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解析人类时尚的社会心理:欲望驱使的机制

解析人类时尚的社会心理:欲望驱使的机制

【摘要】:时尚的发生机制并不是鲍德里亚时尚研究的重点,他关心的是时尚运作的逻辑。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的冲动“就是废除意义、投入纯粹的符号、走向野蛮的直接社会性的欲望。与媒体化、经济化等社会过程相比,时尚保留了某种激进社会性,这不是在内容的心理交换层面上,而是在符号的即时层面上。”好奇心也好,激情也罢,鲍德里亚观察到的时尚发生机制是一种内力驱动模式,来自主体内部。

时尚的发生机制并不是鲍德里亚时尚研究的重点,他关心的是时尚运作的逻辑。所以我们要从他论证时尚逻辑的过程中去辨别相应的时尚发生机制。在“时尚的‘冲动’”一文中,鲍德里亚将时尚的产生归结为一种要消解和摧毁一切的社会性欲望,但是这种欲望不是身体的欲望,也不是凡勃伦提出的有闲阶级的炫耀性心理欲望,更不是西美尔提出的社会下层阶级对上层精英阶级进行模仿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一种符号化的激情和冲动,目的是要消解意义、摧毁一切现成的东西,尤其是无处不在的社会规范。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的冲动“就是废除意义、投入纯粹的符号、走向野蛮的直接社会性的欲望。与媒体化、经济化等社会过程相比,时尚保留了某种激进社会性,这不是在内容的心理交换层面上,而是在符号的即时层面上。”[7]同时,时尚这种消解一切的冲动充满了激情,这是一种“集体的激情、符号的激情、循环的激情”[8],激情赋予时尚流行以令人眩晕的速度迅速走红并流行开来,产生巩固自身的一体化与影响力,也给时尚领袖及其追随者带来集体的快乐和满足。然而,荒诞的是,这种激情之下的快乐和满足建基于时尚符号的无意义性甚至是任意性的基础之上。对此,鲍德里亚认为,这正是时尚所具有的颠覆性意义——“超越了理性与非理性,超越了美与丑,超越了有用与无用,使时尚往往具有颠覆力,使时尚与经济相反,总是成为社会整体现象……”[9]此外,鲍德里亚在书中引用了拉布吕耶尔的一段话,其中提到好奇心“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激情。”[10]虽然鲍德里亚没有具体指明好奇心就是时尚冲动的来源,但是根据他随后提出的时尚在集体的激情、符号的激情及循环的激情中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巩固自身的一体化、收集各种同一性等论述,可是看出他实际上是将好奇这种心理视为了时尚冲动的最初来源,遗憾的是他没有继续深入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化身符号、藐视社会规范的心理属于典型的后现代社会大众心理特征,在其影响和作用下,时尚进一步化身为没有所指、失去参照物且永无休止的能指链,飘浮于社会的最表层,任由社会中的各个领域挪用、接收直至彻底融入各自的运作逻辑之中。当然,时尚在这一过程中也肆无忌惮地渗入到各个领域,在借鉴和挪用各种符号为己所用的同时,为之带去了时尚的运作逻辑。

好奇心也好,激情也罢,鲍德里亚观察到的时尚发生机制是一种内力驱动模式,来自主体内部。那么在内在于主体要摧毁一切的欲望冲动的驱使下,时尚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呢?很简单,就是在主体拥有时尚、消费时尚的过程中,用时尚符号的颠覆性消解一切意义、摧毁一切规范,对抗一切统治,最终走向一种游戏社会性。对此,鲍德里亚以“奢侈品消费”“赠礼节”“消费节”等社会实例加以佐证。有了消费这一法宝,“仿真”的时尚符码就可以在真实的物质空间中畅行无阻,甚至可以随时随地对真实之物进行象征性的替代或者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