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在广州方面进行贸易的困难,为了获得廉价的丝、茶,最好的办法是北上寻找合适的口岸,于是宁波就成了他们下一步的主要目标。在停留定海16个月以后,喀恰浦等报告给东印度公司说,他们备受定海清方官吏的侮辱和刁难,生活不愉快,工作不容易。宁波海关也表示友好的态度。由于御商、海关监督和定海总兵等人的勒索,没有完成他所负的使命就离开宁波。......
2023-08-17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与宁波之缘
周东旭
永和九年,岁在暮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江左名士谢安等41人,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礼”(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畅叙幽怀,饮酒赋诗,王羲之在微醺之间,欣然为大家所写的诗写了一篇序,该序就是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又称《兰亭叙》、《禊帖》。唐时,因为太宗皇帝十分喜欢该帖,死后带入昭陵,所以现存的《兰亭序》主要是唐人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的摹本。千百年来,凡是学习书法的人,都要临摹《兰亭序》,对其顶礼膜拜,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兰亭序版本,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诗云:“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可见兰亭版本之多。历代文人墨客不光喜欢右军飘逸的书法,更喜欢文章里描绘的自由精神世界,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无拘无束。所以人们喜欢在构建园林时把亭子命名为兰亭,喜欢摹刻《兰亭序》。在宁波,我们在文物帖石中发现许多《兰亭序》,另外还可以拾掇许多关于书圣王羲之的奇闻逸事和兰亭掌故(图一)。
一、书圣王羲之曾隐居奉化六诏
奉化剡源九曲,风光秀丽,充满着诗意画意。千百年来,吸引着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流连其间。
剡源一曲,名六诏。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因为书圣王羲之,据邑志上的记载是因为书圣王羲之曾隐居此地,当时的皇帝下六次诏书召他回朝廷做官,他坚辞不去。元代陈沆的《剡源九曲图记》中记载道:“水一曲而为六诏,晋右将军王公逸少隐居其间,诏六下而不起,地由是名。后人为之立庙,有砚石存焉。”据《奉化县志》上载:“奉化县西有水曰剡源,夹溪而出,其地近越之县,故名。以曲数者凡九,一曲曰六诏,有晋王右军祠。右军隐于此,六诏不赴,故名。山有砚石,右军所遗也。右军宅在金庭,其去六诏密迩,故别业在焉。”现在的嵊州金庭为王羲之后人聚居之地,金庭离六诏不远(图二、三)。
图一 王羲之像
根据《晋书》里的记载,永和十一年,王羲之受会稽郡刺史王述排挤,愤然辞职。辞职后“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最后“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见《晋书·王羲之传》)。
因为王羲之与六诏的一段缘,以后的文人学者写了无数的诗歌歌咏这件事。元代陈基曾有一首《一曲六诏》诗:“一曲溪头内史家,清泉白石映桃花。当时坚卧非邀宠,六诏不朝百世夸。”内史即指王羲之。清代全祖望的《句余土音·剡源九曲诗·六诏》:“右军泼墨处,一昔来金庭。九曲自兹始,六诏想清风。”
至今六诏不光有许多王羲之的遗迹,还流传着诸
图二 奉化六诏村右军墨砚池(杨古城先生提供图片)
图三 大砚石(上刻“右军遗迹,伴我山民志”,“伴我山民”为清代奉化书法家毛玉佩先生号)(杨古城先生提供图片)
如因为王羲之爱鹅养鹅,所以大白鹅现今成为奉化的特产。还有如奉化方言中“我”、“鹅”不分,据说也是因为源自羲之爱鹅。“砚埋尘土鹅群少,六诏空山自白云”,是诗人对逝者如斯的感慨。
二、兰亭八柱第一为余姚人虞世南摹写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摹的《兰亭序》被称为最能体现兰亭意韵的摹本,虞世南得智永和尚真传,有魏晋风韵,与王羲之书法意韵极为接近,用笔浑厚,点画沉遂。虞本《兰亭》原无摹写人名款。因历代屡经装裱刷洗,字迹墨色已极暗淡。帖后有元人所题“臣张金界奴上进”小字一行。上钤元文字“天历之宝”印。所以明清人也称之为“天历兰亭”或“张金奴本”。拖尾有宋代魏昌、杨益的题名,后有明代宋濂、杨嘉祚等十二家题跋十三则,董其昌题跋中曾提出“似虞永兴所临”。清初梁清标题称“唐虞永兴临禊帖”。后流入清廷内府,有乾隆皇帝题识玺印。乾隆时列为“兰亭八柱本第一”,也直接称虞世南所作(图四、五)。
