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14和图2—10给出了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及其增长率。资料来源:2011年各地市、山东省、全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10-26
第二节 上市公司经营情况
笔者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72家上市公司发布的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统计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初步统计结果显示,72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为负,7家利润总额为负,7家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
一、营业总收入
1.总体情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72家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公司的营业总收入都有大幅度上涨,也有一部分公司出现营业收入下降的情况。营业总收入下降的公司共有10家,占13.9%;营业总收入提高的有61家,占84.7%;提高10%以下的有11家,占15.3%;提到10%~20%的有16家,占22.2%;提高20%~30%的有9家,占12.5%;提高30%~40%的有7家,占9.7%;提高40%~50%的有7家,占9.7%;提高50%以上的有11家,占15.3%;有1家上市公司(ST九发)未公布2011年的营业收入。表3—12和图3—11给出了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处于各区段的公司家数和所占比例。
表3—12 营业总收入变化率的公司分布(共72家)
图3—11 营业收入变化率分布图
2.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营业总收入变化率
根据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交易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值的有3家,占1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值的有7家,占比13.3%。将深圳证券交易所细分为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来看,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1家公司中,有4家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值,占比达到36.4%;在中小板上市的32家公司中,有2家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值,占比为6.3%;在创业板上市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1家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值,占比为11.1%。表3—13和表3—14给出了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的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表3—13 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变化率
表3—14 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变化率
3.按照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析营业总收入变化率
按照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分析,在农林牧渔业的7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除了1家数据不详(ST九发)外,其他6家都在10%以上,其中,变化率在10%~20%的有2家,20%~30%的有2家,30%~40%的有1家,50%以上的1家。采掘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总收入变化率在50%以上。在制造业54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数,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3%,其中石化塑胶类有3家,机械设备制造类有4家;有11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0~10%,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0.4%;有12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10%~20%,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22.2%;有7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20%~30%,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3%;有4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30%~40%,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7.4%;有5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40%~50%,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9.3%;有8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50%以上,占制造业上市公司总数的14.8%。建筑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在30%~40%;交通运输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总收入的变化率在10%~20%;信息技术业的4家上市公司中,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数、10%~20%、30%~40%和50%以上的各1家;批发零售业的2家上市公司中,1家的营业总收入变化率为负数,1家在40%~50%;房地产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总收入的变化率为负数;综合类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总收入的变化率在40%~50%。表3—15和表3—16给出了按照所在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表3—15 按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分布
续前表
表3—16 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变化率分布
续前表
注:占比是指在本行业中所占的比例,用百分数表示。
二、营业利润
1.总体情况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72家上市公司中,62家实现了营业利润,占86.1%,10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为负值,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3.9%;有47家上市公司利润增加(含亏损减少和由亏转盈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5.3%,有25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下降(含亏损增加和由盈转亏的公司),占34.7%;由盈转亏的公司有3家,占4.2%,由亏转盈的公司有2家,占2.8%。表3—17给出了上市公司总体的营业利润情况及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分布情况。
表3—17 上市公司总体的营业利润情况及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分布情况
续前表
注:由亏转盈和亏损减少都可以看作是营业利润的变化率为正数,但是由于无法计算营业利润具体变化了多少,因而没有归入下面的某一栏中,而是单独列出来讨论,本章后面的表格与此类似。
2.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营业利润及其变化率
(1)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
根据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营业利润为负的1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且都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表3—18给出了营业利润为负的10家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表3—18 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
注:占比是指占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比重。
(2)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数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
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数的25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18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有5家公司是在主板上市,有11家公司在中小板上市,有2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由盈转亏的上市公司有3家,其中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营业利润为负并且负值增加(亏损加重)的公司有2家,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营业利润为负并且负值减少(亏损减轻)的公司有5家,全部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公司中,有13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6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有34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65.4%。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54.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32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65.6%;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比77.8%。表3—19和表3—20给出了按照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分析的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分布情况。
