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浆纱机的经轴架构和作用简介

浆纱机的经轴架构和作用简介

【摘要】:(一)经轴架经轴架简称轴架,用来放置经轴,位于浆纱机的后方。经纱从若干经轴上引出合并,以达到工艺要求的总经根数。新型浆纱机的经轴架一般由槽钢立柱和横撑连接而成。图7-40经轴架结构1—经轴 2—轴承座 3—开口滑动轴承4—转动手轮 5—调节螺钉 6—加压夹4.经轴架结构 轴架的结构比较简单,如图7-40所示为G142 型浆纱机的轴架结构图。此后,又经第二浸没辊、第二上浆辊和压浆辊做再次浸浆与压浆。

(一)经轴架

经轴架简称轴架,用来放置经轴,位于浆纱机的后方。经纱从若干经轴上引出合并,以达到工艺要求的总经根数。根据品种需要,轴架上最多可配置12 ~16 只经轴,具体用量要根据整经根数和总经根数确定。

新型浆纱机的经轴架一般由槽钢立柱和横撑连接而成。轴承座安装在立柱上,通过球面轴承套于经轴安放,或用滚柱以及竖式锥形盘搁置,便于轴的上下移动。轴承座有丝杆调节以适应轴宽及纱片对正,经轴头端还装有制动装置。为节省占地,一般都是双层或多层排列。

1.经轴架的设计要求

(1) 经纱退绕时,经轴回转灵活,退绕张力小而均匀。

(2) 便于实现退绕张力的自动控制,经轴制动稳定可靠,在浆纱机减速或制动时经轴不产生惯性回转而引起经纱松弛、紊乱。

(3) 轴架宽度可调,以适应不同品种的要求。

(4) 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小。

2.经轴架种类

(1) 按经轴排列形式分类。可分为一列式、山形式和双层式。图7-39( a)、( b) 为一列水平式;图7-39( c)、( d) 为山形式,占地面积小,但上轴操作不便;图7-39( e) 为一列倾斜式,经轴由后向前逐渐升高,退绕张力较均匀;图7-39( f) 为双层式,四只经轴为一组,两组间设有通道,占地小,操作控制方便。

图7-39 经轴架种类

(2) 按经轴回转动力来源分类。可分为消极式和积极式两种。图7-39( a) ~( f) 均为消极式,经轴依靠经纱张力拖动回转。图7-39( g) 为积极式,采用专用电动机传动滚筒,再由滚筒摩擦传动经轴,其优点是可以减小经纱的牵引张力,可用于强力较弱的纱或特种纱上浆,缺点是传动机构复杂,送纱均匀性较差,易产生白回丝,故很少采用。

3.经轴架的引纱方式 经纱从各经轴上引出、合并的方式很多,下面仅介绍三种典型方式。

(1) 互退绕式。如图7-39( a)、( c) 所示,经轴间被纱片牵制,因而回转平稳,浆纱机降速时,经轴不易产生惯性回转。此外,上轴等操作较方便。缺点是各经轴上纱片张力不匀,易增加白回丝,其原因是上绕纱片的张力和下绕纱片的张力对经轴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使各经轴的回转阻力不同;最后面经轴的纱片除牵引自身经轴回转外,还要参与牵引它前面所有经轴的回转,这样位于前方的经轴上的纱片所承担的牵引负荷逐渐减少。

(2) 下退绕式。如图7-39( b)、( d)、( f) 所示,各经轴纱片张力均匀,为防止纱片松弛落地,轴架下方设置托纱辊。其缺点是上轴引纱时操作较为不便。

(3) 上退绕式。如图7-39( e)、( g) 所示,引纱张力均匀,无纱片落地和上轴操作不便的问题,但经纱断头不易发现和处理。

在选用引纱方式时,要以减少回丝和操作方便为原则。在实际生产中,常将两种或三种典型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图7-40 经轴架结构

1—经轴 2—轴承座 3—开口滑动轴承4—转动手轮 5—调节螺钉 6—加压夹

4.经轴架结构 轴架的结构比较简单,如图7-40所示为G142 型浆纱机的轴架结构图。经轴的芯轴放置在开口滑动轴承中,转动手轮可调节轴承座的左右位置,以适应经轴的宽度,调节螺钉用来调整轴承座的高低位置,确定经轴的上下与水平状态。加压夹对经轴的回转起制动作用,加压夹与经轴轴芯接触部位设有皮垫,以增加摩擦制动作用,并防止经轴轴芯的磨损。旋动加压夹上的螺钉,可调节其夹紧力,改变纱片的退绕张力,以使各经轴的纱片张力均匀一致。

框架式经轴架如图7-41 所示。经轴盘片外侧带有摩擦盘,其外表面绕有制动带,调节重锤的个数或其在杠杆上的位置,可改变经轴纱片的退绕张力。

图7-41 框架式经轴架

1—经轴 2—摩擦盘 3—制动带 4—杠杆 5—调节重锤

(二)上浆装置

上浆装置的作用是让经纱按规定的浸浆路线通过浆槽,使浆液浸透纱线,再经过压浆辊挤压出多余的浆液,使被覆量与浸透量达到所需比例,获得一定的上浆率。

双浸双压上浆装置的工艺流程如图7-42 所示。纱线由引纱辊引入浆槽,第一浸没辊把纱线浸入浆液中吸浆,然后经第一上浆辊和压浆辊浸浆压浆,将纱线中空气压出,部分浆液压入纱线内部,并挤掉多余浆液。此后,又经第二浸没辊、第二上浆辊和压浆辊做再次浸浆与压浆。通过两次逐步浸、压的纱线出浆槽后,由湿分绞棒将其分成几层( 图中未画出) ,再进入燥房烘燥。蒸汽从蒸汽管通入浆槽,对浆液加热,使其维持一定温度。循环浆泵不断地把浆箱中的浆液输入浆槽,浆槽中过多的浆液从溢流口流回浆箱,保持一定的浆槽液面高度。

图7-42 双浸双压上浆装置

1—引纱辊 2—第一浸没辊 3—第一上浆辊 4—第一压浆辊 5—第二压浆辊 6—第二上浆辊7—第二压浆辊 8—蒸汽管 9—循环浆泵 10—浆箱 11—溢流口 12—溢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