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热处理优化方案

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热处理优化方案

【摘要】:金属材料常分为黑色金属 和有色金属 。正因为钢的热处理是在不改变金属材料牌号的前提下,使之得以强化,充分发挥材料的内部潜力,故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回火温度在150 ~250℃,主要用来降低材料的脆性和淬火应力,并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刀具、模具等。回火温度在350 ~500℃,其特点是既能保持材料一定的韧性,又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屈服点,常用于弹簧和承受冲击的零件。

金属材料常分为黑色金属( 如钢、铸铁等) 和有色金属( 如铜、铝、钛及其合金等) 。

(一)钢

纺织机械中,钢和铸铁是最常用的材料。钢和铸铁都是铁碳合金,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含碳量的不同。含碳量小于2.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量大于等于2.1%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但通常使用的钢,含碳量在0.05% ~0.7%。与铸铁相比,钢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并可用热处理的方法来改善其力学和加工性能。钢制零件可用锻造、碾压、冲压、焊接、铸造、切削等方法获得,因此在纺织机械中应用极其广泛。

1.钢的分类 按照用途,钢可分为结构钢( 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的构件)、工具钢( 用于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 和特殊钢( 如不锈钢、耐热钢、耐酸钢、滚动轴承钢等)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又可将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碳素钢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含碳量,合碳量的增高,虽然强度和硬度有所增加,但钢的脆断性增大,焊接性和冷加工性能有所降低。为了改善钢的性能,特意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就是合金钢。

(1) 碳素钢。按用途不同碳素钢可分为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碳素结构钢又可以分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

普通碳素结构钢的牌号中,Q 为“屈”字汉语拼音的首字字母,指屈服强度,后面的数字代表屈服极限值。为了表示钢的质量等级,在数字后面加注字母A、B、C、D,D 的质量等级最高。如Q235A。

普通碳素结构钢在冶炼时主要控制其力学性能,而对钢的化学成分控制较松,一般不需热处理,常在供货状态下直接使用。因为热处理对提高力学性能作用不明显。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表示,代表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后面的字母A 表示高级,F 表示脱氧方法,Mn 表示锰元素含量较高(0.7% ~1.0%) 。含碳量低于0.25%的钢为低碳钢,其强度和硬度低,但塑性和焊接性能好,适用于冲压、焊接等方法成型,如20#钢:含碳量在0.25% ~0.6%的钢为中碳钢,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用最广,如45#钢: 含碳量高于0.6%的钢为高碳钢,如65#钢,常用作弹性元件和易磨损元件。

优质碳素结构钢一般须经过热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弹性极限和较高的屈服强度。

碳素工具钢的牌号中T 为“碳”字汉语拼音的首字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平均合碳量的千分之几,后面的字母A 表示高级,Mn 表示锰元素含量较高(0.4% ~0.6%) 。

碳素工具钢一般也需要经过热处理才可使用,以获得较高的硬度,但同时会产生较大的脆性。

(2) 合金钢。在碳素钢中添加合金元素后,就成为合金钢。添加合金元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钢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物理性能。

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钢的牌号用数字及合金元素符号表示。最前面的数字,一位数代表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两位数代表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若无数字,代表平均含碳量小于0.1%。后面的字母则表示主加元素,主加元素如果小于1.5%,仅标明元素,大于1.5%,则标出数字,代表平均含量的百分之几,常用的如40Cr;个别低铬合金工具钢,铬的含量用千分之几表示,但在含量前加0,如Cr06,最后面的字母A 表示高级。

合金元素在合金钢中的作用:

①镍( Ni) 提高强度,但不降低韧性。

②铬( Cr) 提高高温强度,耐腐蚀、耐磨损,在不锈钢中,必须和镍( Ni) 同时使用。

③锰( Mn) 提高强度、耐磨性及韧性。

④钼( Mo) 作用同锰( Mn) ,但其耐热性更强。

⑤钒( V) 提高韧性和强度。

⑥硅( St) 提高强度和耐磨性,但对韧性不利。

2.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状态下进行不同温度的加热、保温和冷却的工艺方法,促使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和改善其工艺性能的目的。正因为钢的热处理是在不改变金属材料牌号的前提下,使之得以强化,充分发挥材料的内部潜力,故是提高机械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钢制的纺织机械零件中应用很多。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时效及化学处理等。各热处理方法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见图5-1。

(1) 退火。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 在钢的固态范围内,引起钢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的温度) 以上30 ~50℃,经过适当的保温后,随炉温一起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退火的目的是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细化结晶组织结构,改善力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或减小铸件、锻件及焊接件的内应力