图四 虞世南像
图五 兰亭八柱第一
虞世南,字伯施,唐初越州余姚人。唐太宗尝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绝”,《新唐书》中记载:“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同郡沙门智永善王羲之书,世南师焉,妙得其体,由是声名藉甚。”他的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冲和而有遒丽之气。唐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历代对他的书法均有所评论。《书后品》云:“萧散洒落,真草惟命,如罗绮娇春,鹓鸿戏沼,故当(萧)子云之上。”《书断》卷中列其隶。行书为妙品,称其书“得大令(王献之)之宏规,含五方之正色,姿荣秀出,智勇在焉。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及其暮齿,加以遒逸”。《述书赋》云:“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宣和书谱》还把虞世南晚年正书与王羲之相后先,又以欧、虞相论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三、李清照避难明州丢失定武本《兰亭序》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初词人纳兰容若在《浣溪沙》里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事典,来比喻夫妻情投意合,有着共同的爱好。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喜欢收藏,谙于鉴赏,并有不少古董、书籍、字画。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她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能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经查检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举杯大笑,不觉让茶水泼湿衣裳。只是好景不长,金人南下,李清照跟随高宗皇帝避难江南,辗转台明之间,失落无数珍贵古玩。她寓居奉化时,失落定武本《兰亭序》。定武本《兰亭序》,相传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摹勒上石。因北宋时发现于定武军(今河北定县),故称定武本《兰亭》。军是宋代与州、府同级而隶属于路的一级行政区划名称。据元代宁波学者袁桷在《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六《跋定武禊帖·不损本》云:“赵明诚本,前有李龙眠蜀纸画右军像,后明诚亲跋。明诚之妻李易安夫人避难寓吾里之奉化,其书画散落,往往故家多得之。后有绍勋小印,盖史中令所用印图画者,今在燕山张氏家。”(图六)
图六 袁桷《清容居士集》书影
李清照失落的定武《兰亭序》,上面有李龙眠画的王羲之像,李龙眠即李公麟,北宋时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后面有赵明诚的跋文。失落的定武兰亭为史弥远所得,绍勋即史弥远的图章印文,史弥远是南宋丞相,越王史浩之子,明州人,南宋时,四明史氏家族一门三宰相,权倾朝野。这件事,同样在清代宁波学者全祖望的《鲒埼亭集·诗集·李易安兰亭叹》里得到论证。该诗上有序:“前有龙眠所作《右军小影》,毫发无损,易安流寓奉化,遂归史氏。宋亡,流转入燕。是吾乡兰亭掌故也。京邸曾见之于宗室贝子斋中,谷林劝予以诗记之。”在清代的时候,这本定武《兰亭》又流入皇族宗室贝子书斋中。全翁的诗里又写道:“兰摧芝焚亦天孽,孤鸾飘泊剡源栖。剡源山水虽然好,孰为夫人慰累唏。箧中何物甲万卷,内史禊帖良绝奇。六诏词宫香火近,展卷荐以秋江蓠。”说李清照在六诏右军祠中展开禊帖,献上江蓠,祭拜王羲之。这恐怕是诗人的一种艺术想象罢了。在《剡川诗钞续编》里还有一首孙士伦的《寓夫人》也写李清照寓居剡源一事:“吾乡多寓介,亦有寓夫人,居士李易安,才名耀千春……无何老是乡,旋托剡水滨,右军禊字帖,携来碧磷殉。后归有力者,光芒射古鄞。”
四、余姚秘图山“续兰亭会”(www.chuimin.cn)