表3—19 不同营业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a)
续前表
表3—20 不同营业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b)
续前表
3.按照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析营业利润及其变化率
(1)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在10家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6家,占60%;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综合类各1家,分别占10%。表3—21给出了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3—21 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说明:占比是指占营业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比重。
(2)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的行业分布
在7家农林牧渔类上市公司中,除了有1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为负并且减少外,其他6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都为正且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85.7%,其中有2家营业利润变化率超过50%,占比28.6%。采掘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利润变化率为40%~50%。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变化率为负值,占比44.4%,有3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比55.6%。其中,食品饮料业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比75%;石化塑胶类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值,占比42.9%,有8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比57.1%;在机械设备仪表类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值,占比60%,有8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比40%。建筑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值。交通运输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营业利润变化率为0~10%。信息技术类共有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3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为正值,且都在50%以上。批发零售业共有2家上市公司,其营业利润变化率都为正值,1家在30%~40%,1家在50%以上。房地产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亏损有所减少。综合类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亏损减少。
从营业利润变化率为负值的25家上市公司来看,有24家在制造业中,占96%,其中饮料食品业1家,纺织服装业1家,造纸业2家,石化塑胶业6家,金属非金属业1家,机械设备仪表业12家,医药生物业1家。在营业利润变化率在0~10%的5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3家,占比60%,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各有1家;在营业利润变化率为10%~20%的8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7家,占比87.5%,农林牧渔业有1家,占12.5%;在营业利润变化率为20%~30%的4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3家,占比75%,农林牧渔业有1家,占比25%;在营业利润变化率为30%~40%的5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3家,占比60%,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各有1家,分别占比20%;在营业利润变化率为40%~50%的5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4家,占比80%,采掘业有1家,占比20%;在营业利润超过50%的13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7家,占比53.8%,农林牧渔业有2家,信息技术有3家,批发零售业有1家。
表3—22和表3—23给出了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3—23 不同营业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布情况(b)
续前表
注:占比是指占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
三、利润总额
1.总体情况
在72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为负,占9.7%,表明这些公司存在亏损。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数的上市公司有27家,占37.5%,其中利润总额下降但仍然为正的公司有22家,由盈转亏的公司有3家,亏损增加的公司有2家;有45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变化率为正值,占62.5%,其中,由亏转盈的公司有2家,亏损减少的公司有2家,0~10%的上市公司有4家,10%~20%的上市公司有9家,20%~30%的上市公司有9家,30%~40%的上市公司有5家,40%~50%的上市公司有3家,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1家。表3—24给出了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变化率的总体分布情况。
表3—24 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
续前表
注:由亏转盈和亏损减少都可以看作是利润总额的变化率为正数,但是由于无法计算利润总额具体变化了多少,因而没有归入下面的某一栏中,而是单独列出来讨论。
2.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利润总额及其变化率
(1)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在7家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中,有6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占比85.7%,有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交易,占比14.3%。表3—25给出了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表3—25 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说明:占比是指占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比重。
(2)不同利润总额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在27家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中,有9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占33.3%,有18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占66.7%,其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有6家,在中小板上市的有10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家。由盈转亏的3家上市公司全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0年亏损,2011年继续亏损,且亏损增加的2家上市公司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由亏转盈的2家上市公司,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2010年亏损,2011年继续亏损,且亏损减少的2家上市公司全部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利润总额增长率为0~10%的4家上市公司,全部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利润总额增长率为10%~20%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5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主板上市2家,创业板上市3家;利润总额增长率为20%~30%的9家上市公司,全部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在主板上市的2家,在中小板上市的5家,在创业板上市的2家;利润总额增长率为30%~40%的5家上市公司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4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1家在主板上市,3家在中小板上市;利润总额增长率为40%~50%的3家上市公司中,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在利润总额增长率达50%以上的11家上市公司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0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有2家在主板上市,5家在中小板上市,3家在创业板上市。
20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占比45%,有11家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为正值,有3家上市公司总额由盈转亏。5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18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占比34.6%,有34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为正值,占比65.4%。在1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中,有6家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值,占比54.5%,有5家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占比45.5%;在3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中,有10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占比31.3%,有21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增长率为正值,占比65.6%;在9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上市公司中,有2家利润总额增长率为负值,占比22.2%,有7家利润总额增长率为正值,占比77.8%。
