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世界经济运行的制度安排——国际机构协调本章要点1. GATT的宗旨、基本原则及作用2. WTO的宗旨及运作机制3.国际基金组织的宗旨及主要业务活动4.世界银行集团的宗旨及主要业务活动5.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及主要业务活动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1948年1月临时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24-10-25
第三章 世界经济运行的微观载体——跨国公司
本章要点
1.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是世界经济的纽带。
2.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出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以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种要素,获得长期、稳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达到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
3.跨国公司通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和媒介,出于获得控制权和保持技术转让等方面的考虑,跨国公司常采用直接投资方式。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
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
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跨国公司的形成是资本摆脱国家边界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追求更高收益的结果。跨国公司不是普通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而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的产物。跨国公司也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漫长、复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欧美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虽然仅有130多年的历史,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英国。从1868年第一家跨国公司的诞生至今,跨国公司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早期发展、初步发展、低谷、高速发展、群雄并起这五个时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获得了很大发展,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跨国公司对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跨国公司的早期发展期
跨国公司的原始形态出现于19世纪中叶以前。从15世纪起,旨在发现新大陆的海上探险活动逐渐活跃起来,这些活动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扩张,揭开了跨国生产经营的序幕。16世纪和17世纪,交通运输工具有了较大改善,跨国商贸活动的范围扩大,不同国家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由不规范的个人关系转变成更多依赖于正式的商业文件。在这一时期,对外直接投资大体有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国际贸易活动,二是加强海外殖民统治和土地开发。然而,与商品贸易相比,直接对外投资显得微不足道,只有英国和法国有少量对外直接投资。工业革命明显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从促进贸易为主转向更多地为国内工业发展寻找原材料和矿产资源。同时,工业革命导致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细化,加强技术进步、货币资本和管理技能在社会化大生长中的作用。这一切为跨国公司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孕育了跨国公司。17世纪初,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盛行,开展经常性的稳定的跨国商业贸易成为可能。随着西欧商业资本开始向海外发展,国际贸易中产生了垄断现象。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英国殖民主义者把垄断国际贸易作为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随后的200多年间,出现了一批类似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贸易公司。这些贸易公司虽然在本质上仍属于贸易公司,但已经具备跨国经营的特点,可以看作是跨国公司的雏形。
随着欧美主要国家产业革命的完成和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产量和销售量,增加利润,开始在海外的原材料供应地和目标市场设立生产性机构。同时,发达国家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出现大量的剩余资本,为了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剩余资本开始流向海外,形成早期的跨国公司。所以,早期的跨国公司是以资本输出为其主要海外经济扩张方式。
(二)跨国公司的初步发展期
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当属德国的拜耳化学公司和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1863年,拜耳化学公司在科隆建立了子公司,并于1865年购买了美国的奔胺工厂的股份,后将其吞并为自己的分厂,成为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专门生产家用缝纫机,产品适销对路,并很快畅销欧洲市场。为了满足国外市场对产品的需要,同时为了防止欧洲一些厂商仿造,胜家公司于1868年在苏格兰的格兰斯设立工厂,开始在当地进行生产。继这两家公司之后,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爱迪生电气公司,瑞士的雀巢公司等,都纷纷在国外设立分厂或分公司,开始国内工厂与国外工厂同时生产和销售。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的跨国公司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垄断企业迅速发展的热潮下出现较大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13年,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中,英国已达140家,欧洲大陆国家达175家,美国达118家。
跨国公司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跨国公司母公司局限在西欧、美国等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强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第二,跨国公司的贸易投资主要是间接投资。第三,跨国公司的扩展方向大多数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其他落后的国家。第四,跨国公司主要为宗主国向殖民地落后国家输出工业品,并从殖民地落后国家输入初级产品。