元代著名学者陶宗仪曾见过许多兰亭集刻,他在《南村辍耕录》里写道:“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宋理宗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钤缝玉池上,后归贾平章。至国朝有江南,八十馀年之间,凡又易数主矣,往在钱唐谢氏处见之,后陆国瑞携至松江,因得再三披阅,并录其目,真传世之宝也。”下面附十册兰亭目录,其中“丁集一十刻”中有“余姚县治”,贾平章为南宋宰相贾似道,余姚县治所藏的兰亭序刻本为宋代余姚县令常褚所刻,摹拓之本后被宋理宗藏于内府,后又流落民间,陶宗仪才得以一见。
而余姚最有名的兰亭掌故应该是发生于元代至正二十年(1360)的秘图山续兰亭会。余姚县治内有一座小山,据说当年大禹治水经行到此,将治理姚江之图藏于此山山洞中,小山因此得名为“秘图山”,又称之为方丈山,山南有小湖,命之为“秘图湖”,秘图山虽然只有二十来米高,但小巧玲珑,有奇石洞壑。当时方国珍的幕僚刘仁本仿照兰亭的景物对秘图山进行改造,种植奇花异木,并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雩咏亭”,取《论语》“春服既成,童冠浴沂,舞雩咏归”之意。又招集当时的名士四十馀人召开“续兰亭会”,其中有赵俶、谢理、朱右、僧悦白云、王霖、朱絅、僧阜、徐昭文、郑彝、张溥、僧福报等,聚集在秘图湖边,曲水流觞,举行修禊礼。而且要求各位名士按照晋人兰亭修禊原诗之韵,再赋诗唱和。事后把这些诗汇总,由刘仁本写《续兰亭诗叙》,并列有图次,请四明篆刻大家胡伸瑛镌刻于石上。碑高三尺八寸,宽一尺九寸,共四块。第一块为图,水石竹木。中有方池,池上有雩咏亭,亭边有高风阁,旁刻题字。第二块即刘仁本的叙和他人的补叙,第三四块即这些名士的诗作。后人称这四块帖石为《续兰亭会图石刻》。
这块碑刻至清乾隆年间,由经史学家邵晋涵摹拓后赠与史学家钱大昕,钱大昕题跋于帖末,并写进《潜研堂文集·金石》卷中。可惜这四块帖石在“文革”时被毁。
余姚秘图山的续兰亭会,是元代余姚的一次盛大文化活动,可见兰亭会的聚会千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文人学士,刘仁本写道:“东晋山阴兰亭之会,蔚然文物衣冠之盛,仪表后世,使人敬慕不忘也。”并说:“余有是志久矣。”可见策划这场“续兰亭会”是刘仁本的一个心愿。终于在至正二十年完成了这个宿愿,传为余姚文坛佳话。刘仁本,字德元,黄岩人,元末中进士乙科,历官浙江行省左右司郎中,后入方国珍幕僚。
五、天一阁神龙本《兰亭序》和丰坊临《兰亭序》
天一阁博物馆内藏有两种《兰亭序》帖石,现在游客均能看到,一在东园(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设计)的凝晖堂,即神龙本《兰亭序》。神龙本《兰亭序》是唐冯承素摹本。首部有“神龙”二字左半印,所以又称“神龙兰亭”或“神龙半印本兰亭序”(图七、八)。
此本乃冯承素影印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之上,以笔依原迹轮廓钩摹,然后填墨而成,最接近原作,故此本历来最受推崇。嘉靖初年,丰坊以冯承素摹《神龙兰亭》为底本上石(图九)。现存帖石后一块还有清嘉庆十八年(1813),金石学家翁方纲鉴赏后的诗跋:“唐临绢本极纷拿,始信朱铅态莫加。漫执神龙凭诸印,不虚乌镇说文嘉。书楼带草明兰渚,玉版晴虹起墨花。今日四明传拓出,压低三米鉴赏家。”末有“覃溪”钤印。另外嵌于天一阁前的兰亭墙壁之上,为丰坊摹的《兰亭序》,落款为“嘉靖五年八月十日丰坊临”,另有“丰坊”、“存礼”等印。近来,根据文物专家王开儒先生的研究,天一阁收藏的神龙本《兰亭序》是真品。甬上媒体已做相关报道。
图七 天一阁兰亭
图八 天一阁神龙本兰亭序
图九 丰坊临《兰亭序》
丰坊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明代宁波人,是藏书家范钦的好友,是一个奇才,也是一个怪人。丰坊博学多才,尤精书法,家有万卷楼。黄宗羲在《丰南禺别传》对丰坊有如下描写:“读书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可见读书之用功。但丰坊性情怪僻,不善治家,晚年家财丧失殆尽,其万卷楼藏书为门生窃去十之有六,后又不幸遭遇大火,所存佳本已无多。丰坊与天一阁范钦交往颇深,早年范钦曾从万卷楼抄书,故万卷楼劫余之书尽售与天一阁。丰坊为人愤世嫉俗,孤傲不羁,而且聪明过人。据说他常常伪造古书,说是家传,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恶名。全祖望《天一阁藏书记》则指责丰坊“谬作朝鲜尚书,日本尚书”,讥为“贻笑儒林,欺罔后学”。其实据考证,《朝鲜尚书》、《日本尚书》均确有其书,并非臆造伪作。丰坊晚年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客死僧舍。其实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丰坊的怪僻行为完全可以理解为魏晋人的风骨,更值得人惋惜。
