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直沽辨析天津地区,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其变迁过程前面已有描述,这里不再赘言。前志对于泥姑寨在小直沽一事,颇有怀疑。元代由海道向北方运粮,本来是以小直沽为终点。由此看来,“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应是据此而来。附近村庄如汪庄子、郑庄子、娄庄子、贾沽道、吴家嘴、冯口、杜庄子等地居民,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子女求学,多集中到大直沽一带。......
2024-10-30
五、战争风云
英国自工业革命后,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强国,原料需求大增,为满足工业生产,疯狂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并拓宽市场。在扩大商品销售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注意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中国,同时,一开始就把塘沽地区的大沽口作为开展对外贸易和侵华的重地之一加以重视。
塘沽地区的大沽口,是防御外侵、屏障天津的天险,是战略要地。因此,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为把我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曾五次登陆进犯大沽口,其中三次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900年的八国联军、1937年的日本帝国主义,也是从大沽口登陆,扩大对我国侵略的。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8月6日英国威里士里号等八艘军舰,在侵略军总司令懿律和副司令义律的率领下,闯入大沽口。英国侵略军达到大沽口后,向清政府投书要挟。道光皇帝派琦善往大沽口与英侵略者交涉。琦善代表清政府在大沽口南岸炮台附近搭帐篷,亲自与英国代表查理、义律会谈,并大摆宴席,殷勤招待。所以英国侵略军不但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而且义律亲自乘船任意测量大沽口航路,窥探炮台的军事设施。琦善还奴颜婢膝地私下对英国侵略者的头目表示:“只要英军退回广东,一切问题均可在广州谈判中获得满意解决。”故敌军从九月南撤。
道光皇帝真以为琦善退敌有功,于1840年9月17日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调往广州求和。同时并派讷尔经额为直隶总督,他到大沽口后急速从北京运来大炮三十门,以备防御。南炮台外围又重新加固,南岸布置大小炮共四十四门。北岸炮台距海口稍远,也安置大炮十六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法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在中国扩大势力范围,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4月13日,侵略军杀气腾腾地陆续冲进大沽口,停泊在拦江沙以外。沙俄的军舰已先期到达,为英、法侵略军侦察地形及提供攻击重点。
沙俄的军舰在中立的幌子下,公开到拦江沙以内,进行各种频繁活动,使英、法侵略者每逢进口,都必须到沙俄的军舰上与沙俄司令普提雅廷会面,沙俄的军舰成了侵略国家的情报处和参谋部。这样,沙皇俄国和英、法侵略者狼狈为奸,都加紧进行吞噬中国的活动,使战争迫近眉睫。
帝国主义的入侵,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但是,当大沽口人民拿起武器准备斗争的时候,求和妥协的直隶总督谭廷襄却污蔑劳动人民是“内变”,并叫嚷“御外靖内为先”,疯狂地镇压劳动人民的反帝斗争(22)。
