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创新提升,融入国际

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创新提升,融入国际

【摘要】:创新理念提升内涵融入国际——走向21世纪的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林静国宁波博物馆于2008年12月开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界的后来者,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收、借鉴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闯出了一条以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核心与内容的志愿者发展之路。

创新理念 提升内涵 融入国际——走向21世纪的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

林静国

宁波博物馆于2008年12月开馆,作为中国博物馆界的后来者,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收、借鉴国内外博物馆志愿者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闯出了一条以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核心与内容的志愿者发展之路。

一、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产生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宁波博物馆志愿者模式的产生是科学认知当今国际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熟谙中国博物馆的实情、符合快速推进的宁波社会建设需要和宁波博物馆自身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的结果。

(一)“博物馆服务社会”理念勃兴下博物馆社会责任的确立与实践是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产生的国际背景

21世纪是博物馆的全球化时代,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近50年的发展中,对博物馆以“服务社会”的战略调整与变革,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成为国际博物馆界战略目标和践行原则,并成为历年国际博物馆日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这既表明人类对博物馆在全球化时代所面对本质问题的自觉,也昭示人类为博物馆的回归与繁盛所拥有的智慧。

(二)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和走向大千世界的时代要求是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产生的国内背景

2008年中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使公众的文化需求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与满足。

2010年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今天中国的博物馆特别要注重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历史性命题,要求博物馆必须融入社会,要让更多的公众不仅参观而且还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成为社会的“市民博物馆”。

(三)宁波社会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是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产生的地域背景

宁波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级名城,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丰腴内涵造就了宁波心怀天下、和美社会的文化心态和城市个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宁波的社会建设与公民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目前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

雄厚的经济实力、快速的社会进步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造就了宁波志愿服务的文明大业。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市志愿者总人数已经超过80万,总服务时间达3500万小时,志愿者已经成为宁波一道令人瞩目的文明景观。

(四)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的产生是宁波博物馆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必然结果

以“大资源观”、“市民博物馆”理念为先导,宁波博物馆以文化担当精神,科学地认知志愿者是社会公众融入博物馆的最佳途径与载体(图一)。

图一 宁波市市长助理林静国在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第22届大会“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上作主旨报告(www.chuimin.cn)

宁波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应当自觉承担起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担,在提升公民精神追求、文化素质等深层次方面做出独特贡献。而志愿者在经过博物馆这一“文明熔炉”的“精神冶炼”之后,将在让更多的人“请进”或“走出”博物馆的过程中,使志愿服务成为一种文化时尚、精神境界与生活方式。

二、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模式的核心与内容: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

自2008年12月开馆以来,宁波博物馆在志愿者文化服务模式上做了“创新理念、提升内涵、融入国际”的探索,赋予了志愿者“文明使者”的意蕴,定位为“牵手历史、怀抱社会、走向国际的博物馆文化的播种机和宣传队”,铸就了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者队伍,成为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的佼佼者。

首先,宁波博物馆以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运作引领志愿者文化服务,使志愿者建立之初就在高起点上向国际化迈进。2008年12月,在宁波博物馆开馆仪式暨“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期间,成功诞生了第一份具有国际化价值并受到国际博协主席康明斯女士和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十分赞赏的博物馆志愿者“誓词”。以宁波诺丁汉大学外籍师生为代表的国际志愿者先后参与宁波博物馆的外语讲解、资料翻译、专业研究等,成为宁波博物馆与各国文化交流的“使节”。

其次,宁波博物馆以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打造高素质博物馆志愿者,构建了一支年龄梯度合理、专业结构科学、社会多元参与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和特长,在博物馆的藏品保护、展品鉴赏、展览策划、活动组织、文物商品营销、学术研究、专业辅导、讲座开设等方面施展才华、奉献智力和创建功绩。目前,宁波博物馆已拥有注册志愿者600名,拥有由管理经营、历史文化研究和收藏界的著名鉴赏家、专家、学者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专业志愿者队伍,铸就了宁波博物馆志愿者高素质、专业化的整体形象。

再次,宁波博物馆以志愿者社会化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形成了以社会志愿者为主力、以学生志愿者为后盾、以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核心的多元化框架,实行以自治化管理和流动式社会服务,按“定时、定岗、定责”“三定”管理方略,对志愿者实施科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者根植各社区的优势,成为社区与博物馆之间联系的桥梁。

三、走向21世纪的宁波博物馆志愿者

面对中国乃至全球方兴未艾的博物馆志愿者发展态势,宁波博物馆立志进一步拓展思路、做大做强,以更新的国际视野、时代认知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努力开拓面向21世纪的宁波博物馆志愿者的科学发展路径。

(一)建立一支多元一体、融合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为终极目标的志愿者队伍

以融合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引领,以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为范式,把博物馆志愿者发展与建设置于新世纪现代博物馆战略思考和体制创新中,最广泛地吸收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加盟到宁波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中,发挥他们多元的资源优势与专业特长,让他们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博物馆学术研究、展陈设计、经营管理等,在美化心灵、激发思想、开启智慧的同时,把博物馆文化反哺给社会公众,从而不断提升宁波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文化自觉与践行能力。

(二)率先于国内推出由社会资助、志愿者自治管理、以动态方式服务社会的“汽车博物馆”

为进一步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化,宁波博物馆将突破博物馆传统的“围墙”静态模式,创建“汽车博物馆”,即打造流动博物馆,以动态的方式让博物馆终年深入到社区、学校、厂矿、营房等社会各个角落。而这个汽车博物馆又将完全由社会资助、志愿者自治管理,率先于国内实现“汽车博物馆”的志愿者化。

(三)进一步融入国际,推进博物馆志愿者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今年5月,宁波博物馆在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下,代表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专程前往法国,与“国际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就本次全球博物馆志愿者论坛进行会谈,这是宁波博物馆和该国际组织的首次接触,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宁波博物馆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适时地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请示汇报后,通过规范有序的途径和名义向“国际博物馆之友联盟”递交加入该组织的申请,争取成为中国博物馆界第一家加入该国际组织的博物馆。

同时,宁波博物馆还将着眼全球博物馆志愿者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与成功实例,自觉积极地参与国际博物馆志愿者的各类会议与活动,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创新改革,共谋发展,让博物馆志愿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博物馆志愿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系宁波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