表3—26和表3—27给出了不同利润总额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表3—26 不同利润总额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a)
注:相关说明见表3—24。
表3—27 不同利润总额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b)
注:相关说明见表3—24。
3.按照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析利润总额及其变化率
(1)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在7家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5家,占比71.4%;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各1家,分别占14.3%。表3—28给出了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3—28 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所在行业分布
续前表
(2)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的行业分布
在农林牧渔业的7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有1家上市公司由盈转亏外,有6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占比85.7%,其中有2家利润总额变化率超过50%,占比28.6%。采掘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利润总额变化率在50%以上。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变化率为负值,占比46.3%,有29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占比53.7%。其中,食品饮料业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占比75%;石化塑胶类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值,占比57.1%,有6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占比43.9%;机械设备仪表类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11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值,占比55%,有9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占比45%。建筑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值。交通运输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利润总额变化率为10%~20%。信息技术类的4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为正值,其中有2家在50%以上。批发零售业共有2家上市公司,其利润总额变化率都为正值,1家为30%~40%,另1家为50%以上;房地产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亏损有所减少。综合类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由亏转盈。
从利润总额变化率为负值的27家上市公司来看,有25家在制造业中,占比92.6%,其中食品饮料业1家,纺织服装业1家,造纸印刷业2家,石化塑胶业8家,金属非金属业1家,机械设备仪表业11家,医药生物业1家。在利润总额变化率为0~10%的4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3家,占比75%,农林牧渔业1家;在利润总额变化率为10%~20%的9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7家,占比77.8%,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各有1家,分别占11.1%;在利润总额变化率为20%~30%的9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7家,占比77.8%,农林牧渔业和信息技术业各1家,分别占11.1%;在利润总额变化率为30%~40%的5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4家,占比80%,批发零售业1家,占比20%;在利润总额变化率为40%~50%的3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2家,占比66.7%,农林牧渔业1家,占比33.3%;在利润总额变化率超过50%的11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5家,占比45.5%,农林牧渔业2家,采掘业1家,信息技术业2家,批发零售业1家。
表3—29和表3—30给出了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变化率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3—30 不同利润总额变化率的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布(b)
续前表
注:1.相关说明见表3—24;2.占比是指占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
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总体情况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9.7%。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3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1.9%;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49家,占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68.1%,其中变化率为0~10%的有5家,占比6.9%;变化率为10%~20%的有10家,占比13.9%;变化率为20%~30%的有8家,占比11.1%;变化率为30%~40%的有7家,占比9.7%;变化率为40%~50%的有3家,占比4.2%;变化率50%以上的有12家,占比16.7%。表3—31给出了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及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变化率分布情况。
表3—31 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变化率分布情况
注:由亏转盈和亏损减少都可以看作是净利润的变化率为正数,但是由于无法计算净利润具体变化了多少,因而没有归入下面的某一栏中,而是单独列出来讨论。
2.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净利润及其变化率
(1)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
在7家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中,有6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表3—32给出了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表3—32 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场所分布
注:占比是指占利润总额为负的上市公司的比重。
(2)不同净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在23家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中,有8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占比34.8%,有15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占比65.2%,其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有6家,在中小板上市的有7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家。由盈转亏的3家上市公司全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0年亏损,2011年继续亏损,且亏损增加的上市公司有2家,其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由亏转盈的上市公司有2家,其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2010年亏损,2011年继续亏损,且亏损减少的上市公司有2家,全部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净利润增长率为0~10%的上市公司有5家,全部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主板1家,中小板4家;净利润增长率介于10%~20%的上市公司有10家,有3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7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主板上市1家,中小板上市4家,创业板上市2家;净利润增长率介于20%~30%的8家上市公司中,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中中小板上市的4家,创业板上市的2家;净利润增长率介于30%~40%的7家上市公司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1家在深圳主板上市,5家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净利润增长率介于40%~50%的3家上市公司中,1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净利润增长率达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2家,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0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其中有2家在深圳主板上市,5家在中小板上市,3家在创业板上市。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占40%,有8家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率为正值,有3家上市净利润由正值转为负值。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有37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正值。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占比54.5%,有5家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比45.5%;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32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占比21.9%,有25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为正值,占比78.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值,占比22.2%,有7家净利润增长率为正值,占比77.8%。