5月20日上午10时,英、法侵略军以猛烈的火力,直轰炮台。当时,驻守在大沽口两岸的清军,共八千余人,两岸炮台四座,均安装铜铁大炮,多则八九门,少则五六门。总指挥是直隶总督谭廷襄,指挥部设在大沽西二十华里的新城,并有侍郎国瑞率骑兵在此地驻守。谭廷襄临时住在大沽的海神庙指挥,提督张殿元率兵住在西大沽,副都统富勒敦泰率兵在北岸的于家堡扎营,护军都统珠勒亨带兵在北岸的新河驻扎。北岸炮台由游击沙春元驻守,南岸第一旧炮台是总兵达年、署副将德奎;第二中炮台是都司讷勒河等;第三南炮台是游击陈毅。四座炮台共驻兵三千多人。因为咸丰皇帝早有“不得先行开炮”的命令,所以直到敌军的兵舰开火后,各炮台才被迫还击。敌军对四座炮台实施摧毁性的轰击,守军斗志昂扬,坚决用火炮回击,“射击既持久又准确”。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持续两小时之久,击伤敌舰四艘。
北岸炮台游击沙春元和南岸第三炮台游击陈毅,坚守炮位,沉着指挥炮战。大敌当前,临危不惧,身先士卒,率领战士与敌短兵相接,他们同战士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最后,沙春元(23)亲自炮击敌舰,击中一艘,因身中炮弹,“洞腹肠出”,南岸炮台陈毅身受重伤,都壮烈牺牲。
总指挥谭廷襄胆小如鼠,一闻炮声,失魂落魄,慌忙乘轿西窜。南岸第一炮台达年和德奎、提督张殿元等都是畏敌如虎的胆小鬼,听到炮声,一个个马不停蹄的西奔逃命。第二炮台的守将纳勒和已开小差,下落不明。防守炮台的士兵,失去指挥,未能战胜强敌的进攻。“兵即相率退散”,炮台阵地失守,侵略军终于强占了大沽口。
侵略军登陆,塘沽地区居民遭惨杀,民房被焚烧,妇女受淫辱,侵略者大肆劫掠,无恶不作。敌军侵占望海楼(24)之后,乘舰船沿海河继续西追清兵,途中没有受到任何阻击,直抵天津,并威胁清政府,扬言要进攻北京。咸丰帝大惊失色,连忙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全权大臣,六月二日赶到天津,先后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
英、法侵略者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签订了《天津条约》,攫取了大量殖民特权之后,并不满足欲望。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报纸大肆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为了索取更多的殖民权益,英国政府决定,以换约为借口,对清政府施加军事压力,命令侵华罪魁海军上将西玛糜各厘,在上海“集中足够的炮舰,派遣强大的兵力”,继续发动侵略战争。
咸丰九年四月三十日(公元1859年6月9日),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华若翰等先后乘军舰北上。英国强盗组织登陆兵两千多人,乘大型战舰一艘、巡洋舰两艘、炮舰十二艘,在英国海军上将贺布率领下,共二十余艘先后驶抵大沽口。
清政府为换约事,事先做了安排,指定三国公使从北塘上岸,由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接待,并护送公使进京。但侵略者对此根本不予理睬,有意寻衅,英国公使普鲁斯狂妄地叫嚣:“定行接仗,不走北塘。”坚持把军舰从大沽口沿海河开到天津,武装护送公使进京。24日,英、法侵略军做好了打仗的准备,25日下午2时半敌军开炮,战火重起,敌炮疯狂轰击炮台。
当英、法侵略军刚一开炮,守军官兵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英雄的大沽口两岸人民,同仇敌忾,手持大刀、长矛、棍棒参加战斗。不能参战的老人和妇女儿童,纷纷助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把食物送到战场,慰劳战士,并支援抗击侵略军的群众。(www.chuimin.cn)
在痛歼侵略者的激战中,直隶提督史荣春,在南岸炮台指挥战斗,亲上炮台,督率兵勇,奋击敌舰,在激烈的炮战中,奋勇先登,亲燃巨炮,击中敌舰,和士兵一起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大沽协副将龙如元,坚决御敌,在北岸前炮台身先督战,身负重伤,还亲自点燃大炮打击敌人。最后,史、龙二将军先后中炮弹,龙如元身受重伤,当即阵亡,史荣春略延片刻,自知不起,犹复指挥官兵,大呼“杀贼”而死。三十名战士,同时壮烈牺牲。合营悲愤之余,勇气百倍,击沉击伤敌舰,毙敌浮尸海面,大快人心。为悼念史、龙两将军,清政府决定在于家堡建双忠祠,以供民瞻仰,八国联军入侵后该祠被毁。
