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社会的功能社会的各种活动我们在社会内部的日常生活是既定的。因此,在早期社会的生活中,每个人必须从事能获得生活必需品的职业,并在遇到敌人时,全力保护共同的社会。这使得社会需要一些成员,时刻准备参战,保卫社会的安全。也就是说,政治组织的功能是加强国家的统一,促使内部的团结。只有内部团结,国家才能专心致力于富国,在生存斗争中与他国竞争。......
2024-10-26
第八章 陆地的外貌:地峡、山脉和山谷、平原
地 峡
地峡是陆地的桥梁
地峡是连接两个较大大陆块的狭长地带,并且使得两条水体紧密相连。这里的水体可能包括海洋、湖泊或江河。因为水路交通比陆路交通更加便利,地峡有助于作为两条水体间的桥梁。这常常使地峡上的大城市得以发展。
更加确切地说,大城市产生在大陆桥的末尾,那里靠近大陆。例如,在维也纳的亚得里亚海(Adriatic)和多瑙河(Danube)之间的地峡最狭窄;位于巴黎和奥尔兰(Orlean)之间的塞纳河与卢瓦尔河(Loire)的地峡也是最狭窄的;纽伦堡(Nuremberg)位于多瑙河与美因河(Main)之间;莱比锡(Leipzig)位于美因河和易北河(Elbe)之间;因斯布鲁克(Innsbruck)位于多瑙河和阿底格河(Adige)之间;阿勒颇(Aleppo)位于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和地中海之间。
地峡的现代用途
随着世界新型运输工具的出现,目前在地峡上修建运河或者船载铁路成为可能。通过地峡发展既迅速又廉价的运输方式,对于现代旅游和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但能缩短水路航行的距离,而且节省开支和减少装卸货物的麻烦。修建运河是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办法。但是,这个办法比较困难,而且花费很大,在遇到磐石或其他障碍物的时候更是如此。为了解决修建运河开支的问题,我们开发了横跨地峡、能装载货物的船载铁路。例如墨西哥的“Tijuna-Tepek”铁路,和经过新斯科舍狭窄的颈部建造的铁路。但是,这些一般都看作是权宜之计。现在,人类更加努力地修建运河。
最近几年,修好的运河所带来的方便及其优点已得到证实。苏伊士运河——当今建造的最大运河,缩短了伦敦与日本之间3 000英里的距离。考虑修建经过尼加拉瓜的运河计划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近来更多信息表明美国已决定修建经由巴拿马地峡的第二大运河。巴拿马运河的长度大约是通过尼加拉瓜运河长度的三分之一。
据报道,美国租借运河沿岸6英里宽的狭长地带,而且在运河的领地里派驻警力。20年前由于预算不够,美国第一次修建运河的企图失败了,但是,这次很可能成功。当巴拿马运河建成后,将会缩短纽约与日本之间大约6 000英里的距离,而且美国的东海岸与东亚的关系将变得更密切。
山脉和山谷
山脉与文化
据说,海岸线的长度是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越不规则越好。一个地区的地形也是如此。山脉形成山谷,增加地形的复杂,极大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在日本,很多山村由崎岖的山脉组成。很自然地,山脉与我们的生活有了一种特别的关系,我们无论什么时候抬头看,山脉总在那儿:是我们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我们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就在山的庇护下成长,我们几乎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山脉。毫无疑问,山脉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性格。所以,可以说,山脉培育了我们,对我们的成长起了一份作用。
让我们举一个山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例子。瑞士,一个多山的国家,是欧洲自由主义和众多伟大人物的诞生地。许多世界第一流的教育改革家,如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阿葛萨兹(Agassiz)和赫尔伯特(Herbart)都出生或成长于阿尔卑斯山庇护下的瑞士。
