形象”可以用不同单词来表示,如“Picture” “Image”“Icon”这几个词在不同语境下都可以指“图像”或“形象”;汉语中“图像”和“形象”两个词的用法很少混淆,“图像”一词常常被用来强调“象”的物质性、材料性及其在二维、三维空间中视觉上的可感性,各种形式的图画、雕塑、照片及其物质形象、影像都可以列入图像的范畴。形象常常用来指存在于意识、想象和精神中的画面或者图像。在米歇尔的图像学研究中,形象可以作为图像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图像不仅可以指物质层面上的图像,也可指存在于意识、想象和精神中的画面或者形象,如人们常说的精神图像。米歇尔在《图像何求》一书中指出:“图像是以某种特殊支撑或在某个特殊地方出现的形象。这包括精神图像。如汉斯·贝尔廷所说,精神图像出现在身体、记忆或想象中。”[21]因此,米歇尔对于形象的研究是其图像学研究的一部分。对于图像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形象是高度抽象的、用一个词就可以唤起的极简实体,给形象一个名字就足以想到它——即进入认知或记忆身体的意识之中。形象是图像中引发认识、尤其是重新认识的元素,即“这就是它”的那种识别。形象可以是一个非物质实体,一个幽灵般的、幻影般的显现,依靠某种物质支持浮出地表或获得生命。他还从克隆羊“多莉”的形象与其照片复制的图像形象中得到启发,认为形象与图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家族相似的识别逻辑加以说明,这个逻辑把形象建构成一种关系而非一个实体或实质。在米歇尔的分析中,他将图像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形象等同于图像,都是物质性的实体;第二,形象是获得了生命的图像,是非物质性的实体;第三,形象可以是一种非实体性的关系。
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分析时尚之象,第一种是时尚之物在物质层面呈现出来的,与材质、色彩、外观、风格等有关,具有视觉可感性的时尚之象,即时尚的物象,包括时尚的服装配饰等直接与身体相接触的时尚、直接塑造身体外观的时尚之物象,还包括日常居家生活、工作学习、休闲旅游等环境中的时尚之物及其环境氛围;第二种是依赖于时尚之物的支撑在精神、气质、文化、道德等层面呈现出来的非物质实体的抽象之象,即时尚形象。这两种图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于,后者依赖前者的支撑拥有了生命。时尚的物象在物质层面呈现出来的图像是没有生命的形象,而时尚形象是将生命灌注于其中的、充满活力的图像。第三种则是时尚的元图象。
那么图像和形象有什么关系呢?米歇尔认为,图像就是形象加上它的支撑物,是非物质形象在物质媒介中的表象。[22]图像与形象的区别在于图像有可感的材料性、物质性。图像是可以悬挂的,形象则不能。形象是“一种幻影般的、虚拟的或幽灵般的存在”[23]。换句话说,形象是意识的产物,没有物质性,同一个形象可由不同媒介呈现。所以,形象是图像的本源性的东西,要研究图像的本体性,那要深入到形象中;同理,要研究形象在文化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就要关注可感的图像世界。[24]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时尚中具体可感的图像来理解“形而上”层面的形象问题,也可以通过研究时尚形象探究图像的本体性。从形而下的层面来说,时尚是一种由各种图像组成的视觉性物理存在,同时这些图像也随时准备着和个体结合在一起,转化为一个可以言说、行动、有欲望的主体,实现主客体的融合;从形而上的层面来说,时尚是一种由各种图像共同建构起来的文化形象、文化景观和主体性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无论对于时尚的设计者,还是时尚领袖及其追随者,时尚图像都可以看作是他们自我认识的手段,也是观者的一种心灵镜像和自我投射的屏幕。
米歇尔认为“图像转向”是20世纪人文科学与文化公共领域继 “语言学转向 ”之后出现的新转向。这不是说图像完全取代语言,而是强调人文科学开始重视图像表征(非语言表征),同时也指文化公共领域中,新的图像生产技术制造了“图像景观”,并引发了人类对图像的恐惧与抵制。[25]然而,时尚图像建构的图像景观却有着不同的意义,显示出极大的包容性和颠覆性,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一些非常令人恐惧的图像(如骷髅、怪兽等图案)也能在时尚图像中流行起来,非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反而有助于人们直面恐惧、克服恐惧。此外,时尚图像还具有强大的去神圣化和跨界性。任何文化、种族、宗教以及地域之间严苛的疆界都可以因为一幅时尚图像的流行而变得轻松、亲切、容易接近或者可以理解接受。在此我们不妨说,“轻浮”的时尚让一切严肃的事情瞬间变得轻松起来,不再沉重。时尚图像的力量也随之让人刮目相看了。
有关时尚: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不过这一特征只是我们分析时尚之象的起点,这里想要探讨的是时尚之象的存在方式,其次是在时尚之象这个大家族中,物象、图像、形象以及元图像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时尚之象在时尚之道与时尚之器之间的媒介与桥梁作用。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时尚之道,更好地观象制器、以器载道。......