六、林宅藏有董其昌临《兰亭序》
在宁波紫金街的省级文保单位林宅的西花园,有二方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临的《兰亭序》,董在帖后有跋:“每以修禊日临写《兰亭》,今春仲游武林,候梅花,经旬风雨,遂缓归棹,三月三乃在雨篷,了无书兴,以正午补之。其昌。”并有篆文方印两枚“宗伯学士”、“董氏玄宰”。董其昌,字玄宰。明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他把临摹的《兰亭序》送给好友陈继儒。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松江府华亭人,自命隐士,居住小昆山,而又周旋官绅间,当时人颇有讥诟。清代文学家蒋士铨的传奇《临川梦·隐奸》的出场诗中有“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许多人认为是讽刺陈继儒,松江古称云间。陈继儒与董其昌齐名,也精于书画文学。陈继儒也在此帖上写了一个跋:“宋内帑所藏禊帖有百七十刻,惟率更令逼真。勒石不可得,独褚河南摹本留传人间,曾在董宗伯家,或疑双钩。今宗伯用褚法,宜抚右军之神第一烜赫书也。右军以鼠须写茧纸,此卷亦写高丽镜面笺。转变悉异,转赠象三谢使君,使君知兰亭,近幸善藏之,勿落萧翼手!眉道人陈继儒题。”后有篆文方印“陈继儒印”、“眉公”两方。这篇跋文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即陈把董其昌临的《兰亭序》转赠给象三谢使君,象三是谁?象三即谢三宾,字象三,号寒翁,鄞(今浙江宁波)人。工山水画,落笔迥异恒境,但为人品格被后人诟病。那谢三宾收藏的董其昌临《兰亭序》又怎么会到林宅里呢?林宅的主人是同治年间的举人兄弟林钟华、林钟嵩,他们的祖父是林廷鳌,字靖南,别字澹吾。据《四明谈助》记载,林为人“读书尚义,工音律,淡于名利”。民国《鄞县通志》说他“性慷爽,有得辄散诸戚族邻里之困乏者”。现在郁家巷里的盛氏花厅即是林廷鳌的藏书楼近性楼(林氏后人卖与清学政盛炳玮,故名盛氏花厅),林宅是宁波老城里最见精雕细琢的宅子。那董其昌临《兰亭序》又是如何得来,如何刻石上墙,这一切均成一个谜(图一〇、一一)。
图一〇 董其昌临兰亭序(海曙文管所裘燕萍所长提供)
图一一 林宅(海曙文管所裘燕萍所长提供)
七、汤先甲临《兰亭序》
在莲桥街俞宅发现两方刻石,也是《兰亭序》,是汤先甲临摹的。汤先甲,字萼南,号辛斋,江苏宜兴人。清乾隆十六年进士,官侍读学士,乾隆三十五年五月,因皇八子擅自进城,时任上书房行走的汤先甲被罢职。汤书法工秀,曾经手写赵秋谷《谈龙录》一卷。而且在这个《兰亭序》边上还有陈兆崙、俞棠的跋。陈兆崙字星斋,号句山,清钱塘人,清雍正八年进士。选为知县,分发福建,受闽浙总督器重,主持鳌峰书院。十三年,入京都任中书兼撰文,充军机章京。乾隆元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累迁太常寺卿,官科太仆寺卿,著有《紫竹山房文集》。陈跋写道:“乙酉夏五,承汤学士萼南临欧、褚二帖时教,前辈临书法贵得其意,不必字样求肖,即如米老称禊帖为‘不’字最多,无一似。以深观之,则‘之’字更多,‘不’字尚过,似去‘之’字,则随处变相,极横溢有趣,可见作者即不无强同,况摹古者乎?萼南于相似中存本色,良善感,言兴趣,辄亦仿定武本为之不惭,老丑可叹也!中伏日识。”(图一二)
俞棠,镇海人。据他在跋中写道“洗读之,知为先生(陈兆崙)临定武本石刻”。民国《鄞县通志》同此说,将其定名为“陈兆崙临定武本《兰亭集序》石刻”。而在移赠拓片中,仅有陈兆崙题跋,并没有俞棠的序跋。有可疑之处,期待更多的史资来证实。而且两方帖石上有“三、四”字样,可见还有“一、二”两方帖石,但发现时“一、二”帖石已不知去向。
图一二 汤先甲临兰亭序(海曙文管所裘燕萍所长提供)
除了宁波老城的兰亭帖石和奉化余姚的兰亭掌故,在清代还有慈溪书法家姜宸英的《兰亭序》也十分有名,世称“姜本兰亭序”。清末书法家梅调鼎则被日本书坛誉为“清代王羲之”。著名书法大师沙孟海生前挑选作品捐赠家乡时,其中之一就是所书的《兰亭序》精品。宁波当代书法家曹厚德先生也摹过《兰亭序》,并有刻石,印有字帖,后面有书法家沈元魁先生的跋。
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宁波的兰亭掌故即可豹窥一斑。拾掇起来,全祖望所谓“是吾乡兰亭掌故也”,令人自豪。
(作者单位:宁波市海曙区文物管理所)
有关浙东文化论丛:二0一0年第一.二合辑的文章
为了避免在广州方面进行贸易的困难,为了获得廉价的丝、茶,最好的办法是北上寻找合适的口岸,于是宁波就成了他们下一步的主要目标。在停留定海16个月以后,喀恰浦等报告给东印度公司说,他们备受定海清方官吏的侮辱和刁难,生活不愉快,工作不容易。宁波海关也表示友好的态度。由于御商、海关监督和定海总兵等人的勒索,没有完成他所负的使命就离开宁波。......
