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的相关研究一、“蓝色经济”的含义胡家强等认为,蓝色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名词,与传统的海洋经济相比,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他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提出了演进的路径,即海洋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2024-10-26
第三节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区划概况(23)
根据《蓝区规划》,“规划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六市和滨州的无棣、沾化两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24)本节主要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内各市县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
一、青岛市
青岛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龙头城市。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市总面积为10 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等七区)为1 159平方公里,所辖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等五市为9 495平方公里。青岛市海域面积8 44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5.3平方公里;海岸线711公里,海湾49处;海岛69个。
青岛市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青岛市是世界性区域贸易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国际著名港口城市,享有“中国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等称号。
青岛不仅是山东和沿海地区最大的对外经贸、金融、信息中心,还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目前已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 61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 150.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 158.50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 407.7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6.00亿元。青岛市有一大批知名品牌,如海尔、海信、青啤、圣元、喜盈门、哈德门等,无愧于“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青岛依海立市,靠海兴市。青岛凭借港口、海洋、旅游形成三大特色经济。青岛港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三大港区组成,是欧亚大陆和环太平洋西岸的中转港、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传统工业方面,在机车车辆、造船海工、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橡胶、钢铁、食品酒水、轻工方面已经形成优势;新兴产业方面,在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直升机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动漫创意、软件等方面也已初具规模。
二、东营市
东营市位于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 923平方公里。东营市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东营市海岸线全长350.34公里,约占山东省海岸线的1/9。0米至岸线之间的滩涂面积1 019平方公里,负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 800平方公里。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是同时属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地级市,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
2011年,东营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 676.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 914.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62.3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7:71.6:24.7。东营市以石油产业为核心,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被列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区。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等高端产业不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现代旅游业、高效生态农业等迅速发展,已建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现代渔业示范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等。
三、烟台市
烟台市位于东经119°34′~121°57′,北纬36°16′~38°23′,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市陆域面积13 74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 722.3平方公里。烟台市辖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开发区、高新区、长岛县、昆嵛区和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7个县级市。烟台海域面积11 93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765公里,有500平方米以上近岸岛屿72个,岛屿岸线长206.6公里,面积68.6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较大的有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崆峒岛等,15个岛屿有居民长期居住。
烟台市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内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性港城、商城、旅游城,中国经济20强城市,是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强市。
2011年,烟台市实现生产总值4 906.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1.4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 830.8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 714.52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分别为7.37%、57.69%和34.94%。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3.19亿元。烟台市在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同时,快速扩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汽车、电脑、手机、船舶及海洋工程、葡萄酒、黄金、新型铝材、核电装备、聚氨酯、新型化纤这10个产品集群。烟台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82件,中国名牌产品28个,山东名牌产品200个。
四、潍坊市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纬35°41′~37°26′、东经118°10′~120°01′,南依泰沂山脉,与临沂、日照两市相邻,北濒渤海莱州湾,东与青岛、烟台两市相接,西与东营、淄博两市为邻。全市总面积16 14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0%。潍坊市现辖潍城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以上均为县级市),昌乐县、临朐县4区6市2县,另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海岸线为东南—西北走向,呈弧形曲线状,西起淄脉河口,东到胶莱河口,全长143公里。潍坊市海域面积1 400平方公里,有近1 400平方公里浅海和447平方公里滩涂,其中高涂面积200平方公里。
2011年,潍坊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 541.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 961.4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 221.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55.38:34.48。
潍坊是一个工业大市,工业在山东省排第三位。现已初步开成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农用运输车、服装服饰、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化学纤维、新型建筑材料、医药及保健品、食品饮料、造纸包装十大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涉及原盐、纯碱、柴油机、空用车、程控交换机、氯化聚烯等108大类,5 000多个品种。潍坊还是一个农业大市,是山东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全市已建成了寿光蔬菜、诸城肉鸡、安丘蜜桃、青州食用菌、昌乐西瓜和肉鸡等一大批名优农产品生产基地。
