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正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股指期货推出,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老左的“前瞻性”,还体现在把这一话题又融入第二天4月9日《老左来了》的节目中——老左:好,现在问题来了,接下来股指期货马上要开启,昨天已进行了启动仪式。我认为主要是跟目前市场的主流机构,暂时还不能参与股指期货有关。......
2024-05-12
6-1 股指期货,非君所宜
除了前几章介绍的传统型资产类别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另类”投资品种被放到了投资理财的货架上。国内的投资者也热衷于与“尝鲜”,多基于“新的总是好的”这样一种思维定式。然而,这些“另类”多有下述一种或几种特征:门槛高、价格波动剧烈、具备高的投资杠杆、流动性低、易被少数机构操纵等。因此,这些另类小众要么不是那么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要么根本就不那么靠谱。下面,笔者就这些国内外常见的“另类”一一剖析。
投资者翘首以待的股指期货业务与股票的融资融券业务在2010年初正式推出。从市场建设角度,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无疑是揭开我国资本市场的新一页,从此市场由“单行线”变成“双向线”。交易规则和市场工具的国际化为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铺平道路。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被大大拓展,交易品种和创新能力方面都会有突破性进展。举例而言,以国内市场上市品种(指数、个股或组合等)为挂钩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将会因对冲工具的具备而从无到有。具有技术含量的金融工程研究和衍生产品研究及交易方式会逐步成为热点。
从市场参与机构的角度,受益者显然易见。交易量和品种的增加会令交易所因此增加收入、政府因此增加税收、券商和期货公司也因之增加佣金的进帐。除了这些当然的“赢家”外,大型的蓝筹指数基金,保险公司因手中持有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而成为融券业务中的“债主”,凭空多了一块“借券”的利息收入。
除了极少数既“专业”而又“输得起”的投资者外,笔者明确不建议以“炒作”的方式将战股指期货作为普通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手段,因为期货市场关于保证金、当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等特有的交易制度,并不容易为大部分投资者所掌握。而且交易中放大5~10倍的杠杆原理大大增加了参与的风险。一般的投资者如参与其中,就好比一个驾驶新手操作F1赛车参赛一样,风险极大,难有胜算。
本来,股指期货既是对冲避险工具也是投资投机工具。而理论上,股指期货市场应有套期保值、价格发现、投资和投机等主要功能。不同的市场参与者可根据其自身需求而各取所需。对于具备实力而又有相关需求的机构而言,股指期货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对冲避险工具。
例如,某大型养老基金持有一篮子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为主的蓝筹股票。这些蓝筹股的组合为此基金带来不错的稳定股利收入。股利收入用于派发养老金。然而,股票的价格波动会令此基金的净值上下波动明显。这就让此养老金的受益人们不舒服了。如何解决此基金的净值上下波动显著的问题?可以在持有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为主的蓝筹股票的同时,卖出相应份额的股指期货合约。如沪深蓝筹股票涨了,基金的净值本应上涨,然而,同时股指期货合约会发生几乎与之等额的亏损,两者回相抵消。同理,如沪深蓝筹股票跌了,基金的净值本应下跌,然而,同时股指期货合约会发生几乎与之等额的赢利。如此一来,养老基金的资产净值就变得稳定了。
在国内市场,由于投资者普遍“非常进取”,交易异常活跃,股指期货的交易当然也不例外,就在股指期货交易的首日,虽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不足万人,但单日总成交额却超过了600亿元。表面上看热闹非常。然而遗憾的是,本来期货市场中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这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根本没有很好体现,多数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是利用其最后的“投机”功能。(www.chuimin.cn)
在股指期货市场中,有“套期保值”需求的养老金、基金等主角并未参与,只剩下配角(以纯交易型的个人大户和私募等)在表演。投资的目的也仅是赚取差价而已。
我们再看看“价格发现”吧:首日现货从3395一路下行跌至3356,此前各合约的挂牌价格与沪深300现货较为接近,4个合约的开盘价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扬,IF1005、1006、1009、1012等4个合约的开盘价分别为3450、3470、3600、3618点。而最终这些5,6,9,12个月到期的合约均从3399的开盘基准有不同程度升水。这一看空现货但仍做多期货而产生的现货跌而期货涨的“背离现象”,显示投资者单向做多思维依然影响其合理操作。而背离的最终结果是价格发现功能无从体现。
对于最后的“投机”功能,如果“背离现象”一直持续,做多者可亏大了。也许您会说,我持合约待涨嘛,我有的是实力来补保证金,不怕被强行平仓。其实这是个理解上的误区!如持续地补仓买入,升水的持续加上杠杆效应对于做多的投资者来说就如把现钞扔进“碎钞机”一般有去无回!当然,财富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完全凭空消失,在上述例子中,升水的持续对与做空的投资者来说,就好比开动“印钞机”一般爽气。
