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巴西和南美的志愿行为与博物馆现状

巴西和南美的志愿行为与博物馆现状

【摘要】:志愿行为和博物馆——巴西和南美现状综述[巴西]卡米拉·纳西蒙托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出于个人兴趣和公共精神,无偿为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社会福利性或其他活动提供服务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作为公共参与的体现,近几年志愿行为的影响不断增强,然而其在巴西和南美其他国家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巴西人已经将志愿行动视为行使公民责任的一种战略工具。

志愿行为和博物馆——巴西和南美现状综述

[巴西]卡米拉·纳西蒙托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出于个人兴趣和公共精神,无偿为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社会福利性或其他活动提供服务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

作为公共参与的体现,近几年志愿行为的影响不断增强,然而其在巴西和南美其他国家却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志愿行为是对公民责任、社会团结和个人提升的践行,是每个公民在为追求更好的生活而改进社会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志愿行为的历史

志愿服务并非仅见于当代(Wilson和Pimm,1996),这种理念古已有之。犎udson(1999,第1页)指出,城镇的兴起和随之出现的人口迁移催生了新的社会帮助方式。比如早期埃及人就有着严格的基于社会公正的道德准则。这类法令鼓励人们从事志愿服务,例如免费帮助穷人渡河。

作为主张教会对志愿行为的产生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犎udson(1999)同时指出慈善行为的出现和宗教组织的兴起相吻合。

Pilotti和Rizzini(1995)同样强调了教会和志愿行为的关系:“参照盛行欧洲的理念和做法,天主教会众建立了美国最早的儿童护理机构。它们位于医院内或附近,主要财政来源为自愿捐赠,运行经费即从中支出。”

和美国以私人组织为主的帮困模式不同,欧洲的社会保障拥有广泛而全面的国家立法支持。与之相反,拉美“奉行国家干预主义,政府和天主教团体一起通过所谓的社会福利机构向有需者提供帮助”(Kisnerman,1983,第10页)。

就西班牙殖民地而言,Pilotti和Rizzini(1995)提到卡洛斯五世曾下达了一道在主要城市建立医院的皇家法令,指出基督教的行善对象是穷人和病患,国家协同教会的干预行为由此得到巩固。根据两位作者的说法,南美已知最早的“慈善医院”之一——我主耶稣基督的怜悯医院正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该院于1565年3月9日在厄瓜多尔基多建成开放,收容病患、遭弃儿童、孤儿、老人、无家可归者和精神病人。

巴西的志愿服务最早也是在经国家认可的宗教性活动中形成。显然,福利举措在源头上和天主教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巴西的志愿工作最终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福利机构的源起和目标各异:宗教性的,医护性的(医院、疗养院、收容所),教育性的;有用来协助移民的机构,也有二十世纪初始建的工会组织。

自二十世纪起,拉美的慈善组织开始受到政府干预。一战后,一些国家通过“福利国家”制度逐步推出旨在向穷困者提供帮助的公共政策。巴西也在那时制定了用以规范政府和慈善组织合作行为的法则,如《公用事业宣言》(1935)。政府同时采取相关举措明晰了社会权利(如《社会保障法》、《劳动法》)和慈善行为之间的区别。1942年,巴西援助联盟(LBA-Legiāo Brasileirade Assistência)成立,由第一夫人直接领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的终结促使巴西的志愿行为发生巨大的改变。七十年代,尽管大多数志愿活动仍然处于军政权的影响之下,巴西首批非政府组织在欧洲相关组织的指导下出现,协助后者共同在第三世界推广发展项目。1979年,巴西政府推出“全国志愿者计划”(Pronav),目的在于借助全国的志愿团队为巴西援助联盟项目筹集资金。

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拉美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理念在西方兴起。国家财政随之减少了社会福利拨款,相关经费更多地由私有机构承担。至此,志愿行为的演化主要表现为一种存在于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私企和国家之间的责任共担。

