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是镇上远近闻名的富商,也是这个小镇的传奇。所以尽管对村庄的总体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但不能真正摆脱贫困。没错,他渴望财富。但是汤姆并不满足于此。原来的村长们虽然也一心想要摆脱贫困,但是因为他们总是把眼光盯在“贫困”二字上,看到的只能是消极的负面因素,因此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汤姆则不然,他目标明确,知道要通过赚钱来改变落后的状况,所有的才智就都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最终致富成功。......
2023-12-03
7-3 审时度势,该动则动
严守投资纪律,其关键在于“审时度势,该动则动”。前半句做到不难,然而要做到“该动则动”却真不容易。为何?还是第一节所述的人性弱点“自大”、“贪婪”、“恐惧”。看到这里,不少读者可能不高兴了。作者是坏人,你才“自大”、“贪婪”、“恐惧”!说到这里,我必须坦率承认,自己的确具有前面提到的这一切弱点。而且,可以确定的是,我身上这一切缺陷估计要比股神“巴菲特”严重得多,这也是投资事业难望其项背的重要原因吧。我还是想不讳言多说一句:其实“自大”、“贪婪”、“恐惧”等等人性每个人身上都有,正确认识自己就能尽可能克服这些弱点;克服和控制得好一点,心态就会好一点,投资理财的纪律就会守得严一点,离投资理财的成功就近一点。
是什么阻碍我们成为巴菲特
过去几十年主流投资学的“基石”理论一直认为:投资者对市场的价值标准是趋同的,人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为何国内投资者与巴菲特在买卖中石油的操作上有天壤之别?是前面反复提到的人性弱点使然。国内的投资者普遍过于自信了。不但守不住投资纪律,反而闹出了嘲笑守纪律的巴菲特的历史性笑话。
其实可以理解为,投资者自信能捕捉到更好的时机。很少有投资者意识到自己在投资择时方面过于自信了。投资人之所以会“过度自信”,根源在于我们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客观能够认识自己。以下例子会说明问题:
有人做了一个调查,看看人们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水平如何。答案有三个选项:低于平均水平,等于平均水平,和高于平均水平。理论上,调查结果应该在平均值上呈现正态分布。结果是, 远远超过5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 —而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投资操作上的“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的一些非理性行为,最常见的一种是以短期获利为目的的频繁操作,不论市场总体的牛熊,他们都自信能驾驭市场,这就是常挂在嘴边的“抛开大势,专做个股”。然而,实际结果往往是在上涨趋势中错过主要的升浪而在跌势中逃不过主要跌势。
“过度自信”还会带来信息抑制的结果。因为过度自信而更加追求自我肯定,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往往只会考虑与现有评估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刻意回避相悖的信息。这就有些时候令人成了把脑袋埋在沙子里面的鸵鸟,对外界重要的变动视而不见。
例如,现在大家的思维会停留在过去十年房价的长期大涨的定式里,因而投资买房态度始终积极。无论如何调控、无论实际租金回报率如何低,总觉得买房“物有所值”。
而股市方面,从2008年起的几年多有反复而未现财富效应。投资者们在对投资市场不利的信息当中( CPI 居高、GDP增长率下滑、欧债危机加剧等等)已有时日,基本上已经定下较为消极投资的态度。然而,投资者通常基于已有的概要信息做出投资决定,而未能分析信息的有效期限,或是否存在其他被忽略的信息。目前的例子是,减税方案增加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而增强消费能力的因素被忽略;估值这一对市场非常有利的因素被忘却;国内积极性的财政政策正在实施和货币政策正在走向宽松等有利因素亦被视而不见。
不少投资者都认为自己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的代表人巴菲特也无疑为多数投资者所追随。然而,实际操作上,“过度自信”往往令股市投资者守不住判断投资标的价值并根据估值进行“低买高卖”操作的底线。这并非真正的价值投资。
阿甘因不聪明而能心态平稳,并严守纪律取得成功,巴菲特大智若愚,也同样能心态平稳,并严守投资纪律取得投资成功。那么,聪明的读者,您的选择是?
该出手时就出手
几乎人人皆知“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名言。投资也是如此:当时机来了的时候,不出手就错过了机会。问题是:何时是出手的机会?