因此,除了极少数既“专业”而又“输得起”的富人投资者外,笔者明确不建议以“炒作”的方式将股指期货作为普通私人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手段。因为期货市场(杠杆放大、随时可能要保证金、当日无负债结算、强行平仓等)特有的交易制度不是绝大部分投资者所能掌握。其风险也非一般投资人能轻易承担。
股指期货交易中,就如印钞机和碎钞机同时在开动,进场后,拿着钞票的手肯定在颤抖,您是否就是要这种感觉呢?还记得我们在一章所谈到的理财应有的目的吗?还记得我们说理财时要考虑家庭的具体实际吗?还记得我们说理财要幸福,不要焦虑、紧张吗?要不要介入股指期货,相信您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对以投资来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目的投资者而言,不应直接把股指期货直接作为投资和投机工具。实际上,普通投资者最终是有间接参与的机会的。本节前面已提到,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带来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突破。一些跨市场(股市与期货)的套利品种、以国内指数、个股或组合等为挂钩标的的结构性产品等已陆续推出。普通投资者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结合回报需求,在原有投资组合的基础上增加这些创新型的产品,以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有关淡定,才能富足:带你捍卫幸福的理财正道的文章
因此股指期货的推出,正为中国的和平崛起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股指期货推出,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老左的“前瞻性”,还体现在把这一话题又融入第二天4月9日《老左来了》的节目中——老左:好,现在问题来了,接下来股指期货马上要开启,昨天已进行了启动仪式。我认为主要是跟目前市场的主流机构,暂时还不能参与股指期货有关。......
2024-05-12
进一步分析,“监管”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首先,“监管”是负有监管职责的主体履行职能的一种行为。实证地看,任何一个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均无一例外地对其国内的证券市场施以监管。一是狭义论,主张将证券监管的主体局限于政府及其职能监管部门。可见,证券监管主体包括哪些机构不宜一概而论,而应视具体情况及其交易习惯、监管传统而定。......
2023-07-31
(一)跨市场交易监管本质上是一种衍生意义上的证券监管对于何谓证券,我国《证券法》在立法之初并没有从性质上对其作出正面的定义,而是采用列举的方式。就此而言,在跨市场交易监管结构中,无论是期货市场的股指监管,抑或是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两种监管方式的联合监管,其本质上都是一种证券监管,即属于衍生金融监管的范畴。简言之,跨市场监管具有与传统的一般分市场监管的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宏观审慎”特质。......
2023-07-31
一、股指期货在财富管理领域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我国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财富管理行业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市场由此对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应用渠道也在不断拓展。......
2023-11-30
期货交易的目的不是获得实物,而是回避价格风险或套利,一般不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事实上,期货投资的利益确实是比较诱人的。一般而言,期货投资的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虽然期货交易的风险很大,但投资者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范来规避风险。只要能及时止损,期货投资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
2023-07-25
我第一次知道中国股票还是一个意外。在中国长了快三十年,还从来没有遇上过如此的好事。妻子和广大的中国股民的诚心是不容怀疑的。我说物极必反,可妻子说当今中国的资本市场会一直疯狂下去,因为有十七大,还有奥运会,说什么国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让股民们失望的。世界的经济也是中国的。不过令我吃惊的是,到十七大召开的当天,中国的股指还真的登上了六千点。......
2024-01-25
大卫·休谟是英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早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休谟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是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著名代表。休谟与重商主义观点相对立,主张货币数量论,他否认货币具有内在的价值,在他看来货币不过是劳动和商品的代表,是决定价格的手段;商品价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必然引起商品价格成比例地上涨。......
2024-07-13
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转移价格风险或获取风险利润。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