九十年代打开了新世纪的大门,也为想要为公共事务贡献己能的公民提供了一种新的志愿模式。1998年2月18日颁布的《第9608号法令》对志愿工作作出了法律规定,被认为是巴西志愿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突破。在123个国家的拥护下,联合国宣布2001年为世界志愿者年,并举办多项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志愿意识和行动能力(图一)。

图一 巴西博物馆之友联盟执委Camila Nascimento在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第22届大会“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分类数据

南美志愿服务最常涉及的领域是:教育、福利、医护、文化、环保和公民权。

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显示,2001世界志愿者年后巴西的志愿者数量从原先的2200万增加到了4200万。同样,DataFolha的调查显示83%的巴西人认为志愿服务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数较之前有了显著提升。巴西人已经将志愿行动视为行使公民责任的一种战略工具。

有调查显示(www.voluntarios.com.br),妇女占巴西志愿力量的绝大多数。而在多数发达国家,因为受到更为先进的志愿文化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志愿者的人数差距要小得多。

南美的志愿工作多集中在福利、医护和教育领域。巴西公民志愿服务类别的相关数据如下(根据倾向性排列):

巴西志愿服务领域分布

来源:www.voluntarios.com.br(2007.8.31)

在多数南美国家,志愿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5到34岁之间,其次是18到24岁之间。通过采访巴西圣保罗市主要博物馆内负责志愿和社教工作的人员得知,造成志愿者年龄如此分布的原因之一是年轻人多希望借助志愿服务找到工作机会。

巴西志愿者年龄分布

来源:www.voluntarios.com.br(2007.8.31)

研究方法

本报告的相关资料最初收集自圣保罗志愿者中心、学术调研、参考书籍和官网数据。2010年6、7月间又开展了一系列采访并走访了圣保罗的几所大馆。圣保罗志愿者中心举办的相关研讨会从几个方面对社会团体中的志愿者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所有调研资料,包括采访、问卷、同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的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等,勾勒出当今巴西博物馆志愿工作的有趣概况。

南美博物馆之友联盟也受邀参与了调研并反馈了一小部分信息。最后,相关人士和文献资料也为本次针对南美博物馆的调研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博物馆和志愿行为

对正处于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来说,博物馆的志愿工作能够为机构和社会带去诸多好处,包括:

●联结愿意付出时间、精力、才智的公民和需要他们支持、帮助的博物馆;

●将博物馆的需要转变成强化共同参与的机会;(www.chuimin.cn)

●有助于巩固志愿文化作为社会团结和公民道义的表达;

●创造馆际交流和志愿者培训的机会;

●提供博物馆所需,推进城市或地域文化的保护和提升;

●促进志愿者的个人和职业发展;

●发现潜在人才;

●加深博物馆和社区间的联系。

通过走访圣保罗的几所博物馆得知,大多数博物馆没有正式的志愿者规划,甚至不提供志愿工作。博物馆对此的解释是志愿者并不具备所需的素质;同时,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或是明确志愿者工作的规划,志愿者即便受聘也无法完全施展才能。

很多博物馆对于招募志愿者所持的不情愿态度和它们自身对志愿工作缺乏认识有关。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机构过去曾和志愿者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一些被访人指出很多志愿者希望能在实践结束后留下工作,而这一愿望如果没有达成他们就会表现出不满。

南半球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一,圣保罗艺术博物馆(MASP—Museude ArtedeSāo PauloAssis Chateaubriand)就没有系统的志愿者规划。这家博物馆——其收藏早在1969年即被全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机构(IP犎AN)列入名录——并未将志愿工作纳入其运行政策,只是在举办个别活动时发动志愿者参与。

若要使志愿工作得到加强就必须传播团结的理念和公民价值,圣保罗现代艺术博物馆(MAM—MuseudeArte Moderna de Sāo Paulo)在这方面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志愿者的协助对MAM至关重要,他们会分担来宾接待工作,尤其是在周末免票游客数急剧增加时。该馆的志愿工作规划还包括社会包容,患有唐氏综合症的Ney Francisco Bourroul(43岁)现为其游客服务部的一名特殊志愿者。

