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的、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迄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至戊戌变法前,《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
2024-10-30
民国画报热始于《上海画报》
如果说上海《良友》、天津《北洋画报》的成功创办,带来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画报热潮的话,那么早在1925年6月就已创刊的《上海画报》,则是这股热潮的肇始。
《上海画报》创刊于1925年6月6日,创办人毕倚虹,社址在上海天津路贵州路口320号,“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物袁寒云、包天笑等为该刊的主要撰稿人。第70期后,毕倚虹因病休养,由周瘦鹃、钱芥尘先后接任主编。至第112期时,毕倚虹去世,画报特出《追悼号》,登载其遗像、手迹及《倚虹所著书目》等,以示纪念。画报于何时终刊没有明确记载,《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的记载为1932年12月终刊,共出刊847期;1996年,在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拍卖会”上,以24200元成功拍卖了一套《上海画报》,其年代从1925年6月6日至1933年2月26日,共858期。
画报出版之前,先于《申报》《新闻报》《时报》《民国日报》等10余家报纸上广泛发布广告,在出版当日又请上海开洛公司用无线电台广播出版消息。为此,画报在创刊号上自豪地称:“中国报纸出版,由无线电话宣传的,本报是第一家。”画报在创刊之初即体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创刊号四版刊登了《张宗昌欲纳未成之艳秋》的照片,但这张照片在印刷中因工人的疏忽,“将艳秋的脸上和衣上污了小小的一点颜色,未免有损美观”,发行部发现后及时改正,但当时画报已经寄出了100余份,无从收回。为此画报在第2期封面的显著位置正式向这100余份的读者真诚致歉。画报对于外埠订户,特意在邮寄时将“包皮加长”,以免污损和折皱;为了让本埠订户在最短时间内看到画报,从第3期开始,“即由本社派专役乘脚踏车专送,出版之日上午10时一定送到”。
《上海画报》为综合性刊物,三日刊,8开本,道林纸,每期4版。画报内容丰富,图片清晰,社会新闻、人物影像、长篇连载、诗词歌赋、讽刺漫画、名流墨迹、文艺掌故等,应有尽有,是了解1927年“大革命”前后上海社会纷繁变化和“海派”文化新潮的重要史料。其主要内容从征稿启事中可见一斑:“1.新发生之事故;2.名人摄影;3.名伶;4.名妓;5.名胜风景;6.各国裸体画。”
创刊之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画报不仅以文字及时向社会报道了新闻消息,而且还刊登了许多现场图片,如《沪潮中我之历险记》《学生在华界沿途讲演》《凄凉之南京路》《热心之学生募捐队》《南京路之西兵防守》等,激发了广大市民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决心。其后,又结合时事新闻登载了圣约翰大学学生反对外籍校长阻止爱国运动而造成全体退学的照片,如《课堂中之激昂气氛》《圣约翰之旗杆禁止学生升中华国旗之西校长卜航济》《人去楼空之圣约翰大学》等,配以题为《约翰潮》的文章。出于爱国热情,市民纷纷争先购买。从此,《上海画报》一鸣惊人。
《上海画报》为现代化上海艺术界的主要媒介,介绍上海各种艺术节、艺术展览、艺术教育机构新闻、文学活动等,但是也刊载文艺界主要人物的八卦新闻,将文学艺术最近动态跟当时的文艺界与社会人士结合,塑造全面艺术现象。画报创刊不久即标榜“文学叛徒胡适”、“艺术叛徒刘海粟”,似乎为“时尚”添了个“先锋”的脚注。不仅这两位教主般身影频频见报,其他如徐悲鸿、田汉、邵洵美等“新派”人物也在画报中频频闪亮登场。(www.chuimin.cn)
追捧女性是《上海画报》的一大特色,那些唱京昆名伶自不消说,就连京沪两地的青楼名花也是屡见不鲜,更大量刊登了名门闺秀、演艺明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女性,如陆小曼、吕碧城、潘玉良等。
“新女性”典范陆小曼既有冲决罗网、追求个人幸福的勇气,又虚心好学,醉心于传统文艺。她正式登场是在1927年6月6日《上海画报》“二周年纪念号”头版上的大幅照片,只见陆小曼两手托腮,面带微笑,发际簪一朵花,既有名门淑女的清秀典雅,又不失妩媚动人。从此,这位来自“北方”的“名媛领袖”便成为《上海画报》的常客。其玉照出现在头版的频率,远远超过当时大腕级的公众人物胡蝶、阮玲玉、唐瑛等。《上海画报》记录了徐志摩、陆小曼从结婚到徐志摩早逝的整个感情旅程。
徐陆结婚不久,《上海画报》就刊出了《徐志摩再婚记》一文,称“鼎鼎大名自命诗圣徐志摩先生”和“也是鼎鼎大名声震京津的陆小曼女士”,各自经历了婚姻破裂后重新找到了感情的归宿,“从此,徐先生无妻而有妻,陆女士离夫却有夫。真是一时佳话,多么可喜”。
