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开画报绘画封面先河的《中华》
1930年7月,继《良友》《时代》的成功出版发行,上海滩又出现了一本名叫《中华》的画报,它虽从内容到形式多有模仿《良友》《时代》的痕迹,但却又有它的独到之处,那就是在中国画报史上最先采用彩色绘画作品作为封面。稍晚出版的《大众》的绘画封面则又有抄袭《中华》之嫌。《良友》《时代》《中华》《大众》这四种风格特点极其相似的画报,并称为中国画报史的“四大名旦”。
《中华》画报社址在上海海宁路北四川路口825号,经理陈露衣,总编辑胡伯洲,编辑周志静、许和、严独鹤等,由中国照相版印刷公司承印,上海中华杂志社出版,新中国图书公司总发行,国内各大书局均设代售处,并且远销新加坡、日本、朝鲜及欧美等国家。画报约于1941年8月停刊,共出刊104期。
《中华》画报为综合性刊物,8开本,40页,影写版印刷。封面多为阳光健康、充满生机、憧憬未来的鲜亮东方美人,但它一改传统的摄影作品,以丹青妙手胡伯翔的绘画作品取而代之。除每期两篇的长篇小说为文中插图外,其余部分均以图片为主,且简要的文字均为中英文对照。画报的“名画”专栏,刊有徐悲鸿的《雄鸡一鸣天下白》《枇杷图》,黄少强的《朱门积雪》,郑午昌的《山水》,刘狮的《战后之闸北》,王石谷《仿宋人雪霁图》等;“科学拾零”、“世界科学”栏目,介绍近代博物院、美国洛杉矶新事业飞机、有声电影收音情形片等;“电影”、“银幕新影”专栏,介绍中外影片和明星;“漫画”专栏,刊载漫画家胡同光、陶忠澄、孤鸿等作品;“长篇小说连载”刊载谷兰的《人伦》和张资平的《人兽之间》;另有“风景”、“石刻”等栏目。
每期多达近20家的广告和高达3万份以上的销量,是画报成功运作的根本保障。画报在刊登广告上也是大有讲究,据其广告部称,他们要对“所登广告均经过严格审查,凡滑头商店、不道德营业等广告,悉加拒绝”。这样,“不仅不致薰莸杂混,且使刊登广告之商家,无形中提高地位,增加信用”,更让读者认为,凡能在《中华》上刊载广告的主顾必定是信得过的厂家和商家。画报刊登的广告图案、样式均经专业人士设计,“优美雅致,异常名贵”。(www.chuimin.cn)
《中华》画报出刊之际,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山河欲坠之时,时事内容是画报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一组纪念照片展示了“秋瑾生前佩带之短剑”,“纪念‘九一八’五周年”的一组照片记录下“东北流亡学生与上海各界举行纪念活动,沿途法租界巡警进行监视”。
爱国思想渗透于画报的每文每图。“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上海闸北及杭州等地,惨遭日军飞机蹂躏,有识之士恍然于航空建设之不容迟缓,一时航空救国的声浪嚣然尘上。为此,画报特搜集了有关航空方面的大量材料,出版了一期“航空专号”,内有《飞机种类》《空中通讯》《演习》《防空》《跳伞》《爆炸机、战斗机》《飞机构造简图》,并请航空第六队黄毓沛队长撰写文章。试图以这期专号,引起国民政府对航空的重视,“把对航空的觉悟变成有组织有计划的持久行动,为国家前途带来一线新希望”。第14期刊载了孤鸿的《苦乐悬殊之秋夜》两幅漫画,一图是虽经“一·二八”事变重创,而不减当年的灯红酒绿、脂香粉腻、载歌载舞、通宵达旦的娱乐场;一图为赤土千里、哀鸿遍野、草根树皮罗掘净尽,秋风秋雨之夕,正处饥火中烧、辗转待毙中的贫民。第15期别出心裁地登载了一版《蟹》图,在说明文中写到:“持螯赏菊为秋令韵事,想到强暴侵凌,‘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诅咒不觉浮上心头。这里刊载了几帧蟹的照片,想可以引起读者各自不同的观感吧!”
崇尚英雄、蔑视败类是画报爱憎分明的立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卢作孚,1927年春曾任四川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盖医院、设图书馆,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当时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当时中国唯一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画报在创刊号上就曾介绍过峡防团务局的大略情形,当时卢作孚刚刚从四川来到上海,“同行者10余人,相约每人实习实业一种,回川后即预备在峡区实施”。1932年底,卢作孚因公来上海时,画报主编胡伯洲在青年会再次采访了他。卢作孚详细介绍了北碚的近况。记者撰写了访谈录,并配发了四川北碚里模范村的10余图片。文章在最后慨叹道:“卢先生在内战最多的四川居然能建设这样组织完善的新村,实属难能可贵;在战事纷扰的中国,这里倒像是世外桃源了!”而画报刊登的1932年9月15日清逊帝溥仪,为建立伪满洲国与日本特使武藤签订《日满议定书》后的两张图片《傀儡登场》时,文字说明则写到:“在日人包围指使之下的溥仪,与郑孝胥垂头丧气,神色沮惨,犹如大祸将临。”
有关上海老画报的文章
《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
2024-10-30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1932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画报》也随之停刊,约出刊50期。《生活画报》为时事类刊物,16开,初为4页,后增至6页,蓝印影写版。......
2024-10-30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的、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迄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至戊戌变法前,《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
2024-10-30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海上杂志之冠”《紫罗兰》画报1925年12月,《紫罗兰》画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鸳鸯蝴蝶派的杰出代表周瘦鹃,大东书局出版发行,撰稿人有朱瘦菊、郑逸梅、范烟桥、王小逸等。日常生活化的叙事是《紫罗兰》的主要风格,偏向于女性定位的格调,成为一份女性时尚画报。张爱玲早年在上海成名,就是从《紫罗兰》画报起步的。随着《沉香屑》在《紫罗兰》与读者的见面,张爱玲的名字首次引起上海文坛瞩目。......
2024-10-30
中国最早的影写版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申报》的摄影附刊创刊于1930年5月18日,这在上海民国时期几家有影响的大报中算是起步较晚的。于是,由戈公振建议创办并由他主编的《申报图画周刊》就这样诞生了。1934年3月15日画报复刊,更名为《申报图画特刊》,4开,一周双刊,逢周一、四出版,仍为影写版印刷,随《申报》免费赠送,期数重新计算。......
2024-10-30
苦、香、甜的混合物《咖啡味》咖啡到底是什么味?说《咖啡味》苦,是因为它通过真实地记录上海舞女、向导女郎、妓女等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社会黑暗和政府腐败;说《咖啡味》香甜,是因为它刊登了众多影星、舞星的甜美玉照,报道了上海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营造出一种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假象。......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