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基础分析与报告(201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基础分析与报告(2012)

【摘要】:第一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基础分析2010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7 000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8%,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8%,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金融发展同时也是该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年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有银行类金融法人机构55家,省级分行51家,二级分行60家。

第一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基础分析

2010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7 000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8%,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8%,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山东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大陆海岸线占全国的1/6,海洋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储量丰富,滩涂、浅海、盐田等资源在全国排名前列。2011年1月,《蓝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种意义上,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是培育山东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2011年上半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10 430.1亿元,增长11.7%,占全省的47.7%;1—8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9.4%。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是从更高战略层面谋划山东区域发展、推动山东板块隆起的绝佳机遇,是打造山东发展新高地、谋求在区域协调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战略平台。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金融发展同时也是该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然而,金融发展却远远没有跟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步伐。截至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的金融相关率指数FIR(=存、贷款余额之和/GDP)为182%,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8%),而全省平均水平又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8%),其中存款/GDP为103%,贷款/GDP为80%,分别略低于全省106%和83%的平均水平,与全国179%和119%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些事实充分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可供利用和实际利用的金融资源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更是相差甚远,这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和山东的重大区域战略形成巨大反差。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为相关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为高效的载体,但同时也对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及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高效率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金融发展态势良好,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能力日益增强,具体表现为:

(一)金融组织体系日益完善

近年来,区内金融组织体系发展迅速,通过发展壮大法人金融机构、建立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发展高端金融业等一系列举措,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截至2010年年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有银行类金融法人机构55家,省级分行51家,二级分行60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为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空间的不断拓展提供了基础。

截至2010年年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有保险机构962家,证券机构113家,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均有大幅增长。2010年10月7日,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在济南揭牌,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投融资平台。不断发展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金融业务持续稳步发展

1.银行业务稳步发展

2010年全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本外币存款余额21 627亿元,各年度存款余额占全省各类存款余额的49%;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6 440亿元,各年度贷款余额占全省各类贷款余额的48%左右(见表6—1和图6—1)。

表6—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本外币存贷款统计表单位:亿元

图6—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本外币存贷款统计

除传统存贷业务外,各商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分别针对半岛蓝色经济各层次的金融需求,不断探索与蓝色经济相关的各项银行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探索海域使用权抵押、港口物流融资、船舶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并购顾问、信息咨询、股权私募顾问、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行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探索发展海域使用权抵押、无形资产质押等贷款方式,成功介入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蓝色经济的多样化需求,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骨干企业提供融资规划、现金管理、外汇避险、理财、管理咨询等全方位的财务顾问服务。同时,各商业银行紧跟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新的国际市场空间,不断做大做强金融中间业务市场,更好地满足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需求。

2.资本市场业务加速成长

截至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上市公司的数量为99家,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82.5%,当年区内新上市公司有23家,占全省的57.5%,融资185.8亿元,同比增长104%,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融资额均有大幅度提高。截至2011年6月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共有102家公司股票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额达到1 102.9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6%和46.3%。(2)

仅2011年1—5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就有九家企业成功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突破80亿元,发行债券的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均超过2010年全年的数值。除企业债券市场外,短期融资券市场、中期票据市场等适合大型优质企业的市场,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市场等也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企业进行直接债务融资的重要渠道。以青岛市为例,银行间市场融资取得重大突破,仅2011年上半年,青岛市的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就达18.5亿元。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投资基金于2010年9月正式运营,首期共计募集境外资金1.1亿美元。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重要融资平台,目标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入和支持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内高成长性项目,为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此外,中国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青岛蓝色经济投资基金先后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呈快速发展态势。

3.保险市场不断壮大

2010年全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保费收入480.62亿元,占全省的46.66%,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328.58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52.02亿元;保险赔款支出共计109.66亿元,占全省的47.97%,其中人身险赔付支出35.77亿元,财产险赔付支出73.88亿元。

2011年2月,山东省政府与中国人保集团等12家商业银行和6家保险机构签署了《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协议的保险机构将大力开发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险产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保险服务,建立承保和理赔的便利通道;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促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

目前,各保险机构已经开始积极部署新业务及新型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尤其是在政策性保险业务领域,旨在促进适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战略实现突破。人保寿险山东省分公司联合当地人保财险,选择在处于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东营,进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新业务拓展及新型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中国大地保险也已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列入公司业务支持的重点区域,加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铺展的力度,并且已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尚未开展此项业务的烟台、威海等地机构做出部署。

(三)金融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断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规模。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出口总值达1 480.7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78.36%,实际到账外资突破50亿美元,占全省的54.5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除沾化、无棣两县)2010年全年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金额63.44亿美元,占全省109.3亿美元的58%,实现营业额35.9亿美元,占全省的59.6%。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青岛、烟台、威海三市一直是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集聚地,龙头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胶东半岛三市实际使用外资45.1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49.2%。在三市的带动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利用外资持续高速发展,区域发展更趋稳定。2010年全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外商直接投资78.14亿美元,占全省的57.33%。

