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烟台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青岛市次之,潍坊市排在第三位,东营市只有3家上市公司,日照市则只有1家上市公司。这可能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有的产业结构有关系,但是也非常明显地反映了行业分布的不均衡。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利润总额为负值的有6家。从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总体亏损面比较大。

第三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总体情况和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分布不均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的6市2县中,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非常不均衡,青岛市有上市公司19家,东营市有3家,烟台市有24家,潍坊市有17家,威海市有7家,日照市有1家,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有1家。烟台市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青岛市次之,潍坊市排在第三位,东营市只有3家上市公司,日照市则只有1家上市公司。这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各地区之间的分布非常不均衡。

新上市的12家公司中,青岛市有5家,烟台市有4家,潍坊市有3家,而其他的3市2县中没有新上市公司,也反映出了新上市公司在地区之间分布的不均衡。

(二)行业分布不均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72家上市公司涵盖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业分类指引所列出的13个大类中的9个,制造业10个小类中的9个,行业涵盖面比较广泛。9个大类中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和综合类。其中,制造业占有较大比例,在72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54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75%;其次是农林牧渔业,有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9.7%;再次是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有4家,占比5.6%。还没有上市公司的其他4个大类分别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这说明,山东省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而第三产业相对非常少或者没有。这可能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有的产业结构有关系,但是也非常明显地反映了行业分布的不均衡。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石化塑胶业有14家,占比25.9%;机械设备仪表业20家,占比37%,这两类占了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量的63%,也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制造业内部行业分布的不均衡。

在新上市的12家公司中,有9家属于制造业,剩下的3家则是农林牧渔业、信息技术业、批发零售业各1家,表明了新上市公司中的行业分布不均衡。在9家新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中,有4家属于石化塑胶类,占新上市公司总数的33.3%,有3家属于机械设备仪表类,占到了新上市公司总数的25%,这也反映了制造业内部新上市公司分布的不均衡。

(三)亏损面比较大

在72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上市公司由于两年或两年以上亏损而被“特殊处理”,占到了上市公司总数的6.9%。

从营业利润来看,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有1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3.9%;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有8家;按照行业来分析,制造业有6家,占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11.1%,其中有4家为石化塑胶类上市公司,占14家石化塑胶类上市公司的28.6%。

从利润总额来看,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利润总额为负值的有6家。按照行业分析,制造业有5家,占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9.3%,其中石化塑胶类上市公司有4家,占全部石化塑料类上市公司的28.6%。

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来看,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净利润为负值的有6家;按照行业分析,制造业有5家,占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9.3%,其中石化塑胶类上市公司有4家,占全部石化塑料类上市公司的28.6%。

根据每股收益来分析,每股收益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6家;按照行业分析,制造业有4家,占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7.4%,其中石化塑胶类上市公司有3家,占全部石化塑料类上市公司的21.4%。

根据每股净资产来分析,每股净资产为负的上市公司有3家,其中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从行业上看有2家属于制造业,且都属于其中的石化塑胶业。

从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市公司总体亏损面比较大。(www.chuimin.cn)

(四)发展前景总体不景气

从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的变化率来看,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比重较大。各项指标的变化率为负值表明2011年该项指标相对于2010年有所下降。

总体上看,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10家,占比13.9%;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25家,占比34.7%;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27家,占比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23家,占比31.9%;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30家,占比41.7%;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24家,占比33.3%。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3家,占比15%;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比35%;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40%;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40%;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40%。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比13.5%;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比34.6%;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18家,占比3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15家,占比28.8%;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2家,占比42.3%;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16家,占比30.8%。

在5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比13%;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24家,占比44.4%;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25家,占比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2家,占比40.7%;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8家,占比51.9%;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17家,占比31.5%。其中,石化塑胶类的14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3家,占比21.4%;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42.9%;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5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57.1%;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8家,占比57.1%;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42.9%。机械设备仪表业的20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4家,占比20%;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12家,占比60%;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的上市公司有11家,占比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45%;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13家,占比65%;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30%。

表3—58给出了各项指标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家数及所占比例的情况。

表3—58   各项指标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家数及比例

续前表

二、对策建议

(一)整合资源,培育上市公司

针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问题,上市公司数量较少的地市应积极整合资源,把有条件的企业或资产进行整合,培育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争取早日获得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上市许可,通过证券市场来融资。

(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

《蓝区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市也确定了本地重点发展的海洋产业,通过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更多的企业达到上市融资的条件,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解决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充分利用《蓝区规划》对公司上市融资等所提供的政策优惠。

(三)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上市公司绩效

许多上市公司绩效不佳,特别是2011年有多家上市公司经营指标下滑,这固然有国际国内等各方面的原因,但各地区应从自身努力做起优化发展环境,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对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和其他政策扶持,提高上市公司的总体绩效,促进上市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