表3—33和表3—34给出了不同净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情况。
表3—33 不同净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a)
续前表
注:相关说明见表3—31。
表3—34 不同净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分布(b)
续前表(www.chuimin.cn)
注:1.相关说明见表3—31;2.占比表示占所在交易场所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
3.按照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析净利润及其变化率
(1)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在7家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5家,占比71.4%,其中石化塑胶业4家,机械设备仪表业1家;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各1家,分别占14.3%。表3—35给出了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3—35 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
注:占比是指占净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的比重。
(2)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的行业分布
在农林牧渔业的7家上市公司中,除了有1家上市公司由盈转亏外,有6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占85.7%,其中有2家净利润变化率超过50%,占28.6%。采掘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变化率在50%以上。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有32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其中食品饮料业的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全部为正值;石化塑胶业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6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在机械设备仪表业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有1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建筑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变化率在50%以上。交通运输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变化率为10%~20%。信息技术类共有4家上市公司中,其中有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为正值。批发零售业共有2家上市公司,其净利润变化率都为正值,其中1家为30%~40%,1家为50%以上。房地产业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亏损有所减少。综合类共有1家上市公司,其由亏转盈。
从净利润变化率为负值的23家上市公司来看,有22家在制造业中,占95.7%,其中纺织服装业1家,造纸业2家,石化塑胶业8家,金属非金属业1家,机械设备仪表业9家,医药生物业1家。在净利润变化率为0~10%的5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4家,农林牧渔业1家;在净利润变化率为10%~20%的10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7家,农林牧渔业2家,交通运输业1家;净利润变化率为20%~30%的8家上市公司全部属于制造业;在净利润变化率为30%~40%的7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5家,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各1家;在净利润变化率为40%~50%的3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1家,农林牧渔业和信息技术业各1家;在净利润超过50%的12家上市公司中,制造业有6家,农林牧渔2家,采掘业1家,建筑业1家,信息技术1家,批发零售业1家。
表3—36 和表3—37给出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变化率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3—37 不同净利润变化率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情况(b)
续前表
注:1.相关说明见表3—31;2.占比是指占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
五、每股收益
1.每股收益
(1)总体情况
在72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每股收益在0~0.1元以下的有1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5.3%;每股收益为0.1元~0.2元的有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3%;每股收益在0.2元~0.3元的有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2%;每股收益为0.3元~0.4元的有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3%;每股收益为0.4元~0.5元的有7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9.7%;每股收益为0.5元~0.6元的有6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3%;每股收益为0.6元~0.7元的有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2%;每股收益为0.7元~0.8元的有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8%;每股收益为0.8元~0.9元的有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2%;每股收益为1元~1.5元的有11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5.3%;每股收益为1.5元~2.0元的有4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6%;每股收益为2.0元以上的有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2%。表3—38给出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总体情况。
表3—38 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总体情况
续前表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较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收益为0.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0.1~0.2的区间内。
(2)按照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布情况
根据上市交易场所来分析,每股收益为负值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30%;每股收益为正的上市公司有14家,占70%,其中每股收益为0~0.1元的上市公司有5家,每股收益为0.1元~0.2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每股收益为0.3元~0.4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每股收益为1.0元以上的上市公司有3家。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共1家,占1.9%;每股收益为正的上市公司51家,占98.1%,其中每股收益为0~0.1元的上市公司6家,每股收益为0.1元~0.5元的上市公司24家,每股收益为0.5元~1元的上市公司12家,每股收益为1.0元~1.5元之间的上市公司9家,每股收益为1.5元~2.0元的上市公司3家,每股收益为2.0元以上的上市公司3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1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的上市公司1家,每股收益为0~0.5元的上市公司共7家,每股收益为0.5元~1元的上市公司有1家,每股收益为2.0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32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全部为正值,其中每股收益为0~0.5元的上市公司共15家,每股收益为0.5元~1.0元的上市公司共8家,每股收益为1.0元~1.5元的上市公司6家,每股收益为1.5元~2.0元的上市公司3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9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全部为正值,其中每股收益为0~0.5元的上市公司共2家,每股收益为0.5元~1元的上市公司共3家,每股收益为1.0元~1.5元的上市公司3家,每股收益为2.0元以上的上市公司1家。
表3—39和表3—40给出了按照交易场所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布情况。
表3—39 按照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布情况(a)
续前表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较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收益为0.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0.1~0.2的区间内。
表3—40 按照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布情况(b)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较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收益为0.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0.1~0.2的区间内。
(3)按照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布情况