(三)跨国公司的低谷期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国公司的发展相对缓慢,进入了低谷期。从整体来看,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增幅不大,间接投资也停滞不前,虽然对外直接投资绝对额从1914年的143亿美元增至1938年的263.5亿美元,但增长速度已低于战前。从国与国的比较来看,英国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而美国的发展相对很快。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新的生产领域,使跨国公司的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投资部门增多。
(四)跨国公司的高度发展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美国等极少数国家的跨国公司有所发展外,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基本处于停滞不前或倒退状态。但战后,跨国公司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统计,到1968年,世界跨国公司共有约7 300家,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约2.73万家,到1990年,跨国公司增加到约3.5万家,其国外分支机构增至15万家(见表3-1)。这一阶段,跨国公司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在经营规模和方式、投资区域和领域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投资区域上,跨国公司的分布更加广泛,从战前主要投资于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其足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占了很大比重,并且形成了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格局;在投资领域上,由原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转向制造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由传统工业转向新兴工业;在经营方式上,由单一经营转变为多样化经营。此外,这一阶段,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其他国家也开始尝试着走出国门,由国际直接投资的单纯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可以在国外开办企业的跨国投资者。
表3-1 世界跨国公司数量变化 (单位:万家)
资料来源:UNCTAD.世界投资报告.相关年份
(五)跨国公司的群雄并起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出现了美、日、英、法、德、发展中国家等群雄并起。相互竞争、快速发展的格局,使跨国公司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第一,跨国公司的规模和跨国程度不断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国际生产和经营的方方面面,这种态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更加强烈。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显示,1990年全球有跨国公司3.5万家,子公司15万家,国际直接投资2 430亿美元。2000年,全球跨国公司猛增到6.3万家,海外分支机构达82万家,国际直接投资1.27万亿美元。仅仅10年中,三组数字分别增长了80%、4.47倍和4.23倍,这是跨国公司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跨国公司进行大规模资本扩张的同时,还将其触角延伸到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各个角落,成为集生产、贸易与金融活动和科学研究于一身的经济体。目前跨国公司的投资额已经占到国际投资总额的90%,控制了世界生产的40%,世界贸易的60%~70%,国际技术贸易的70%和研究开发项目的80%~90%。
第二,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区格局发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投资的区域分布仍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为主,但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随着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等区域经济体的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偏好明显表现为“区域投资偏好”,发达国家之间的投资由美、日、欧共体的小三角向美、日、欧盟的大三角拓展。二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
第三,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由于与新建投资相比,跨国并购方式具有迅速打进国外市场,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渠道,获得目标公司的市场份额,降低成本,迅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区位资产组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多重优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出现了新的高潮,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国际生产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都有16 000多家企业被并购,跨国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比重由1987年的52%上升到2001年的80%以上。
第四,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发展模式。随者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在发达国家的生产和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经济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的速度加快。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保持在高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为此,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了较大发展。许多跨国公司以缔结联盟的形式来保持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如美国波音公司与日本三菱结成联盟,共同开发波音767宽体民用喷气客机;摩托罗拉与东芝联合制造微处理器。据统计,在世界150多家大型跨国公司中,以不同形式结成战略联盟的企业占了高达90%的比重。