2023-06-18
时尚形象就是时尚图像与时尚主体的结合,其中主体赋予时尚图像以生命,时尚图像赋予主体以意义,时尚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图像的生命,也可以看到主体生命的图像,图像与主体生命融为一体。对于时尚主体而言,时尚图像不仅是我们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让身体绽放、让生命绽放。对此,笔者认为,无论是伪装的世界图景,还是遮蔽真实世界的图景,只要是时尚主体想要的,就实现了图像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023-06-18
时尚之象的动态显现类似于气氛式显现和交互式显现的对应。所以,时尚感是时尚之象动态显现过程中散发出来的独特气韵,具有强大的魅力、生动性和生命力。总之,时尚之象的显现与时尚的交互主体性有关,依赖于时尚主体的在场,也依赖他人的关注、模仿与追逐,否则只能是时尚之器而非时尚之象。......
2023-06-18
[20]笔者认为,时尚之象的动态显现更类似于气氛式显现和交互式显现的对应。所以,时尚之象的显现与时尚的交互主体性有关,依赖于时尚主体的在场,也依赖他人的关注、模仿与追逐,否则只能是时尚之物而非时尚之象。......
2023-06-18
在当下的时尚政治场域中,人们对于时尚与政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时尚在国际、国内政治关系中对政治家个人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以及时尚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的积极意义。[1]例如,特朗普参加美国大选的过程中,一部分具有强烈品牌意识、支持多元化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和贫穷问题的时尚设计师或者时装公司公开反对特朗普的政策。......
2023-06-18
[36]但是时尚不同,西美尔认为“时尚能吸收所有外表上的东西并且把任何选择的内容抽象化:任何既定的服饰、艺术、行为形式或观念都能变成时尚”。[40]需要补充的是,西美尔对于经典形式本质的概括非常准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服装的基本款时尚如牛仔裤、T 恤、男性西装、小黑裙等在时尚界经久不衰的原因。......
2023-06-18
头发应当经常修剪成型,可显得精神焕发;男性的眉骨突出,眉型应当立体,棱角分明,眼睛应当经常有意识地左右运目,这样长期锻炼,可使两眼炯炯有神,可以更突出地表现男性的理智与个性。男土时尚形象心态大致分析如下:1.塑造公众形象。可是一位公关先生倘若头发乱如青草,且衣冠不整,则连同他带上的样品,人们看都不看,就可能被回绝了;但如果他比较注意自我的形象设计,换上西服领带,可能会洽谈成功无数笔生意。......
2023-08-14
第一种观点认为,时尚不属于艺术,因为艺术是永恒的,与精神生活相关,是某种卓越非凡之物。持这种观点的人多是参照和指代康德、黑格尔等人定义的传统艺术观。康德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具有独创性、自然性、典范性等特征。康德和黑格尔的艺术观奠定了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的传统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成为西方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基础,影响极为深远。......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