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慈善会由南普陀寺已故方丈妙湛长老于1994年12月14日创立,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南普陀寺慈善会标慈善会设立了三处一院,以便于广泛开展慈善活动。目前,慈善会拥有海内外会员45000余人。每年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慈善会都......
2024-10-26
第一节 文献选萃
南普陀寺林园记
释太虚
南普陀寺四管之附近山地,本甚辽阔,而比年以来,厦门市场之发达,一日千里,先是自来水公司设水池于寺右鼓山之下,已侵用本寺山地若干;至漳厦警备司令部堤工处路政办事处成立来,开山辟路,数年间顿令厦门全岛改观,本寺之附近山地,亦由华侨组织兴业公司及杨德从先生向路政处购辟为新区,其势逼近本寺肘腋间,且有将本寺全部山地充为南普陀公园之议,寺甚岌岌可危,乃由本寺历与路政处等洽商,历时数月,几经曲折,至本年(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始由路政处给予证明书并附图,划定界址,解决为本寺林园地区,而此事之成多出路政处周醒南会办之鼎力维持,他若省府蒋景然主席为致书会办,张澜溪、陈孚梁二先生为疏通兴业公司,曾国明先生为接洽杨德从先生,及苏慧纯、蔡吉堂、黄秋声居士,并本寺转逢、会泉都监,觉斌、大醒、芝峰、寄尘监院先后奔走各方,皆与有力焉。今本寺已次第植树造林以期为厦市培成一名胜形胜之山林区域!欲使后之住居游览于是者,皆纪念功德之所自,爰志其经过如此。
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一日,南普陀住持太虚谨记
南普陀寺寺考
虞 愚
五老山拱隔江太武而峙,为厦门八景之一,寺奉观音为主,弥勒罗汉天王亦与焉。而独观音以祷祈辄应,故寺改称普陀:冠南者,以对浙江定海县普陀而言,若对印土之普陀,则斯寺又为北矣。方位之分,抑亦对待而言也。考《县志》谓:五老山在城南六里,山如五老形,故名。《方舆纪要》只述:五峰并列.无尽岩居其中,而不详其朝代年月日。《府志》载:大石嵌空,其下虚敞,宋僧文翠建普照寺。又按:普陀寺僧谱院,乃五代僧清浩所建,其初名泗洲,宋治平间始改名普照院,殆元至正间废,明洪武有僧觉光重建之,崇奉观音大士暨释迦文佛,明季后毁于兵,征诸志载,兴废不一,殆示世法之有无常者欤!洎清朝康熙间,靖海将军施侯(一名琅),平郑姓凯旋,重建改名南普陀,是为取名之始。寺中供观音大士,有钟鼓二山,映带左右,风景之佳,昔已盛称。寺兴时,常居大众百余人,《嘉禾名胜记》谓:寺中有洞名六月寒,洞左有云巢,又有石笕以引水,寺右乾隆间,复建龙王庙。《采补》称:门列御制平台纪功碑亭四,历叙战绩,寺前有平原一片,为郑延平郡王水师演武场,壁有俞大猷《终法海》诗,俞诗今为苔没不可复辨,皆纪实也。斯寺五老凌霄,为思明最大佛刹,清季曾宴美舰于此。外有光复烈士碑。民国以还,香火日盛。民十四年秋会泉法师创闽南佛学院,培植佛教人才,常惺法师长斯院,辟观音殿右旁屋宇若干间为讲堂及学僧宿舍,迨民十六太虚大师主斯刹,于闽院益求完备,实世界佛学苑之华日文系学院。而寺中风景屋宇亦多树建,寺后曲径,因势开辟,庚午秋筑兜率陀院于其巅,此院乃退院转逢和尚专为太虚大师退居而筑者,复傍岩阿,中设慈宗坛,弘慈氏学。坛前有阿耨达池,池水演演,供全寺清众之用。复尽天然形势,益广其右地,以石洞为须摩提国,洞内清凉靡常,有退居转逢和尚在焉。通洞之右,又新建阿兰若处,以为静坐栖息之所。今而后,斯寺之设渐备,有树可庥,有泉可瀹,有院可学,有禅房可栖而止焉。院左之绝顶有太虚台,民二十年李基鸿居士所建。山下遐瞩,如耸虚空间,名实相符也。轩扇亭之上旁,太虚大师、山阴虞愚等俱有诗刻,详志中文艺篇,兹不多录。
