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老年旅游:探讨中老年人生理特点

中老年旅游:探讨中老年人生理特点

【摘要】:第一节中老年的生理特点根据生物界的自然规律,一切生物都要经过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90岁老人中约有50%食管不蠕动,有些老年人还因主动脉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加重吞咽困难,每次吞咽动作的持续时间和食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延长。胃肠黏膜细胞数量的减少,分泌功能减退,影响铁及维生素B1的吸收,因此老年人易发生贫血。

第一节 中老年的生理特点

根据生物界的自然规律,一切生物都要经过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人也不例外,人的一生,都要经过三个大的阶段,即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年时期、老年时期。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器官及组织细胞的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或呈现衰退状态,这就是所谓生理性衰老。个体生理性衰老不是局部的,而是具有全身性、进行性、衰退性和内在性等基本特征。

一、中老年人生理变化特点

1.皮肤的变化

皮肤是人体中最明显老化的器官,老年人皮肤的更新比年轻人慢,他们的皮肤看上去就比年轻人粗糙,血色变浅、无光泽、皮肤松弛、弹性降低、皮肤出现皱纹。面部皮肤皱纹是衰老变化的重要征象,出现最早。皱纹的产生是皮肤失去水分、皮下脂肪和弹性组织逐渐减少以及皮下肌肉牵拉所致。30~40岁时额部首先出现皱纹,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和变粗。

老年人皮肤汗腺数量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汗液分泌也在减少,还有老年人皮肤中毛细血管及神经分支减少,使皮肤调节体温的能力减弱,营养减少,细胞代谢变慢,皮肤干燥,表皮易脱落,对痛觉反应慢,这是老年人怕冷及易受外伤和烫伤的原因。老年人皮肤毛细血管减少和变性,供血减少,血管脆性增加,因而易出血(称老年性紫癜),久卧易生褥疮,且不易愈合。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耐冷能力变弱,冬天易感冒;老年人在天热时通过排汗降温的能力减退,比年轻人容易中暑。

由于老年人皮肤萎缩变薄,对皮肤内血管的支持力量减弱,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及小静脉曲张,如睑、鼻、下肢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四肢常见的静脉曲张,躯干可出现老年性血管瘤。色素斑是脂褐素沉积于皮肤而形成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可出现老年白斑。在面颊和手臂皮肤常见到的稍隆起呈棕色的色素斑,称为老年斑。

2.毛发、指(趾)甲的变化

人们常把出现白发作为老化的一个信号,同样也把脱发或秃顶作为衡量年老的标志,毛发的改变主要是色泽变化和数量减少。男性40岁以后,头发稀疏,甚至秃发。随着年龄的增加,毛囊内的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合成黑色素的功能减退,使毛发色素逐渐减少,毛发变白,变脆。两鬓渐渐有白发,腋毛、眉毛也慢慢变白,到了老年也可能变成“银须白发”。60岁以上的老人,眉毛也逐渐脱落。

此外,老年人指(趾)甲因毛细血管硬化、供血不足等原因,其指(趾)甲变脆、变薄、失去光泽,变成黄色或混浊状,易脱落。同时指(趾)甲生长慢,有纵嵴。有的人趾甲增厚,弯曲,呈爪状。

3.视觉器官的变化

人的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通常20岁以下为1.5,20~50岁为1.0~1.25,60~65岁为0.9,70岁为0.6~0.8,80岁为0.4~0.6,90岁为0.2~0.4。老年人除视力明显减退外,视野、暗适应、调节功能、色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和障碍。老年人由于眼眶脂肪被吸收,眼压降低,眼球缩小和内陷。老年人眼睑皮肤松弛,弹性减弱,皱纹增多,眼睑下垂。老年人泪腺结缔组织增生,泪液分泌减少,使结膜、角膜易干燥,且易感染而发生结膜炎、角膜炎。

由于晶状体调节聚焦能力降低,弹性也明显下降,不能看清近物,通常约在40岁开始出现老花眼,需配戴适度的老花镜。50岁后,常在近角膜缘的基质层出现脂肪沉着,而在角膜周围形成一个白色的“老年环”。晶状体发生退行性变化,使晶状体的透光度减弱,增加了白内障发生的可能性。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病发生的可能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60岁以上老年人,开始对红、绿颜色的分辨力减弱。

