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慈善会由南普陀寺已故方丈妙湛长老于1994年12月14日创立,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南普陀寺慈善会标慈善会设立了三处一院,以便于广泛开展慈善活动。目前,慈善会拥有海内外会员45000余人。每年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慈善会都......
2024-10-26
第一节 寺宇殿堂的兴修
唐代皇家殿堂的规模及其整体布局,已成为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典范,千百年来,寺院建设大体应循此规。南普陀寺亦不例外,数百年来,虽多次重建扩建,然其整体格局未有较大的变更。南普陀寺前身称“普照寺”,至清代施琅重建时始改称南普陀寺,大体因循唐式建寺模式,基本格局以主殿为中心,佛殿采用歇山式重檐翘角的皇家宫殿模式,现今南普陀寺大规模的拓建、新建各种殿堂,皆因循“建古复古,修旧如旧”的原则,保存历史旧貌。其殿堂结构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大屋盖,采用歇山式翘脊屋顶,下盖双层重檐四流向、瓦檐,四边各有一道下垂翘角飞脊(重檐合为八道翘角重檐)。屋檐覆黄绿或紫色琉璃瓦当及滴水重檐。殿堂整体规模结构,正面开通五道大门,为五进五开间,周绕回廊。回廊正中支柱雕饰盘龙形柱,称为龙柱。(见插页图87)
似皇家建筑闽南佛寺
明初永乐年间(1403—1424),断臂和尚觉光募建普照寺(即南普陀寺前身)。按古时佛教传统建寺的规定,凡称寺的佛刹,必须殿堂毕具,三宝俱全。普照寺既以寺称,殿堂设施自不能免,其具体规模于史无考,据载,可供住僧八九十人,并有可供百余住僧食用的寺租。从住僧人数来看,已接近百人以上,因此其殿堂建筑最起码亦当具有“三殿五堂”之规模。
普照寺初建曾经兴盛一时,后因寺租屡被豪强占夺,至明代后期,田租不足供国课,岁入不足供香灯,住僧因之零落星散,寺庙更因长年失修,倾圮败落。明末明光和尚虽曾一度募资重修,但不久因郑成功据厦抗清,几经战乱,未能恢复。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将军施琅平定台湾后,回镇厦门,因感念观世音菩萨的灵感,在原普照寺的废墟上重建寺院,于大雄宝殿后的高坡上特建一座专门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殿,突出寺院为观音道场,乃称新建寺院为南普陀寺。施琅初建南普陀寺,便已具备三殿五堂的规模。三殿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五堂为东西两侧的禅堂、祖堂、客堂、五观堂(斋堂)及功德堂。
一般寺院的殿堂,每隔一定的年限,都要进行一次小修、重修,乃至翻修重建。据有关资料及现存的几方重修碑记记载,南普陀寺自清代以来三百多年间,经历许多次的重修和拓建。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住持如渊禅师曾对大殿、大悲殿,以及主要的殿堂进行全面的翻修。修建中,应厦门官绅之请,另在大殿西侧,募建一座龙王庙,作为岛上官民抗旱祈雨的道场。后来有人提议,龙王庙应建于海边,遂于道光年间(1821—1850),迁建于草仔海滨,后因海堤改造,又迁建于现第一码头附近。民国十五年(1926),有惠安菜姑勉姑引进惠安西门龙泉宫香火,乃改称龙泉宫(现由闽南佛学院毕业生比丘尼释向因住持)。(www.chuimin.cn)
景峰大和尚住持南普陀寺时,曾全面整修殿堂,受到十方善信及各界人士的赞扬。当时漳浦籍告老还乡的内阁大臣(宰相)蔡新对之十分崇仰,乃亲笔为题“方丈”匾额(现置于方丈楼)。景峰和尚时期对殿堂的翻修、扩建与新建,使南普陀寺基本上具备了大禅寺的规模与格局。此后一百多年,依此格局进行过多次的维修与新建。
从乾隆年间至清代末年,寺庙曾经过两次较全面的重修,道光年间,来自漳州南山寺的省己和尚住持寺院,全面维修寺院的主要殿堂。此后,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喜参和尚住持寺院,在整顿道风的同时,募资全面翻修殿堂。
民国十三年(1924),转逢和尚住持寺院,为适应佛化运动,振兴厦门佛教,决定将子孙承袭的南普陀寺改制为十方丛林,以迎纳海内外高僧大德驻锡弘法。根据改制十方丛林的需要,对殿堂进行全面的整理,重建大山门(现今的天王殿)及东西两廊罗汉堂。并于民国十四年(1925)开办闽南佛学院。寺院改制为十方丛林的前后十多年间,寺庙殿堂经过全面的兴修、重建,不断地扩大,寺貌焕然一新。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南普陀寺被国民党军队占住,引来日机轰炸,佛学院讲堂、院舍被炸毁,闽院学僧及住众纷纷疏散内地避难,寺院十室九空。民国二十七年(1938),南普陀寺仅只留有几位年老无依的外地僧人,岛上大部分居民也疏散内地避难。孤岛与内地断绝往来,经济萧条,物资匮乏,残留岛上的居民生活极端困窘。战前兴盛一时的南普陀寺也因往来香客稀少,海外供施断绝,陷入困境。殿堂多年失修,剥落倾败。民国三十七年(1948),应性愿和尚六十寿诞之缘起,筹备启建“三坛传戒大法会”,得到海内外诸山长老以及四众弟子的踊跃捐助,才开始对主要殿堂和楼院进行局部的修葺和维护。