南普陀寺建筑物沿革
释寄尘
(一)佛殿及走廊
天王殿 此殿五间,中三间供奉弥勒如来。其左右各一间,则供奉四天王相。高数丈两层蹿角式。系民国十五年间,本寺住持会泉和尚募化重建者。
大佛殿 位天王殿后,共五间,中供奉释迦如来及弥陀如来、药师如来,并塑阿难、迦叶两尊者,及天帝释之立像,后修有海岛,及西方三圣立像等,高数丈两层蹿角式。绿瓦石柱,备极庄严,系民国十年间,本寺住持转逢和尚募化重建者。
大悲殿 此殿一间,八角三层飞檐蹿角式,绿瓦石柱,亦如大殿。中供奉四十八臂四面大士立像,雕刻精美,罕有其匹,系民国十七年秋,旧殿毁于火,本寺住持太虚法师与全寺执事,力谋重建,历四年之久,费五万余金,近斯殿始成矣。
后 殿 此殿三间,接连右边,关帝殿三间,左边地藏殿三间,内附客堂,盖后殿为本寺古之大佛殿也。
钟鼓楼 此楼一间,三层蹿角式.系本寺前住持转逢和尚建筑。
走 廊 本寺正序之走廊,大佛殿丹墀左右各三间,大佛殿两旁左右各三间,供奉十八罗汉。
(二)僧寮与客厅
流通处 此楼新式上下两大间,上有净室一,明间供奉功德主牌位,下有净室一,明间设有流通处,陈列佛教之各种佛经及佛书等,为本寺前住持会泉和尚所建筑者。
念佛堂 此楼新式三大间,上有客室四,下有净室四,明间为念佛堂,右边有清众寮三,私院一,自成院落,亦颇幽静。
祖 堂 此堂五大间,中供奉本寺历代祖师莲位,两头分设广单,本寺行单起住其中,有私院一,自成院落,对面有果木园一,园外尚有工厂五间,在祖堂后面有大寮一,浴室一,大寮后面,则有工寮十,养性寮一,放生园一,碾房一。
客 厅 此厅三大间。旁辟有小室三,本寺来往游客,多在此间酬应,壁悬古今名人字画甚多,尤觉悦目。
库 房 此房在大悲殿左边,与客厅相接,三大间,建筑既宏,光线又足。有私院一,自成院落,后面有披厦多间;为常住重要执事及小厨房工人宿舍。
五观堂 此堂在大悲殿左边与库房相接,计三大间.可容二百余僧,空气流通,颇适合卫生。后面有两间小楼一,上面巡照寮一,裁缝寮一。下面香灯寮一,上客堂一,本寺左序之僧寮及客厅等共计四十余间,先后建筑故,年代月日亦不一。
(三)佛学院一瞥
本院为会泉法师所创办,惟房屋仍因其旧,本院计有礼堂一,禅观堂一,图书室一,研究室一,讲堂二,教务处一,事务处一,阅报室一,会客室一,储藏室一,餐室十,教职员室十,学僧宿舍十三,洗濯处经行埸各一,水炉一,厕室一,院中屋宇虽不敷支配,幸各室光线空气皆佳,端合讲学之用,院后有海印楼一,为本院院长起居之处,旁有关房二,共计四十余间,今建筑物也。
(四)后山之禅室
普照寺 此寺相传最古,盖先有普照而后有本寺也(详见本寺寺考)。寺在山后之右,人迹罕到,为静修之地也。
莲花洞 此洞在后山之左,地势幽静。堪作修道之用,惜建筑年月日已无可考。
水池区 此水池区,为本寺之最新建筑。有三静修处:兜率陀院、须摩提国、阿兰若处是也(详见《兜率陀院记》及《南普陀游记》)。
闽南佛学院缘起文
释常惺