五、威海市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 43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31平方公里。威海市包括国家级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威海进出口加工保税区、国家级威海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翠区、工业新区、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威海北、东、南三面为黄海所环绕,海域面积4 869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78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沿海有大小港湾30多处,1平方公里以上海湾22个,15米以内浅海、滩涂面积300多万亩,岬角20多个。全市共有大小海岛168个,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98个,有居民的岛屿6个。
威海市是全国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和全国综合经济实力50强城市。2011年,威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10.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 139.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0.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8.11∶53.97∶37.92;完成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136.44亿元;全年共实现两税总收入207.33亿元。威海市拥有35个工业行业大类、146个工业行业中类、272个工业行业小类,工业产品达3 000多种,基本形成了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先导,以船舶、汽车及零配件、轻纺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为骨干,竞争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门类齐全的高端产业体系。
六、日照市
日照市地处东经118°35′~119°39′,北纬35°04′~36°02′,位于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南翼。日照东临黄海与日本、与韩国隔海相望,西靠沂蒙山,北连本省的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全市陆域面积5 34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 858平方公里。现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2区2县以及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日照海岸位于黄海中部,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绣针河口,岬湾相连,全长99.6公里,属于比较平直的基岩沙砾质海岸。海岸线上有石臼湾、佛手湾两大天然港湾与日照港、岚山港组成的日照港群。日照共有近海岛礁33个,其中近陆岛屿有桃花岛、出风岛,远有平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组成的“前三岛”。日照浅海水域广阔,有沿海滩涂7.6万亩,10米等深线面积30万亩,20米等深线水域适宜养殖面积100万亩。
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依托港口优势,临港工业快速崛起。以钢铁、能源、机械制造、船舶修造、浆纸、食品加工、粮油加工、木制品加工、石油化工等为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日照特色的临港工业体系,工业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并日益突出,经济结构实现了战略性调整。日照临港工业以“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发展模式。在巩固、改造、提升现有临港工业的基础上,以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为重点,集中培植钢铁及配套产业、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打造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214.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112.0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660.6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441.3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2∶54.4∶36.4;财政总收入510.15亿元。
七、滨州市(25)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西北与河北省隔漳卫新河相望,是山东的北大门。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 600平方公里。滨州海岸线长23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8%;滩涂1 700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的31%;负十五米浅海2 000平方公里,宜盐面积96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第二大海盐生产基地和全国四大渔场之一。沿海滩涂、浅水海域发展水产养殖和制盐业潜力巨大。
滨州是中国棉花生产基地,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油区,还是中外闻名的“中国冬枣之乡”。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拥有未开发土地255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达到1.95亩。自2003年年底开始,滨州实施了以防潮堤为屏障的“北带”开发,新增了63万亩土地。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29种,开发潜力巨大。其中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164亿立方米。海岸线长达240公里,沿海有1 000平方公里的滩涂、广袤的滨海芦苇湿地,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盐化工基地和海水养殖基地。
2011年,滨州市实现生产总值1 817.5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8.07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72.2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7.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80∶53.49∶36.71;财政总收入130.76亿元。
1.无棣县
无棣县位于中国山东省最北部,最东点为老沾化沟入海口(东经118°12′),最西点为无棣镇郎家村(东经117°31′),东西最大横距60公里。最南点为无棣镇郭家村(北纬37°41′),最北点为埕口镇大口河入海口(北纬38°187′),南北最大纵距70公里,面积1 998.12平方公里。无棣县位处渤海西南岸,东连沾化县,西接庆云县,南靠阳信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黄骅市、海兴县为邻。无棣县与国家第二大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枢纽黄骅港隔河相望,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素有“冀鲁枢纽”和“齐燕要塞”之称。无棣县海岸线长102公里,有浅海渔场150万亩,滩涂98万亩,潮间带48万亩,宜渔面积20万亩,宜盐面积653万公亩,已开发盐田356万公亩,原盐年产量达220万吨,是全国大型优质盐生产基地和重点出口盐基地。2011年,无棣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3亿元,实际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33亿元。(www.chuimin.cn)
2.沾化县
沾化县位于东经117°45′~118°21′,北纬37°34′~38°11′,渤海湾南岸,东部由北向南与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为邻,南连滨州市,西南部与阳信县接壤,西部与无棣县毗连。县境东西宽53.75公里,南北长68.99公里,总面积2 214.57平方公里。沾化县拥有海岸线170.5公里,滩涂面积564平方公里,负15米以上浅海面积1 897平方公里。沾化县土地广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2011年,沾化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亿元。
【注释】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提出的意义主要参考《蓝区规划》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内容来自《蓝区规划》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3)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4)文献检索主要是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以“蓝色”作为检索词,检索到文献后,再进行人工识别,描写蓝色海水、蓝色海洋等方面的文学作品剔除,重点关注将蓝色与海洋经济关联起来的文献。
(5)黄祥祺:《略论“蓝色革命”》,《农业现代化研究》1981年第4期。