身为圣保罗市最古老的美术馆同时也是全国最重要的美术馆之一,圣保罗州立美术馆(Pinacotecado Estado de Sāo Paulo)同样有着一个活跃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该馆的首个志愿者Mariangela Ometto Rolin过去八年一直在馆内的商店帮忙。开朗的个性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使她为商店增色不少。Mariangela说:“我很荣幸能够成为美术馆的一分子。这份志愿者工作开阔了我的眼界。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让人感到满足,更别说我还能交到很多有趣的朋友。”

由于博物馆对于志愿者的需求仍然较小,因此志愿者的招募工作通常都是由博物馆自行操作,并不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

为加快博物馆志愿文化的形成,切实发挥博物馆在社会发展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隶属于文化部全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机构的博物馆和文化中心部(DEMU)会同全国的文博机构开展了相关调研,证明人们对博物馆的志愿工作抱有兴趣。

2008年1月,文化部通过DEMU和社会保障部签订了合作条例,旨在推行一个将退休人员引入巴西博物馆从事志愿工作的项目。为了使各个年龄层的人都能够参与志愿工作,DEMU又协同圣保罗志愿者中心开设了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管理研讨班。

趋势:企业志愿行为

眼下很多巴西企业对于社会和文化多样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源于企业主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很多企业主认为公民意识的提升能够促使社会重新审视自身的问题,或者至少想法去改善它们;将关系社会发展的核心事务完全交由国家处理的做法并不奏效,哪怕他们仍就在为这种“外包”买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主动投身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社会性可持续发展事业。

全球化背景下,对价值观的研究被置于个人和工作地所处的文化环境之中(Lathan和Pinder,2005)。私营成分参与社会和社区事务的趋势越来越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所谓的企业志愿行为,即光点基金会所定义的“企业对其志愿为社区贡献时间和技能的雇员或者退休员工的正式的有组织的支持”愈来愈得到认可。

该现象在巴西的广泛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但根据巴西销售经理协会(ADVB—Associacāo de Dirigentesde Vendase Marketingdo Brasil)于2005年对2819家大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有62%的企业表示鼓励员工参与面向社区的志愿活动。

由非政府组织里约志愿者(RioVoluntário)在全国范围内对100家公司进行的名为“巴西企业志愿行为剪影”的研究显示,其中96%的公司认为开展企业志愿活动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提升员工的士气。

然而,巴西私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福利、医护和教育领域。如下所示,针对博物馆的投资只占到0.02%。

私企投资领域分布

续 表

来源:www.voluntarios.com.br(2007.8.31)

我们需要为博物馆争取更多的投资和志愿服务。在巴西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复杂的国家中,文化遗产的推广对于加快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博物馆在其中承担着基础性的职责。为切实履行这一职责,博物馆必须随时准备着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

未来公司的发展将主要受到三种要素的影响:运营质量,社会和文化责任,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笔者认为还可增加第四种要素:企业和机构间合作能力的培养。合作意味着和谐共事,不仅达成公司的目标,而且实现人和机构的和平共处。

结 语

本文旨在呈现南美尤其是巴西博物馆志愿工作的历史和现状。根据文中转述的研究观点,志愿行为并非近代现象。几个学者指出了教会在志愿行为产生中的作用及其通过殖民地开拓对南美国家志愿文化的影响。

对仍处于社会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国家来说,志愿行为不仅对博物馆有益,而且对整个社会有益。

大致而言,巴西的博物馆志愿工作尚不十分普及,原因包括:志愿意识尚未深入人心,博物馆没有系统的志愿工作规划或不提供志愿工作,博物馆领导人思路分歧等。

最后,在非政府组织、基金会和私企间形成的责任共担表明全民志愿意识正日益加强,但针对博物馆的投资和志愿服务仍然不足。对一个社会结构复杂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转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系巴西博物馆之友联盟执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