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印象日中经济协会盛情接待了第一个来访的中国经济界高层代表团。随后,袁宝华和邓力群等人商量,向国务院提出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学习日本经验,由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很快获准。代表团同日方达成了一个中日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经验交流的协议,规定日中双方互派厂长为主的考察团,互派人员参加对方的“质量月”活动。......
2023-12-05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滴流论”(Trickle Down Theory,也译作“涓滴理论”)、“模仿论”或“区隔说”来概括西美尔的时尚观。这三种说法的区别在于,“滴流论”强调时尚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向,“模仿说”主要指时尚的传播方式,而“区隔说”强调的则是时尚的社会动机和社会传播效果。“时尚是既定模式的模仿,它满足了社会调适的需要;它把个人引向每个人都在行进的道路,它提供一种把个人行为变成样板的普遍性规则。但同时它又满足了对差异性、变化、个性化的要求。”[3]这段《时尚的哲学》中被无数次引用的文字是理解西美尔时尚哲学的关键。这段文字清楚表明,时尚离不开模仿,模仿的结果既包含个人行为的大众化——以满足人们对普遍性、同一性的追求为目的,也意味着个人行为的个性化——以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特殊性的追求为宗旨。对于时尚来说,模仿只是一种外在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离不开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的分化与融合的心理动机。
事实上,西美尔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使用模仿论的学者,作为一种社会理论,模仿论早就存在,法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和塔尔德、德国社会学家科尼格等人的社会学研究中都非常强调模仿的作用。斯宾塞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模仿,即崇拜型和竞争型。社会中的下级模仿上级的服饰表明了时尚具有平等的倾向,有助于模糊并最终消除阶级区分,从而有利于个体的成长。[4]塔尔德认为上层社会的女性因为发明新的服饰风格而被模仿,为了不被模仿,就要发明新的时尚风格。为此,他和斯宾塞一样,提出社会关系的本质是模仿,具有模仿这种本质特征的时尚是理解模仿这种社会现象的关键。[5]随着民主社会的发展,德国社会学家科尼格的社会学研究突破了下层阶级模仿上层阶级的固定范式,认为模仿可能是随意的,就是说上层阶级也会模仿下层阶级,这种模仿范式意味着模仿行为不再具有阶级区分的功能,对于时尚来说,则意味着上行传播模式和平行传播模式的开启。
在西美尔看来,时尚的发生机制和传播机制是密不可分的。较低阶层模仿较高阶层时尚的过程就是时尚从较高阶层向较低阶层进行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在信息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初期,这种时尚传播速度是比较缓慢的,所以后来有学者将这种传播方式称为“滴流论”。[6]“滴流论”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又称“利益均沾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拉动消费、提供就业等措施来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用在这里非常形象表现了资本主义初期时尚缓慢发展的特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尚在20世纪快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在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影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时尚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时尚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平行传播(Tricle-across)和上行传播(Trickle-up)等其他传播形式。当然,由上而下的时尚传播机制始终存在,只是在新媒体的助力下传播速度大大提高,用“滴流”二字只能显示其传播方向,而无法反映其传播速度。
有关时尚: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日本印象日中经济协会盛情接待了第一个来访的中国经济界高层代表团。随后,袁宝华和邓力群等人商量,向国务院提出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学习日本经验,由协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纽带作用,很快获准。代表团同日方达成了一个中日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经验交流的协议,规定日中双方互派厂长为主的考察团,互派人员参加对方的“质量月”活动。......
2023-12-05
以欧美时尚体系为主体框架的国际时尚体系中,传播的时尚概念、时尚文化自然也是西方的,从而呈现出同质化特征。同质化基础上建立的国际时尚体系主要呈现和传播的是西方文化,即便会有其他非西方民族或国家的时尚元素被借鉴和运用,其表达的思想、概念还是离不开西方主流价值观。......
2023-06-18
在西美尔的时尚哲学中,对反时尚现象的论述和他对时尚的论述一样对我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16]所以,西美尔认为反时尚不过是时尚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一种通过否定而非夸张或肯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尚态度。对于反时尚的心理动机,西美尔认为是“最复杂的社会心理之一。”......
2023-06-18
新媒体的传播机制是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传播机制。下面列举一些数字文化的传播方式。病毒式传播是使受众可以在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受益,让受众同时成为传者和转发者,利用大众的力量,以人际圈携带信息迅速蔓延的传播方式。三类人群层层影响,构成裂变式的扩散传播。不同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不同,需要量化传播效果。......
2023-10-17
对于时尚“制造说”的拥趸来说,商家、时尚媒体和时尚明星——而非时尚设计师——在时尚制造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也是时尚与服装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并成为时尚“制造说”最重要的理论来源。除此之外,时尚“制造说”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这种情况下,时尚“制造说”——即认为时尚是时尚体系的参与者共同努力制造出来的观点——也随之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2023-06-18
时尚与主体之间交互构造的过程还会因主体的性别、身份、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时尚与主体之间的交互构造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也意味着时尚主体不是某一时空交叉点的偶然事件,而是一个受到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制约的复杂活动。......
2023-06-18
时尚的发生机制并不是鲍德里亚时尚研究的重点,他关心的是时尚运作的逻辑。在鲍德里亚看来,时尚的冲动“就是废除意义、投入纯粹的符号、走向野蛮的直接社会性的欲望。与媒体化、经济化等社会过程相比,时尚保留了某种激进社会性,这不是在内容的心理交换层面上,而是在符号的即时层面上。”好奇心也好,激情也罢,鲍德里亚观察到的时尚发生机制是一种内力驱动模式,来自主体内部。......
2023-06-18
主体意识意向性的存在使得时尚与主体的交互构造成为可能。单一主体意识的意向性很容易受到周围群体意向的影响,从而加速单一时尚与主体之间交互构造的速度,扩大其规模,最后形成特定的时尚群体及时尚风潮。......
2023-06-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