记得经过长达四年的漫漫熊市,在2005年跌至998点,许多投资者对股市几近绝望。然而当时的股票可以说是“足够便宜的”,果断出手的都大获全胜。再看更近的例子。2008年末市场也面临困境,然而在困境中入市并坚持的投资者,都享受到随后反弹行情带来的可观收益。
巴菲特说过“我的一生中至今为止最好的股票买入机会是在1974年。那是一个极度悲观的时期,石油禁运,经济停滞不前,还有很多类似的不利事件。但这却使股票变得非常便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9月底沪指所反映的A股整体静态市盈率约为11倍,低于2008年12月末金融危机最烈时的低水平,即使剔除偏低的银行板块后的市盈率也低于当时的水平。在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目前处于历史低位之际,如把A股作为长期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此时动手也相当合适。
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有一句经典之言—“短期来看,市场是个投票器;长期来看,市场是个称重机。”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的方法论,时间可以熨平估值的多数皱纹。长期投资的目的,应该是寻求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比如5~10年或者20年)获得尽可能高的预期回报。如果目的明确,则尽管界定价值投资和非价值投资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您的投资标的(企业)生意红火、与买入价相对的回报率很高(市盈率低)、每年分红,而且分红持续增加。作为投资人,不觉得这正是衡量其“物有所值”的价值投资标准吗?
国际市场方面,近期波动虽然剧烈,但估值相对合理(例如,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标普500成分公司2012第二季度的平均净利润创了历史新高,平均市盈率水平比过去的二十年平均水平低25%)。长期而言,投资者也可捕捉到全球各地不同地域、不同资产类别和不同产业的投资机会。而且,从物极必反原理看,现在也是出手的时候。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人用数证券部门口自行车数的办法来判断市场是否见底,似乎屡屡中的。当交易时间证券部门口的自行车零星可数时,股市也就通常到了阶段性的最低点而转势在即了。到了近年,随着富裕程度的改变,“自行车规律”也被“基金开户规律”所代替。所谓基金“开户规律”,是指新增基金开户数增减与沪深股市涨跌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对比2005年以来的每月新增基金开户数及上证指数点位,可以发现:新增基金开户数与股市涨跌总体上与上述“自行车规律”是一样的。当新开户数持续下降到低水平时,股市见底已为时不远了。这些现象,正是我们熟悉的“物极必反原理”的体现。
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新增基金周开户数连续数月创下近年以来的新低。或许意味着市场已经在底部区域了。
虽然,已经估值偏低的股市尽管可能短期还会下跌,但肯定是要涨回去的,而且会最终涨得比现在更高。巴菲特当初买高盛,买完后都经历过30%~50%的下跌而被笑话,但是回过头来看发现,股神毕竟还是股神。
如果您有留意,国际大鳄们对中国股市可不悲观:有蛛丝马迹表明索罗斯等有可能已出手了!而QFII们好像也不甘寂寞。说明境外投资人依然看好国内市场前景和认可当前估值。
我们前期一直骂国际大鳄在中国市场低买高卖,出手赚了多少多少,造成“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云云。现在它们可能又来了!我们应想想,在他们觉得可以介入之际,我们为什么却因妄自菲薄而裹足不前,而总是在市场再度火爆时在从大鳄们手上高位接盘,然后再大骂一通?
这可不是真正聪明的智者所为啊。
谢绝后悔与谢绝机会
说到这,您肯定会说:作者说该动即动,说得轻巧。买入后如果下跌,即使是短期,我也会后悔的。 对此笔者表示理解。但是我想提醒,我们要守的是长期而言“低买高卖”的纪律,不能为短期的浮云阻碍我们坚持投资的基本原则。
有人戏言,投资的行为中,最不缺的结果是“后悔”。“买了就跌,卖了就涨”;又或是“涨了没买,跌了没买”就像是“日之东出西落,月之阴晴圆缺”一样普遍常见。
投资者们却多在为避免上述后悔努力,所采取的往往是明显的从众心态和行动。因为,潜意识里可能因为,如果判断失误,那就不是自己的错也就无须后悔了。然而,这种尽力避免后悔的心态和行为却通常导致以下结果:(www.chuimin.cn)
(1)喜欢随波逐流,谢绝独立思考。