按照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分析,在农林牧渔业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1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负值,有3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0.5元,有1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0.5元~1元,有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为1.5元~2元。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为负的上市公司有4家,每股收益为0~0.5元的有25家,每股收益为0.5元~1元的有12家,每股收益为1元~1.5元之间的有10家,每股收益为1.5元~2元的有1家,每股收益为2.0元以上的有2家。
表3—41和表3—42给出了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布情况。
表3—41 按照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布情况(a)
续前表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收益为0.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0.1~0.2的区间内。
表3—42 按照行业分析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布情况(b)
续前表
续前表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收益为0.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0.1~0.2的区间内。
2.每股收益变化率
(1)总体情况
在所有72家上市公司中,有3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占比41.7%,其中有25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下降但仍然为正,有3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由正值转变为负值,有2家上市公司的亏损增加;有1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由负值转变为正值,占比1.4%;有8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0~10%,有8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10%~20%,有5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20%~30%,有6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30%~40%,有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40%~50%,有1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高于50%。表3—43给出了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的总体分布情况。
表3—43 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的总体分布情况
注:由亏转盈和亏损减少都可以看作是每股收益的变化率为正数,但是由于无法计算每股收益具体变化了多少,因而没有归入下面的某一栏中,而是单独列出来讨论。
(2)根据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分析的每股收益变化率分布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来分析,在30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中,有8家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有2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其中有5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有1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有5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其中有3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由正转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每股收益的变化率为负值,有7家每股收益的变化率为0~10%,有6家为10%~20%,有2家为20%~30%,有5家为30%~40%,有2家为40%~50%,有8家变化率在50%以上。
表3—44和表3—45给出了按照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分析的每股收益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表3—44 按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分析的每股收益变化率分布情况(a)
续前表
注:相关说明见表3—43。
表3—45 按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分析的每股收益变化率分布情况(b)
注:相关说明见表3—43。
(3)根据行业分析的每股收益变化率分布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在农林牧渔业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每股收益由正值转为负值),每股收益变化率为10%~20%、30%~40%、50%以上的各有1家。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有28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占比44.4%,其中有2家每股收益由正值转为负值,2家亏损增加;每股收益变化率为0~10%和10%~20%的上市公司各有6家,有5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20%~30%,有3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30%~40%,有1家每股收益变化率为40%~50%,有5家每股收益变化率在50%以上,占比9.3%。其中,石化塑胶业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机械设备仪表类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13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为负值。表3—46和表3—47给出了按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表3—46 按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变化率的分布情况(a)
续前表
续前表
续前表
续前表
注:1.相关说明见表3—43;2.占比是指占所在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
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1.每股净资产
(1)总体情况
在72家上市公司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简称“每股净资产”)有3家为负值,占比4.2%;有2家介于0至1元,占比2.8%;有5家介于1元至2元,占比6.9%;有9家介于2元至3元,占比12.5%;有11家介于3元至4元,占比15.3%;有7家介于4元至5元,占比9.7%;有8家介于5元至6元,占比11.1%;有3家介于6元至7元,占比4.2%;有5家介于7元至8元,占比6.9%;有6家介于8元至9元,占比8.3%;有5家介于9元至10元,占比6.9%;有7家介于10元至15元,占比9.7%;有1家未公布每股净资产情况。表3—48给出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总体分布情况。
表3—48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净资产为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1~2的区间内。
(2)按照上市公司交易场所分析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
在每股净资产为负的3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有1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每股净资产为负值;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1元和1元至2元的各有2家;有5家每股净资产介于2元至3元;有4家每股净资产介于3元至4元;每股净资产介于4元至5元和5元至6元的各有1家;有3家每股净资产介于8元至9元。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2家上市公司中,有1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为负值,有3家每股净资产介于1元至2元;有4家每股净资产介于2元至3元;有7家每股净资产介于3元至4元;有6家每股净资产介于4元至5元;有7家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6元;有3家每股净资产介于6元至7元;有5家每股净资产介于7元至8元;有3家每股净资产介于8元至9元;有5家每股净资产介于9元至10元;有7家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1家每股净资产为负值,有7家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2家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有1家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32家上市公司中,没有每股净资产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12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15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有4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还有1家数据缺失。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9家上市公司中,没有每股净资产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1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6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有2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表3—49和表3—50给出了按照上市交易场所分析的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
表3—49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分布情况(a)
续前表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净资产为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1~2元的区间内。
表3—5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分布情况(b)
注:在数据段的选择上,临界点值归到上一个区间,比如每股净资产为1元的上市公司,归到1~2元的区间内。