茫茫五趣,济济群生。迷幻质之非我,执缘影以为心。计断计常,固乖平等之真性。事水事火,尤属颠倒之盲修。非仗我佛宏慈,曷阶菩提妙果。是以迦维示迹,半满齐宣。诸子病多,三车药广。既明诸佛出世之本怀,乃尽一期之能事。维东震,佛法缘深。虽地殊禹域,未蒙金口之亲宣;而像教东流,莫非觉皇之垂范。什师传般若,奘师译瑜伽。空有并彰,遮表齐致。五叶流芳,既显东土大乘之特彩。两部奏续,实传南天铁塔之真诠。至若五时八教,直揭如来垂化之宏纲。六相十玄,大明缘起无碍之法界。震旦俨为世界第二佛教国矣。惜乎宋元以降,义学不兴。先贤遗籍,流亡海外。向上一着,固难使中下以凑泊;六字真诠,尤未便家喻而户晓。以至无上妙味,流为人天有漏之因;异熟招感,转变异端祈祷之果。浸假误乐国为天堂,迷缘变为他造。紫色夺朱,哇声乱鼓。反观教中,小乘日囿者,山藏林窜以鸣高。世利相牵者,稗贩钻营为事业。置利生于不顾,视三藏若具文。无怪社会视佛法为消极主义,目僧界为无用废民矣。迩者海内诸先觉,不忍大教沦,青年埋没,先后提倡教育,设立学院,以期扶衰救弊,探骊得珠。奠世界永远之和平,谋人群真正之幸福。闽南地处海隅,交通阻绝,学者负笈,视海程为畏途。同人等,目击神伤,义难袖手,爰议组织闽南佛学院。设普通科,以通各宗之邮。设专修科,深造一门之极。庶几成就有人,重复唐代之盛轨。宣传可托,普救法界之迷情。化机巧为和平,转浊世成净土。则他年自他道圆,华藏海净,未始不基于今日之发觉初心也。
南普陀游记
释东初
中国之南,鹭江之滨,有南普陀寺焉。远筑于五代。高峰岭,崛起海隅与隔太武对峙,俨然成为南天胜景。其间圣贤递嬗,胜衰迭起,有言不可及之慨矣!寺之起焉,与唐之开元而并古,分派珞伽观音大士之道场也。寺初名曰“普照”,逊清康熙间始改今名;凡仰光三江缁素渡厦朝礼观音大士者,咸住锡于此,故声驰宇内,名扬中外矣。
寺原为子孙传法之制度,至转逢长老,始慧眼独具遂毅然改为十方选贤之制度。自改组以还,初任住持者,乃会泉和尚,同时乃有僧教育之施设;继任者则为佛化新兴运动太虚大师也。大师驻锡后,僧教育遂得扩而充之,声誉驰全国,故渡海来厦亲近大师者,接踵而来唯恐落后,至今已逾八载矣。寺本无恒产,能维八载如一日之僧教育,不特为南国开一新纪元,亦为全国僧教育之罕闻也。今之全国有恒产寺院者不下万余,对于兹寺能无愧乎!
寺中所有之建筑,以本地所产花岗石黄砖钢瓦为大宗,殿宇巍峨气象森严,规模宏敞,清净为比,而天王宝殿、大雄宝殿、大悲殿等均为近十年来重新之建筑也。大悲殿工竣伊始,盖旧殿民十七年秋毁于火,太虚大师即与全寺执事商议力谋重建;故此殿不特为全寺建筑之冠,亦为太虚大师驻锡南普陀寺之伟大建筑也。余肄业闽院,故对于寺之风景及建筑物等较他人为详,兹不惮烦琐,略记如下:
寺前有放生池,四围雕以七如来名号,盖取如来以大悲为愿,渡生为怀,且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苦未证耳。中养龟鳖鱼等物。其他猪牛羊鹿等物均有饲养之厩。盖今之世界,保护动物,提倡蔬食运动,不独佛教为然,即欧西文明先进诸国,亦有蔬食运动之提倡,如英、美、德、法、俄、匈牙利、荷兰等国,均有保护动物提倡蔬食之运动。一九二五年,曾有万国茹素大会开于伦敦;一九二九年复开第七次国际蔬食大会于捷克斯罗瓦国(此国之地址,介于德奥两国之间),他若伦敦蔬食会,美国蔬食会,枚不胜举,且各国于法律均有规定保护动物之明文,而每年为动物起诉者,亦不下数千件,其他英、德、法、意、匈牙利等国关于保护动物之法律不计外,美利坚尤可赞叹。因一九三十年三月,美国人道教育所得本国各地之报告,计一个月之间此项新慈善团体成立之总数,为一千三百十组,平均计之,则每三十五分钟即有一组成立也,因此文明先进之国家提倡蔬食保护动物于此可见一斑矣。盖今之欧西各民族,咸感科学利器之残酷,养成人类凶横之恶性,保护动物,提倡蔬食,岂仅动物之福音,实是人类和平之嚆矢也。环顾吾国,不特于法律无规定保护动物之明文。泰半则以彼生者必为我食,殊不知尔与彼同一动物,安有食彼彼食此,肉食残忍之权耶?!(www.chuimin.cn)
