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
“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
《时代》画报,1929年10月在上海汉口路544号创刊,由上海时代图书公司出版,8开本,初为半月刊,1936年改为月刊。张光宇、叶灵凤、张正宇、叶浅予、张大任、梁所得等先后担任主编。至1937年5月停刊时共出刊118期。画报是由一群老上海最为时尚的文化人,依循自己的审美理想生产出这份极富现代都市感的大众读物,反映出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的思想空间。它延续了《点石斋画报》《良友》等中国画报的传统,融绘画、摄影、文学、新闻、评论以及流行报道于一身。它把握时代前进脉络,大量采用当代著名摄影家、摄影记者采摄、提供的时事新闻照片,反映全国的风云变幻,展现全国军民团结奋起、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该报曾出版《东北义勇军专号》,刊载义勇军照片150幅;刊登《热河故事》图片50幅,《到西北去》照片30幅。更为可贵的是,在1935年12月20日出版的第9卷第1期封底,刊出《北平全市学生于十二月九日为反对华北自治而请愿》的照片,并在以后多期刊出有关“一二·九”运动和各地群众抗日救亡的新闻和图片。
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它能将所有的重大话题表面化、休闲化,甚至娱乐化,抽取其中吻合摩登生活的要素加以发挥。虽然画报的新闻时事报道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它却硬是将政治性引向艺术性,从而隐藏了新闻事件中的政治意味。如《建设途上的苏俄绘画艺术》,是在一个深远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当时正值中苏建交,两国联盟不但使中国的政治气候变得更为微妙,也是国际关系的转折点之一。对于这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大事,各种媒体无不卖力报导,胡蝶和梅兰芳等人的访苏之行更是轰动一时。它们不但对中苏建交过程中的各类新闻事件予以追踪报道,而且还有不少花絮和背景资料,对前苏联的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描述。而《时代》的报道则只谈些苏俄艺术,若是对历史背景不很熟悉,可能根本看不出来介绍苏俄绘画艺术之外所隐含的政治意味。第8卷的第5期的《莫斯科大检阅》一文,本是可以多角度发挥的题材,但《时代》突出的是大检阅的雄伟壮观,还是绕回到艺术性上来了。(www.chuimin.cn)
那么,就让第3卷7期的《北平的姑娘们》一文带领着我们,着实地领略一番20世纪30年代北京的摩登女郎的风采:“……常到北京饭店、六国饭店去的,多半是富有交际手腕的姑娘们。她们每日里驾着汽车东逛逛,西玩玩。她们对社会也常尽义务,就是开什么募捐游艺大会,如最近的冬赈游戏会,若没有她们出场,又哪里会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呢……到欧美同学会这些地方去的,多半是外交家的女公子、夫人,或者其他海外归来名士的眷属。她们多半洋话讲得很好,尤其是那尖溜溜的法国话,常常可以听到。常到女青年会去的,大半是各界名人的太太,她们的一部分是社会上的过去名花……这班女子是北平城中盛开之花,春香溢于四方,其美超于寻常。她们的生活是北平城中所谓的贵族生活,其中大部分是趋向欧化的。不能不说她们不热忱爱国,在她们的身上休想检出件把日本货来。她们的衣服,是在王府井大街新华洋行做的;她们的用品,是惠罗公司买的;她们的手套、袜子、帽儿是东交民巷巴黎公司的货品;她们到最贵族的同生去拍照,还喊不好;崇文门大街法国面包房的牛酪,还嫌它味道不正;永兴洋行的文具,她们说它太便宜、不好;义利洋行的装饰品,她们说那些不是最新式的;德林的首饰,她们满口骂中国人工的太粗劣……一切的一切,她们没有说过满意。平安电影院去,说是地方太小;到哈尔飞、开明去听中国戏,又说人臭太大……什么地方都不能使她们快活,因此有的小姐常闹病,故而协和医院的生意可以兴隆,但她们又嫌医院内太拘束,便只有到颐和园去静养几天;恐怕又有说太寂寞了吧?那么找几个小伙计去陪着不就称心了吗?
“而在旗的旧家小姐们不可以算是不时髦了:头发烫着,又薄薄地涂上一层头油,更光灼灼地显出波纹的起伏了;朱唇、画眉、曲线;不肥不瘦的腿,被一层丝袜包着,登在一双高跟鞋上,虽无天上嫦娥的天然美,也着实赛过人间的西施!没有替她们提大氅的男子在她们的身旁,她们却替跟着自己的小脚母亲或姑妈们夹着一包货物;她们的汽车里除了汽车夫没有一个男子,即使有,也一定是自己的亲弟兄,不然便是什么表兄姨弟,可是至少有一个老太太夹在当中……她们日常在家里闲得无聊时,便开了话匣儿学青衣,所以,十个当中有九个会哼唱几句。遇到新艳秋、雪艳琴、杜丽云、章遏云、荀慧生、尚小云,这班名角儿登场的时候,简直少不了这班小姐……早晨,她们起得很晚,在床上七点钟时便喝了一瓶本地人制的牛奶,再睡。她们唯一解闷的工具,便是各色说部,最爱看的有两部,是我亲眼见到的:一是《金瓶梅》,一是《红楼梦》……”
有关上海老画报的文章
《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
2024-10-30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的、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迄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至戊戌变法前,《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
2024-10-30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1932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画报》也随之停刊,约出刊50期。《生活画报》为时事类刊物,16开,初为4页,后增至6页,蓝印影写版。......
2024-10-30
中国最早的影写版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申报》的摄影附刊创刊于1930年5月18日,这在上海民国时期几家有影响的大报中算是起步较晚的。于是,由戈公振建议创办并由他主编的《申报图画周刊》就这样诞生了。1934年3月15日画报复刊,更名为《申报图画特刊》,4开,一周双刊,逢周一、四出版,仍为影写版印刷,随《申报》免费赠送,期数重新计算。......
2024-10-30
连环画专刊《滑稽画报》1936年8月1日,上海报人林竞成创刊《滑稽画报》,社址在上海西藏路82弄2号,编辑林梁、徐乙,由滑稽画报社出版,三和出版社代为发行,全国各大书局、派报社代售,于1937年7月15日出版至第24期终刊。《滑稽画报》属艺术类刊物,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16开本,每期28页,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内文。大量刊载中外连环画是《滑稽画报》的突出特色。很快,《人猿泰山》就被改编成连环漫画。......
2024-10-30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海上杂志之冠”《紫罗兰》画报1925年12月,《紫罗兰》画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鸳鸯蝴蝶派的杰出代表周瘦鹃,大东书局出版发行,撰稿人有朱瘦菊、郑逸梅、范烟桥、王小逸等。日常生活化的叙事是《紫罗兰》的主要风格,偏向于女性定位的格调,成为一份女性时尚画报。张爱玲早年在上海成名,就是从《紫罗兰》画报起步的。随着《沉香屑》在《紫罗兰》与读者的见面,张爱玲的名字首次引起上海文坛瞩目。......
2024-10-30
苦、香、甜的混合物《咖啡味》咖啡到底是什么味?说《咖啡味》苦,是因为它通过真实地记录上海舞女、向导女郎、妓女等下层百姓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社会黑暗和政府腐败;说《咖啡味》香甜,是因为它刊登了众多影星、舞星的甜美玉照,报道了上海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营造出一种歌舞升平、太平盛世的假象。......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