第五,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迅速成长。长期以来,跨国公司及其直接投资几乎全部来自发达国家,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虽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还是在实力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均相差甚远,但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潜力已初步显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新型的跨国企业不断崛起,并逐渐成为区域内投资的主要力量。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跨国公司有963家,拥有子公司1 964家①。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增加的同时,其跨国公司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在1999年世界排名最前的100家跨国公司中,3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首次榜上有名。它们是中国香港和记黄埔、委内瑞拉石油公司和墨西哥水泥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中,又以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表现尤佳。在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按国外资产额排序的发展中国家前5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有35家,其境外总资产占了该50家跨国公司的约2/3②。2003年亚
①林康.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8.71
②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2.125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65. 56%①。
第二节 当代跨国公司的运行模式
一、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及其调整
所谓全球战略,是指企业从全球角度出发,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以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种要素,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达到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实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在最具有区位优势的国家建立子公司之间的产品生产、市场销售、新产品研制、财务管理、经营体制等,进行统一决策和统筹安排。在全球战略中,跨国公司从全球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以公司整体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实现为着眼点,而不是以某子公司的局部利益和一时得失为重,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和长远的利益,必要时甚至会牺牲某个子公司的局部利益。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根据国际分工原则,将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研究开发等生产与流通环节设在最具区位优势的地方,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要素资源和经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二是将最高决策权力集中于总公司,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总公司对整个公司的投资计划、生产安排、价格制定、市场营销、利润分配、人员调动、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进行统一决策和运筹规划,遍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则根据总公司的全球战略制定自己的经营计划和实施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一)由简单一体化战略向复合一体化战略转变
简单一体化战略是指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高度服从母公司的经营战略,母公司的经营战略对子公司具有“硬约束”,以保持整个国际企业行动上的“一体化”。子公司一些关键的经营决策活动和一些重要的管理职能必须依赖母公司,同时母公司总体价值的实现也要依赖各子公司。随着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具有了随时将生产或供应转移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协调更多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的能力。这是跨国公司开始超越简单一体化的经营战略阶段而转向复合一体化战略。复合一体化战略是指母公司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协调更多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这种协调更多地采用“软约束”的办法,即
①美国商报.第1卷,第119期给子公司以较大的自由度。母公司将子公司的活动视为实现其总体价值的潜在组成部分,而不是直接组成部分,在集团内部负责的利益格局中寻求几个主要目标的一体化。在复合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在任何地方运营的任何一个子公司都不仅可以独立对其母公司行使职能,而且可以独立对其他子公司进行经营活动。因而,复合一体化战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合理分工,使其能够从全球总体利益出发,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佳投资组合,获得全球经济规模和更高程度的专业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国际贸易的内部化。
(二)由高度集中向职能分散化转变
随着跨国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子公司与分支机构日益增多,出现了总公司集中管理与子公司分散经营的矛盾,为了减少这种矛盾,更好地发挥子公司的作用,跨国公司对其经营战略进行调整,由过去的高度集权化转向管理职能的分散化和专业化。即在总公司的统一决策下,把一部分权限下放给分支机构。如日本电器公司在新加坡设立的职能总部,专门负责管理公司设在东盟国家中所有分支机构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而丰田公司在新加坡的子公司则负责管理协调除日本外的亚洲国家的各分公司之间的汽车零件交易。
(三)由金字塔式的组织管理结构向网络化结构转变
全球战略要求母、子公司之间紧密联系,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已经无法适应分支机构不断扩充、经营活动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为了有效地避免决策反映体系的失灵,多层次的网络组织管理结构应运而生。在这种结构中,既有跨国公司内部各个子公司之间互相连接的内部网络,也有跨国公司相互之间进行合作而构成的外部网络。高效运转的网络化结构,保持了跨国公司的迅速灵敏和灵活的反映机制和决策机制,保证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一)所有权策略