在众多事物中,首先影响我们并充实我们生活的是难以描述的山的美景,而且日本人还发现了山外形特殊的美丽。例如,我们可以看见的山顶,有的呈圆顶形、有的呈圆锥形,还有的呈桌形或者碗形,大多反映了山的成因。有些山顶是火山岩形成的,在其顶部通常有一个圆形的火山口,但火山口壁已经坍塌,产生一些奇异或不平常的形状,有些情况下山顶会出现一些小圆锥。日本人常常以山的形状给山冠名,由此,就有了剑山、矛山和马山等。雪给山增添了美景,于是,就有了白山。这就能够让人理解,为什么艺术家、诗人和作家能在山里找到他们所从事专业的诸多灵感。
与此同时,岛国常有的那种保守、狭隘的眼界,在多山的地区也同样常见。山区一般与外界隔绝,发展缓慢,而且顽固守旧,山区人一般是小气的、排外的,容易动怒与人争执。
我们必须承认,日本还残留这种保守的倾向。日本是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多山的地区,两者都易于滋生那种狭隘的爱国主义。因此,日本人需要思考怎样才能成为大度、开明的人。
山脉的高度
山对人类生活变化的影响取决于山的高度。所以,给山命名经常含有有关海拔高度之意。总的说来,低于海拔500米的山称为山丘,海拔500—2 500米之间的称为中山,海拔2 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山越高,人们的旅游就会更难。受地心引力的支配,我们应该尽更大的力量,往垂直线上前进,而不只停留在水平线上探索。不过,多数人还是宁愿在身边行走而不愿往上攀登。
如前所述,山脉作为天然的屏障之一贯穿于大部分的人类历史,使文化群体和社会相互隔绝和彼此脱离。在亚洲,喜马拉雅山分离了印度人和中国人,并让他们各自独立发展。受山脉地形所困的交往障碍往往提供时机,使比较小的群体独立发展自己的文明,而不受较大或更强群体的压制。在现代,虽然旅游业的发展、登山运动员和探险者的开拓已经足以减少山的孤立所带来的影响,但是它们的存在依然重要,正如我们亲眼所见到的多数国界是由山脉划分的事实一样。
山脉丰富了一个地区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可以毫不夸张地把高山看作是植物园,因为高山上存在从热带一直到寒带的植物,动物也是如此。如日本,因为有了山脉,就有很多种类的树,像生长于海拔较高的杉树、日本柏树和各种针叶树。在日本的一些山区,有时能看见一些不协调的场景:一群猴子一起挤在被雪压弯的竹林下,竹与猴子都是原产于热带的,但是却与雪生活在一起。在一个没有山只有平原和大草原的地区出现这种情景,是不可想象的。
一个地区山脉的高度也会较大地影响该地的河流。我们可以把山看作是江河的发源地。当潮湿的空气和海面上的大量水蒸气沿着山脉向上升腾时,升得越高冷却得越快。当空气冷却时,饱和点下降使水蒸气变成云、雾、雨或雪,然后降落到地面,成为江河之源。所以山越高,江河水源供给越多,多数大江大河的水源都在高山上。(www.chuimin.cn)
山脉使水蒸气凝固,降雨时,像尖屋顶一样的山脊分割了降水,所以山脊又叫分水岭。水腐蚀了山的两边,将泥沙冲到平原,并改变了陆地。山脉是大陆的骨架,决定大陆的地形。不幸的是,多数地理书首先阐明一般地形,然后再讲述山、河的概念,这与自然规律是背道而驰的,这种解释一般是专制的和武断的。假如我们真的想了解一个地区的地形的话,应该先在地图上研究它的地形,注意山、河的走向,然后我们就能利用大脑的想象幻画出大陆的特征。
平 原
平原与人生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平原上度过一生。在平原上形成了村庄和城市,在那里生存的斗争也最激烈。在生产方面,毫无疑问,平原的贡献比任何其他地形都大得多,是地球上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地方。山脉留下的只是树、动物和蛇,而平原适宜生长谷物、蔬菜和家禽。所以,总的说来,山脉滋长了森林,而平原的用途则是发展农业。
一些山区和海洋,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是多产的矿区和渔区。但是,它们虽然重要,却太不稳定以至于不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安全的基础。而在平原上,除非遇到自然灾害,农夫必定能生产更多的粮食。所以,作为谋生手段,农业比矿业、渔业更加可靠。
与山脉正好相反,平原相当适宜于旅游,由此平原地区有了更多迁移的人和商品。与山区人的排外相反,平原地区的人一般都会相互合作,彼此依存。平原使人们聚在一起,增添了世界的拥挤和喧闹,使个人自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平原主要分为三大类:山谷、海岸平原和旱地。在下面的讨论中,涉及到山谷和海岸平原的,我使用“平原”一词,而指旱地的平原时,则用“高地”一词。
