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上海老画报:摩登女性的读本

上海老画报:摩登女性的读本

【摘要】:《妇人画报》属时尚类刊物,半月刊,15日、30日出刊,方型16开本。画报的绘画和插图以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的众生相,成为《妇人画报》吸引读者的亮点。《妇人画报》文字部分的一大贡献是对“掌篇小说”的提倡。《妇人画报》于1935年4月出版至第48期后终刊。

摩登女性读本《妇人画报》

有人称1933年为中国的“杂志年”,一是说当年市面上流通的杂志达200余种,二是因为那年全国各地创刊的杂志多达60余种,而侧重女性休闲、时尚的《妇人画报》的创刊,虽并不与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大环境合拍,但一经问世就受到都市妇女的大力追捧,成为了解当时社会和女性文化的一个摹本。

由良友公司主办的《妇人画报》,创刊于1933年4月15日,主编邓倩文,社址在上海北四川路851号,在广州、重庆、南京、汉口、梧州、厦门、北京等地的良友公司均设特约代理,香港、新加坡的美美公司和汕头的文明商务书局也有代理经销。同年10月邓因身体原因到青岛休养两月,以致画报误期,早欲离沪深造的邓遂向公司递交了辞呈。接替她的是该刊的撰稿人郭建英。从1934年1月的新年革新号起,《妇人画报》焕然一新,在保持杂志女性时尚特色的同时,增添了清新的文学元素。因郭建英赴日本任中国驻长崎领事馆领事,从1935年11月的第34期开始,李青继任主编,但因李不能同时兼顾几份画报的编辑工作,第43期后改由沈传仁担任主编。虽然数易主编,但画报的风格却始终如一,从未改变其“游走徘徊于俗于雅、大众化与纯文学、流行与经典之间”的个性。

《妇人画报》属时尚类刊物,半月刊,15日、30日出刊,方型16开本。其在《卷头语》中感叹“中国还没有一本较高尚而富于时代性”的女性杂志,宣称要把画报办成供给都市女性“世界上最新的关于女性的知识”,“充满着新鲜的感觉与柔和的情感的小说”和“轻松而幽默的小说”的时尚杂志。时装、跳舞、看电影、喝咖啡、好莱坞明星、新潮恋爱、金钱诱惑、现代婚姻困惑、欲望与诱惑……现代化大都市的形形色色,光怪陆离,都幻化成画报的绝妙题材,奇妙地混合在一起,五光十色,别具风姿。

画报的图片部分包括摄影照片和漫画。照片除少量风景照外,绝大多数为女性肖像照,这其中包括国内外电影明星、时尚衣物、名媛闺秀照片以及国外女性生活记录。封面初为名闺玉照,郭建英接任后改为绘画。画报一开篇便是“名闺影集”,每个摩登女郎一律是青春短发,或“在门槛外”闲坐,或置身娱乐场所,或身处体育场,有穿超短裙的,有着笔挺西装的,有怀抱吉他的,有手持网球拍的,突出的只有一个主题——时尚。

画报的绘画和插图以简洁而流畅的线条,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都市女性生活的众生相,成为《妇人画报》吸引读者的亮点。绘画出身的郭建英在任主编的两年里大显身手,又写又译又画,第14期后画报的封面多由他亲手绘制,他为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黑婴、马国充等人的都市小说,为徐迟、鸥外鸥、侯汝华等人的现代诗,为张若谷、姚苏凤、黄嘉德等人的恋爱随笔,为自己所译中村正常、浅原六郎、山本彻夫、J.W.皮恩斯脱、泻尔·基耐儿、May Edison等人的都市恋爱小说所作的插图,与原作丝丝入扣,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由此,郭建英也成了当年上海为文学作品插图最多、最具个性的漫画家之一。(www.chuimin.cn)

《妇人画报》文字部分的一大贡献是对“掌篇小说”的提倡。掌篇小说是由法文Conte翻译而来,法文原意是短篇小说,在散文文体的短文中表现了现代情绪。画报几乎每期必有一两篇掌篇小说,而且还有数期掌篇小说特辑。但是它的大部分文字还是对妇女问题的探讨、国外妇女生活的介绍、家庭知识的讲解、电影介绍和时尚、美容、家政等讨女性欢欣的内容。

画报还不定期地以专辑的形式探讨与妇女休戚相关的问题。郭建英开设的“摩登生活学讲座”专栏,不仅注重女人外表的改善,更注重培养女人的文学修养,他指出,上海的摩登女们决不是花瓶,她们的魅力在于自信下的从容与优雅;第15期的“时代女性之解剖特辑”,从时代女性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剖析了当时新女性颇为尴尬的处境;第18期推出的“中国女性美体赞专辑”,从中国女子的内在美、外人眼中中国女性的美、中华女儿美之隔别审判、中国女性的稚拙美以及一系列以上海街上摩登女郎为对象的漫画,共同探讨了女性身体之美。

彩色版的文字和插画全部是紫色,第14期自称:“彩色版自信是本报的独创。我们打算以后每期总有8页的彩色版,专载富于时代性的、最有趣味的文字与图画。”从每期彩色版的内容看,大致是一些感性的散文、恋爱随笔、时装美容等,照片非常精致。

《妇人画报》于1935年4月出版至第48期后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