天王宝殿重建于民国甲子年,中奉弥勒如来,左右四金刚,怒目擎拳,威猛无比。进山门,则弥勒如来笑颜可掬,恍若龙华三会相临接引来者。盖我佛如来,将灭度之时,将法会所有之弟子咸付于弥勒如来故也。有缘者,会于龙华,吾人应集中之信仰与努力耳。
中为大雄宝殿,此殿重建于民十四,前钟鼓楼巍然相峙,旁有罗汉堂,建筑堂皇,得未曾有,松柏杂立,幽香扑鼻,花香鸟语,如入园林。其中奉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佛之侍者曰摩诃迦叶,曰阿难陀,乃佛之十大弟子中之一也。佛之侧有佛二,曰西方极乐世界接引阿弥陀佛,曰东方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而西方世界东方世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唯我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我诸众生,但受其苦,无有众乐,故我佛如来,大悲愿力常施于娑婆世界,所谓开佛之知见,入佛之知见,悟入佛之知见是也。又有梵天帝释鹄立于旁,此无他,乃表示护持大法之热诚耳。
后侧大悲殿高十余丈,为新落成者,石柱巍焕,周列石栏,庄严无比,梯阶而上,中奉千手千眼大悲救世观音大士;盖观世音大士乃西方三圣之一也。佛以东方为娑婆世界,故大士其大悲救世之愿力,亦常施设于东方,大士灵感胜迹甚多。但以文字而论,观者见之事,音者闻之事,而观音大士,则以闻之事为观,以观之事为闻;此无他,乃大士六根清净,互为摄用。以千手千眼之神慧运四八之宏愿,观一切众生之苦厄,施设梵音妙音海潮音充满于东方娑婆世界,使无量无边一切众生皆成正觉,故妇人孺子莫不咸知诵观音大士之圣号,亦可见观音大士之宏愿矣。每届朔望,则全市人士,莫不争先恐后敬礼焉。二、六、九等月,十九日为尤胜。香烟袅袅,弥漫天际。寺无恒产,一切支配,赖此维持焉。
寺之风景最幽者,则为后山新建之兜率陀院也。由大悲殿绕向背山,不数武,五老峰下有二亭焉。名人题咏满于石壁,松桧横阵,丛柏森立,卉木幽邃,日月晦明,百鸟横舞,歌咏不绝,清脆悦耳,间有微香扑鼻,袭人欲醉,洵为海上神山也。由此崎岖右绕而上,奇石林立,崖洞幽壑,峰回路转,别一天地,而森林深处,蠕蠕而动者,则为放生巨蟒出没其中也。蟒驯良为善,从未伤人,岂受观音大士感化所致欤?行行重行行,则“顶门只眼”及兜率陀院灿然遥现于云表矣。盖此院建筑乃转逢长老预备于太虚大师退院后而同居者。院前有阿耨达池,流泉断续,若奏梵音,寺之饮料全赖乎斯。院高丈余,饰以垩粉,莹洁清雅,悦人心目。中辟佛堂一,设慈宗坛,奉弥勒如来,供养花果,备极庄严。为太虚大师每返寺时于此自修耳,盖大师为中国佛教倡导慈宗之宗师也。又客一,风景相片悬于满壁,青风谡谡,音韵悠扬。凭几而视,则远山近水,屏列如画,游目其间,飘飘欲仙矣。其后寝室,榻一,空无所有,似维摩室。寺之护法苏君慧纯、陈君敬贤,时过小住。大醒法师尝住其中,并题有诗云:“院傍岩阿筑,名题兜率陀。天宫礼弥勒,丈室住维摩。满架经书叠,当窗草木多。一池泉水静,来去不生波。”可谓题尽院景矣。