所有权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拥有海外子公司所有权程度方面做出的选择,它关系到企业的控制权、利益分配、经营风险等重大问题,因此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核心。
跨国公司的所有权策略可以分为股权参与和非股权参与两大类。
股权参与策略是指母公司以在国外子公司中占有全部或部分股权份额的形式控制国外子公司的策略。按照母公司对国外子公司股权的占有程度,股权参与可以分为全部股权参与和部分股权参与。前者指母公司拥有其国外子公司的全部服权,如外商独资企业;后者指母公司拥有国外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如中外合资企业。利用股权参与策略,跨国公司可以更容易地通过控制全部或多数股权,对子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同东道国之间在经营决策、利润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从而更好地贯彻母公司的意图和决策,获取最大利润。
非股权参与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东道国企业在技术授权、合作营销、工程承包、共同研发等方面合作的方式获取利益。非股权参与的主要形式有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承包合同等。非股权参与虽然与股权占有无关,表面上看也很难直接控制没有股份的企业,但跨国公司仍然能够通过其掌握的先进技术、经营管理和销售渠道等在某些方面获取实际控制权,从而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它是一种既可以减少跨国公司承担的风险,又可以发挥其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特长的一种较为灵活的策略。
(二)产品策略
跨国公司以世界市场为角逐目标,在全球战略的总体格局下,其经营策略也必须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以保证其全球战略的顺利实施。跨国公司的产品策略并非统一的模式,而是根据国际市场状况和竞争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跨国公司的产品策略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从产品经营的范围和领域划分,跨国公司的产品策略可以归纳为产品专业化策略和多样化策略。(www.chuimin.cn)
产品专业化策略是指企业只生产一两种或几种性质相似的产品,不涉足跨行业产品生产的策略。由于这种策略的实施生产技术比较单一,经营管理比较简单,市场开始也相对容易,因此在跨国公司发展初期被普遍采用。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跨国公司规模的扩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跨国公司生产和经营多种产品,甚至是与同本行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跨行业产品。这种产品策略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不同市场的需要推出不同的产品,可以在不同产品、不同项目之间取长补短,在资金运转上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同时谋取更多的利润。如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不仅经营电讯器材,而且涉入经营化纤、食品、航天、广播、出版、银行、保险等多种行业和服务领域。
(三)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跨国公司的一项重要经营策略,也是其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法宝。跨国公司在其内部各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实行“转移价格”策略,也称为划拨价格策略。
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进行商品、劳务和技术贸易时相互约定的价格。这种价格是根据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需要而人为地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制约。具体目的和做法有:一是利用各国税赋差异逃避税收。当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税赋较高时,母公司就抬高供给子公司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或子公司降低对母公司的销售价格,使子公司生产成本上升,利润降低,从而达到将公司利润由高税区转到低税区,减少所得税的目的。二是利用各国利率的差异调拨资金。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将在低利率国家筹集到的资金转移给高利率国家的子公司。三是转移资金。如果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利润汇出有限制,跨国公司便以高价向子公司出售原材料或零部件,而以低价购买该子公司的返还产品,通过转移价格将利润调回母国。四是增强子公司竞争力。即通过降低供给子公司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五是减少汇率波动风险。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及时将货币贬值地区子公司的利润或现金转移出去,同时设法在货币坚挺的子公司所在国扩大资金量。
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策略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评估各利润中心的经营状况,调动各单位的经营积极性,从而有利于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东道国的利益。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都作出严格规定,要求跨国公司在制定转移价格时遵守公平交易的原则,使转移价格符合市场价格。
(四)技术领先策略
当代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实际上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竞争。谁拥有新技术,谁就能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不断推出个性化的新产品,从而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胜。因此,跨国公司往往把新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策略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跨国公司技术领先策略(即研究与开发)主要内容包括:
1.投入巨额资金开发新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投资大幅度增加,以保持其在一定时期内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达到其技术上的垄断目的。仅以美国为例,其跨国公司对外研发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是国内研发投资增长速度的3倍[1]。
2.采取措施控制和垄断新技术