这次激战一昼夜,战果辉煌,侵略军大败,官兵击沉英舰四艘,击伤六艘,俘敌舰两艘,死伤英官兵四百六十四人,法军死伤十四人,俘英军一名,美军一名,英海军司令受重伤,副司令被击毙,法军司令负重伤,美军司令底达拿所乘的快艇被打得粉碎,舵手的脑袋被削掉。
中国军民在大沽口痛击英、法侵略军的消息传到伦敦和巴黎后,英、法资产阶级大哗,英国报纸疯狂叫嚣:“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报复。”《每日电讯》也狂呼:“应该教训中国人重视英国人,英国人高出于中国人之上,应该成为中国人的主人。”法国政府也在国内积极策划对中国发动新的战争。
咸丰十年六月下旬(公元1860年7月),英国出动舰船一百七十三艘,共装有大炮三百六十一门,侵略军一万八千多人。法国出动舰船三十三艘,侵略军七千三百人。在英国侵华老手全权大臣额尔金和法国全权大臣葛罗的率领下,28日扑向大沽口。形势极为紧张。清政府却误认为侵略军是为求和而来,统兵大臣僧格林沁撤出北塘防务,集中兵力守卫大沽口炮台,造成北塘防地空虚,幻想以此为“通使议和之地”。
当时北塘镇已有居民八千多户,地势是外海内河,距大沽口拦江沙三十余里,其河通海门之处,曲折逶迤,不能直达,所以侵略者的舰船极其难行,是大沽口极为重要的侧翼阵地。
这时,沙俄公使伊格纳切夫,率领先期到达的俄舰四艘到北塘口,核实俄国传教士巴拉第提供的情报。他们以上岸购买食物为借口,刺探沿海设防情况。当侦查到北塘确实毫无戒备,便立即向英、法侵略者献策,“首先抢占北塘,抄袭大沽口炮台后路”。
8月1日,英、法侵略军派遣军舰三十多艘,俄舰在前引路,驶往北塘,乘虚而入,占领了北塘炮台。敌人在炮台上安置大炮,并竖起法国和英国的国旗。3日,英、法联军进犯塘沽,侦查前往大沽炮台的道路,守军都统克兴阿率骑兵截击,死伤英、法军十六名,敌军慌忙撤回北塘。12日,英、法侵略军一万多人,从北塘出发,在英国将军斯泰夫勒指挥下,兵分两路,攻占了新河和军粮城。14日,英、法侵略军五六千人,炮车百余辆,侵占塘沽,从北面威胁大沽口炮台。18日,侵略军乘船渡河,以死伤敌兵百余人的代价,抢占了大梁子、小梁子,从西面威胁大沽炮台。侵略军的兵舰由北塘集中大沽口,威胁炮台之前,大沽炮台三面受敌。21日晨,英法侵略军倾巢出犯,猛攻北岸石缝炮台,激烈的战斗从早晨五点钟开始,守军射出的炮弹如倾盆大雨,击毙法军一百二十多人,击伤一百四十多人,英军损失更惨重,被打死二百多人,死伤军官十七名。敌军恼羞成怒,集中所有炮火,密集地、猛烈地攻击北岸炮台。顷刻间,炮台被浓烟包围,霎时一片火海、弹石横飞,炮台的弹药库中弹爆炸,其声如雷,守军仍然屹立不动,坚守阵地。侵略军一次又一次地架梯爬墙进攻,守军就拿起大刀、长矛刺穿那些站在云梯顶端的敌人,用大石头砸死那些攻上墙头的敌兵。提督乐善率军固守北岸炮台,敌攻甚急,僧格林沁下令乐善退兵,乐善坚持固守,和官兵们一起抗敌固守阵地,至死不退。最后,全体壮烈牺牲。
大沽口南岸炮台比北岸炮台坚固,由僧格林沁驻守,战斗发起后,他按兵不动,得知北岸炮台失守,如坐针毡,惊慌失措,利用夜幕掩护,悄悄逃出大沽,直奔通州,部分清军弃阵,炮台失守。
英、法侵略军当夜(8月21日)占领南北炮台,继续进犯,8月26日侵占天津,继而进犯北京,10月6日,北京宣告陷落,世界闻名的圆明园,惨遭敌人的洗劫焚毁。随后,腐败的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为通商口岸。英、法帝国主义在天津市内强占租界地,在塘沽地区驻兵,北方门户从此被帝国主义突破。大沽口这时洋船频至,鸦片输入量激增。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外国从大沽口输入的鸦片是五百九十七万零四百两。仅三年时间,增加了一倍半。输入鸦片由过去的非法而变为合法。
北方大门被洞开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大量向华北入侵,修铁路,开矿山,设银行,大沽口就是各帝国主义入侵的口岸。为了攫取大沽口的引水权,1864年英国人高林等在东大沽海口附近,强占土地,首先办起了大沽口代水公司。同年(公元1864年),高林利用海河淤浅,外商货轮不能上达天津的时机,合资兴办驳船公司。修建东沽海口附近的小码头,后驳船公司改为英商大沽驳船公司。同时,高林在天津又开办高林洋行,掠夺我国西北的羊毛,成为天津最大的洋行之一。