复有须摩提国,筑于院侧。前有八功德池,满种青莲。悬崖绝壁,奇岩穹隆,凿谷为窟,可容四榻。檐飞丈余,周围隆起,古洞绵延,佛像林立,设瑜伽焰口曼怛坛。乃转逢长老发大悲愿施千座瑜伽普渡一切饿鬼地狱畜生,俾得无量无数饿鬼皆得来受甘露法味也。中奉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萨。其联曰:“千座瑜伽
哑叫,高超薜荔众;三坛秘咒曼答辣,供养须摩提。”又曰:“八难三途共入弥陀愿海;四生九有同登净土运门。”又曰:“闻此法欢喜,住于无疑者;速成无上道,与诸如来等。”又曰:“诸佛微妙音,清净如虚空;明了一切行,其心无所著。”其他奉有常住过去诸大德及十类含识等位,香花普供,满排于前,气象庄严,油然起敬。由此内进,岩壁有痕,其状如门,再进稍宽,其间有隙,有石凳三,石桌一,空无所有。其侧有瑜伽泉,盖长老施设瑜伽普洒甘露之净水也。去须摩提国,不数武,有阿兰若处。此乃太虚大师民二十一年在厦为众姓弟子宣讲《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有《阿兰若品》,广阐出家比丘应如何住阿兰若;应如何受阿兰若行等,因此受感化而皈依大师者极众,遂有慈宗学会之成立焉。阿兰若处为苏君慧纯、陈君敬贤居士等发心所筑,供养习禅定大心者,清净庄严,幽胜殊绝,诚为兜率陀院之最胜处也。
兜率陀院右有台一,曰太虚台。乃应城李居士基鸿所筑,为纪其本师太虚大师也。民二十年,李居士来访,偕登山巅一方石,纵观海山,转逢长老谓:“立此如在太虚间。”故名“太虚台”。太虚大师有题巅曰:“海天旷览。”又联曰:“云影波光天上下;涛音松籁海中边。”登斯台矣,则群峰环绕,凭栏远瞰,风景在目,历历可指,大有唯我独尊之慨矣!同游者信阳果地、南安文显诸友,返时嘱余写笔记之以志不忘云尔。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九日,闽南佛学院
普照寺根源记
释觉斌
普照寺之寺址,据云在唐时由陈护法肇公布施之功德也。肇公三世祖夷则公,侨迁厦岛,聚族而居,遂为陈姓发祥之地。肇公因建兹寺,而奉其祀于别殿,后之僧追念首劳,乃并肇公亦祀之。盖饮水思源,藉报功德也。施田五十有二亩,为今寺址;施山一陇,即今所谓五老峰是也。山之界,东至仙姑岭;西滨海;南水磨坑;北界陈公墓;林木之美,山石之奇,无以复加矣。凡厦地来采材者,间立券约,寺僧收其息,以供佛火僧粮,及陈护法岁祭之需。旧习遗传,相沿久矣。迨至郑公成功,谋复明祚,独立台湾,进兵闽浙,驻节厦门,训练水师与满清拒,十有六年,兵燹民散,僧亦他徙。寺之券约,遗亡净尽,而护法之祀典于是焉而革。时至今日,山场寺址,变更益多。一被侵于自来水池公司,再被划入路政处之公路,乃被盗卖于兴业地方公司等,辽阔之山场,而被削去者,十之八九矣(山地乃寺址详情,见《登记证明书》)。余恐年深月久,湮没先进功德,无以为后者劝,兹特略志如是,以为纪念云尔。
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三日,写于库房监院室
南普陀兜率陀院记
释文渊
南普陀为厦门之名胜,亦闽南之古刹也。负山环海,风景天然,昔日大悲菩萨应化所在,香火因缘,至今不替,故普陀之名靡不闻焉。
寺后有峰,名曰“五老”。层峦耸翠,林木畅茂,致春秋佳日,士女如云,或听莺啼鸟语,或观紫竹黄花。遥望海波荡漾,沙鸥明灭,而鼓浪诸屿,玲珑如画。朝暮阴睛,气象万千,远近来游者,无不欢喜踊跃,心旷神怡。张大河题曰“海上神山”,洵不虚矣。
民国十九年夏,普陀常住,于山腰向有慧泉外,新修自来水池一方,方广五六丈,周围以石,其间灵源浩瀚,澄青一色。偶然相望,尘斛顿消,所谓“清池皓月露禅心”者欤?