4.听觉器官的变化

听觉减退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正常人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加呈进行性衰退,尤其是高音听力的衰退较明显。一般来说,老年人耳聋的发病率在12%~40%,在60岁以上老人中,听力减退者占27.4%,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达到50%。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外耳道通常容易有耵聍(俗称耳屎)栓塞或外耳道炎症而影响听力。当然老年性耳聋与遗传有关,而且可能与全身状况以及一些慢性疾病有关。

5.呼吸器官的变化

老年人鼻子的外形无明显的变化,但中老年人的鼻毛多有脱落、稀少、变短,从而削弱了鼻子的生理防御功能,易导致感染或感染向下延伸。鼻的嗅区上皮、毛细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退行性变化,因而老年人常有嗅觉的减退甚至消失。鼻黏膜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导致慢性鼻炎、鼻息肉或慢性鼻窦炎。

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气管组织弹性减弱,加之胸廓和呼吸肌运动的减弱,常常咳嗽无力,使老年人易感染,甚至累及肺部。老年人胸廓一般横径变小,而前后径相应增大,呈桶状,以致肺总容量和肺活量减少。肺活量一般从35岁就开始下降,到80岁时约下降25%,而残气量增加一倍。由于老年人肺活量降低,气体交换减少,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故老年人易胸闷、疲劳及思睡。

6.消化器官的变化

口腔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角化增加,唾液腺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常感口干,说话不畅,吞咽困难;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等蛋白质含量降低,影响食物的磨碎及营养吸收。舌和咬肌萎缩,使其运动功能障碍,咀嚼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釉质逐渐丧失,牙易磨损,也容易发生龋齿,牙本质内的神经末梢外露,引起对冷、热、酸、咸等食物的过敏而酸痛。老年人牙齿逐渐脱落,咀嚼功能大为减弱。牙周围膜变薄,牙龈退缩,牙根暴露,易患牙周病。有的人虽镶了假牙,如使用不力,也会影响消化功能。老年人舌黏膜上的舌乳头逐渐消失,舌表面光滑,味蕾明显减少,故老年人对酸、甜、苦、辣的敏感性减退,对咸味尤其迟钝,味觉相应变差,食欲减退。

老年人食管上段的横纹肌和下段的平滑肌层变薄,收缩力减弱,食管蠕动幅度变小,甚至停止。90岁老人中约有50%食管不蠕动,有些老年人还因主动脉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加重吞咽困难,每次吞咽动作的持续时间和食物通过食管的时间延长。

肠胃道各部分的分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减少,胃酸也减少或缺乏,使进食入胃的细菌的杀灭作用减弱或丧失;胰液素的释放降低,可致贫血,或胃黏膜糜烂、溃疡及出血等。胃肠黏膜细胞数量的减少,分泌功能减退,影响铁及维生素B1的吸收,因此老年人易发生贫血。胃平滑肌层随增龄而变薄或萎缩,收缩力降低,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故老年人容易患消化不良等疾病。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小肠绒毛变宽和卷曲,并显著缩短,黏膜上皮细胞减少或萎缩,平滑肌层变薄,收缩蠕动无力,使小肠的吸收功能减退。老年人大肠黏膜萎缩,对水分的吸收功能下降。同时黏液分泌减少,平滑肌层萎缩,肠蠕动缓慢或不蠕动,加之小肠蠕动无力,使大肠充盈度不足,易造成便秘。

人到60岁后,肝脏萎缩,体积变小,重量减轻。肝细胞数量减少并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肝功能减退,解毒功能下降,药物代谢速度减慢,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后恢复较慢。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差,易引起蛋白质等营养缺乏,导致肝脂肪沉积。由于结缔组织增生等因素,易造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老年人胆囊及胆管变厚,弹性降低,胆囊常下垂,胆汁减少而粘稠,含大量胆固醇,功能减弱,易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

老年人胰腺萎缩,胰腺体积缩小,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细胞退行性变,使胰液分泌减少。50岁以后不仅胰液分泌量减少,而且胰蛋白酶的活力下降66%以上,胰脂肪酶减少20%~30%,严重影响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的消化和吸收。老年人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对葡萄糖的耐量减退,增加了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所以,老年人对含糖量高的食物及含脂肪多的食物都应尽量少吃。