平原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开拓新思想。志贺先生曾经注意到,生活在平原的人是精明的、大度的和务实的,会成为文明的开拓者。但是,“精明”有时是无用的、阴柔的。平原带来安逸生活可能导致人们变得贪婪和习惯于奢侈生活。因此,平原地区人们的优劣势与山区的人们是相反的。
另一方面,在平原上没有人种、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天然隔阂,这有助于社会统一。同样的倾向体现在平原鼓励增加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例如,中国一直保持人种、思想和文化的统一,主要就是因为其拥有平原地形。德国和美国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广阔领地的联邦政府;俄国是一个大帝国;巴西也是一个大帝国,在动荡的南美拥有如此多的土地。另一方面,平原也有助于帝国的灭亡。在平原上,一旦强大的君主统一了帝国,崩溃也就随之而至了,我们会看到洪水泛滥般的文化动荡。中国几十个朝代的历史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受洼地平原、山脉和季风的影响,高地的雨量非常有限,在一些高地,有足够的雨水使旱地生长草和灌木,提供家畜如牛、绵羊、山羊、马和骆驼暂时的放牧。但是当草和植物被一点点地吃光后,人们不得不带着这些家畜到新的放牧地区。所以,游牧生活是高地人们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高地和社会组织
在游牧地区,人与陆地之间的脆弱关系不可能形成稳定的社会,在这样的状况下社会发展的唯一基础是血统关系,使社会分成很多家庭或部落,而且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住在高地的人们,总是急于采取暴力手段而不愿依靠智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志贺先生描绘高地人们的性格是残忍和凶暴的,因贫穷落后任意掠夺,而平原地区的人们一般是温和的、聪明的和务实的。虽然高地地区的人们平时待客热情,但是他们经常侵犯那些富裕的且富有天然资源的低地平原国家,然后毫不犹豫地掠夺或残杀,这种横行就像陆地上的洪水泛滥一样。
波斯人、阿富汗人、匈奴人、突厥人和蒙古人最初居住在亚洲中心的高地,每个种族都曾蹂躏那些富裕低地平原地区的文化,最后产生了波斯、阿富汗、匈奴、土耳其和中国的一些王朝。13世纪的蒙古和14世纪铁木真统治的部落就是最好的例子。
沙漠
广阔的旷野少雨或不下雨,并且不生长植物就会变成沙漠。沙漠一般形成于大陆的中心地带。最大的沙漠宽达100英里以上。一般认为沙漠用途不大,而且还是陆上交通的障碍。但上苍赐予了我们骆驼,它能不吃不喝,长途跋涉13日,所以,或许我们不必要认为沙漠完全无用而放弃它。
无论如何,在关于沙漠的记录中,有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当然也可能是巧合:在世界五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中,有三个就发源于贯穿沙漠的流域。尼罗河流域位于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之间,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即两河流域,位于阿拉伯沙漠和波斯沙漠之间,AMUDARYA遗址位于土耳其斯坦沙漠之间。
沙漠最有趣的现象是沙漠商队,使用“沙漠之舟”——骆驼来旅游和运输商品。虽然骆驼能忍受干渴,能负重150—200公斤的货物,能每日行走25—30公里,但是与真正的船相比起来还是不方便。即使能走最近的路线,从撒哈拉沙漠到地中海的苏丹也需要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
商队旅游也存在别的问题。就像海上的船只会遭到海盗船的袭击一样,沙漠商队也经常受到强盗的威胁,这迫使商人和商队的其他成员随身携带步枪、手枪和刀剑保护自身。而且沙尘暴会淹没商队,就如海上的船只沉没一样。指明方向的标志,也可能会被沙尘覆盖,甚至完全埋没,使商队在浩瀚的沙漠中迷路。
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上,也有靠地下水存活的绿洲。在这里,植物能生长,人类能生活。在一些情况下,地下水供给灌溉的水源是非常充足的,可以大面积地耕种土地。
将来,我们提高人工降雨的能力,或者找到灌溉沙漠的其他方式,人们就能在沙漠上生活。例如,在阿尔及利亚,法国自从占领这个国家以后,派出技术专家打了很多口井,这使得曾经住在沙漠上的本地人获得了水并能耕种土地,那里的人们称之为“上帝之水”。将来,也许正如那些试图引入海水形成云雾降雨使沙漠致富的设想一样,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多。简言之,我们期盼着未来更好地利用沙漠。
