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水又往南流,在左边与鲍丘水汇合,世人称为东潞水。《水经注》中说,鲍丘水发源于御夷镇北塞,从塞外流入,往南流经渔阳县东面,往南流经九庄岭东,俗称大榆河。溪水南流入鲍丘水。鲍丘水又往南流经奚县老城东,王莽时更名为敦德。又往西南流经犷平城东南,向右注入鲍丘水。鲍丘水在此东流,有庚水注入。......
2024-10-30
四、东西潞水
《读史方舆纪要》第二十一卷中北直二篇记载,白河在州东二十里,发源于宣府卫龙门所东面的滴水崖,向东流经密云县,进入通州地界,它的支流也从石塘岭经过怀柔县西面、顺义县东面,在通州境内东部与其合流,向东南流经漷县、武清县东,流入直沽,与卫河汇合流入大海。此段名叫潞河,也叫沽水。
《水经注》中对沽河、潞水、白河有如下描述:沽河源出御夷镇北,向南流入潞县被称为西潞水。根据《一统志》记载,因河两岸都是白色沙子,寸草不生,所以叫做白河,另有一名叫白遂河。浑河在通州西南面。从卢沟桥分流,在通州南面十五里流过,这个地方叫张家湾。据《一统志》记载,张家湾是因为元朝时期万户张监督海运到达此地而得名。现在从东南方向来的漕运船只,从直沽到河西务,大约有一百一十余里,再过一百三十里到张家湾,到达通州仓。官府及民间的船只,都在此集中。《燕录》上说,白河在通州东面向西转弯的地方叫张家湾,大概就是卢沟河与白河汇合的地方,现在在此设置张家湾巡司,将和龙驿于此合并。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清朝人认为七十二沽是因为沽河而命名,也就是因为人们所说的因为东、西潞河过此,才会有如此多以沽命名的村庄,后人未加辨析就认同了此一说法。根据嘉靖《蓟州志》的记载:“沽河在通州东者曰西潞水,在蓟州南者曰东潞水。”西潞水即今天的北运河。西汉称沽水,后汉至明称潞水、白河,清今称。东潞水,是今天的州河,西汉至隋称庚水、柘水,明清称沽河。
清人说:“自有《水经注》而后知潞之有东西。”但据《水经注》记载,沽水、鲍丘水分别经渔阳、狐奴的西和东,至潞县北合流,称潞河。所以世称沽水为西潞水,鲍丘水为东潞水。可见郦道元说的东潞水是潞河上源之一的鲍丘水,与明清方志所说的东潞水,即蓟州沽河毫不相干。
图1-3 海河水系及汉末渔阳示意图
根据《魏土地记》记载,城南五里有螺山,水往西南注入沽水,沽水又在南流经安乐县老城东面。《晋书·地道记》也记载说,晋朝把这里封给刘禅,立为公国。沽水,俗称西潞水。向南经渔阳的狐奴县北面,流到西南面与湿余水汇合,称为为潞河;沽水在西南流经狐奴山西面后,又向南经过狐奴县老城西面。渔阳太守张堪在辖区内开垦稻田,教百姓种植水稻,百姓因此而丰衣足食。当时有童谣说:“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此君在此为官八年,匈奴也不敢侵犯边塞。沽水向南流,有阳重沟水注入,该河源出狐奴山,向南转流经狐奴城西面,也就是所说的王莽收纳兵符的地方。从城南流过,在右面注入沽水。沽水再向南流,湿余水与之汇合。沽水再向南流时,左面与鲍丘水汇合,就是人们所说的东潞水。沽水向南流经潞县时被称为潞河。《魏土地记》曰,城西三十里有潞河是也。
了解渔阳县的沿革,会有助于理清蓟州沽河即所谓东潞水的由来的。据汉唐诸史的地理志,略记沿革。秦置渔阳郡,两汉因之,治渔阳(7)。北魏移治雍奴。太平真君九年并北平郡,以无终等四县来属。隋开皇中渔阳郡一分为三:省渔阳县入密云县,属檀州;以潞、雍奴县属幽州;以无终县属玄州。大业三年改玄州为渔阳郡,统无终一县。这时,渔阳郡所辖只是北魏北平郡地。唐武德二年废郡为渔阳县,属幽州。从此,无终县变成了渔阳县。开元十八年析幽州之渔阳、三河、玉田县置蓟州,治渔阳。天宝元年改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蓟州。
汉的渔阳县居西(8),唐在东(9)。隋唐以后,由于无终改称渔阳,使得沽水(10)、鲍丘水(11)二水名也随着渔阳这个地名的更改而东迁到蓟州了。明清《蓟州志》、民国《蓟县志》即已将汉唐二渔阳混做一地。
