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之象的动态显现类似于气氛式显现和交互式显现的对应。所以,时尚感是时尚之象动态显现过程中散发出来的独特气韵,具有强大的魅力、生动性和生命力。总之,时尚之象的显现与时尚的交互主体性有关,依赖于时尚主体的在场,也依赖他人的关注、模仿与追逐,否则只能是时尚之器而非时尚之象。......
2023-06-18
在庞朴先生对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的分析中,对于事物本体论的区分是一分为三的“道、象、器”,三者中“象”并非一个实体性存在,而是介于“道”和“器”之间的一种动态显现,具有很强的居间性,既可以指居于心灵之外的物理对象,也可以指居于心灵之中的想象对象、意识对象,换句话说,既可以是“眼中之竹”,也可以是指“胸中之竹”。彭锋教授曾经在绘画艺术的研究中解释过这个极具模糊性的“象”的概念,他认为这里的“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形象、形式或者轮廓。“象”不是事物本身,不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或者事物在我们的理解中所显现出来的外观。“象”是事物的兀自显现、兀自在场。“象”是“看”与“被看”或者“观看”与“显现”之间的共同行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说“象”即“显现”(Appearing)”[18]。
“显现”是德国美学家马丁·泽尔在《显现美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彭锋教授认为这个概念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象”最为接近。泽尔用“确在(Being-so)”强调事物的不变性,即可以用概念来描述,从而形成关于事物的命题知识;用“显现”一词表示不能用概念来描述,从而不能形成关于事物的命题知识;用“外观(Appearance)”一词表示一般人朴素地认为事物确实存在的那种样态。这三个概念中,前两个是最重要的,这两个词表明事物有丰富的特征,其中有些特征是可以确定下来用概念来描述的,有些是不能确定因此不能用概念来描述的。这种区分有点类似于洛克所说的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确在”属于事物的第一性质,“显现”属于事物的第二性质。第二种情况不是对事物的性质做平行的区分,而是对事物的状态做层次的区分。事物在未被我们认识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确在”,事物透过概念显现出来就成了“外观”(表象或者知识)。“显现”处于“确在”与“外观”之间,是事物在被概念固定为“外观”之前的活泼状态,是事物处于“显现”为“外观”的途中。正因为“显现”是在途中,因此它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确在”和“外观”都可以被当作结果,但“显现”总是处于幻化生成之中。“确在”和“外观”都可以不依赖观察者而存在,但“显现”依赖观察者的在场。一旦观察者缺席,事物的“显现”就蜕化为“确在”或者“外观”。[19]这就是马丁·泽尔的“美在显现”这一美学命题的基本内容。在笔者看来,“显现”不仅是一种美的存在方式,也是时尚之象的存在方式,换言之,时尚之象是一种动态的显现,始终处于从某种确在之物到成为时尚之象的途中,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时尚之象一旦成为某种常在的、普通人习以为常的外观或形象,就意味着这种时尚的生命周期行将结束。
由于现实中的审美经验往往超出当下,会出现幻觉、想象、理解与反思,为了应对现实中复杂的审美经验,马丁·泽尔将美学中的显现进一步分为三种:纯粹显现、气氛式显现与反思。又以另一组概念来应对这三个概念:凝神式显现、交互式显现和想象性显现。当然这两组显现概念之间具有对应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概念之间没有交叉存在的可能性,在同一种对象身上,三种显现都有可能发生,而且三者之间也完全可能相互交叉、重叠,从而显示出审美的开放性。[20]笔者认为,时尚之象的动态显现更类似于气氛式显现和交互式显现的对应。首先,时尚之象的显现是时尚之象与时尚主体交互建构的产物,与身体的具象性、直观性以及主体的精神性存在有关,是前面诸多因素叠加、交汇以及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时尚之象动态显现的过程中,时尚主体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时尚感(或称为气场、氛围、气氛),这种时尚感类似于中国传统诗词、书画中讲求的“气韵”以及西方古典绘画艺术中追求的“灵韵”,能够在时尚个体周围形成强大的气场。这种气场不仅为主体增添魅力,而且具有吸引力和传染性,能够被周围的人感知和效仿,会影响到周围人的心情与对待时尚主体的态度。于是时尚主体无形中自带“主角光环”,相较其他个体,会得到更多关注、艳羡或追逐,从而极大地满足个体虚荣心、增强自信心。所以,时尚感是时尚之象动态显现过程中散发出来的独特气韵,具有强大的魅力、生动性和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尚感会因时尚之物材质的褪色、磨损以及主体精神气质的变化逐渐消散。不过不用担心,这时自会有新的时尚之物取而代之,继续履行时尚的使命,与时尚主体结合一起散发时尚感,形成新的气场和神韵。
其次,时尚之象的显现需要主客体的在场,或者说时尚是一个主客体交互存在的场域,一个需要参与者在场的场域。没有人追逐艳羡的时尚,就如同无人路过的池塘中自开自落的荷花、少女独自“对镜贴花黄”的落寞,只是时尚之物或是时尚的外观模样。只有在众人欣赏和追逐的目光中,时尚才显现自身,称之为时尚。所以,时尚之象的显现与时尚的交互主体性有关,依赖于时尚主体的在场,也依赖他人的关注、模仿与追逐,否则只能是时尚之物而非时尚之象。
