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浙东文化论丛:21世纪博物馆志愿文化和精神

浙东文化论丛:21世纪博物馆志愿文化和精神

【摘要】:创新、交流、进步——21世纪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以色列]丹尼尔·本·南顿十分感谢我们的中方合作人——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邀请WFFM来共同合作参与于2010年11月8日举办的ICOM第22届大会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比董事下一个级别的是对博物馆捐助的人们,我们称博物馆之友。传统形式的志愿者是为博物馆提供基本服务。

创新、交流、进步——21世纪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志愿文化和志愿精神

[以色列]丹尼尔·本·南顿

十分感谢我们的中方合作人——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邀请WFFM来共同合作参与于2010年11月8日举办的ICOM第22届大会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就我而言,作为WFFM的主席,能与我欧洲、北美和南美的同事一起来参加此次论坛,是一次极好的与大家分享关于博物馆之友的一些想法的机会。博物馆之友对于一个博物馆的成长来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他们将在21世纪乃至更长久的时间内对博物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的这个发言不是一个学术性的研究,可能没有很多参考价值,不过,它是我对这次全球博物馆志愿者论坛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主要探讨博物馆志愿者这一主题(图一)。

从维基百科(一种网络百科全书)中查到,“志愿服务”是指:人们无偿地为一个机构或活动提供帮助。志愿服务被认为是无私的行为,为的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们也通过这种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技能、交朋友、寻求就业机会、娱乐或达成其他很多目的,这也被认为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无偿劳动和服务,但是,从我后面所讲的内容里,你将会看到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会得到很多不同形式的“补偿”。

志愿服务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志愿者的参与。比如,医疗(医院、急救服务)、抗灾、教育、青少年、下岗工人、老年人,当然还有文化和博物馆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博物馆”下的定义是:“博物馆”指任何以保护、学习或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提升自我,尤其是对公众展示有娱乐或指导意义的物品或系列,以满足大众利益为目的的常设机构,如,以艺术、历史、科学技术为内容的馆舍,动植物园和水族馆等。

图一 国际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Daniel Ben-Natan在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第22届大会“全球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这一定义没有将在博物馆里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加以详细说明,那就是被博物馆雇佣的专家和为博物馆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者。在当今社会,无论离开哪一方,博物馆都无法生存,更不用说发展。

ICOM,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的是博物馆专家们;WFFM,世界博物馆之友联盟代表的是社会各个阶层为博物馆提供无偿服务的志愿者们。

今年五月,在里斯本,ICOM和WFFM双方主席签订了一个备忘录。

我们都了解什么是ICOM,那么,什么是WFFM呢?

WFFM的目的,在WFFM的规章里有过一段表述,这个规章是1975年6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的,它是这么描述的:

WFFM是为了促进国际博物馆之友协会之间的合作,以增进他们之间相互了解、交流信息和经验,使博物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使公众从博物馆受益的机构。

首先,这是一个由19个国家的博物馆之友联盟组成的国际组织,这19个国家分别为: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智利、丹麦、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韩国、墨西哥、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英国和美国。

WFFM拥有分布在22个国家的29个协会成员(各博物馆之友协会),分别是:巴西、哥伦比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爱尔兰、以色列、立陶宛、卢森堡、新西兰、秘鲁、菲律宾、罗马尼亚、俄罗斯、新加坡、南非、西班牙、瑞士、泰国、美国和乌拉圭,同时拥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个人会员。

这是一个真正的世界联盟!

在我们明确了“博物馆”的定义,也明确了博物馆的“玩家”之后,让我们更多地考虑一下什么是博物馆志愿者。

这答案可能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回归现实后,这会比想像的或看起来的复杂得多。

2008年9月在耶路撒冷的WFFM世界大会上,我们深入探讨了博物馆之友、董事和志愿者之间的不同。结果,我们最终得出这些不同是因国家、博物馆的不同而不同的。但是,最关键的一点相同之处,是对他们来说,志愿者就是无偿提供劳动和服务的那群人。

有趣的是,不同的博物馆对这些有着美好意愿、为他们所服务的博物馆提供自己才干、精力、时间和心血的志愿者们,也有着不同的概念。对拥有董事会的博物馆来说,他们最高级的博物馆之友就是那些能左右博物馆决定并对博物馆负责的董事们。在这些博物馆,馆长都是由他们任命的,他们通过博物馆预算,决定展览内容和采购计划。

比董事下一个级别的是对博物馆捐助的人们,我们称博物馆之友。这种人群在北美的一些博物馆中广泛存在,当然也存在于很多其他国家中。我自己的博物馆,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是一个拥有50万件藏品的世界级博物馆。其60%的运行经费、100%的展览和采购预算,都是从博物馆之友中得来的。我们有一个遍布16个国家的世界性网络,每年筹集两千万美元资金。离开博物馆之友,以色列博物馆根本不能生存下来,更不用说朝着它现在正在发展的十分有意义的方向迈进。