大沽口业务逐年增加,小码头拥有小火轮十余只,拖轮三十多条,每天向大沽口外输工业原料,转装大轮船送往英国。英国人又在东沽渔业村西边,修建了一个船坞,驻有英国技术人员,英国船如有损伤,可随时修理,并雇佣大沽人在船坞做临时工,工资低廉。
与此同时,法国人也在塘沽建立了宜兴轮驳公司(25),业务是承运天津至大沽口间的客货,以及大沽口和山东下洼之间的货物运输。为适应需要和垄断大沽口的航运,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英商在天津开办怡和央行天津分行,有客货轮三十多艘,塘沽地区设怡和轮船公司办事处,并在塘沽的于家堡西建筑怡和码头。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英商又在天津建立太古洋行天津分行,在塘沽地区的英占地修建太古码头(26)。这样英商就完全控制了我国的航运业及对外贸易权,摧毁了我国在大沽口及内河的航运事业,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航运业,受到致命的打击,如西沽山玉成高家便是一例。随着外商航运业不断打入大沽口,而帆船运输无法和洋轮竞争,因之塘沽地区的商办航运业便每况愈下。海上运输和内河运输,都被帝国主义控制之后,该地区较大的商船户,便纷纷败落。
有关天津七十二沾的文章
六、直沽辨析天津地区,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其变迁过程前面已有描述,这里不再赘言。前志对于泥姑寨在小直沽一事,颇有怀疑。元代由海道向北方运粮,本来是以小直沽为终点。由此看来,“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应是据此而来。附近村庄如汪庄子、郑庄子、娄庄子、贾沽道、吴家嘴、冯口、杜庄子等地居民,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子女求学,多集中到大直沽一带。......
2024-10-30
(一)西沽位于市内红桥区东部,西沽公园一带,属西沽街道办事处。(二)丁字沽在市内红桥区最北部,东南起光荣道,西北至咸阳北路,西南起丁字沽三号路,东北至北运河一带。大直沽当年庙宇林立,其中较大者有天妃灵慈宫、东岳庙,天妃宫是天津市区内最古老的一座庙宇。新中国成立后,大直沽六号路、庙前街成为主要商业区。......
2024-10-30
简言之,西线的二十一沽,于汉代以白河的古称——沽水之名而来。汉沽因朝代和水得名,它的另一个名称叫“小盐河”。清初,其汉沽之名正式入册。自民国年间以来,汉沽之称曾用作为汉沽乡、汉沽特区、汉沽镇、汉沽市和汉沽区,原称沿用不变。......
2024-10-30
从上述分析可知,汉沽区的北部和西部为冲积海积平原,东北、东部和东南为海积平原,其黄土厚达1~2.4米,沿海为潮间带。此时银鱼、紫蟹、纤板刀被誉为蓟运河三宗宝。蓟运河通连还乡河、煤河、州河、泃河、金钟河等支系河道,水路运输通达河北、山东、辽宁等沿海城市。营城战略位置显要,与北塘口、新河庄并称宁河三镇。......
2024-10-30
从此,两千多年来,汉沽之名一直沿用。1976年遭地震破坏后,经国家计委派员勘察批准报废。如今的八卦滩,已成为以军事为主题的游览胜地,八卦滩的名字,也会随之叫响。......
2024-10-30
大沽口南岸的海字炮台即属此形。经过这番努力,大沽口炮台的防御能力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至此,大沽口两岸共有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形成大沽炮台群。咸丰八年四月,大沽炮台毁于洋人炮火。八月底,僧格林沁会同礼部尚书瑞麟来大沽口,着手重建大沽炮台,四个月工程告竣,共建炮台6座。重建后的大沽炮台,共安装火炮60门,其中12000斤大铜炮2门,10000斤大铜炮9门,5000斤大铜炮2门,西洋铁炮23门。......
2024-10-30
沽水又往南流,在左边与鲍丘水汇合,世人称为东潞水。《水经注》中说,鲍丘水发源于御夷镇北塞,从塞外流入,往南流经渔阳县东面,往南流经九庄岭东,俗称大榆河。溪水南流入鲍丘水。鲍丘水又往南流经奚县老城东,王莽时更名为敦德。又往西南流经犷平城东南,向右注入鲍丘水。鲍丘水在此东流,有庚水注入。......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