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奉系军阀战胜直系军阀曹锟,统治天津大沽口

奉系军阀战胜直系军阀曹锟,统治天津大沽口

【摘要】: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曹锟之间,展开混战。结果,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击败直系军阀曹锟。奉系军阀战胜后,于1926年5月20日占大沽口,在西沽设立了海防指挥部,又在天津设立五河水上警察局,在大沽设分局,统治塘沽地区人民。

七、军阀统治

光绪二十年(公元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了维持其庞大的军费开支,在天津设渔业征收处,塘沽设海船征收局办事处,在大沽口收税,海产品税率“值百抽六”。当年八月,渔民不堪负担,群起反抗,大沽渔民以李振德为首,联合北塘渔民,到塘沽去砸海船征收局办事处。驻军闻讯,派来武装士兵,在税员朱大新指挥下,开枪镇压。

1913年英、法、德、日、俄五个帝国主义国家给袁世凯“善后大借款”,袁世凯不仅用盐税作抵押,而且把盐政大权出卖给帝国主义。这次借款,塘沽地区的长芦盐在十七年内,每年要提一百五十万银元来偿还债务。实际上是通过长芦盐滩的资本家迫使盐工每年多生产六十万担盐,来征税还债。当时每个盐工一年最多能生产四百担盐,这样每年就要用一千五百多盐工的血汗,去偿还外债。

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曹锟之间,展开混战。塘沽地区是水路要道,过往军队繁多,烧、杀、抢、掠,人民深受其害。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失败逃出关外,把塘沽地区的物资劫掠一空。直系曹锟控制了政权。

曹锟原籍大沽,1862年出生在西沽一所小土房子里,幼年曾入过私塾,不喜读书。其父曹本生,生五男二女,长子曹镇、次女曹大姑、三子曹锟、四子曹锐、五子曹均、六女曹二姑、七子曹瑛。曹本生是当地黏船的工人,黏船有季节性,忙时做临时工,闲时买点布头贩卖,很是得利。他又会剃头,后来弃工行商,当卖布头的小商贩兼剃头。穿村镇时他两种营业兼顾。曹锟十五六岁便跟随父亲做生意,走街串巷,家庭生活赖以小康。曹锟童年爱赌博,到十八九岁时,一场大的赌博把自己手里的积蓄输了个精光,还欠下了债务,把家里的布头卖掉,也不够还债的。他感到闯了大祸,不敢回家,于是跑掉,但又无处投奔。正值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小站训练新军,他便投淮军当了差。那时,有些清兵抢掠民间财物,骚扰百姓,故有“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民谚。果然,曹锟一当兵,债主也不敢要债了。在军队里时间不长,能喊出清脆洪亮的口令,能振奋军队的精神,便受到重用,被提拔为伍长。后来又送到天津武备学堂深造,1890年毕业,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官至总统,其同胞兄弟与子侄等辈,依仗曹锟的权势,个个飞黄腾达。老大曹镇,成为大沽地区飞扬跋扈的恶霸;老四曹锐,曾任直隶省长;老五曹均任同福饼干公司的董事长等要职。

图3-11 大沽造船所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将天津西窑洼铁工厂并与大沽船坞,改名为北洋劝业铁工厂大沽分厂,派周学熙为总办。1912年(民国元年),船坞由国民革命军接管,划归海军部管辖,更名大沽造船所,海军部任命吴毓麟为所长。1917年大沽造船所开始仿造马克沁机枪成功,博得曹锟的赞许,于是大沽船坞重整军备,当即拨款购买机械,扩充厂房、宿舍、仓库,并修复一、二号炮场,新建三号炮场。职工增至一千六百余人。曹锟命令造船所加紧制造机关枪和大炮武装军队,扩大势力。

18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几次在塘沽地区拉锯,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惨重的损失。结果,冯玉祥的国民军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联合击败直系军阀曹锟。1926年,日本帝国主义曾炮轰大沽口,为奉系助战,制造了大沽口事件。

奉系军阀战胜后,于1926年5月20日占大沽口,在西沽设立了海防指挥部,又在天津设立五河水上警察局,在大沽设分局,统治塘沽地区人民。再加上土匪李四歪脖盘踞在葛沽、新城一带,经常血洗塘沽地区,公开行抢,闹得人心惶惶。

奉军占领大沽口后,6月2日张作霖命令将大沽造船所全部机器及员司工人等运往奉天(31),在奉天设立厂部。奉军派轮船三条,装运机床、枪件,且有军舰护卫,至8日,各轮满载成品材料出大沽口。同一天,国民军别动队来大沽,对剩余的库存材料又是一场争夺。12日,海军司令沈鸿烈乘定远号军舰亲至造船所,起运剩余机床。7月4日,阎锡山派刘宗法接收造船所,12日又派刘笃恭来所接收枪炮厂,改名平津修械分厂。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海军司令杨树庄任命何嘉兰为大沽造船所所长。此时,造船所已被军阀劫分完毕,又因经费困难无力修复,随时准备遣散职工。(www.chuimin.cn)

大沽船坞从1880年建厂起到1937年7月日寇侵占,共五十七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又几经抢劫,历尽沧桑,该厂作为我国北方主要大厂,对北方造船工业、航运业以及培养造船人才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碱是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久大精盐厂创办于1914年,碱厂是与原久大精盐厂合资建设而成,久大、永利成为兄弟厂。永利碱厂(32)创办于1917年,也是爱国的实业家范旭东先生等合资筹建的。永利碱厂创建后,聘请一位刚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人侯德榜出任总工程师。永利在创办的过程中,曾经历过艰难曲折的道路,制碱用盐免税,竟遭到北洋军阀的百般刁难,后经据理力争,才答应免税五年。

图3-12 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总办事处

由于制碱设备、部件、图纸是用巨款从外国进口的,所以在1924年碱厂竣工投产时,机器刚刚开动,不料,碳化塔就堵塞了,碳化氢钠都滞留在塔内。经过多少不眠之夜,侯德榜终于想出了向塔内通蒸汽的办法,成功地解决了塔体堵塞的问题。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干燥锅里的湿碱又结疤了。又经过多少次失败和挫折,终于正式投产了。本来是雪白的碱,却呈现出暗红色,在销路上遇到了很大困难,后经派人出国考察才发觉,从国外进口的制碱干燥锅,是在他们国内早已淘汰的设备,因锅底受热不匀,且有铁锈,造成纯碱不纯。

侯德榜博士自从进厂后,工装不离身,“寝室于工厂,从事死拼”,对技术刻苦钻研,大力改进,精益求精,突破了层层难关,质量不断提高。1925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永利公司“红三角”纯碱,获得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后又在美国独立一百五十周年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再次获奖。与此同时,产量不断提高,日产纯碱三十吨以上,开始畅销国内外。

图3-13 永利碱厂

由于生产不断发展,随即又引起帝国主义的觊觎。1937年七七事变后,永利碱厂即落入日寇之手,敌人采用软硬兼施手段,迫使范旭东、侯德榜促使该厂继续生产。范、侯当即表示,宁愿为碱厂送葬,拒不与日人合作。他们立即部署技术骨干和部分老工人,分批离厂到四川,1938年即在四川五通桥建立永利碱厂继续生产。1940年,完成了氨碱法的扩大试验。永利公司的这种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1943年12月,侯德榜遴选为英国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