(6)如丛子明:《“蓝色革命”与水产养殖》,《瞭望》1982年第2期;吴万夫:《蓝色革命———调整食物结构的一条战略途径》,《未来与发展》1988年第6期;杨纪明:《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与蓝色革命》,《现代渔业信息》1989年第10期;刘卓等:《论“蓝色革命”及其对策》,《海洋开发与管理》1990年第2期。
(7)如刘佳、聂晓阳:《耕种海洋──“蓝色农业”令人神往》,《瞭望》2000年第35期;张福绥:《21世纪我国的蓝色农业》,《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第12期;吴树敬:《洞头县加快建设“蓝色农牧场”》,《海洋信息》1994年第Z2期;杨红生:《试论我国“蓝色农业”的第二次飞跃》,《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年第4期。
(8)王诗成:《关于发展我国“二十一世纪海洋蓝色瑰宝工程”的建议》,《现代渔业信息》1995年第11期;王诗成:《关于设立我国“蓝色瑰宝工程”的建议》,《海洋开发与管理》1996年第1期;于宜法:《创建技术经济一体化新机制促进我国蓝色药物产业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陈明义:《发展蓝色产业振兴福建经济》,《求是》1997年第14期。
(9)网虫:《绿色经济与蓝色经济的交响曲──香港21世纪经济展望》,《沿海环境》2000年第3期。
(10)陈振凯,潘宝玉:《中国“蓝色经济”生机勃勃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第10期。
(11)前两种观点参考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12)《“蓝色经济”概念创始人冈特鲍利走进无锡讲科普》,载《硅谷》2012年第4期。
(13)对于“蓝色经济”的解释,在有些综述中认为还有一种观点,即认为蓝色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概念,是传统的海运行业与新近的网络经济相结合而派生出来的一种崭新的经济概念。比如,林强:《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青岛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姜旭朝、张继华、林强:《蓝色经济研究动态》,《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胡加强、陈睿、李蔚:《蓝色经济建设对产业政策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不过,通过笔者对原始文献(《机遇、整合、创新:海运网引领蓝色经济大潮》,《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年第11期)的研究,认为这根本不能算作蓝色经济的一种解释或看法,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说明在蓝色经济发展中海运网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是一回事。
(14)俞明廷:《什么叫蓝色经济》,《时事》2009年第6期。
(15)黄聿诚:《立足海洋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构筑蓝色经济发展新格局》,《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第4期;孟平:《进军“蓝色经济”》,《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第2期。
(16)网虫:《绿色经济与蓝色经济的交响曲──香港21世纪经济展望》,《沿海环境》2000年第3期。
(17)姜大明:《把握机遇,深化合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日报》,2009年8月11日。
(18)侯英民:《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齐鲁渔业》2009年第9期。
(19)《中共山东省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09年6月30日。
(20)姜大明:《把握机遇,深化合作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日报》2009年8月11日。
(21)侯英民:《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齐鲁渔业》2009年第9期。
(22)张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章。
(23)本节是根据各地市政府网站公开发布的本地市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编写而成。
(24)引自《蓝区规划》前言。
(25)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滨州市只有无棣县和沾化县这两个临海县被规划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内。这里以滨州市为主体区来阐述有两个理由:第一,在编制各地市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时,滨州市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以整个滨州市为单位编制的,没有单独针对无棣和沾化两个县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只是强调了无棣和沾化这两个临海县,并作为滨州“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两翼”,其他县区作为联动区也被编制在蓝色经济区规划中;第二,无棣县和沾化县作为县域,数据难以查找,比如,对于获得数据比较及时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无棣县和沾化县最近只能找到2009年的。
有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2)的文章
第一节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区的相关研究一、“蓝色经济”的含义胡家强等认为,蓝色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名词,与传统的海洋经济相比,在内涵与外延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他通过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研究,提出了演进的路径,即海洋规模经济与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2024-10-26
表3—13和表3—14给出了按上市公司上市交易场所分析的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变化率的分布情况。采掘业有1家上市公司,其总收入变化率在50%以上。......
2024-10-26
第一节总体情况根据青岛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和滨州市所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笔者对整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及结构,各地方物价水平。......
2024-10-26
表2—14和图2—10给出了各地市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及其增长率。资料来源:2011年各地市、山东省、全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10-26
第一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批复《蓝区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4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经省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送国家发改委。同时,国务院批准同意把山东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系统表述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思路等与此高度一致。......
2024-10-26
根据这个核心任务,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的具体任务。2011年,各地市的三次产业都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三次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上一节有所概述,本节分别重点概述。......
2024-10-26
第一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发展基础分析2010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过7 000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18%,占全国海洋经济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8%,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海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实现的重要支撑,金融发展同时也是该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截至2010年年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有银行类金融法人机构55家,省级分行51家,二级分行60家。......
2024-10-26
第一节现代港口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合作的拓展和海上运输方式的进步,港口业自身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总结国内外现代港口业的发展趋势,会对山东省港口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这种民间资本介入港口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的趋势被称为港口产权的多元化和港口运作的民营化。第四代港口则突破了小范围电子数据交换的水平,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4-10-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