记得2007年的股市万点论一度招来无数欢呼!近来,万点论重提却招来骂声一片。其实万点根本没错,因为作者没说具体时间。如十年后上证指数上到万点,则从现在每年平均上涨15%左右而已。如若真的不行,那就十五年好了,应该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况且,曾几何时15%的年回报被多少的股市投资人所不屑。
为什么有这种天渊之别的态度?投资人在多会股市上涨时普遍头脑发热,高度乐观,这就常会高估市场的投资价值;而在下跌时焦虑不安,极度悲观以至看不到光明,从而往往与低估值的机遇擦肩而过。
典型的例子是:曾记否?2007年底上证6000点时,市场人士们是几乎一致看多的,可是当时的估值泡沫足够大了,其时随波逐流入市的结果,大家都已知道了。
(2)喜欢顺水推舟,谢绝逆势而动。
我们看到的多是如下现象:在市场低谷的时候,理性的投资者本来应该加仓,买入更多股票。但是,投资者们所做的往往作壁上观,甚至是斩仓卖出。
诚然,在市场方向不明时坚持投资是有一定的心理难度,而逆市而动更需要有一定的勇气。然而,巴菲特之所以成为股神,并不在于其过人的智慧,而在于其基于估值为基础的逆势而动的高度的纪律性,请看例子吧,2008年,他在当时人们对金融股惟恐避之不及的时刻入股高盛这一曾被大众所怀疑甚至嘲笑的“逆市而为”,就最终被证实是成功的佳作。
现在回头看2005—2006年间、2009年初、2010年7月间、以及2011年1月中,都是介入的机会,为什么?也是估值使然!当时的谢绝后悔实际上是谢绝机会。
也许,投资者会认为,市场人士们对后市走势分歧明显,还是等市场方向明朗时再介入吧。然而,那时可以肯定的是,价钱再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便宜了。而且在时间方面留给我们的安全边际也有限了。因为这个时候,极有可能又接近上升趋势的拐点。
(3)喜欢力寻短期而微小的确定性,谢绝长远而巨大的确定性。
为了避免因短期的“操作失误”而后悔,投资者往往努力去确定市场每天的走势并据此进行操作。如果稍微谦虚一点而觉得自己不能做到的,也索性采取寻找所谓的专家来亦步亦趋做法以求成功。
我们看到大多数投资人都在不断作此追逐绝对小概率事件的尝试而不疲。他们往往忽略了长期价值必然最终反映在价格上,长远而言市场一定向上的大概率确定性。
其实,要避免因短期的“操作失误”而后悔,方法相对简单:不做短期的买卖炒作即可。实际上,大多数投资者对投资股票的资金并无短期的流动性需求,因此大可以不关心短期的波动和其中上上下下的过程。谢绝短期炒作不仅节约了交易佣金,也避免了把握买进和卖出时机上的错误。美国近期有一位成功的基金经理退休。当人们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时,他说出了真言秘诀:不交易或者尽量减少交易。以投资为生的专业人士尚有此说,更何况仅以投资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您?
不容置疑,股市中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是一直创造着财富,长期而言股市当然是反复向上的。长期投资成功的最基本前提就是,长期持有以控制好交易中的次数和费用,否则,参与投资等于是加入输多胜少的“负和游戏”了。
近期,投资者们的投资意愿普遍不强,市场对“危机”一词的敏感度非常高。而投资者已进入“危机”的思维定式:“欧债危机”,“中东危机”,“地震海啸”,“核危机” ……
在习惯性悲观的人眼里,一年的时光中,不是在冬天里,就是在奔向冬天。然而,为什么不从另一方面看,每年有春、夏、秋三季的美好;甚至到冬天,也是把害虫冻死、让土地歇息,然后为下一个万物兴盛的春天作准备?
总之,对于国内股市这种风险资产,从坚持价值投资原则和严守投资纪律的角度,是该为长期打算而动手买入的时候了。至于何时卖出,参考巴菲特卖中石油吧。但手中持有的股票涨到估值过高时,可要严守纪律卖出啊。如何能做到严守纪律?具备淡定的心态,尽可能克服“自大”、“贪婪”的人性弱点吧。
严守纪律,动静有致
其实,不光是在股票投资上必须坚持原则、严守纪律。在整体的理财规划是实施上也不例外,我们前面几章所提到的“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配置的概念。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风险资产(股市、贵金属等)的配置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担的意愿来确定其比例。
财富管理的一个常见误区是:“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随市场的上升而上升,随市场的下跌而下跌”的。体现在资产配置上那就是,投资者往往在风险资产(如股市)火爆之时,不顾风险的承受能力而超配风险资产,而在风险资产相对低谜时,竭力低配风险资产(安全性高的债券等)。结果?肯定是很不给力了!