由于“显现”是一种不能用概念描述,从而不能形成关于事物的命题知识,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时尚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概念,所以有人干脆说时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充满各种可能性。时尚之象这种“显现”的存在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时尚之象的居间性特征——承载着时尚之道,没有前者它就没有意义;同时依赖于时尚之器,没有前者它就无法显现自身。时尚之象在时尚之道和时尚之器之间发挥着媒介和桥梁作用。从狭义的服饰时尚的视角来看,时尚之象包括时尚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大脑中的想象,设计过程中电脑或设计图纸上呈现出来的图像,生产营销、宣传推广阶段呈现的物象与形象,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呈现和塑造出来的形象,最后是以元图像为基础模仿、想象、创造和建构而成的生命图像。
有关时尚: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时尚之象的动态显现类似于气氛式显现和交互式显现的对应。所以,时尚感是时尚之象动态显现过程中散发出来的独特气韵,具有强大的魅力、生动性和生命力。总之,时尚之象的显现与时尚的交互主体性有关,依赖于时尚主体的在场,也依赖他人的关注、模仿与追逐,否则只能是时尚之器而非时尚之象。......
2023-06-18
不过这一特征只是我们分析时尚之象的起点,这里想要探讨的是时尚之象的存在方式,其次是在时尚之象这个大家族中,物象、图像、形象以及元图像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时尚之象在时尚之道与时尚之器之间的媒介与桥梁作用。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和把握时尚之道,更好地观象制器、以器载道。......
2023-06-18
在米歇尔的图像学研究中,形象可以作为图像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在米歇尔的分析中,他将图像和形象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形象等同于图像,都是物质性的实体;第二,形象是获得了生命的图像,是非物质性的实体;第三,形象可以是一种非实体性的关系。时尚的物象在物质层面呈现出来的图像是没有生命的形象,而时尚形象是将生命灌注于其中的、充满活力的图像。第三种则是时尚的元图象。......
2023-06-18
毋庸讳言,时尚的每一次更新都可以为主体塑造一种新的形象,带来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总之,时尚世界首先是一个被主体赋予了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如果没有来自设计、生产、营销、穿着、使用等过程中相关生命主体的参与,这些意义、价值、时尚流行周期以及时尚的各种文化表征就无从谈起。......
2023-06-18
哲学的前提批判不仅意味哲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特殊的思维方式,而且意味哲学具有自己的特殊的存在方式。正是对哲学的“表述”与“表达”两种职能的双重否定,对哲学的“科学化”和“文学化”两条道路的双重封闭,引发了我对哲学的存在方式的新的理解。“表征”,是哲学的特殊的存在方式。整个传统哲学都以寻求某种“终极性”存在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以各自所确认的“终极性存在”来作为生活意义的“最高支撑点”。......
2023-11-17
海德格尔经过长期的思考后提出要把“存在”与“存在者”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传统本体论所研究的“存在”实际上都是指“存在者”,而不是“存在”本身,从而把两者混为一谈了。这就是说,传统形而上学向存在提问的方式本身就错了,这种错误把它引向了一条迷途。海德格尔认为,正确的提问应该是“存在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
2024-02-02
从握手方式观察他的真心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语言,就是双方握手。在现代社会握手已是最为普遍的见面礼节。这是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话,和不同的人握手带给她的是不同的感受。美国心理学家伊莲加兰在一本专门研究人类行为与性格关连的著作中指出,一个人与人握手时所采用的方式,最能反映出他的个性。握手时有意和对方保持距离的人这种人一般善于自我保护,对陌生人有着警戒的心理。......
2023-12-02
从毕达哥拉斯到哥白尼、刻卜勒、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都把科学理论是否能够数学化,看做是判定其美学价值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哲学家的马赫,更是把数学化的思维形式,提高到科学审美理想的高度来认识。......
2024-07-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