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区内海洋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推动境外合作区、资源开发基地、研发和销售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青岛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等中外合作项目建设。区内有省级以上各类园区68个,其中国家级16个,构建了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四)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2011年11月25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意见》,金融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从此有了政策依据。目前,山东省已经出台了《山东省海域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实施意见》,这将极大地推动驻鲁银行业机构、区内各级政府积极开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探索开展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促进涉海产业发展。2012年2月8日,总规模达300亿元的蓝色经济区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30亿美元中国蓝色经济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时在济南挂牌成立,这将撬动千亿元直接投资,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项目输血。作为全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产业投资基金,蓝色产业基金侧重具有战略意义的规模以上投资,范围涉及盐碱地治理、围填海造地、海上风电资源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矿产开发、海岛开发、产业园和科技园开发、国有企业改制等符合蓝色基金功能定位、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力,具有战略前景的项目以及具备Pre-IPO条件、变现能力强、实现收益快的企业项目。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整合、引领,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各金融机构也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加大了对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装备制造业和能源矿产业等与蓝色经济相关的产业、行业的授信倾斜。如青岛银行就已明确提出“做蓝色金融专家,努力成为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主要银行”的市场定位,力争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首家蓝色银行。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www.chuimin.cn)

金融支持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条件。山东半岛是金融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但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整体状况相比,还是具有明显的“一强一弱、一大一小”(经济强区,金融弱区,经济总量大,金融总量小)的特征。这是与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差距的。由于海洋产业自身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未来发展前景和潜在收益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传统的“陆地金融”制度体系和产品创新手段无法与海洋经济进行有效融合。具体表现为:

(一)金融产业尚未上升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金融产业的发展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区域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更是该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到目前为止,金融产业的发展所得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目前,山东省对于金融机构的设立和规范还有非常严格的地方性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山东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设立及退出指引》、《山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加之繁琐的审批程序,导致省内金融机构的设立受到多重限制。为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两区”建设贷款,2011年12月公布了《山东省对金融机构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奖励评价内容包括:金融机构支持“两区”建设新增贷款总量、贷款增幅和重点发展领域贷款增量,按照三项指标累计金额进行奖励。然而,与鼓励放贷的奖励措施相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金融机构的审批设立却显得更为谨慎,区内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青岛市在2010年全年中也只有10家金融机构获批成立。

因此,从金融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保护与谨慎也意味着更多的限制和约束,势必造成金融产业整体发展的滞后,从而导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他产业不得不面临资金缺口和金融服务缺口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产业不但无法有效地提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所必需的金融支持,反而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克服的瓶颈,进一步约束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发展。

(二)与“蓝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立法空白状态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构建良好融资环境的制度保障。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与蓝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存在不少问题。

蓝色金融的发展缺少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和保障。由于蓝色经济的外延广泛,既包括海洋产业,又包括临海产业,例如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工业、海洋生态产业等,因此,蓝色经济所提出的金融需求是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与此相适应,需要完善的与蓝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有效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但现有的一些规范相关领域活动的法律法规,不是以蓝色经济为出发点而制定的,并且无法涵盖整个蓝色经济,而专门针对蓝色金融的法律法规更是处于立法空白状态。尤其是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际情况的有关信用管理、金融债权保护、地方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处于立法空白,因此,无法充分地保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金融资源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无法有效规范有关当事人的金融行为。

《蓝区规划》、《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规定是蓝色经济发展保障的核心,却并不是专门针对蓝色金融的规范和保障,并且,这些政策规定具有临时性、动态性、时效性和非强制性特点,且主要靠宣传教育来贯彻执行,无法给蓝色金融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规范和保障。

同时,如何处理和协调好已有法律法规与创设新法的关系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由于立法目的与宗旨不同,且按固有的行政管理体制赋予不同管理部门以不同的管理权限,更使得现行政策法规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叉与混乱。因此,制定并不断完善与蓝色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理顺其与现有法规间的冲突就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资金缺口和金融服务缺口

根据第2部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金融需求预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未来十年要实现《蓝区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将有大幅度增长,“十二五”期间资金需求总额达115 354亿元,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目前的经济基础和金融环境尚不足以满足巨额的资金需求。根据现有资金供应能力进行预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十二五”期间资金供给能力约为103 481亿元,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之间的缺口达11 873亿元。维持资金的供求总量平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如此大的资金缺口,无疑会严重阻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进程。