但并不是每个国家或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友主要由捐助者组成,其中有很多博物馆之友的组织,会很明确表达他们组成的目的并不是为博物馆筹措资金。他们主要的兴趣和活动就是从文化上和教育上支持博物馆。因此,他们会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在其博物馆内组织文化和教育活动。引用一下Nelly De Blaquier在2000年的Buenos Aires世界大会上的话:“博物馆之友协会是由能代替博物馆员工做一些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的任务,由志愿者组成的非盈利性非政府的组织。是博物馆和社会之间的桥梁。组织的成员都是社会人士。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的作用是为博物馆筹集资金。而事实上,正和这一点相反,他们是制造文化的组织,他们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活动去向公众灌输文化。”

这种方式是一种简而易行的支持博物馆的方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没有能力和资源筹集资金的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志愿服务当中来。这种方式在一些博物馆是受到欢迎的,但是也有一些博物馆的馆长会只选择接受经济支持,他们或把这些志愿者看作是对其博物馆组织的一些类似活动的挑战。

博物馆之友还在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代表博物馆向政府、潜在赞助机构以及公众拉动他们对博物馆的支持。

传统形式的志愿者是为博物馆提供基本服务。成百上千的志愿者在他们的博物馆中充当讲解员、咨询台咨询人员等等,或在图书馆、实验室或其他博物馆中有需要的部门中提供服务。

那么,谁组成了这些志愿者?

一般来说(当然还有青少年志愿者等等),志愿者都是那些退休后有了空闲时间,或者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出门在外,但是他们却还有精力和兴趣,并有着为社会做一些无偿贡献的人们,尤其以女性居多。在很多国家,这种现象在他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然而在其他国家,这只是刚刚开始出现的新事物。

这些人通常有着很高的才能和经验,这些对博物馆来说十分有价值。因此,退休的专家可以将他们的才能如修复、档案整理、会计甚至是设计和编辑等贡献给博物馆。

说句实话,人们来当志愿者,并不仅仅是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作为博物馆的志愿者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好名声,这种名声给了志愿者一种很大的心理满足,为他们的个人形象增光添彩。因为成了博物馆志愿者,他们充满活力,因为成了博物馆志愿者,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能与更多的人接触和联系。

这对志愿者和博物馆来说是一种双赢局面。

让我们简单看一些博物馆及其志愿者的例子。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LACMA),这座博物馆是以美国西部最全最大的艺术博物馆闻名的。事实上,LACMA是由志愿者在1910年建成的,当时是作为洛杉矶历史科学艺术博物馆的一个组成部分。

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的IzabelaCzordas在WFFM耶路撒冷第十三届世界大会中的演讲里,以“有什么可以帮您的么?”开始她的演讲。这就是布达佩斯美术博物馆在咨询台工作的80名志愿者对前来咨询的观众说的第一句话。回顾中欧地区志愿服务的历史,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因为Izabela提到了在“二战”期间,在中欧和东欧的共产党机构强迫人们去“志愿”为政府提供志愿服务。

因此,博物馆之友和博物馆志愿者对前苏维埃政体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有些国家是在九十年代中期才开始有这个概念的。当今社会,引导和咨询成为传统的志愿者服务领域。在外语不是很流行的国家里,那些掌握外语的年长志愿者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在1948年建国的以色列,在这个年轻的国家中,在建成于1965年的以色列博物馆里,志愿者组织是博物馆最主要的部分。这个志愿者组织成立于1974年,拥有360名志愿者,远远超过了以色列博物馆员工的数量,他们每年为博物馆提供72000个小时的工作量。以色列博物馆的志愿者涵盖了博物馆内所有的方面,从传统的引导、信息咨询到研究、图书馆、修复,以及到管理和博物馆部门协助工作。(www.chuimin.cn)

ICOM和WFFM都在各自的准则中提到了志愿者。ICOM在其1986年通过并于2001年和2004年修订的准则中,在条文1.17、1.18和6.8中是这么说的:

1.17 博物馆管理者和志愿者:博物馆管理者应该对志愿者工作定一个政策,这将有利于促进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保持一种良性关系。

1.18 志愿者和其标准:博物馆管理者应保证志愿者在博物馆提供服务和活动时,他们熟悉ICOM制定的博物馆准则及其他法律道德准则。

6.8 支持社会组织:博物馆必须为社会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博物馆之友和其他支持博物馆的组织),认同他们所作的贡献,并处理好博物馆员工和这些组织的关系。

当然,在WFFM的准则中对博物馆之友和博物馆志愿者有了更加深入的界定。引用一下1996年10月在墨西哥瓦哈卡WFFM世界大会时通过的准则:

1.1 博物馆之友,博物馆志愿者

博物馆之友:以任何方式支持博物馆发展、形象和影响的人。他们的行为是自愿的、无报酬的。他们出于道义,从经济上,或从事博物馆志愿工作,或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支持博物馆的发展。赞助者,捐助者,志愿者,博物馆董事会成员和博物馆会员都可视为博物馆之友。

2.1 合作伙伴

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本着与机构合作的关系以公开的方式展开活动。

2.2 支持

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热情慷慨地支持其所属的机构及机构的活动。

2.4 满意度

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无经济上的利益与好处,保持他们的满意程度有助于维持其所属机构的发展和公众满意度。

对于博物馆志愿者还有另外三个值得探讨的方面,分别是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和志愿者管理。

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博物馆,他们的志愿者招募工作都不尽相同。有些,会在媒体刊登招募广告,会在网络发布消息,会利用新的网络途径如facebook、twitter等来招募。其他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朋友带动朋友。第一种情况是博物馆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而第二种则是社会采取主动,这是潜在的社会支持力。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北美的一些博物馆,如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要成为该馆的志愿者,他必须先是博物馆的会员,而这个会员是要交会费的,在成为会员后,他才能申请成为博物馆志愿者。当然,据我所知,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北美。

博物馆招募了志愿者,那么必须对志愿者进行上岗培训。即使大部分志愿者都有着不同的卓越技能和经验,但是对他们进行一些博物馆所需的技能培训还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咨询中心服务的志愿者,他们首先得对博物馆的一些基本信息了然于心,这样才能解答观众的提问,如馆内各个展览在哪个展厅展示等。

再比如,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的志愿者需要具备带着观众参观展览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在上岗前,展览的设计师得先带着他们参观这个展览,并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展览中需要着重介绍的部分讲给志愿者听。不过这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一般设计师都把时间花在如何把陈列做好上,并不会有时间或耐心来指导这些非常需要在开展前接受培训的志愿者。

在一些博物馆中,当志愿者们被确定成为其博物馆志愿者组织的一员之前,是要求参加为期数月的培训的。如要想成为以色列博物馆的志愿者,他得先付费参加我们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还得参加一个测试。这可能是一个特例,但是我们知道,当一个岗位有很多申请者的时候,我们就会采取这种方式来挑选合适的人选。同样,当加入一个组织不是那么容易的时候,那么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的荣誉感就会大大上升。

在我们招募和培训志愿者的时候,我们也必须确定他们是能服从组织的,是能够胜任我们交给他们的任务并完成使命的。

Peter Walton,英国博物馆之友联盟(BAFM)的志愿者管理部门的项目主管,在他最近的一篇文章《提升志愿者管理》(刊登在BAFM2010夏第98期的会刊里)中提到在英国现状下,英国的博物馆志愿者管理的三种模式:

1.对待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就同对待博物馆员工的招聘和管理一样。

2.对博物馆之友如同博物馆会员一般对待。

3.由一名博物馆专家专门对志愿者负责,志愿者这个团队是相对独立的。

显然,除了上述三种,我们还有很多管理模式,我们也无法评定哪一种是最好的模式,但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博物馆而言,肯定会有一种最适合他们的模式。

以色列博物馆的志愿者是相当独立的,他们有两个“志愿者联络人”专门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博物馆会给他们一笔预算,这可以让他们能雇佣一个秘书来负责具体的志愿者管理工作。

以色列博物馆之友的国际网络建设是由博物馆的国际关系管理发展部副部长(也就是我)来联络发展的,在博物馆领导层的指导下,负责博物馆大部分的经费来源。

以色列博物馆对其志愿者组织的重视、理解和肯定使这个运行模式到目前为止一直良好地运作着。

这让我确立了两个终极目标,是关于关注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与他们的博物馆和博物馆专家及员工的关系的。

第一,我们建议,博物馆重视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他们越多地被重视,两者间越多地合作,人们作为博物馆之友和志愿者的时间将更长久,他们的积极性也会越高,他们所作的贡献也越大。双方在合作中的满意度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第二,是关于博物馆专家和博物馆志愿者的关系。

很可惜,并不是在所有的国家和所有的博物馆,志愿者都被博物馆专家所认同、欣赏和欢迎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志愿者在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所做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对博物馆的,同时他们也是在为博物馆的专家付出。我们很清楚博物馆志愿者不可能替代博物馆专家,所以就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对专家的一种威胁或挑战。他们是支持博物馆专家的,同时他们的技能和责任心也需要被专家肯定和赞扬。

博物馆和博物馆专家们能用诚心来接纳志愿者,这对双方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相信,21世纪,博物馆志愿者在数量上将会有很大增加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会在一些对博物馆志愿者这一概念才刚刚形成或起步的博物馆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作者系国际博物馆之友联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