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掌握股市投资技巧,稳享财富

掌握股市投资技巧,稳享财富

【摘要】:3-5别闯股市的地雷阵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的股市,在制度以及市场氛围上,特别是退市、分红、发行等环节,自然有许多还不成熟的地方。尽管曾有少数人在这些领域获得暴利,但是长远来看,如果我们的股民想把自己的宝贵积蓄放在这些领域,笔者认为无疑是闯了股市的地雷阵。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辞职潮,印证了其股价的高估。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受到市场的影响冲击比较大。

3-5 别闯股市的地雷阵

中国股市作为新兴市场的股市,在制度以及市场氛围上,特别是退市、分红、发行等环节,自然有许多还不成熟的地方。因此,A股出现了一些短期的不太正常的表现,例如热捧创业版,爆炒新股等等。尽管曾有少数人在这些领域获得暴利,但是长远来看,如果我们的股民想把自己的宝贵积蓄放在这些领域,笔者认为无疑是闯了股市的地雷阵。

创业板泡沫不可持久

近期,尽管有退市方案推出、大量限售股开始解禁的不利因素,估值高高在上的创业板总体依然享受着相对的高估值(根据2012年9月底的数据,创业板市盈率在30倍以上,比主板高出200%,也比中小板高30%)。

三年前,承载了无数人的创富梦的国内的创业板正式推出。当时,赞誉声一片。在此,笔者在此摘抄一些当时的豪言:“我国创业板未来的上市资源充沛而且优质。”“创业板的所有参与者有望共同获得创富的成就。”

然而, 三年间创业板的指数反复走低。看来,真正利用创业板实现创富的只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高管、PE等,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大多数难逃亏损。

从第一批28家创业板企业顺利上市以来,“三高”(高溢价,高市盈率,高估值)一直是热力闪耀的创业板股票的显著特征。当时,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步步高升:首三批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56.7倍,第四批为83.59倍,第五批为77.75倍,第六批为88.66倍……

二级市场估值当时更是奇高:根据《证券时报》的数据,创业板个股在2009年12月底的平均静态市盈率高达100多倍。

既然创投、高管都在减持,是谁在推高创业板的股价?难道投资者认为他们对公司价值比“辞职为卖股”的高管们更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怪现象?难道买入的投资者是“脑残”?

请看以下经典故事:

一场特殊的拍卖会中,一群聪明的人出价拍买拍卖师手中的一张百元大钞。规则如下:底价五十元,每次竞价最少加价五元,出价最高的人可得到这张钞票,但出价第二的人也必须按照报价数付给拍卖方钱。

拍卖开始,有人报价50,很快55,60…….直到有人报出95元高价的时候,人们会意识到—再次加价就是100元换100元了,没利可图!但出价第二的人别无选择,必须报100元才有机会不亏(否则就需按照报价数付给拍卖方钱)!那么,这个100元的报价就直接导致先前报出95元的人,为了不付95元,也只能往上加价报出105元! 如此下去,100元的钞票就会在这场拍卖会中拍出远高于100元的卖价!

当前的创业板炒作与这个拍卖游戏相似:

(1)看起来像机会的其实会是陷阱。参与的投资者通常低估对手的智商,都认为比别人聪明,然而低估别人智商的时候,往往也将自己绑在了一个尴尬的进退不得的境地。

(2)贪婪和欲望最容易被人利用。进入之时皆为逐利而来,当发现是陷阱时又不愿意接受相对小的退出成本,结果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结果,创业板在辉煌了一年后的2010年底开始了其回归之路。

经过了长期的整体下行,到了最近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已降到30倍左右(东方财富网2012年10月底数据)。有不少投资者开始热衷于参与。而创业板实际控制人集体承诺的“暂时不减持”被认为是创业板具备长期投资“标志”。

然而,笔者认为,目前的创业板股票对普通投资者还非常昂贵,股价依然被高估。因此,长期而言,并不具备投资价值。具体理由如下:

(1)目前的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30倍,为美国纳斯达克目前平均市盈率的2倍多,更是远高于同期的以沪深300所代表的主板目前仅为10倍左右的市盈率(据东方财富网2012年10月底数据)。尽管创业板的企业可能都是高成长性企业,现阶段每年的盈利可能有较高的增长率。然而,要维持如此高的市盈率,企业需要连续多年保持高增长,从过往企业发展史看,这很难做到。而经常看到的所谓的十送XX的“高送配”本身不增加价值,只是个炒作题材而已。

(2)创业板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如按市价出售其股份,则全部都将有巨额的正收益。因此,“暂时的不减持”只是权宜之计。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的辞职潮,印证了其股价的高估。据相关报道: 到2012年9月底,创业板的28家公司已有170名高管选择了辞职,即可以不受限制地出售其所持股票了。这或许说明了最了解这些公司的高管们认为股价确实高估, 为了把握这一卖出机会, 甚至连放弃上市公司高管的位置也在所不惜!