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金融服务缺口。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极度缺乏以服务蓝色经济为主要功能的跨区域、主导性的金融机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需要许多专业化的金融机构来提供各项专业化的金融服务。然而,到目前为止,金融机构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支持,几乎全部是由非蓝色经济专业性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一般性金融机构来提供,没有专业性的“蓝色银行”、没有承担海洋风险业务的再保险机构和海洋金融租赁机构。其次,区内现有各类金融机构普遍规模过小、实力太弱,无法满足蓝色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各层次金融需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除去国有商业银行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只有恒丰银行一家总部设在区内,且其资产总额较小,区内的其他银行则实力更小。再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缺乏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入驻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开放程度,不仅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带来新理念,如服务精神、管理理念、投资理财方面的创新及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能够提升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但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整个山东省所入驻的外资金融机构仍然偏少。截至2010年,山东省入驻外资银行机构27个,从业人员707人,资产总额249亿元。(3)因此,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本应带来的良性竞争和优势互补并没有显现出来,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支持更是无从谈起。

(四)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域性金融市场构建缓慢

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市场的筹资能力和资本配置功能离不开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保障金融市场安全、控制市场风险也离不开各类子市场合理分层的资本市场体系。尽管金融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对半岛蓝色经济新领域的支持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区内的资本市场仍然不够成熟,整体效率仍然不高,各层次子市场的差别化制度安排尚未实现,直接融资方式相对于蓝色经济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来说仍然太过单一。

从证券市场融资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整体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由于部分企业治理水平不高及股权、土地、税收等历史遗留问题,证券市场融资规模相对于蓝色经济迅速发展所提出的迫切要求来说仍然偏低。

从上市公司的结构来看,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后备上市资源中蓝色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匮乏,无法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建设所提出的多层次、有序、结构合理、运行安全等各项要求。

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发展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由于投资主体相对单一、产业以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不占优势以及退出机制不顺畅等原因,实际注册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少,但真正做风险投资业务的却非常少。此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非常落后,这与全省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有很大关系。

(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机构分布极不均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密集度最高的是青岛,虽然少数股份制银行已经向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扩张,但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县域机构很少。截至2010年末,青岛市辖区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40家,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银行4家,股份制银行10家,外资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各1家,财务公司4家,外资代表处1家、村镇银行2家。(4)除银行机构分布极不均衡外,业务发展水平也差异巨大,以存贷款业务为例,如表6—2和图6—2所示,青岛市的存贷款余额及人均存贷款水平均远远高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地区。

表6—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银行业发展情况(2010年年末)

资料来源:林治乾、闫静:《银行业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研究》,《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第9期。

图6—2   201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全省存贷款余额统计

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的分布也具有不均衡特征,截至2010年底,青岛辖区内金融机构总数增加到145家,其中,证券期货机构54家,保险机构4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9家,外资金融机构22家;烟台市证券期货机构只有12家,不到青岛市的四分之一;日照市保险机构数量只有22家,不到青岛市的二分之一。青岛市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金融机构最多、金融业态最全、开放度最高的城市,金融机构总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其他地市无论是在金融机构数量上,还是在业务发展水平上,都与青岛市有较大差距。

此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仍不健全、不完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也亟待进一步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极度缺乏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

(六)金融业务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特色的金融工具

虽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金融业务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但是相对于蓝色经济迅速增长的各层次金融需求来说,目前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仍过多地集中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专门针对蓝色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工具仍然偏少,并且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蓝色经济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增长速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商业银行在经营模式上,在服务蓝色经济的具体金融业务上具有非常高的趋同性。这样,一方面很容易产生风险的积累与集中,另一方面还容易形成金融服务缺口,不利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从工具种类上看,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特色的金融工具仍然严重缺乏。抵押物创新滞后给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各企业贷款融资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蓝色经济产业获得贷款的有效抵押品较少,一方面,动产在蓝色经济产业资产中占比较高,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商业银行普遍没有开展船舶等动产抵押业务,蓝色经济产业获得的贷款中有超过90%是信用担保贷款或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抵押贷款;另一方面,蓝色经济产业可用于贷款抵押的机器设备多属专用设备,其抵押率相对较低,大多仅在25%~60%。(5)此外,海域使用权的抵押也仅仅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未发展成熟,虽然已没有法律障碍,但由于金融机构的认知程度较低、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够规范和明确,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没有开展这一业务。结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许多涉海企业和个人是以船舶等为抵押从香港或境外银行获得贷款融资,使得区内的商业银行一直未能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保险业务的逐步发展扩大,保险的风险保障和资金融通功能逐渐增强,保险业在区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半岛蓝色经济区内的保险市场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很多方面发展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专门针对蓝色经济的政策性保险产品;即使对于已有的保险项目,也往往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相关的定价、估损、理赔技术而出现无法保、不敢保的现象。同时,与蓝色经济相关的保险品种覆盖面不够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