2023-08-17
阔端受命萨班作为宗教事务顾问留居凉州,并致书乌思藏地方各首领,劝其踊跃投诚。此间的阔端实际上是大蒙古国的吐蕃事务总管,全面负责经营事宜。故藏史有误认其为蒙古可汗者。蒙哥即位后,为进一步扩大蒙古帝国的括户和投下分封制的范围。八思巴时年十九岁,是刚继位的萨迦班的新教主。事后,八思巴将这粒珍珠卖给一个蒙古人,换取黄金一大锭、白银四锭。......
2023-09-19
应该说,无讼话语能够至今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重要的作用,与其包含的和谐理念及其多重调解机制是密切相关的。无讼,它既包括人们厌讼、贱诉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无讼观,也包括人们不喜欢到官府衙门去解决纠纷的一种无讼的行为。(一)统治者主张无讼各代统治者在面对诉讼现象时的态度无疑是消极的,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诉讼。......
2023-11-28
热情是高效率工作的动力,是创造辉煌业绩不可缺少的品质。因而,热情和冷漠被称为是中心性品质。热情是获得成功的最大要素。怀拉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如愿以偿,被保险公司录用。热情激发出我们的潜能,让我们展现出无穷的活力,是热情让怀拉笑迎挫折,最终成功。在你的言行中加入热情,热情是一种神奇的要素,可以吸引具有影响力的人,同时热情也是成功的基石。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那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
2023-12-02
校园舞蹈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校园舞蹈是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精华部分。校园舞蹈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校园舞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使其获得一门生存的艺术技能。实践证明,踊跃参与校园舞蹈活动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与和组织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成绩显著,受到广泛好评。......
2023-11-06
湾头就是这样一个你一日三餐都需要“面对”的地方,你筷尖不经意间夹起的,也许就是湾头葱翠外衣的一部分了。湾头自古盛产蔬菜,有“宁波的菜园子”之称。同时湾头又地处城乡接合部,水清江阔,交通便利,有“新三江口”之美誉。湾头半岛面积不到十平方公里,弹丸之地,所产蔬菜却占了全市总上市量的近半数,品种多达十二大类87种,从根茎瓜果水生类,到葱蒜及普通叶瓣类,凡是市面上看得到的,湾头基本上都有出产。......
2023-09-19
(三十)《兰亭序》《兰亭序》是个简称,按文理讲,应称“兰亭集序”,但大家图省事,连“序”也不要,通以“兰亭”名之。这些诗汇为一集,王右军为之写下了一篇序文——这便是称名为《兰亭集序》的由来。以皇家内府之力,搜罗甚富,惟有一大遗憾是百计不得《兰亭集序》的原本真迹。急忙去看自己近来随手放置案头的《兰亭》真本,果然也已无踪无影了!......
2024-01-09
儒家强调恪守原则,主张道德生命高于生理生命,但绝不死板。正是经权观念的建立,使儒家获得了灵活性,从而把原则与变化有机统一起来,这就是经权观念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经权观念造就了一种见机行事、伺机而动的意识。时人对贾彪的行为纷纷进行指责,怨恨他无情无义。中策是,高湛上表皇帝,说明自己权势过盛,恐怕会招致众人毁谤,请求任命自己为青、齐二州刺史,不声不响地待在任所,这样做可以保住性命。......
2023-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