(3)创业板中的微软、谷歌可遇不可求。虽然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创业板会诞生中国式的微软、谷歌。但是, 要找出创业板中的微软、谷歌要具有巴菲特般的判研投资标的公司的长期潜质和把握市场长期趋势的能力。而且,即使在纳斯达克市场,出现微软、谷歌也是相对的小概率。诚然,应该有一些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具有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而且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但一般说来,创业板公司往往在经营、技术和规范运作上存在风险。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受到市场的影响冲击比较大。因此在茫茫创业板“沙海”中,微软和谷歌类的“金块”毕竟极为稀有,万一在掘宝过程中不幸踩上地雷(单个公司的经营风险和退市风险),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尽管二级市场投资者依然有可能把握一些结构性的机会取得高回报,然而所承担的高风险却不能不提。也许您会说,一朝被套,我长期投资便是了。其实,如以长期投资为目的,进入时的估值合理是关键。目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显然不是长期投资创业板的合适买点。请看国外的经验,当前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只是在3000点左右的水平,在本世纪之交的高峰期(2000年3月的颠峰5048点)入市而不能及时出逃者(相信是大多数),十多年过去了,离解套还远呢。

根据以往经验,尽管创业板的炒作游戏可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即使最终在向其合理股值回归的过程中,也会屡有蹦迪“佳作”。但以高估值的价格买进,最终亏损应是大概率事件。现阶段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他们在创业板股价依然处于相对高估值的状态下买入,其实际结果大多将以其“英勇行为”为前期炒作中已获利的先行者“买单”,其财富也很可能以亏损的方式“被”创业者(包括高管们)和“潜伏者”(通过私募股权、风险创投介入)们组成的亿万富翁群体重新分配了。这显然是非理性的财富管理之道。

如果是对于希望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但并没有足够的研究力量或时间资源去做公司的调研,也不相信自己有过人的运气的私人投资者,那就不如持有一篮子估值更低的蓝筹股做长期打算更为靠谱。如果一定要参与创业板投资,可等待至低估值之际,通过创业板基金或理财专户的方式参与。此时,投资者所参与分享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的成长性和盈利性,能规避单个公司的非系统性风险。

对于中产以上的高资产净值阶层,如要参与分享创业板高估值的厚利,那就要么自行创业,要么以私募股权、风险创投介入,以求分得一片馅饼。(www.chuimin.cn)

“打新”“炒新”无异竹篮打水

在极具“中国特色”的A股市场,“打新股”曾经在长期以来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理财”手段而备受关注。其实“打新”套利,从1992年来一直不同程度存在。新股发行能做几乎是无风险的套利,是行政监管过度而市场化运作不足的直接结果。而爆炒新股则是国内股市过度投资的“光荣传统”,尽管大多数参与者都以亏损告终。

“打新”最疯狂的典型,莫过于本人亲身参与的1992年深圳的打新股事件了。

本人全程参与了1992年的“打新”(当时是冒生命危险到深圳排队抢购抽签表)而获利。当时,股票刚刚为国人认识,首轮的暴涨令期盼“先富起来”的人们趋之若骛。二级市场股票估值当时一直高高在上,而一级市场以管制下的“合理”价格发行而且限量供应。如此形成的一、二级市场间的巨大价差,连“傻子”都懂得如何套利。

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表的发售公告,宣布发行国内公众股5亿股,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500万张,凭身份证认购,每一张身份证一张抽签表,中签率为百分之十,每表可认购新股票1000股。

于是,人们大量地到内地农村收购身份证,通过邮局的特快专递和包裹一捆一捆地寄往深圳。当时深圳的常住人口60万,发新股时却涌进了近100多万人,广州到深圳的火车票30多元,但在黑市竟然炒到200元一张。许多人没有边防证进不了特区,有当地农民自告奋勇带路钻铁丝网,收费每人40元。到了8月9日傍晚,抽签表发售点门前已排起了长队。8月10日刚开始发售不到半小时,就有网点宣布售罄。

为何如此疯狂?认购新股得暴利呀。

在1996年后,随着监管和相关规则的完善,新股的发行基本上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在网上抽签认购的。但是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是受“窗口指导”的相对低价(例如1996—1997年的指导发行价是以15倍市盈率计算),而二级市场则是市场定价(1996—1997年的平均市盈率在30倍左右)。一、二级市场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当然了,当要抽签来获得新股认购机会时,获利的可能性是与资金量成正比的。本人曾以高息筹集资金,然后用于这种几乎无风险的套利,得益与当年信息化程度不高,涌入参与新股认购的资金增幅相对缓慢,可观的套利维持了一年多,出国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此挣下来了。

新股的发行方式在不断改变,到了现阶段,虽然总体而言离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较以前变得相对市场化了。演变至今,新股发行量大了,供应不再稀缺,发行价格的管制放松了。于是,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新股破发终于成常态,其实是市场一个不可逆转的进步。

大家曾经骂高价发行,恨中签率低。 随着新股破发成为常态,新股认购中签会明显提高。以后如破发的现象继续,发行会更便宜,这对想认购并愿意长期持有的投资者不是大好事吗?