1950年初,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对寺院的衰败现象十分关注,在政府财政并不宽裕情况下,特拨2000万元(合人民币2000元)作为维修南普陀寺的经费,多年失修的主要殿堂得以重修。
20世纪50至70年代,厦门许多山岩佛寺被占为他用,乃至实行并寺集中,岛上出家男众集中进住南普陀寺,出家女众与菜姑集中于鼓浪屿日光岩。南普陀寺虽成为岛上仅存的集中僧众共住的寺院,但共住僧众仅是一些年事较高的僧人,数量也不出十几位,令人有“空山鸟归寂,萧寺人迹稀”之感。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拨乱反正,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千年古刹南普陀寺才再次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由于长年风雨侵蚀和白蚁灾害的影响,南普陀寺80%以上的主体建筑均面临百年大修。从2006年开始,在则悟大和尚的倡议和主持下,对天王殿、大雄宝殿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包括内部木结构的更新、殿堂内外的装修以及现代设施的重新改善。2008年,南普陀寺修建详细规划项目领导小组数次召开磋商讨论会议。对南普陀寺重新制定未来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而根据发展目标对寺院建设开展整体规划,为把南普陀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富有特色并具有时代气息的著名宗教胜地奠定基础。
有关南普陀寺志的文章
第一节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南普陀慈善会由南普陀寺已故方丈妙湛长老于1994年12月14日创立,原名“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后更名为“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南普陀寺慈善会标慈善会设立了三处一院,以便于广泛开展慈善活动。目前,慈善会拥有海内外会员45000余人。每年传统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慈善会都......
2024-10-26
第五节其他建筑南普陀寺规模宏大,至2008年底,全寺总占地25.8公顷,建筑总面积21270平方米。高耸的双塔俯览全寺,成为南普陀寺崭新而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清乾隆五十三年,厦门奉敕在南普陀寺天王殿前兴建乾隆皇帝御书碑文的“御碑亭”,厦门官员及各界人士,咸认为此举乃厦门之殊荣,特从各地聘请能工巧匠精工雕造,并建四座碑亭庇护。斗拱结构的无梁殿阁,因其工艺庞杂繁细,紧密榫合的精密度要求极高,历来都用于宫廷无梁殿阁的建筑。......
2024-10-26
毓秀钟龙象,丛林第一家。高年石骨坚如铁,列坐霄中不怕寒。顾影自联翩,云开时纺绋。论年多甲子,阅世几荣枯。石笕〔清〕胡建伟山石易苍莨,蒙泉泄真宰。爽籁天然至,无劳展动工。为问文殊诗集未,漫披诗稿乞加删。和答前韵释太虚诗入荣杖叩禅关,几度行吟曲径间。南普陀题石释太虚南海普陀崇佛刹,虎溪白鹿拟匡庐。......
2024-10-26
今本寺已次第植树造林以期为厦市培成一名胜形胜之山林区域!民国二十二年二月一日,南普陀住持太虚谨记南普陀寺寺考虞愚五老山拱隔江太武而峙,为厦门八景之一,寺奉观音为主,弥勒罗汉天王亦与焉。南普陀寺建筑物沿革释寄尘(一)佛殿及走廊天王殿此殿五间,中三间供奉弥勒如来。其左右各一间,则供奉四天王相。有私院一,自成院落,后面有披厦多间;为常住重要执事及小厨房工人宿舍。水池区此水池区,为本寺之最新建筑。......
2024-10-26
第二节南普陀寺实业社一、创办与发展1978年2月,企业依据厦门市革委会批准成立的“南普陀管理处”大集体所有制编制而创办,1982年更名为“南普陀寺管理委员会”,1990年12月,由厦门工商局注册变更为“厦门市南普陀寺实业社”。......
2024-10-26
第二条本慈善会的性质为地方性联合性社会慈善团体。第五条本慈善会的住所在厦门南普陀寺寺内慈善大楼。第二十四条本慈善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第三十二条本慈善会修改的章程须在常务理事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市民政局核准后生效。......
2024-10-26
天王殿天王殿在中国传统佛寺建筑中,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楼阁高雅、壮丽,为寺院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增添了一道风景。中轴线上三大主殿两侧,建有东西回护庑廊,通过两道庑廊,将独立分散建筑的三殿连成一个整体。除中轴线上的主体殿堂建筑外,寺院其他楼堂馆舍,分......
2024-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