池后因有隙地数亩,寺众遂营造别院三楹,傍通空峒,成天然石室,额曰“兜率”,以作本寺住持太虚上人来时静修之用,真清幽之胜境也。
盖袭名以“兜率”云者,取知足之意耶?或曰:据兜率为一生补处所居,本无漏之圣地,何得名此区区一院哉?余曰:本寺住持太虚大师,为当代之高僧,作法门之领袖,远承慈氏之心要,近阐相宗之遗风,瑜伽妙义,唯识真乘,以及大乘各宗教义,莫不藉师发扬光大。况大师定慧两融,悲智双运,以慈氏之心为心,菩萨之行为行,兼平日以《慈宗三要》自行化他,信受奉持,以广大愿心,求生内院,当来上品往生,如操左券也。《语》云:“服尧之服,语尧之言,行尧之事,是尧而已矣。”今大师住慈氏之家,说慈氏之法,行慈氏之道,亦是慈氏而已矣。是院之名“兜率”,不亦宜乎?取其名者,为大醒法师,其亦有斯意存乎?
民国二十年四月十八日,记于闽南佛学院
(以上纪文皆选自虞愚、寄尘编《厦门南普陀寺志》)
《南普陀寺大观》(画册)序
释妙湛
南普陀寺,居鹭岛五老名山南麓,背列群峰耸秀,洞壑幽深,林木蓊翳,翠映禅苑,前望碧波环涌,海空寥廓,水天一色,开豁襟怀。昔人以普陀落伽相仿,名实相宜,梵宫胜景,共此著闻中外。
古刹千年,沧桑几度。溯自唐末开山以来,沙门龙象辈出:五代有古德清浩,岩居栖隐,净修佛法,称泗洲院;宋初有高僧文翠,苦修禅行,居泗洲旧院,改无尽岩。殆至明初,诗僧觉光,断臂息心,参悟禅机,新构殿堂,蔚为普照巨刹。延及清初,施侯恢宏梵宇,易称普陀今名。其后有景峰、省己长老之整治禅林,祖道中兴;喜参、佛化之宏开法戒,宗风重振。迄至民初甲子(一九二四年)之岁,会泉、转逢两大法师,开建十方丛林,首创闽南佛学院,于是海内外高僧大德纷纷飞锡南来,如一代高僧太虚之主持闽院,弘一大师之宏开经筵,促使十方负笈佛子毕聚,中外参礼善信云集,盛极一时,著称遐迩。
八十年代以还,欣逢盛世,国运昌隆,法缘殊胜,中外善信倾心皈向,千年古刹焕然重光,不仅昔日梵宇琳宫益加庄严宏伟,新建楼堂塔院更是规模倍增。诚十方善信朝参之圣地,亦中外清游观览之佳景,如是胜时胜事,自当有文以志。今由厦门佛协会与南普陀寺合编成画册一卷。为文以志史,为图以状今。古今兼容,图文并茂,益增诸方善信朝仰之胜观,兼作中外览胜观光之指南,因缘利乐,功德无量,是以为序。
南普陀寺与闽南佛学
——为妙湛和尚纪念集而作
释瑞今
厦门南普陀寺是闽南名刹,在民初更因创办闽南佛学院,造就了不少杰出僧才而名闻遐迩。
南普陀寺于清末年间由喜参和尚重兴,曾传三坛大戒,戒会殊胜。之后,由转尘、瑞等诸师接任,改建大殿;创立旃檀林,聘请转初法师,讲学授徒,以初机佛学兼中庸、大学等课程教授僧青年。当时,转逢、会泉、性愿诸师正在大江南北之天童、金山、天宁、高等大丛林参学,接受传统禅唱培训。其时,厦门佛教虽有寺庙僧人,但于唱诵威仪、教理戒行却诸多疏漏。转尘、瑞等诸师有见及此,于是相议礼请转逢和尚返厦,出任南普陀寺方丈,藉以整顿寺规,立法行事,早晚课诵,禅唱兼修,一时道风严整,颇有丛林之风范。
南普陀寺原为小雪峰喝云派下所属寺庙,寺权由剃度子孙承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为小雪峰派系字辈,颇出人才。近代闽南泉、漳、厦地区及海外星、马、菲、台各地之弘法垦荒者,不少是出自雪峰派下。转逢和尚任方丈数年,将告退,倡议将南普陀寺的传承由子孙制改为十方选贤制,于一九二四甲子年,推选会泉法师为首任住持。会泉法师善说法要,口才无碍,任内极力提倡讲经说法,重视信解并行,对正信佛教的推行有一定的贡献。
