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新华影业公司的广告《新华画报》
1934年,上海影人张善琨创办新华影业公司,特约田汉为编剧,曾拍摄《红羊豪侠传》《长恨歌》《狂欢之夜》《壮志凌云》《夜半歌声》及《青年进行曲》等影片,成为摄制国防影片的基地之一。1936年6月,张善琨请曾主编过《时代电影》的龚天衣加盟,创办《新华画报》。该画报是新华公司最好的宣传工具,成功炒作《长恨歌》《狂欢之夜》《夜半歌声》等影片,为公司带来巨额的票房收入。
1936年6月5日,新华影业公司投资创刊了《新华画报》,社址在上海爱多亚路433号,新华影业公司负责出版,发行人张善琨,中国科学公司印刷,中国杂志公司总经销,全国各大书局、影院代售,至第2期已发行至20000份。画报由新华画报社编辑部编辑,主编龚天衣(即龚之方)、丁聪,图片编辑薛伯青。1937年8月5日出至第二年第8期后因抗战爆发而休刊。1938年10月5日复刊后,由龚天衣、李嵩寿、江栋良、曹蜗隐等编辑。撰稿人有欧阳予倩、黄天始、洪深、唐纳、徐迟、许曼丽、寿昌、侯枫、顾而已、蔡楚生、杨小仲、胡萍、黄尧、陈娟娟等。1940年12月25日出至第五年第12期后终刊,出刊42期。
《新华画报》属艺术类刊物,月刊,每月5日出版,16开本,40页,封面、封一、封底多为彩色图片,内文通常有20页图片、2页广告、4页漫画,其余均为文字。图片多为该公司的电影剧照、明星生活照和拍摄花絮,一页一个明星,一页一部影片。文字基本反映了1936—1940年新华影业公司全盛时期的概貌。
龚天衣在创刊号中提及办刊宗旨时写到:“借着公司这个助力,努力于一切国产电影的推动工作,而且在编辑方针方面,我们正在搜罗较有意义、较有兴趣的外国电影的材料,来充实这个杂志。”因此,早期的画报不止于纯粹地为新华公司生产的影片做宣传,还注重刊登一些讨论中国电影现状,介绍电影理论、技术、动态、表演、配乐等各方面知识的文章,并邀请电影业内人士和影评人撰稿,做到广收博纳“左”、右、中间各派的言论。如《中国电影剧本的发展阶段》《病马乎》《编写电影剧本的动机》《银色杂笔》《特殊的电影》《电影教育化》《夜记之什》《观众的心理》《电影的化妆》等。由宣良执笔的“每月情报”专栏是介绍国内外最新电影、影坛大事的窗口,“读者版面”全部刊登读者的影评、意见和建议。复刊后,更偏重公司电影的宣传,主要刊登公司新片介绍、剧照和电影剧本。其连载的《电影史料》则掇拾了一些中国电影史上较有影响和历史意义的事件,如电影学校的创立、电影检查制度的肇始、中国最早的新闻影片、露天电影的兴衰等,是研究中国电影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为新华公司主办的画报,刊登自己公司导演、演员的作品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他们可以在画报上讲述从影经历,畅谈拍片收获、倾诉影人辛酸、抒发对生活的理解,如许曼丽的《死里逃生记》、顾而已的《拍了〈狂欢之夜〉以后》、吴永刚的《写〈壮志凌云〉的动机及其他》等。(www.chuimin.cn)
集合当年所有漫画家的作品,是《新华画报》的一大特色。龚天衣在创刊号的《编辑的话》中写到:“丁聪的一幅精细毕肖的人像色彩画,江栋兄的神气十足的线条画,漫画界长篇作品鼎足而三的江毓祺的《小黑炭》、黄尧的《牛鼻子》、张乐平的《三毛》,都是准期交卷。”此后,不仅他们的作品连续出现,而且还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吃饭难》后来居上。
画报发行人、新华公司经理张善琨,善于搞广告效应,几乎公司每部新片上映,他都会推出让人难以始料的宣传手段,一方面利用《新华画报》进行宣传,一方面则是动用社会力量炒作绯闻。1936年公司拍摄了电影《长恨歌》。故事描写一个知识分子向上爬的悲剧。影片的主人公朱冬心(梅熹饰)和马尼娜(王人美饰),是一对为争取婚姻自主而从封建家庭出走的青年,但是后来朱冬心堕落了,他由推销员不择手段地爬到了经理的地位后,得意忘形,花天酒地,把老婆也丢弃了。最后,他又遭到了失败仍旧变成了一个穷光蛋。此时此刻,醒悟过来已为时过晚,来不及了。影片对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的衰落,社会的动荡不安,疯狂的商业竞争,工人的失业,都作了比较真实的描绘。
在《长恨歌》即将公映之前,张善琨事先有计划地用钱买通、唆使一个颇有一点小名气的妓女小林黛玉,让她向上海地方法院提出刑事自诉,控告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长恨歌》中,有一个不重要的配角,名字也叫小林黛玉的妓女,名字和她的一模一样,在影片中和嫖客接吻,“状至不堪”,这是恶意中伤她的名誉,要求法院对新华影业公司采取法律行动云云。
这件事立刻成为当天报纸上的花边新闻,有些小报更加据此而大肆渲染。于是,妓女控告影片“亵渎表演”,成了特大新闻,一时家喻户晓,成了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笑谈。好奇者在张善琨巧妙制造的广告鼓动下,争相到电影院排队购票,意欲一睹《长恨歌》中“状至不堪”的镜头。《长恨歌》因此轰动,大收旺场之效。
有关上海老画报的文章
《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
2024-10-30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1932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画报》也随之停刊,约出刊50期。《生活画报》为时事类刊物,16开,初为4页,后增至6页,蓝印影写版。......
2024-10-30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的、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迄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至戊戌变法前,《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
2024-10-30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海上杂志之冠”《紫罗兰》画报1925年12月,《紫罗兰》画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鸳鸯蝴蝶派的杰出代表周瘦鹃,大东书局出版发行,撰稿人有朱瘦菊、郑逸梅、范烟桥、王小逸等。日常生活化的叙事是《紫罗兰》的主要风格,偏向于女性定位的格调,成为一份女性时尚画报。张爱玲早年在上海成名,就是从《紫罗兰》画报起步的。随着《沉香屑》在《紫罗兰》与读者的见面,张爱玲的名字首次引起上海文坛瞩目。......
2024-10-30
中国最早的影写版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申报》的摄影附刊创刊于1930年5月18日,这在上海民国时期几家有影响的大报中算是起步较晚的。于是,由戈公振建议创办并由他主编的《申报图画周刊》就这样诞生了。1934年3月15日画报复刊,更名为《申报图画特刊》,4开,一周双刊,逢周一、四出版,仍为影写版印刷,随《申报》免费赠送,期数重新计算。......
2024-10-30
苦、香、甜的混合物《咖啡味》咖啡到底是什么味?说《咖啡味》苦,是因为它通过真实地记录上海舞女、向导女郎、妓女等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社会黑暗和政府腐败;说《咖啡味》香甜,是因为它刊登了众多影星、舞星的甜美玉照,报道了上海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营造出一种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假象。......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