初唐时,李泰对东西二渔阳的所在,说得很清楚:“渔阳,城在檀州密云县南十八里,在渔水之阳也。”这说的是汉渔阳。“幽州渔阳县,本北戎无终子国。”这是说的唐渔阳县。到中唐杜佑却将汉唐二渔阳混作一地。
“渔阳郡,蓟州(12),战国时属燕,秦置渔阳郡(13)。”北宋乐史袭杜佑说,并引《水经注》为证:“蓟州,渔阳郡(14),春秋战国具属燕,秦于此置渔阳郡。渔阳本汉旧县,沽结水(15),鲍丘水。潞水,一名潞河。”
嗣后《读史方舆纪要》等也循此说,使东西二渔阳混淆不清了。
但是,杜佑说蓟州为秦渔阳郡地,实际只有蓟州三河县部分在秦汉时属渔阳郡。渔阳、玉田县地本属右北平郡,其说渔阳为“汉旧县”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依《通典》体例,渔阳县下应注“汉无终县地”。如果依照《太平寰宇记》体例,应注“本汉无终县也”。杜佑、乐史将东西二渔阳混做一地,所以在渔阳县下注“有鲍丘水”(按:唐之渔阳本汉之无终)。《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郡无终县下注:“古无终子国。浭水西至雍奴入海。”《隋书·地理志》渔阳郡无终县下注:“有泃河、洳河、庚水。”杜佑在渔阳县(16)下,未提有庚水等,却提到鲍丘水。据《水经》记:“鲍丘水从塞外来,南过渔阳县东,又南过潞县西,又南至雍奴县北,屈东入于海。”《水经》所述是后汉时鲍丘水独自入海的情况。到了《水经注》时,“沽水放弃小中河故道,东徙入顺义洼地,因而和原来即流于洼地中的鲍丘水合流,”到潞县(17)称潞河。南至雍奴县北,循鲍丘水道折而东南流,并未北到无终,合泃、庚、巨梁水入海。所以出现了沽水下游“笥沟断,今无水”。约至隋唐间,潞河复行笥沟故道,南至武清入海,于是又形成了鲍丘水下游(18)为无源之水的现象。鲍丘水东行入海之道在雍奴县,其北距渔阳县(19)甚远。而渔阳县西南的三河县,东南的玉田县,南距鲍丘水较之渔阳县近些,却不注有鲍丘水,可见杜佑说的鲍丘水是汉渔阳县(20)的鲍丘水,即潞河上游之一的东潞水,而不是蓟州三河、玉田县南的鲍丘水。所以他才说“鲍丘水又名潞水”。至于沽水,隋唐以后,即循笥沟故道由武清入海,亦与渔阳县无干。
东西潞水之名,始见于《水经注》,指的是潞河上游的鲍丘水和沽水。辽金间,二水合流点北徙至顺义县牛栏山。元明时,东西潞水指的是潮河(21)下游的鲍丘河即牛栏山东麓断流和古沽水(22)下游的潞河。所以,《明史·地理志》通州三河县下注:“西南有鲍丘河,即东潞水。”古(23)今(24)东西潞水基本上是指鲍丘水(25)和沽水(26)。潞水、沽水、鲍丘水三者的关系是很清楚的,与蓟州沽河无关。然而,由于受《通典》、《太平寰宇记》影响,有些人对此含混不清。如《蓟州志》说:“沽河在城南,一名东潞水,兼有鲍丘水之名。”《读史方舆纪要》也说:“沽河,(蓟)州南五里。《通典》:‘渔阳,有鲍丘水,又名潞水。’即沽水矣。”实误。
《蓟州志》等既循《通典》以蓟州为汉渔阳县,就把州南之水(27)当作了沽河,并依《通典》名曰鲍丘水、潞水,但不论从古(28),还是从今(29),鲍丘水(河)与沽水(河)绝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通典》等书将汉唐二渔阳混作一地,但有汉唐诸史《地理志》在,还是可据以考证其所在的。民国二十年版《中国地名大辞典》即已纂述无误。
《通典》述蓟州沿革或失之疏忽。后人又证以《水经注》,于是,沽河一名东迁蓟南。沽河今名州河,或柘河转音作州河,较之沽河转音可能性要大些。
蓟州沽河,虽然见称于明代,可是水道仅在州南。而宝坻、宁河二县的五十一沽,并非都靠近沽河,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所以,说“七十二沽从东西沽河得名”,是很牵强的。
【注释】
(1)又叫沽河。
(2)又称北戎。
(3)北燕国,都蓟,今北京。
(4)今云州猫峪南。
(5)今河北坝上沽源县。
(6)现白河。(www.chuimin.cn)
(7)今北京市西南郑村北。
(8)密云县。
(9)今蓟县。
(10)西潞水。
(11)东潞水。