(3)按照行业分析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
在农林牧渔业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有1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为负值,有2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24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有4家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其中,在14家石化塑胶业上市公司中,有2家的每股净资产为负值,有8家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4家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在20家机械设备仪表业上市公司中,有9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0至5元,有7家每股净资产介于5元至10元,有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介于10元至15元。表3—51和表3—52给出了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
表3—51 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a)
表3—52 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分布情况(b)
续前表
2.每股净资产变化率
(1)总体情况
在72家上市公司中,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4家,占比33.3%;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0到10%的上市公司有23家,占比31.9%;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10%到20%的上市公司有3家,占比4.2%;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20%到30%的上市公司有6家,占比8.3%;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5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4家,占比19.4%。表3—53给出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总体分布情况。
表3—5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总体分布情况
(2)按照上市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8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有7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0到10%,有1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10%到20%,有3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20%到3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52家上市公司中,有16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有16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0到10%,有2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10%到20%,有3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20%到30%,有1家每股净资产化的变化率介于30%到40%,有13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在50%以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交易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1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有5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0到1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的32家上市公司中,有1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有10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介于0到10%,占比31.3%,有7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在50%以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9家上市公司中,有2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有5家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在50%以上。表3—54和表3—55给出了按照上市交易场所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表3—54 按照上市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a)
表3—55 按照上市交易场所分析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b)
(3)按照行业分析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根据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分析,在农林牧渔类的7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在制造业的54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为负值;有18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变化率在0~10%;有2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10%~20%,有5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20%~30%,有1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30%~40%,有10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50%以上。在石化塑胶类的14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有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0~10%,有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50%以上。在机械设备仪表类的20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负值;有6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0~10%,有3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为20%~30%,有4家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在50%以上。表3—56和表3—57给出了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
表3—56 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a)
续前表
表3—57 按照行业分析的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变化率的分布情况(b)
续前表
续前表
有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的文章
表2—14和图2—10给出了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及其增长率。资料来源:2011年各地市、山东省、全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10-26
第一节总体情况根据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和滨州市所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笔者对整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及结构,各地方物价水平。......
2024-10-26
表3—13和表3—14给出了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的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的分布情况。采掘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总收入变化率在50%以上。......
2024-10-26
(一)实施战略推动,实现金融业发展创新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步伐,必须做到金融先行。(二)强化政策支持,助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资本积聚雄厚的资本是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2024-10-26
为了更好地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本节首先对“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这两个概念进行梳理。不过,鲍利对“蓝色经济”一词的使用,与“海洋经济”无关。第三种观点则将“蓝色经济”与“海洋经济”做了区分,认......
2024-10-26
第一节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的相关研究一、“蓝色经济”的含义胡家强等认为,蓝色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名词,与传统的海洋经济相比,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他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提出了演进的路径,即海洋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2024-10-26
第一节现代港口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合作的拓展和海上运输方式的进步,港口业自身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总结国内外现代港口业的发展趋势,会对山东省港口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这种民间资本介入港口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的趋势被称为港口产权的多元化和港口运作的民营化。第四代港口则突破了小范围电子数据交换的水平,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