图5-1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2) 正火。将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然后再空冷、风冷或喷雾冷却。它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作用与退火相似,但比退火经济,成本低,可作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3) 淬火。将零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后,然后在水中或油中迅速冷却。由于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其硬度提高,耐磨性加强,但材料的脆性也增加,塑性下降。由于淬火温度变化过快,材料内部形成较大的淬火应力,会导致零件的变形或开裂。淬火不能作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通常要经过适当的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

钢经过淬火后可以细化组织、增加强度、显著提高硬度。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零件重新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然后在空气中冷却。根据对零件要求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回火温度。回火温度越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下降越多,而塑性和韧性则显著提高。

①低温回火。回火温度在150 ~250℃,主要用来降低材料的脆性和淬火应力,并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刀具、模具等。

②中温回火。回火温度在350 ~500℃,其特点是既能保持材料一定的韧性,又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和屈服点,常用于弹簧和承受冲击的零件。

③高温回火。回火温度在500 ~650℃,使零件获得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5) 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一些重要的零件,特别是一些在变应力下工作的零件,如连杆、齿轮和轴等常采用调质处理。

(6) 时效。时效可以减小或消除零件的内应力,使零件在后加工或工作之前得以充分的变形,零件尺寸可以稳定下来。时效分低温时效和高温时效。

①低温时效。将零件加热到100 ~150℃,保温5 ~20h 后,再空冷。

②高温时效。将零件加热到略低于高温回火的温度,保温后,缓冷到300℃以下,出炉空冷。

(7) 表面处理。对于一些要求表面有较高的硬度以增加其耐磨性,而心部要求有较高的韧性以提高其抗冲击能力的零件,可以采用表面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处理。

①表面淬火。采用快速加热的方法,只将零件表面加热并淬火。它只改变表层组织,心部并不发生变化,心部保持了一定的韧性和强度,而表层得到强化和硬化。

表面淬火有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②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把零件放入化学介质( 碳或氮等) 中加热、保温,使介质元素渗入零件表层中,使零件表层的化学组成和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来获得对其心部和表层不同性能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 氰化) 等。

(二)铸铁

含碳量大于2.1%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铸铁的使用量很大,仅次于钢。铸铁被大量使用,首先是因为生产成本低廉,其次是它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铸铁的熔点较低,具有良好的易熔性和液态流动性,因而可以铸成形状复杂的大小零件。它的硬度和抗压强度与钢差不多,并且有优异的消振性能和良好的耐磨性能,这是钢所不能及的,但铸铁的疲劳强度和塑性比钢差得较多,而且较脆,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不适于锻压和焊接。

铸铁有以下几种:

1.灰铸铁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耐磨性好,消振能力最为突出,但抗拉强度低。灰铸铁的牌号由字母HT 和数字表示,HT 为“灰铁”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其最低抗拉强度,如HT150、HT300 等。

2.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的强度和塑性比灰铸铁有很大的提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但铸造性较差。球墨铸铁的牌号由字母QT 和数字表示,QT 为“球铁”汉语拼音的首字字母,后面的第一组数字代表最低抗拉强度,第二组数字代表最低延伸率,如QT400-18、QT500-7 等。

3.可锻铸铁 可锻铸铁的强度、塑性、韧性、耐磨性均较高,能承受冲击振动,但生产周期长,成本较高,铸造大尺寸零件较困难。可锻铸铁的牌号由字母KT 和数字表示,KT 为“可铁”汉语拼音的首字字母,H 表示黑心,Z 表示珠光体,B 表示白心,后面的第一组数字代表最低抗拉强度,第二组数字代表最低延伸率,如KTH300-06、KTZ550-04、KTB380-12 等。

(三)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由于各具某些特殊的性能,在纺织机械中应用的种类很多。机械零件中常用的有铜合金铝合金等。

1.铜及铜合金 纯铜由于其力学性能很差,在纺织机械中应用并不多,主要应用在导电材料中。纺织机械中应用的主要是铜合金。铜合金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导电、导热性能优异,减摩、耐磨、抗腐蚀性能良好。

铜合金按主加金属元素的不同,又分为黄铜和青铜:

①黄铜以锌( Zn) 为主加元素,同时含有少量的锰( Mn)、铝( Al) 和铅( Pb) 。黄铜塑性和铸造流动性好,有一定的耐腐蚀能力,但强度和耐磨性不高。

②青铜以主加元素的不同又可分为锡青铜和铝青铜等。青铜比黄铜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纺织机械中,常用青铜与钢组成摩擦配对材料。

2.铝及铝合金 铝及铝合金的使用量仅次于钢铁,在纺织机械中的高速运动构件中使用较多。主要是因为铝合金的密度只有钢材的1/3,但它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与钢接近甚至超过钢,在承受同样大的载荷时,铝合金零件的质量要比钢零件轻得多,高速运动时惯性较小。其次,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其导电性能大约为铜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