转逢和尚任南普陀寺方丈期间,有一年礼请圆瑛法师来南普陀讲《楞严经》,四方纳子云集听法,盛极一时。其时我还年轻,有缘参与法筵,在讲经会中,接到安徽迎江寺创办迎江佛学院的招生章程,当时前来听经的僧青年得到这消息,无不向往踊跃,遂相约结伴,经上海而抵安庆,申请入学,报名考试。同行中以我年纪最小,院长常惺法师对我打量片刻,终以由闽千里迢迢远道来皖求学,其志可嘉,许我暂入乙班就读,以试程度。记得当时之课目是贤首概论、五蕴论、遗教三经、国文、英文等。一年后,幸获升入甲班。院长常惺法师除了讲课之外,早晚二堂课诵及过堂均亲自领众。暑期中,曾请度厄法师讲楞严、法华经。三年学院生活,得益良多。
迎江寺原无恒产,香火亦有限,佛学院的经费得到当时安徽省长马骥平先生之赞助。马省长是一位虔诚佛教徒,与迎江寺方丈竺庵和尚关系良好,但政海浮沉,人事变迁,马氏辞退省长职位之后,学院便面临停办之危机了。学员们得了学院将停办的消息,一时忧心恐惶,以不能继续求学深感可惜。结伴北上同来求学的同乡广箴师与我私下商量,南普陀寺的会泉法师对弘法活动及僧才之培养很是热心,以南普陀的经济及环境,维持佛学院之费用当不成问题。即决定由广箴师返厦,将迎江佛学院因经费不足即将停办之事报告会老,并请示会老关于学院南迁的构想。会老听了不加思索,欢喜地应诺。箴师即时返皖禀告院长常惺法师,说明会老对办僧教育极为支持,经常惺法师慎重考虑之后,认为可行,决定到南普陀续办佛学院。记得那年是一九二四年,在初夏,全院师生到了南普陀寺。经一个多月的修整讲堂、宿舍,添置教具,并筹备招生,闽南佛学院正式成立,于九月开学。仍以常惺法师为院长,会泉法师新任南普陀寺改十方选贤制之首任住持。
民国初年,政局动荡,政府中某些少数官员觊觎佛教产业,提倡庙产兴学,南普陀寺是闽南名寺,首当其冲。为避免以庙兴学之冲击,会老提倡禅工并重,效仿古代百丈禅师之农禅制度,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自耕自修生活,僧尼禅修之余,兼做手工劳动以维持生活来源。庙产兴学之议遭到各地佛教界的强烈反对,后来,在中国佛教会会长圆瑛法师领导各地教徒出面向中央政府陈情,历经多方斡旋,庙产兴学之风波才得以平息。
会泉法师任内创办了闽南佛学院,三年即将期满,故召集诸山长老及两序大众,共商继任人选。当时寺中颇多具新思想、有见地、有学识之僧人,经讨论后议定礼请名闻中外、德学具尊的太虚大师继任南普陀寺第二任住持兼闽南佛学院院长。惜太虚大师各处弘法繁忙,未能长驻厦门,寺务方面由转逢和尚代理,佛学院仍由常惺法师主理。之后,第三任住持为性愿法师,第四任为会觉法师,第五任为常惺法师。其时,弘一大师亦驻锡寺中,我曾奉弘公之命在寺中主办佛教养正院。
日军侵吞东北三省之后,屡次制造事端,藉故南侵,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厦门与台湾相望,具战略地位,我军为保厦门领域,先遣部队驻厦岛,南普陀寺僧寮宿舍全被军队借用。当时世局纷乱,人心惶惶,寺中僧众陆续星散,法物图书尽被盗取,只剩下几个老弱僧人看守佛殿。
新中国成立以后,壮大军力国防,提高国际地位。十年“文革”,宗教备受摧残。幸而开放以来,工商进步,民生改善,佛教界也欣欣向荣。每次回国,都觉得变得快,变得好。我在一九八八年及一九九五年曾二度参访南普陀。在妙湛和尚的领导下,重兴佛宇,增建殿堂,美化坏境,发展旅游。复办闽南佛学院,新修禅楼讲堂,增添图书设备,各地僧青年慕名而来,寺众学员四百多人,规模气派,尤胜昔日。道场兴隆,僧才辈出,佛教前景一片光明,这都是妙老之功德也。