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的文章
第二十二章社会的功能社会的各种活动我们在社会内部的日常生活是既定的。因此,在早期社会的生活中,每个人必须从事能获得生活必需品的职业,并在遇到敌人时,全力保护共同的社会。这使得社会需要一些成员,时刻准备参战,保卫社会的安全。也就是说,政治组织的功能是加强国家的统一,促使内部的团结。只有内部团结,国家才能专心致力于富国,在生存斗争中与他国竞争。......
2024-10-26
第二十四章产业的地点(中)初级产业与土地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例如,某一地区特定工业的发展,可能是由于其地质或气候等原因。采矿业和土地的关系毫无疑问,采矿业依赖于土地所含的有用矿物。与此同时,因为水产品容易变质,不堪远距离的运输,所以,正如瑟恩假说的那样,水产业的发展被局限于相当孤立的地区。......
2024-10-26
英文版致谢我想对国际创价学会池田大作会长和他领导下的全体会员,尤其是创价学会国际出版部的山口部长,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因为是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这本书的编译才成为可能。15年前,我们正忙于将牧口先生的《创价教育学》译成英文,Akiyama先生半开玩笑地建议,下一个项目应该是编译牧口1903年出版的第一本书《人生地理学》。......
2024-10-26
第五章地球地球和人生在世界的一个僻隅,我居住在一个能遮风蔽雨的小茅屋里,靠种植几亩田地糊口。不过,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总面积大约是5亿平方公里,现在的人口是15亿。半岛代表陆地侵入海水的行动,而海湾、礁石、内海代表海水入侵陆地的战果。......
2024-10-26
第二十九章生存竞争竞争的本质生存竞争是一切物种都共同具有的。在前几章,虽然已经提及生存竞争适用于各种社会现象,可是,竞争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因此,当今世界生存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每个人都处于多层竞争中。那时,具有在战争中取胜的军事艺术和军事能力是生存的根本,毫无疑问,战争的获胜者被认为是社会的主人和统治者,而成为武士被看成是个人最高的荣誉。......
2024-10-26
第三章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在成为人的过程中与地球的相互作用我们生于地球,死于地球,靠地球而活,我们感激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在研究中发现,将这些关系分为主观关系与客观关系,并分别称为经验与接受(图示1)时,有助于认识我们与地球精神上的八种关系。按照这种认识观,经验主要是指智力上的相互作用,而接受则含有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在这样的更加深入的解释下,我们可以认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接受”。......
2024-10-26
第二章故乡是观察世界的基础人类经历中故乡的重要性我经常思考故乡所具有的神秘的力量。故乡的范围现在让我们以一种更具体的方式来考虑故乡是什么,故乡的定义随着人类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故乡的范围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形下,故乡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会发现在故乡这样小的范围内也能观察到整个宇宙的方方面面。......
2024-10-26
英文版编后记20世纪的地理教育牧口常三郎先生说:“……越来越多的人们着迷于地理学及其所包含的教育与人的发展”。这句话拨动了20世纪末期美国地理学者的敏感的心弦。我们在《人生地理学》英文版的这篇编后记里,将对牧口先生在上世纪初所理解的人生地理学的部分内容进行讨论,更重要的是对书中提出的人生地理学概念现在是否还具有可应用性进行考察。......
2024-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