原来的“三高一低”的新股发行状态下, 对直接投资创业者和对通过私募股权、风险创投(间接参与)投资创业者这两类市场参与者来说,受益是绝对的。事实上,中小板创业板企业上市一下子均取得非常高的估值,批量地造就了不少亿万富豪。同时,前期“潜伏”的创投、风投们的盈利也异常可观。然而对打新和直接在二级市场热情参与“爆炒”的投资者,尽管大家都心存侥幸,希望有人接最后一棒。但实际上是凶多吉少!

表3—1 2011年以来部分破发新股

笔者认为,如果高价发行的新股大面积破发,反而有利于直接迅速地改变“三高一低”的怪象,对形成创业者和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利。在这种新形势下,如果市场下跌,新股发行就不会再被指责成“阴谋家”和“罪魁”了。因为如发行价高,市场环境又欠佳。新股发行可能会100%中签,投资者还敢盲目认购不?如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那新股票就无法发出,新股的供应就由市场调节,所谓的对市场冲击无从谈起。这就是成熟国际市场中,从未听说骂新股发行为“圈钱”的原因。而实际上十多年来,大量国内企业在各不同国际市场上市融资,国外从无人骂它们“圈钱抽血”。

笔者还认为,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IPO由审核制向备案制过渡更将是大势所趋。届时A股的发行会以市场为主导,由投资者判断新股能否上市。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企业申报文件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出审查。证券发行人充分披露企业历史、经营、行业、管理层等信息后,证券发行审核机构只对注册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判断。供应肯定是大量增加了。不稀缺,又哪能卖得到高价?

由此可见,将来随着A股市场化的进程向前推进,新股的发行价格与二级市场最终会无缝接轨,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而打新作为一条有效的理财途径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而爆炒新股,诚然是市场和投资者欠成熟而衍生的“怪现象”,不少投资者积极参与。笔者希望不厌其烦地再次提醒,冷冰冰的历史数据表明,参与爆炒新股获胜是小概率事件,投资理财要追求的是大概率的小成功,因此爆炒新股不是有效的投资理财手段。

“炒新”失败的最经典例子其实广为人知:这就是让许多投资者至今还感到无比悲催的“中石油”。

中石油A股在2007年10月26日以16.7元/股发行,几日后的11月5日上市,一开盘,价格就在炒新族的推动下高挂在48.6元。这也是中石油的历史高价了。其后,许多投资者踊跃接盘,这个40亿股的发行上市量的巨无霸当天的换手率超过51%。至于炒新者的结果:几年间,中石油股价大幅下猾,到五年后的2012年10月底,股价仅得8元多……有人调侃道,要解套,可能要等下一代了。

图3-2 中国石油走势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巴菲特说过:“人们最应该吸取的教训是,人们从来不在历史中吸取教训”。还是回到本章前面提到的浙江世宝上市爆炒的“闹剧”,其实上市前交易所就三令五申,提示风险。公司本身也发布业绩预警,提醒投资者因为盈利下降,要注意风险。然而,不少散户明知是陷阱,还是栽进去了。为何对布满警告牌的陷阱视而不见?贪婪和从众的心态遮蔽了他们的慧眼了。

贪婪,让他们认为此新股盘子小而股性活跃,都想火中取栗赚一笔。而从众,让他们觉得人多的地方有安全感,大家一起搏傻而不怕。然而,每次股市从众行为都是以投资失败为结果的。这次也不例外,上市当天从众高价买入的投资者,以后,巨亏是大概率事件了。我们必须记住:“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

总而言之,股海几许沉浮,我们要制胜其中,首先应该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认真分析市场和公司的估值,拒绝赌博似的点位和价格预测,杜绝得不偿失的频繁操作,不盲目寄希望于外来的救市而进行短炒。如果对于普通投资者,这些要求有些过于专业,那么“傻瓜”版的策略,就是跟从已然学会淡定投资的股市“国家队”吧。他们很淡定,很“保守”,很不频繁操作,很爱投资“笨重的”蓝筹股,我们不妨向其好好学习。

读者一定关心股市的走势如何,笔者必须再强调,短期的走势是随机而无法预测的。但长期而言,尽管股市低迷已有时日,根据本章前面所详尽分析的有利因素,转势走强是可以期待的。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对于希望实现长期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国内“有产人士”,国内股票是有效的工具之一。因此,对于能承担一定风险的投资者,现在正确的策略,就是耐心持有一篮子蓝筹!如果觉得没有时间和专业技能去选股,那就建议买入和持有以沪深两市蓝筹为主要成份的主流指数型基金,笔者将在后面的章节专门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