一九九五年秋,故乡晋江新建大觉寺落成,邀得妙老前来主持开光盛典。其时妙老虽高龄八十六,精神仍然十分朗健,真不敢相信数月之后,遽然舍报归西,法幢摧折,为佛教恸。谨就记忆所及,将南普陀寺及闽南佛学院的往事略述一二,以纪念这位晚年致力于复兴南普陀寺及闽南佛学院的一代法将。
有关南普陀寺志的文章
第一节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慈善会由南普陀寺已故方丈妙湛长老于1994年12月14日创立,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南普陀寺慈善会标慈善会设立了三处一院,以便于广泛开展慈善活动。目前,慈善会拥有海内外会员45000余人。每年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慈善会都......
2024-10-26
第五节其他建筑南普陀寺规模宏大,至2008年底,全寺总占地25.8公顷,建筑总面积21270平方米。高耸的双塔俯览全寺,成为南普陀寺崭新而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清乾隆五十三年,厦门奉敕在南普陀寺天王殿前兴建乾隆皇帝御书碑文的“御碑亭”,厦门官员及各界人士,咸认为此举乃厦门之殊荣,特从各地聘请能工巧匠精工雕造,并建四座碑亭庇护。斗拱结构的无梁殿阁,因其工艺庞杂繁细,紧密榫合的精密度要求极高,历来都用于宫廷无梁殿阁的建筑。......
2024-10-26
毓秀钟龙象,丛林第一家。高年石骨坚如铁,列坐霄中不怕寒。顾影自联翩,云开时纺绋。论年多甲子,阅世几荣枯。石笕〔清〕胡建伟山石易苍莨,蒙泉泄真宰。爽籁天然至,无劳展动工。为问文殊诗集未,漫披诗稿乞加删。和答前韵释太虚诗入荣杖叩禅关,几度行吟曲径间。南普陀题石释太虚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
2024-10-26
第二条本慈善会的性质为地方性联合性社会慈善团体。第五条本慈善会的住所在厦门南普陀寺寺内慈善大楼。第二十四条本慈善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第三十二条本慈善会修改的章程须在常务理事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市民政局核准后生效。......
2024-10-26
因此相应建有方丈楼、侍者寮、西堂、后堂、班首等各堂主的寮房,闽南佛学院建筑群,接待外来诸山长老的上客堂,供僧人修行的禅堂,慈善大楼以及功德楼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普陀西序片区所有的院舍先后得到全面的翻修和拓建。禅堂左右两旁分别为各三层的法主楼和班首楼,九脊歇山黄色琉璃瓦屋顶,与禅堂建筑格局呼应。......
2024-10-26
第二节南普陀寺实业社一、创办与发展1978年2月,企业依据厦门市革委会批准成立的“南普陀管理处”大集体所有制编制而创办,1982年更名为“南普陀寺管理委员会”,1990年12月,由厦门工商局注册变更为“厦门市南普陀寺实业社”。......
2024-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