为了垄断新技术,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跨国公司对研究成果是否转让、转让程度、转让方式等进行统一决策。此外,跨国公司往往把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设在母公司所在的投资国,在东道国进行适应东道国市场和消费习惯的新产品适用性研究。由此母公司牢牢控制着新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传播与使用,而对于东道国来讲,无论是通过跨国公司转让得到的技术,还是通过跨国公司所设研发机构得到的技术,大多不可能是最前沿的核心技术。
第三节 跨国公司与全球化经济的关系
环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化,经济全球化竞争给世界各国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微观载体——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从历史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几个阶段。目前所谓的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正是国际垄断资本阶段。简单说来,经济全球化正是以资本自由为目的的全球化,而跨国公司是私营资本有史以来发展的最大规模和最高级的形式。经济全球化内在的实质是资本的国际化,正是资本国际化才推动并造就了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生产全球化
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首要特征,主要是由跨国公司的发展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简单说来,跨国公司具有以下优势:
(1)高效率的情报搜集系统。跨国公司通过它在全球的机构、代表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新发生的情况、问题和商机。
(2)跨国公司具有资本和技术的雄厚实力,以及很高的管理技巧。资金来源与人力管理皆可在公司内自主解决。
(3)跨国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比当地公司强。由于跨国公司有很大的规模,财务能力强,以及它可能在世界其他地方碰到过这种风险,因而它具有抵御风险的实力和经验。很多大的跨国公司都有内部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和办法。
(4)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实力开发新技术,并在其体系内全面应用新技术。母公司往往向新建立的子公司输入新技术。
(5)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承担者。跨国公司是原材料、部件、制成品的主要国际转移者,这些商品或部件在公司的许多分支机构中生产出来,跨国公司可以将其认为合适的国家或地区都变成它的产品生产基地,并追求最低的单位成本,以赚取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利润。跨国公司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国际性运营得到最大收益。它追求的是自身和股东的利益,而不是所在国家的利益。
(6)跨国公司的品牌意识强,纷纷追求国际品牌霸权。如1998年,“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高达838.45亿美元,“IBM”为437.8亿美元,“微软”达566.54亿美元。
跨国公司带来的生产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过去“世界经济”的结构是以贸易为纽带,通过世界市场把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而跨国公司改变了这种经济结构,它以外国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以母公司为司令部,把全公司的生产撒向世界各地,分散在各国的子公司所进行的生产、零部件调配、部件总成和最终产品的组装,都由母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调动。因而,在生产领域出现了全球化的现象。目前,世界上500家公司控制着33%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十多家大公司不久将控制全球整个食品生产行业。世界上有7 500多万人就职于外资公司,例如,美国境外至少有2 5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仅发展中国家就有1 200万人在为美国公司工作。如今各国经济不再仅仅是世界市场的贸易联结,而是直接通过生产而联系在一起了。生产全球化是跨国公司发展带来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变化,世界经济结构由此而发生了改变。
二、贸易自由化
跨国公司不仅发展了全球生产,而且改变了国际贸易。传统的“常规贸易”发生了改变。
(一)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
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给予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支配地位,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转移、商品流通和资本流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的产值超过了传统的常规贸易值。国际贸易中大量的是跨国公司的原料和零部件的运输,而且交易是发生在跨国公司的不同分支或是在同盟公司之间。所谓“同盟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之间有战略同盟协议,约定它们在欧洲的子公司相互交换零部件和部件总成等。
目前,国际贸易是三分天下,即: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内部进行,三分之一是在跨国公司之间进行,三分之一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换言之,与跨国公司有关的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之多。目前世界上500家大跨国公司控制着75%的全球贸易。
(二)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在为跨国公司的发展铺平道路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过去20年里,国际贸易增长了近20倍。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市场的开放,刺激了一些小国或地区的经济急剧增长,最典型的是东南亚国家。国际贸易增长也刺激了国家竞争力的调整,大国也和小国一样面临着强大压力。如美国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竞争力下降,迫使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并在90年代恢复了它的国际竞争力。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贸易自由化还将进一步发展,在WTO规则之下,一切加入该组织的成员国,都要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
三、服务业全球化和“空间最小化”
全球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同时要求要有先进的服务业。先进的服务业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服务业主要涉及银行、电讯、数据信息、保险、交通运输和大量的专业、商业、科学服务。服务业的绝大部分都是以知识为基础,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靠不同的人力资本推动。