根据传统金融理论:风险承受力应由个人的年龄、财富量、流动性要求、收入状况等决定。实质上的风险承受力是与市场涨跌无关。尽管到了心理层面上,不是这么一回事。那就需要我们克服前面多次提到的“自大”、“贪婪”、和“恐惧”等人性弱点,以平和的心态,坚持原则、严守纪律。
正确的资产配置是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保证,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财需求进行资产配置,保证资产中风险及收益高低不同的资产,各占据一定的比例,攻守结合,在总体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获得相应的风险收益。
通常的基本规则是,投资组合中的风险资产比例应该等于(100-年龄)×100%。即您的年龄如是55岁,那么55%的资产应投资于债券等低风险品种,其余部分可投资于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当然, 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也可根据个人风险偏好的不同要求而增减.。配置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概念,不为市场或每个不同资产类别的短期波动而改变。
什么时候要战略性地改变配置呢?
在家庭理财目标发生大的改变时,资产配置须进行调整。例如,退休临近。投资理财的目标从积累财富转向使用财富,这时候,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改变了,资产配置就应该从进取性向和稳健性转变,风险资产的比例就需要作策略性下调。
总而言之,投资理财的成功关键在于调整好心态,只有心态上足够淡定,才有利于做到有效抑制“自大”、“贪婪”、“恐惧”等阻碍实现投资理财成功的人性绊脚石。通过坚持原则和严守纪律来实现投资理财目标。
投资理财,还是学学阿甘吧。阿甘不但比“聪明”的投资者在投资的实效上更胜一筹,也更容易实现让生活更为轻松和幸福的理财目标。
有关淡定,才能富足:带你捍卫幸福的理财正道的文章
汤姆是镇上远近闻名的富商,也是这个小镇的传奇。所以尽管对村庄的总体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但不能真正摆脱贫困。没错,他渴望财富。但是汤姆并不满足于此。原来的村长们虽然也一心想要摆脱贫困,但是因为他们总是把眼光盯在“贫困”二字上,看到的只能是消极的负面因素,因此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汤姆则不然,他目标明确,知道要通过赚钱来改变落后的状况,所有的才智就都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最终致富成功。......
2023-12-03
随着音乐教学法的更新,音乐教学所需的音乐表现技能也逐渐包括声势律动、即兴演奏等。递进关系的教学结构呈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音乐学习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严密有序”要求学习活动和审美活动的组织安排具有逻辑性,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023-07-04
第8章行动纲领的艺术不要因为害怕失败就拒绝尝试新的事物,最可悲的一生总结包括三个词:本来能够、可能和应该。有效的行动纲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问题。行动纲领的长篇幅不要超过两页,因为它的目标是兜售,而非介绍你的公司。我还没见过一个公司的行动纲领不处于这么大市场的呢。先停止阅读,来准备你的行动纲领吧。多花几天在这上面,因为行动纲领是你的集资计划成功的基础。......
2023-12-02
Hume强调集体行动是实现个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终极选择。Olson认为公共产品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个人难以承担公共产品成本,需要靠集体才能使供给得以实现,对公共产品的共同需求促成集体行动的实现。农村社区内农民自主合作供给小型水利设施是典型的集体行动。图2-1集体行动过程......
2023-06-28
用最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说,健康好比是“1”,是基础。事业、爱情、财富等都是“1”后面的“0”,只有放在“1”的后面才有意义。没有“1”作基础,后面的“0”再多也无价值。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辉煌时代,人人拥有健康是时代的呼唤!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黄金时代,未来的世界充满了美丽的前景。......
2024-01-08
由于铅垂线的方向取决于地球的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与地球内部的质量有关,而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又不均匀,引起地面上各点的铅垂线方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因而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一个有微小起伏的不规则曲面。地球的形状确定后,还应进一步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相对关系,才能将观测成果换算到椭球面上。在相应位置上与大地水准面的关系固定下来的这个椭球体就称为参考椭球体。......
2023-08-27
制造业更应该关注自己最擅长、最有优势的工业大数据。商业大数据最重要的是全集与海量,可以有一定的容错率;而工业大数据要求极致的精准,因为一旦在工业生产制造上出现了一丝一毫的数据偏差,对整个生产流程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都需要工业大数据对“精准”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工业大数据所展现出来的强关联性。......
2023-07-02
3-5别闯股市的地雷阵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的股市,在制度以及市场氛围上,特别是退市、分红、发行等环节,自然有许多还不成熟的地方。尽管曾有少数人在这些领域获得暴利,但是长远来看,如果我们的股民想把自己的宝贵积蓄放在这些领域,笔者认为无疑是闯了股市的地雷阵。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辞职潮,印证了其股价的高估。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受到市场的影响冲击比较大。......
2024-10-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