从徐陆的“闺房亲昵”,到徐志摩去欧洲游历,陆小曼结识翁瑞午后成为瘾君子并移情别恋,最后到他二人出现感情危机,徐志摩赴京飞机失事。《上海画报》一直在维持陆小曼的美好形象。画报记叙了徐志摩去京时还带着陆小曼的山水长卷,友人交相称赞,他颇为得意。而行前陆小曼也曾一再叮嘱徐志摩“飞机还是不坐的好”。而这段传奇式的罗曼史终以天才英年早逝而终结。
1930年2月6日刊出的特写照,差不多是陆小曼在《上海画报》上的最后亮相。图为陆小曼侧面头像,黑衣、黑发和黑色的底子浑成一片沉重;面部由高光打出,目光略朝下,略长的钩鼻,抿紧的嘴唇,显得肃穆而沉毅,悲剧色彩笼罩着一个悲剧人物。
有关上海老画报的文章
中国近代著名画报《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5月8日起,上海《申报》的读者,发现送来的报纸多了一份轻薄短小的画册。它就是风靡全国达14年之久的、开启中国近代雅俗共赏画报体式的《点石斋画报》。自1884年迄1898年,中国历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至戊戌变法前,《点石斋画报》以刊登社会新闻画和战事新闻画为主,具有强烈的新闻特质。《点石斋画报》除在上海随《申报》附送兼零售外,还在全国的点石斋石印局发行。......
2024-10-30
唯美主义的《时代》画报“我们要从宇宙的残忍的手中,挽回这将被摧残的一切,使时代的青华,永远活跃在光明美丽的园地中,不再受到转变的侵蚀。”《时代》画报的创刊词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它的办刊宗旨是追求美、留住美、弘扬美。而办刊人漠视利润,无视发行量,一味追求艺术美,甘愿赔本赚吆喝的唯美主义风格,在当年的画报中更是独树一帜。追求艺术美的风格使得《时代》更像是一本艺术画册。......
2024-10-30
重要抗战史料《生活画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14年的黑暗统治。1932年12月16日《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生活画报》也随之停刊,约出刊50期。《生活画报》为时事类刊物,16开,初为4页,后增至6页,蓝印影写版。......
2024-10-30
民国第一画报《良友》1926年2月15日,上海街头报童手举一册崭新的大型画报高声叫卖,画报封面是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妙龄女郎大幅玉照,她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影星胡蝶,这本画报就是享誉海内外的民国第一画报《良友》。......
2024-10-30
中国最早的影写版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申报》的摄影附刊创刊于1930年5月18日,这在上海民国时期几家有影响的大报中算是起步较晚的。于是,由戈公振建议创办并由他主编的《申报图画周刊》就这样诞生了。1934年3月15日画报复刊,更名为《申报图画特刊》,4开,一周双刊,逢周一、四出版,仍为影写版印刷,随《申报》免费赠送,期数重新计算。......
2024-10-30
连环画专刊《滑稽画报》1936年8月1日,上海报人林竞成创刊《滑稽画报》,社址在上海西藏路82弄2号,编辑林梁、徐乙,由滑稽画报社出版,三和出版社代为发行,全国各大书局、派报社代售,于1937年7月15日出版至第24期终刊。《滑稽画报》属艺术类刊物,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16开本,每期28页,彩色封面、封底,黑白内文。大量刊载中外连环画是《滑稽画报》的突出特色。很快,《人猿泰山》就被改编成连环漫画。......
2024-10-30
民国电影第一刊《电声》1932年5月1日,《电声日报》创刊于上海,以报道电影界新闻、介绍国产新片、刊登电影评论为主。1933年底,报刊发行至600期后改版为《电声》周刊。《电声》存世整整10年,发行总期数为901期,其销量最高时达30000余册,创下了中国电影画报办刊时间最长、出刊期数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三项纪录,是一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史,因而被称为“民国电影第一刊”。......
2024-10-30
侧重体育、电影的《娱乐周报》1935年7月,《娱乐周报》画刊在上海创刊,社址在上海南京路138号,发行人包德,主编梁桐,三和出版社出版。初名《娱乐半月刊》,每月1日、15日出刊,自1936年第2卷开始更名《娱乐周报》,每周六出刊,至第2卷第37期停刊。同年10月24日的第1卷第17期《娱乐周报》专门出版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专刊,以8版图片、11版文字详细报道了运动会盛况,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之全国运动大会”。......
2024-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