7.循环器官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和血管都发生变化。心内膜、瓣膜、瓣环逐渐发生淀粉样变性和脂肪沉积以及纤维化、钙化,使瓣膜增厚或变硬,瓣膜变形,造成瓣膜关闭不全而产生心脏杂音,表现为活动后气短、心悸等。随着年龄的变化,老年人的心脏对增加负荷的反应性下降,是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如由于脂质物质的沉积,血管壁增厚、纤维化、管腔径缩小,毛细血管的代谢率下降,导致机体各部位供血、供氧不足。由于老化后血管舒张能力减低,敏感性减弱,因此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由于心脏排血量的减低,各脏器的血液供应减少,且不均匀。缺血同时就会缺氧,因此负荷重时易加重缺血、缺氧,导致心血管发病率增加。再者,血管硬化使收缩压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亦增加,所以老年人常出现血压升高。由于老年人因血管硬化,可扩张性减少,而对压力反应性降低,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8.神经组织的变化

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神经系统是身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脑细胞总数不断减少,老年人脑的体积缩小,重量减轻,25岁的人脑重约1400克,60岁时约减轻6%,80岁时约减重10%。神经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这是脑萎缩的主要表现之一。脑细胞数自20岁开始每年丧失0.8%,60岁时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20%~25%,小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25%,70岁以上老年人神经细胞总数减少可达45%。神经细胞活动减少即能促进脂褐素的沉积,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年龄增长,动脉逐渐硬化,脑血液循环阻力增大,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亦减慢,供血减少,耗氧量降低,导致脑软化,从而使老年人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智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睡眠欠佳,记忆力下降和性格改变,严重者可表现为老年性痴呆症。

大脑功能减退还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而远期记忆力减退不明显,多年前的事情仍记忆犹新。反射减弱甚至消失,感觉迟钝,无论温度觉、触觉和痛觉均减弱。人脑潜力很大,经常应用的脑细胞只占脑细胞的20%左右,其余脑细胞处于休息状态,勤于动脑的老年人有可能启动了部分休息状态的脑细胞,使其思维能力仍像青年时那样敏捷。

9.泌尿系统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逐渐萎缩,体积缩小,重量减轻,从40~60岁约减少1/2;肾脏功能的减退,对水和电解质的适应和调节能力降低,易发生电解质紊乱。老年人水分及电解质排泄较多,饮水不足,易发生脱水和酸中毒。

50岁以后,输尿管弛缩力降低,送尿入膀胱的速度减慢。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肌肉逐渐萎缩,纤维组织增生,易发生膀胱憩室,膀胱缩小,膀胱的容量减小。膀胱容量在20岁时为500~600毫升,50~59岁时为383毫升,70~74岁时为320毫升,75岁以上约为264.5毫升。因为其肌肉弛缩无力,使膀胱既不能充满,又不能排空,残余尿增多,75岁以上老年人残余尿可达100毫升。老年人膀胱括约肌萎缩,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致排尿反射减弱,缺乏随意控制能力,常出现尿频或尿意延迟,甚至尿失禁。男性前列腺中结缔组织增多,可呈现不同程度的肥厚、肿大,当其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压迫尿道,引起排尿不畅或急性尿潴留。

10.生殖器官的变化(www.chuimin.cn)

外生殖器随年龄的增加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萎缩性改变。男子通常在50~60岁时,由于血管硬化、供血不足等原因,使睾丸逐渐萎缩和纤维化,曲细精管萎缩、纤维化,生精能力逐渐下降,精液中精子数逐渐减少,活力下降。

老年女性外阴和阴唇萎缩,阴蒂缩小,其神经末梢减少,感觉迟钝。阴道黏膜皱襞减少,短而狭窄,阴道由酸性变为碱性,抗感染能力减弱,易患阴道炎。子宫黏膜和宫体皆萎缩,颈管粘连闭锁。输卵管黏膜萎缩,管腔变窄或闭锁。卵巢随增龄而减重。

11.血液与淋巴组织的变化

骨髓是成年人主要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的造血功能逐渐减退。60岁以后,骨髓造血细胞可减至青年人的一半,造血能力降低,可致贫血。老年人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与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

老年人白细胞减少较为普遍,淋巴细胞的减少更显示了老年人的特征。白细胞功能降低,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可能是老年人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肿瘤等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高的原因。老年人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较轻的皮肤、浅表组织的感染性疾病,即可导致浅表淋巴结的肿大。对于淋巴结的明显增大或同时多个增大,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由于老年人的血容量相对减少,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速度相对减慢,红细胞的浓度相对增加,使人体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

