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能化产品设计的应用范围

智能化产品设计的应用范围

【摘要】: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智能化成为信息时代产品打上“大设计时代”的标签符号。智能化市场目前存在三个方向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传统制造企业加入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当中,其次是互联网企业希望能借助线下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延伸至实体产业。而且智能产品除了依托于智能硬件的研发,还需要与“软”性服务结合,构建良好的内容服务平台,而这个设定也在无形中给一些自认为智能的产品添加了使用负担。

近十年来人们财富的迅速增长和眼界的开阔,使得消费者对于产品设计也提出更高的期许,一些过去流行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已经被淘汰。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智能化成为信息时代产品打上“大设计时代”的标签符号。智能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互联网+”战略最具前瞻性的方向和未来的最佳落脚点,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当前不能像电或互联网一样随处可用,目前应用集中在自动驾驶、智能翻译和聊天机器人、产品开发等领域,产品开发又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和智能制造为主。

智能化市场目前存在三个方向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传统制造企业加入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当中,其次是互联网企业希望能借助线下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延伸至实体产业。最后是随着移动互联网风口和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浪潮涌现,一大批年轻创业者选择智能产业。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技术进步和芯片更加的高性能高处理速度等,更多的智能穿戴设备已经开始摆脱固有技术的束缚开始向智能化发展。从2012年谷歌推出Google Glass后,智能穿戴设备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开始普及化,众多科技类公司也开始放眼于智能穿戴领域,苹果、三星、微软、索尼等都开始了在这个全新领域的深入探索并扎堆研发各种智能穿戴设备。整个科技类领域都开始认为,智能穿戴设备会在智能手机之后再次掀起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在功能上、使用类型、使用方式上都有很多类型,主流产品形态包括以通过手腕佩戴的手表类(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和智能腕带等产品),通过脚进行佩戴的鞋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通过头部进行佩戴的眼镜类(包括智能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其他非主流的产品形态。

以智能化手表为例,根据Smart watch Group(SWG)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初全球开发智能手表的厂家已经达到200多家,主要分布于18个国家(地区),其中约有一半的厂家来自中国和美国。而其他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瑞士;芬兰;韩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

智能产品的“智能”应该以人为核心,借助产品的大数据分析,享受便捷方便的智慧生活。建立一个基于需求的服务价值体系才是“智能”领域的价值所在,互联网与传统领域之间需要融合共享才更有利于未来发展。

智能化产品中的“伪智能”指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智能产品”,将智能定义为只是在产品上加个传感器、WiFi接收器或者增加App软件等的功能,认为有了功能的叠加,就沾了智能化的噱头,对于用户是否真的需要模块的添加并不在意。比如联发科MTK手机上有上千个应用程序、八个大喇叭等软件和硬件配置。而国产山寨手机中十有八九都是使用MTK手机平台。由于MTK手机平台的强大集成能力,山寨手机厂家只需自己配置一下外壳,一台功能强大的山寨手机就出炉了。而这种所谓的“功能强大”到底有多少是用户真正需要并且是真正能使用到的。而有Google公司在2013年推出的Project Ara的概念手机,虽然因为技术研发等问题已被终止。但是其提出的模块化设计的概念是值得推崇,并附和真正的智能化的。

Project Ara把传统的智能手机“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对应的模块,从而满足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当手机的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时,用户可以单独更换手机性能对应的模块,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周期,减少电子垃圾。

而且智能产品除了依托于智能硬件的研发,还需要与“软”性服务结合,构建良好的内容服务平台,而这个设定也在无形中给一些自认为智能的产品添加了使用负担。特别就产品的使用层面来说,在原来生活中可以一键关闭的设备,在增加了智能硬件之后,就必须增加新的过程,首先是掏出手机,解锁滑动,然后连接WiFi或者蓝牙,然后进入设备控制App最终关闭。这在无形中给使用人增加了使用步骤和使用环节。

以智能产品中的智能家居产品为例,其所实现的智能家庭生活环境是通过智能家居产品以实现人们生活的便利化,带来一种“懒”的生活方式。比如早上在起床的时候,通过相应的智能佩戴类产品与数据终端的配合,通过对用户习惯和喜好的了解进行智能化操作,厨房的咖啡机自动开启,窗帘自动开启,电视自动开始播报今天天气和相应城市信息、多士炉自动烤好了早餐面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