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

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与时俱进

【摘要】:这条思想路线的根本点,毛泽东概括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

一、坚持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也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精髓;是党在思想上、工作上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我们党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们党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理论勇气,突出了时代精神和创新要求,显示了我们党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懈追求真理,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态度。党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使党的思想路线更富于哲学内涵。“实事求是”强调的重心是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实践活动的客观性。“解放思想”强调的重心是人的主体性,即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强调的重心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和建设在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党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才能时刻跟上前进了的时代和发展了的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前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

思想路线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世界观作指导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条思想路线的根本点,毛泽东概括为“实事求是”。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的精辟论述,揭示出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的基本问题。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切事物,人们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认识它,把握并遵循其固有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改造和利用它来为自己服务的目的。而事物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就是它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由此可见,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在客观事物的普遍、必然的联系与发展变化中去认识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实事求是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因此也是根本的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仅满足于解释世界,而是以通过实践改造现存世界为根本目的,所以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并以实践为目的和归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的特征。这种科学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原则,也必然体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一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我们只有遵循实事求是这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及其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达到有效地改造现存世界——包括主观世界的目的。

实事求是又是科学的实践观的根本要求,是一切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社会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并不是不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的为所欲为。它同时具有被制约的一面,不仅实践活动的目的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且作为实践活动对象的外部世界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特定规律的客观存在。由于这些限制条件的存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都是有局限的,都是在特定的范围和水平上进行的。因此,我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具体条件,尊重客观规律,即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也正因为如此,实事求是就成为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成为党的思想路线。

(二)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

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题中应有之义。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不可割裂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排除认识上的障碍,才有可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因为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归根到底是为了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以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理解,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与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把理论当做教条生搬硬套,用所谓原则去剪裁,限制飞速发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样不能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如果把本来是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只能导致思想僵化,既脱离实际,又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首先,实事求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使主观和客观、知和行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实践则是实现这种统一的基础。判定认识或理论是不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感觉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其次,由于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以及社会实践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人们的主观与客观相背离,产生错误的认识是不可避免的。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实践则是判定一种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的唯一标准,真理与谬误的矛盾只能在实践中解决。再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辩证的统一,任何一种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特定的主体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具体的真理。随着客观对象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真理。只有坚持这种科学的实践观,党才能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把自己的实践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三)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问题

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20日在兰州主持党建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我们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其出发点和着眼点就在这里。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始终具有的精神状态。只有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去做,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才能不断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www.chuimin.cn)

1.深刻把握与时俱进的内涵及意义

当代中国,有许多热点、难点问题,其中最为重大的莫过于这样四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由此又引出四个最重大的实践问题: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在这些问题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处于更为基础和带根本性的地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探索已久,只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人们更加自觉地提出来。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过,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为什么没有完全搞清楚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马克思主义。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把锁钥。

“与时俱进”言简意赅,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思想。用这四个字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同用“实事求是”四个字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一样,十分准确精当、精妙绝伦,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而且必须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不断地开辟新领域,进入新境界,指导新实践。

与时俱进的“时”,既实指时间,也泛指时代。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与时俱进,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揭示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80多年所取得的光荣业绩,无一不是以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实践为前提的。

与时俱进论,在实践中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要因时因地地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这种“结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以生命活力,并将其推向前进。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僵硬的教条,不分时间、场合照搬照抄、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加以“运用”,搞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二是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那些由于时过境迁而对现实已经失去指导价值的某些具体观点和个别结论,决不能死抱住不放而使思想受到束缚。三是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所不断面临的那些时所不及、境有变化的新实践、新问题,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理论创新,同时加深对创新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思想解放和指导社会实践。

2.与时俱进的基本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7篇序言。比如,《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江泽民关于私营企业主也可以入党的论断的形成过程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与时俱进的事例。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不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3.能否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加了个解放思想,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又增加了与时俱进,并强调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是执政党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苏联共产党为什么丢掉了政权?原因是多方面的,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说,党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因而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实际、脱离了人民,这是丢失政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我们自己的经验教训也说明了这一点:“文化大革命”中,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我们与世隔绝、与时错位,党和国家的事业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所谓“道”,是指法则,是指规律,是指道路。我们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上不能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