12.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内分泌腺体或组织细胞都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多数有重量减轻、细胞数目减少。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最明显的是性腺萎缩,性功能与生殖能力减退。下丘脑是体内植物神经中枢,其老化是各器官组织及其功能老化的启动机构。下丘脑的受体数目减少,促糖皮质激素和血糖的反应减弱。

50岁以后,甲状腺重量减轻,滤泡变小,血管狭窄,结缔组织增多,发生萎缩和纤维化。老年人的甲状旁腺主细胞减少,结缔组织和脂肪细胞增多,血管缩窄,活性下降,钙转运减慢,血清总钙和离子钙均比年轻人低。老年妇女可引起骨代谢障碍。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上腺皮质的雄激素分泌皆直线下降,肾上腺皮质的功能逐渐减退。因此,老年人保持内环境稳定能力与应激能力降低。胰岛功能减退,葡萄糖耐量逐渐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血中胰岛素水平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增高。松果体血管逐渐狭窄,细胞减少,重量减轻,脂肪增多,使松果体诸多调节功能减退,易发生失眠现象。

13.运动系统的变化

人的运动功能通常在20岁时达最佳水平,20岁以后运动生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35岁以后,骨钙的吸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血液中钙离子增多,抑制新骨的产生。老年人胃、肠、肾吸收功能差,钙摄入不足,乳糖酶缺乏,激素水平低,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以及光照与活动减少等均可造成缺钙,导致骨质疏松及骨软化,在轻微外力或无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易骨折。老年人骨密度降低,故老年人越活越矮。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和滑膜钙化纤维化而失去弹性。毛细血管硬化,使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关节软骨变性。连接和支持骨与前节的韧带、腱膜、关节囊因纤维化和钙化而僵硬,使关节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关节软骨常发生退行性变,其边缘常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刺,导致不可逆关节老化改变,活动严重障碍。

由于老年人蛋白分解大于合成,肌肉重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老年人肌肉和其韧带萎缩,耗氧量减少,肌力减退,且易疲劳,再加之老年人脊髓和大脑功能衰退,活动减少,肌肉动作反应迟钝,笨拙,行动迟缓。

14.免疫系统的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胸腺是人体有关免疫的重要器官之一,胸腺在12岁以后逐渐萎缩,在20岁时胸腺急剧减重,老年期胸腺显著萎缩,故老年人血中胸腺素浓度极度下降,对外来抗原的反应减弱,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肺炎等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也较年轻人为多。

总之,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理现象,是生命活动规律。衰老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共同特征,表现为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化。由于各人体质与健康基础不同,衰老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可延续很长时间。因此,机体在较低的代谢水平上,同样可以发挥有益的活力。

二、健康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1.双目有神

眼睛是人的精气汇集之处,通过观察眼睛可以了解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健康状况,目光炯炯有神,是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的标志,也是精气神充足的表现。

2.声音清晰,呼吸从容

通过观察中老年人的呼吸与声音,可以了解心、肺及神经功能情况,说话声音洪亮、语音清晰、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其心脏与肺脏功能良好、体力充沛。

3.二便规律

大小便是人体排泄的主要代谢废物。小便通畅、昼多夜少、节律正常,说明泌尿系统功能正常,无肾脏功能衰退的表现。规律性地一二天大便一次或每天大便不多于二次,粪质干软适中,没有不消化食物,均是健康的象征。

4.身体灵活

身体活动的状况是反映衰老最重要的指标。一般来说,进入老年后,肌肉收缩无力,关节及韧带老化,骨质增生伴有钙质流失,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如果已到高龄,仍然腰直腿灵、行动敏捷有力,则说明其肌肉、筋骨及四肢关节皆很强健,是健康的象征。

5.形体适中

过分消瘦的人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疾病;过度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形体适中,不过分“富态”,也不过分“苗条”,是健康的另一特征。

6.牙齿坚固

坚固的牙齿是健康的重要象征之一,牙齿坚固,则能将食物更好地咀嚼,减轻胃肠的负担,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吸收。牙齿坚固说明“肾气”充足。

7.脉搏柔软

脉搏的形态、柔软度常常可以大致反映周围血管的状态,脉搏坚硬,缺乏弹性,可能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表现,脉搏硬而细小也可能是动脉硬化的表现。若6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仍保持脉博和缓有力、从容不迫,是“有神”之脉,说明其人“气血两调”。

8.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中老年人具有开放的头脑,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能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使个人和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老年人只要顺乎自然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衣食住行,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尤其是经常参加适合自己的旅游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不断地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长寿是不存在问题的。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式,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