(12)今理渔阳县。
(13)汉旧县,有鲍丘水,又名潞水(《通典》卷一百七十八)。
(14)今理渔阳县。
(15)《水经注》云,沽结水在渔阳故城南合七度水。沽结水一名沽水。
(16)汉至隋无终县。
(17)今通县东北古城村。
(18)约为清窝头河流域。
(19)蓟州。
(20)唐檀州密云县。
(21)古鲍丘水。
(22)白河。
(23)南北朝前后。
(24)明前后。
(25)潮河。
(26)白河。
(27)庚水,柘河。
(28)《水经注》时,鲍丘水、沽水至潞县合流,名潞河。
(29)明清鲍丘河在三河县西南,沽河在蓟州南。
有关天津七十二沾的文章
沽水又往南流,在左边与鲍丘水汇合,世人称为东潞水。《水经注》中说,鲍丘水发源于御夷镇北塞,从塞外流入,往南流经渔阳县东面,往南流经九庄岭东,俗称大榆河。溪水南流入鲍丘水。鲍丘水又往南流经奚县老城东,王莽时更名为敦德。又往西南流经犷平城东南,向右注入鲍丘水。鲍丘水在此东流,有庚水注入。......
2024-10-30
第六章天津的沽自古以来,天津号称有七十二沽,许多村庄都以“沽”取名。现在的市区,就是从古代的三汊沽、小直沽等沽发展而来的。所以“沽水”、“沽上”、“津沽”都是天津的别名。高度概括了天津的早年风貌。据说在汉朝以前,天津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不是海的地方还有许多沼泽。据说在汉朝末年,朝廷已经开始重视海盐生产,国家垄断了盐的生产与买卖,为了征收盐税,缉捕私盐,就在渤海郡章武县的大直沽设置了盐官署。......
2024-10-30
葛沽古迹鱼骨庙靳云璋元代时期,葛沽地处海口附近,负河带海,水网纵横,且因当地物产丰厚,在海河南岸已成为津沽地区重要的南粮北盐集散之地。因其塑像以圆鱼骨为座,又称双骨庙。至元十九年后,为方便祭祀妈祖娘娘,葛沽一带渔民专门修建了一条由葛沽通往邓家岑鱼骨庙的大道,名叫海神庙道。此时因葛沽镇内已建海神庙,所以鱼骨庙就没有再修复。鱼骨庙成为天津最早祭祀妈祖娘娘的古庙之一而载入史册。......
2024-04-16
六、直沽辨析天津地区,经过漫长的地质变迁,其变迁过程前面已有描述,这里不再赘言。前志对于泥姑寨在小直沽一事,颇有怀疑。元代由海道向北方运粮,本来是以小直沽为终点。由此看来,“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应是据此而来。附近村庄如汪庄子、郑庄子、娄庄子、贾沽道、吴家嘴、冯口、杜庄子等地居民,无论是做买卖,还是子女求学,多集中到大直沽一带。......
2024-10-30
“大直沽宫前”的繁华梁广中“大直沽宫前”,是指大直沽天妃灵慈宫的前方,大直沽中街、前街之间的矩形区域。“大直沽宫前”分布着六十多个行业、一百二十多家买卖,店铺摊亭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各乡前来参加赛会的有杜庄子的吹乐、吴庄子法鼓、杨庄子法鼓老会、田庄清音法鼓、大直沽普济法鼓等。大直沽普济法鼓的表演在庙会中最具特色,远近驰名。......
2024-04-16
大淀周边物产丰富,它产的鱼、虾、蟹不但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天津的各大饭庄和鱼市提供了肥美的天津河蟹和个头很大的青虾,还有漂亮的银鱼。春秋两季是打野禽的好季节,雁户们将打下的野鸭、大雁等各种野禽运至街市贩卖,成为天津的一种特殊行业。从小淀到西堤头还出现了许多搞运输的船户,他们的行船术语和行船规则以及对碧霞娘娘的信仰也形成了塌河淀地区的航运文化。......
2023-09-01
大陆泽位于广阿、宁晋、隆尧一带,越过这些地方后,“播为九河”。《禹贡》一书两处提到“九河”,除在描绘冀州篇目中提到该河外,还在在兖州篇目中有“九河既导”之语。一方面是茫茫海潮强劲上溯,另一方面是滔滔河水沛然下泄,在禹河河口段所在的天津平原上,形成海潮和河水往回相逆的自然奇观,逆河之名由此而起。......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