服务业的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使“空间最小化”,追求“无空间”世界。交通运输、电讯、银行、数据信息的发展都体现了这一追求。喷气式飞机的全球航行、卫星电缆电话通讯,特别是因特网的使用,使得地球变小了,成为了“地球村”。因特网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影响着各国的地方工业、就业和居住质量。信息化增加了生产和消费的计划性,无库存管理业已在美国的工厂和商店得到普遍应用,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相对有所弱化,美国的经济周期波动有所减少。
四、民族国家力量被削弱,国际组织力量在加强
跨国公司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各个国家的经济主权。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家们担心,当前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大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政策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全球化也使各国政府不同的经济政策受到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在加强:资本是完全流动的,专业的和有技术的劳动力是部分流动的。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贸易和移民,以及在各国之间频繁地转移资金和劳动力,要求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向着趋同化方向发展。可以说,全球化削弱了各国政府管理国际贸易的作用。
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重要性的增加,使管理世界经济的决策主体出现了转移:一是从国家政府向私营部门的跨国公司转移;二是从单个国家向跨国的国际性机构转移。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生产和经营,要求贸易和投资体制的开放;要求全球度量衡的统一;要求对全球交通和通讯网络,如航空、电讯、海缆等加强管理,以避免过度拥挤或造成灾难;要求对资源、环境如大气、海洋进行管理,以及对跨国污染如酸雨、海洋污染进行控制,等等;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等。适应这些要求,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就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这些机构中,有些是自律的,如债券市场有国际债券市场联合会,工业标准有国际标准组织等;有些是国家和私营部门共同参加的,如国际电讯联合会;有些是政府组成的,如WTO;有些则是条约限制,如南极条约等。一句话,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超国家机构越来越重要。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跨国公司的形成与发展、跨国公司的运营方式,以及跨国公司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早期发展期、初步发展期、低谷期、高度发展期、群雄并起期。跨国公司的运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及其调整;二是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跨国公司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愈来愈重要,通过生产、贸易、服务等方面实现全球化经济。
关键术语
跨国公司 外国直接投资 要素流动
思考练习题
1.请简述跨国公司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时期。
2.简述公司的全球战略及调整策略。
3.试结合实例说明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4.简述跨国公司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
【注释】
[1]刘方旭.入世后科技全球化的冲击及中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2(7)
有关世界经济的文章
第五章世界经济运行的制度安排——国际机构协调本章要点1. GATT的宗旨、基本原则及作用2. WTO的宗旨及运作机制3.国际基金组织的宗旨及主要业务活动4.世界银行集团的宗旨及主要业务活动5.亚洲开发银行的宗旨及主要业务活动第一节世界贸易组织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1948年1月临时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024-10-25
关于微观反腐若干问题的思考林梓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摸索,现对微观反腐在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和思考,以求抛砖引玉。......
2023-11-28
它不是各国经济的简单数量合成。世界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的产物。(二)资本国际化时期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因此,在统一的世界市场里,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遏制的世界经济体系。......
2024-10-25
等宽双侧载体 如图5-31所示,等宽双侧载体一般用于材料较薄,而步距定位精度和制件精度要求较高的多工位级进模冲压。在载体两侧的对称位置可冲出导正销孔,在模具相应的位置设导正销,以提高定位精度。图5-34 中间载体a)对称性制件 b)将非对称制件变为对称排样图5-37 提高送料精度的载体a)履带式送料载体 b)增加导正销孔载体......
2023-06-26
台阶与坡道主要包含以下特征:水平向与垂直向的交通联系;对环境及建筑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场所的提供;充满期待与偶遇。水平向与垂直向的交通联系 台阶和坡道是建筑内人行竖向流线的载体,提供给使用者从一个建筑水平面到达另外一个水平面的路径。场所的提供 当代建筑中的台阶与坡道是建筑的过渡空间,室内外空间和场所形式都可以是台阶或者坡道。......
2023-08-24
其他房屋和构筑物可按1.5.3条规定体型系数的1.25倍取值。表1.5-3 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局部体型系数(续)4.计算非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构件风荷载时,局部体型系数μsl可按构件的从属面积折减,折减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当从属面积不大于1m2时,折减系数取1.0。......
2023-08-28
这样,即使光伏电池的结温升高使得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减少,系统仍能运行在当前工况下的最佳状态。一般的光伏电池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如图3-6所示。对于温差比较大的地区,温度的变化对光伏阵列的输出有较大影响,如果仍采用CVT控制策略,就只能通过降低系统的效率来保证其稳定性。......
2023-06-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