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第四,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文明对话,并继承和发扬此前各种......
2024-10-31
三、公众对环境问题危害的认知
当进一步观察公众对具体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程度的认知时,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各国具有明显差异,而且中等收入国家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危害有着非常充分的认知。
(一)公众认为最重要的具体环境问题
调查问卷中列举了包括空气污染等在内的10个具体的环境问题选项,询问受访者认为哪个问题是当前其本国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交叉分析结果见表附—4。
表附—4 公众认为本国最重要的具体环境问题(%)
续前表
注:总样本量应是45 564个,部分样本没有选择,作缺失值删除。
表附—4数据汇总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公众最重视的前三位具体的环境问题分别是空气污染(21.8%)、气候变化(13.8%)和水污染(13.0%),相对重视较少的三个环境问题分别是水资源短缺(8.7%)、核废料(6.4%)和转基因食品(5.0%)。此外,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公众对不同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中等收入国家最重视空气污染问题,高达27.2%的公众将这一问题选择为当前本国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接下来是水污染(14.2%)和水资源短缺(12.2%)等问题;而高收入国家公众最为重视气候变化(18.1%),其次是空气污染(17.1%)和自然资源枯竭(12.4%)等问题。对比之下,超过三成(34.7%)的中国公众认为空气污染最重要,接着是水污染(20.0%)和生活垃圾处理(17.7%)。(www.chuimin.cn)
在所有调查的31个国家中,14个国家公众最为重视本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最高比例为保加利亚,达39.7%),9个国家公众认为气候变化最重要(最高比例为日本,达51.7%),以色列(31.5%)和南非(26.5%)的公众认为水资源短缺最为紧迫,阿根廷(25.8%)和新西兰(27.3%)认为水污染、法国(30.1%)认为化肥和农药污染、韩国(21.9%)认为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最紧迫,而美国和瑞士公众分别认为本国的自然资源枯竭(27.7%)和核废料问题(28.7%)最紧迫。
(二)公众对环境问题危害的认知
调查问卷中枚举了7项环境危害,分别是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工业造成的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江河湖泊污染、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气温升高、转基因作物和核电站,并让受访公众对其本国存在的上述危害的程度进行判断。可以选择的回答有“对环境极其有害”、“非常有害”、“有些危害”、“不是很有害”、“完全没有危害”和“无法选择”。为简化分析,我们将以上选择分别赋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和0分,进行累加,得分越高,表示认为环境危害越严重。交叉分析结果见表附—5。
表附—5 公众对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认知(%)
注:总分值为35分;总样本量应是45 564个,部分样本没有选择,作缺失值删除。
表附—5数据汇总结果显示,调查国家公众对所列举的7项环境危害整体认为较严重,评估分值在中等偏上的比例占绝大多数(20分以上的比例为82.3%)。但是,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公众对环境危害的评估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从平均得分看,中等收入国家的公众是27.02分(标准差5.999分),高于高收入国家公众(24.87分,标准差5.339分)。若从不同分数区间的公众分布情况看,88.4%的中等收入国家公众得分在20分以上,高收入国家这一比例为82.4%;中等收入国家公众得分在30分以上的比例为29.1%,明显超过高收入国家的13.0%。综合来看,中等收入国家公众较高收入国家公众更为担忧环境危害。相比较之下,中国公众得分在20分以上的比例虽然也超过一半(58.4%),但无论是从平均分(20.92分)还是不同得分区间的分布情况来看,其对环境危害的认识还有不足。
国别比较可以发现,得分在30分以上的公众比例较高的前几个国家分别是土耳其(44.5%)、智利(40.9%)、俄罗斯(35.8%)和墨西哥(32.1%)等,这几个国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丹麦(7.6%)、瑞典(7.6%)、瑞士(7.1%)、芬兰(6.8%)、英国(6.6%)和挪威(3.1%)等高收入国家,其得分在30分以上公众比例都较低。
有关生态现代化与文明转型的文章
相比之下,中国公众的绝大多数期望富裕国家作出更多努力,表示同意的比例高达80.0%。比较来看,中国公众对采用税收手段鼓励企业、公众的环保行为更加缺乏信心,相应的选择比例分别是18.3%和20.0%,都是相对最低的。相对来说,中国公众的支付意愿最强,有42.3%的受访者表示为了保护环境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33.9%的受访者表示为了保护环境愿意缴纳更高的税。数据分析表明,高收入国家公众个人环保意愿平均得分为11.19分,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和中国。......
2024-11-01
生态现代化理论家针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实践的研究同样揭示了西方原版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局限。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生态现代化实践则更为复杂。就此而言,将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贴上“生态现代化”的标签尚须小心,该理论自身需要进一步完善。......
2024-10-31
但是,中国的发展实践非常复杂,并非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完美”案例。这涉及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分析单位问题。例如,中国的实践表明,在将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时,可以观察到某种与生态现代化“相一致”的趋势和成效。......
2024-10-31
相应地,随着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传播,中国国内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生态现代化的研究,试图以此视角来观察分析和引导中国的实践进程。何传启主持完成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生态现代化研究》一书指出: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各项指标均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
2024-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