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大众》与《上海老画报》:良伴良友、良侣良聚

《大众》与《上海老画报》:良伴良友、良侣良聚

【摘要】:“良伴良朋,良侣良集”——《大众》1933年8月,梁得所离开了《良友》,但并没有离开他所钟爱的画报事业,在得到张学良将军1万银元的资助后,他与好友黄式匡共同创办了大众出版社,并于同年11月1日创刊了《大众》画报。画报以大众关心的问题为内容,以画报成为大众的“良伴良朋,良侣良集,好友雅友,词友文友”为办刊宗旨。《大众》画报为综合性刊物,月刊,8开本,每期40页。

“良伴良朋,良侣良集”——《大众》

1933年8月,梁得所离开了《良友》,但并没有离开他所钟爱的画报事业,在得到张学良将军1万银元的资助后,他与好友黄式匡共同创办了大众出版社,并于同年11月1日创刊了《大众》画报。主编梁得所,发行人黄式匡,编辑李青、李旭丹、莫自衡,社址在上海舟山路12号,在广州、香港、汉口、南京、北京、厦门、汕头、天津均设有报刊代理,并且远销东南亚。画报以大众关心的问题为内容,以画报成为大众的“良伴良朋,良侣良集,好友雅友,词友文友”为办刊宗旨。“好文章能说出读者想说而未能说出的话,好画能写出观者所能领会而未能分析的意境”,《大众》画报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

《大众》画报为综合性刊物,月刊,8开本,每期40页。最引人注目的是画报封面,锐意革新的梁得所,没有落入当年画报惯用明星、名闺玉照的旧窠,而是独辟蹊径,重金礼聘名画家绘制封面。第1—4期由上海知名画家方雪鸪执笔,画题依次为《活跃的青春》《冬夜》《冬天的黄昏》和《都会之夜》。第5—19期一直沿用“海归”画家梁韬云的作品。这些封面“除了但求悦目之外,颇能写出一些意境”,透过这些封面,我们依稀感到了“青春的步伐在百乐门不歇地滑动,夜上海,夜上海,想象着20世纪30年代的那些花样年华女子的轻歌曼舞,她们开创组合成了上海经久不息的华丽与迷惑”。

画报图片种类多样,包括新闻时事、美术作品、珍奇事物、名胜风景、体育、戏剧、风土人情、家庭、学校和社团生活等,“一切广见闻、增美感之作品”,图片的穿插、呼应、补空、腾挪、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文字以短篇为主,有随笔、散文、短篇小说、新闻故事及各种趣味性或有意义的译著及学术常识。

纪实性是画报的一大特点,“国内时事”、“国际瞭望台”是两个最重要的栏目,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当年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如《失去的热河》《华北中日外交会议之谜》《广州中山纪念馆落成》《顾维钧返国》《新生活运动纪实》《中欧之新局面》《日本新内阁》《英海空军大演习》《美国大罢工》《世界的危机》等。

许多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在《大众》上首发,如老舍的《柳家大院》、施蛰存的《鸥》、张天翼的《我的太太》、穆时英的《百日》、袁牧的《理发师小胡子》、潘孑农的《懦》、杜衡的《莉莉》、黑婴的《衔海员烟斗者之事业》、欧阳山的《银狗仔》及王家棫的《咸鲫鱼》等。而其中配发的黄苗子、李旭丹等的插图更是独具特点,增彩添色。

普及科学常识是画报的内容之一,但其科学价值已远远超出常识之外。对羊乳业、瓷业、蚕业、地毯业、绒线编织等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蚕丝的故事》《天蚕丝之研究》,从蚕业鼻始嫘祖谈起,记叙了蚕的生长程序、蚕种的选择、蚕丝的制造,最后强调作为中国农村经济生命线的蚕丝业应该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地毯之制造》,以北京仁立毛纺厂为例,介绍从地毯主要原料之来源、羊毛的处理程序,到地毯的制作和后期花纹的修剪等的全过程。(www.chuimin.cn)

1934年6—7月,连续两期详细报道了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从中国运动员的选定到比赛盛况都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镜头。记者在菲律宾采编后,特约快递寄香港,转平粤线飞机投汉口,再转沪蓉线飞机送到上海。赛会于5月20日闭幕,10天后,画报就做了专题报道,使国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欣赏到远在菲律宾的体育盛会。

画报还别出心裁地编辑了《唇齿与性格》《中国艺术能手》的图片版,构思精巧,增加了画报的趣味性。《唇齿与性格》从一个新角度诠释了嘴唇、牙齿与人的性格特点的关系;《中国艺术能手》展示了国剧大师梅兰芳、小提琴家马思聪、“标准美人”徐来、摄影家郎静山、漫画家叶浅予和钢琴家沈雅琴等各具特色的手。

《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蜀道难》《牧游生活》《华北风光》《云贵摄影集》等名胜摄影,不仅让读者领略了中国名山大川的英姿挺拔和波澜壮阔,而且还纪实了当年那里的风土人情。

梁得所在主编画报的同时,经常自己动手亲自撰稿,“每月谈话”的题材涉及人生与社会多个视角,如《读画偶得——向心的民族性》《毕业与失业》《再谈医理》《读书杂记》《与孔成德君书》《谈及音乐》《广告与思想》等。一期不落的“编辑后记”搭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提供了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今天看来,又是宝贵的史料。

梁得所在《鸦片流毒》一文中大胆地写到:“中国危机很多,病根很多,其中‘鸦片流毒’一项,便够亡国有余。这句话不用注释,读者亦必认为一点不过火。中国拒毒之难,难在禁烟者往往兼任烟贩。据统计,美国鸦片毒者约50万,其中占半数是由医生私贩鸦片教人上瘾,借以图利。社会上表面救人的往往实际杀人;中国社会更虚伪,禁烟者往往是贩鸦片,街上招牌却叫做戒烟药膏。贪官污吏不良军有的罪恶,没有大得过贩烟发财。民间拒毒运动,贵乎发起自动的决心。戒毒在生理上并无大困难,现代医学精进,能用打针方法助人断瘾;可是戒烟后精神生活有什么补充,意志能否坚持到底才成问题。中国如果要亡,宁可亡于炮弹还算自己敌不过;亡于一朵软软的罂粟花下,那才叫人不能甘心。让我们看那花朵照片而认识那妖美而凶残的民族大敌罢。”

因经济支撑不下去,《大众》画报于1935年5月出版第19期后终刊。而大众出版社创办的《小说半月刊》《科学图解月刊》《文化》《时事旬报》四种刊物也相继停刊。梁得所只得转投邵洵美的《时代》画报,只编辑了几期,《时代》画报也停掉了。事业受挫,积劳成疾,梁得所潜伏的肺病发作,几度休养几度复发。1938年8月8日,梁得所在老家连县,在安睡中再没有醒过来,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