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老区改造:开发与保护的挑战

老区改造:开发与保护的挑战

【摘要】:大栅栏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于2015年5月入围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北京城市发展史的活教材”,其居民构成、商业活动和街巷格局风貌,都有珍贵意义。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前门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传统文化让位于现代商业的现象,在各地屡见不鲜。在阮仪三看来,凝结了许多传统文化内涵的北京老字号,是前门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历了名为“推陈出新,改善民生”的大拆,和“唯GDP论,商业先行”指导下的大建,古老街巷正在飞速消失,弥漫着“刺鼻”商业味道的仿古建筑还在不断出现。我们从北向南挑选了一些个例,借此观察30年来,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之路中,有哪些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却被人们漠视和忽略。

撰文/刘荣(本刊记者)摄影/徐宇峰

● 弥漫着“刺鼻”商业味道的仿古建筑。

4月13日,北京。大栅栏街道石头社区的居民聚集在老街坊乐园,参加《大栅栏石头社区故事汇——讲述老百姓的故事》新书发布会。这是一本以社区为单位的民间口述史,讲述了京城胡同变迁史,记录百姓身边的故事。

大栅栏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于2015年5月入围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北京城市发展史的活教材”,其居民构成、商业活动和街巷格局风貌,都有珍贵意义。

作为历史名城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浓缩了城市最最精华的部分。相比“千城一面”、几乎毫无辨识度的现代化新区,也只有在历史街区,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找到城市久违的特色文化与生活传统。因此,保护历史街区,相当于“把根留住”。

中国正式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1986年。2002年,国家相关法律中首次出现了“历史文化名街”的说法。历史街区广泛存在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之中,在《文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处于同一保护体系的不同层级。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条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遍及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回顾30年来的保护探索。无数经验和教训之下,历史文化街区历尽劫波。经历了名为“推陈出新,改善民生”的大拆,和“唯GDP论,商业先行”指导下的大建,古老街巷正在飞速消失,弥漫着“刺鼻”商业味道的仿古建筑还在不断出现。这些城市中古老而又新鲜的街巷肌理,始终绕不过“如何保护,怎样开发”的博弈。

面对这一常说常新的话题,我们从北向南挑选了一些个例,借此观察30年来,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之路中,有哪些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却被人们漠视和忽略。

果:定位不明,冲淡文化特色

因:“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漠视传统

例:前门大街

北京第二汽修厂退休的孟师傅,早年住天坛,爱去前门遛鸟买菜,赶上大日子,还要给老母亲做一身瑞蚨祥。而这七年,他一步没去过前门,因为“懒得去看不中不洋的门脸”。

今日的前门大街,老字号全聚德和东风标致相邻,庆丰包子铺和ZARA比肩,来自日本的低端小商品品牌哎呀呀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游客虽多,商铺的购买力却不见提高,三成以上的店铺隔两年去看,已然换了面目。

40年前,前门还不是这样。1950年代出生的摄影爱好者么洪师傅,至今保存着一张自己在1970年代拍摄的黑白照片:街后是城墙,城墙下走运河,照片前景,商贩卖的是老北京小吃豌豆苗和驴打滚,大北照相馆就在前门大街的一角立着。照片里的前门,依稀有“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格局。

又过了十几年,外出插队的么洪师傅回京,进入邮电局工作。这时候城墙已经没了,前门由繁华的商业中心,沦为距天安门和中南海最近的“城中巨村”,人口高度集中,每平方公里一度达到4.38万人。这显然与么洪记忆中的前门相差甚远,也不是老北京人心中的前门。

前门修缮整治工程,自2001年北京申奥后成功酝酿,2003年冬出台计划,于2005年正式启动。然而,其中改造的重中之重——前门大街,一度广为老北京人诟病,改造和发展定位屡屡变化。2008年的定位是“世界名牌的聚集地”,LV、Prada等品牌却纷纷“爽约”。2013年思路转型为“文化体验式消费”,星巴克哈根达斯等国际文化品牌入驻,而老字号中国银行和亨得利却离开了这里。去年,这里再一次被定位为“非遗博览园”,铜雕、景泰蓝、苏绣等,来自国内外的200余项非遗项目明年底前将集中落户……

定位的波折,与招商单位的一再变化直接相关。2003年,首个入驻前门地区的,是当时的崇文区政府成立的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潘石屹的SOHO中国入驻,接下来又陆续出现了北京盈石、兴隆公司等合资公司。去年7月底,北京天街集团与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合资成立了北京东方华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非遗博览园。

住建部城市规划研究院的资深规划师高亮向《世界遗产地理》表示,今日的商业符号过于时代化,原本的老店铺进驻了大量连锁品牌的洋商品,失去了老北京传统商街的特色。而在过去,前门集中了老北京餐饮、特色商业、梨园、会馆和胡同文化。

前门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传统文化让位于现代商业的现象,在各地屡见不鲜。著名古建保护专家阮仪三则调侃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他说:“原本应由政府抓牢的主动权,旁落在资本手中,在逐利和快速消费的商业趋势下,导致当地特色文化的传承在改造中被极大漠视。而且,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至今没有改观”。

在阮仪三看来,凝结了许多传统文化内涵的北京老字号,是前门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了商品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无形资产,依附在百年建筑上,才形成真正的前门风貌。游客来前门是为了体验老北京市井文化。几百年内大大小小的老字号都是前门的一部分,感受古老建筑的内容、特色和传统商业街形成的氛围,缺一不可。支撑阮仪三判断的明显案例,是2008年前门大街顺利开街,引发老北京人购买欲的,还是天信百货、京华琴行、大明眼镜和兴龙马珠宝等一系列北京老字号品牌。

“只保留几个全聚德,其他的赶出去,拆掉,失去了商街的整体氛围,再让麦当劳进驻老房子,这还算什么京派商业街?”阮仪三表示,“假洋鬼子”的做法最要不得。比如说,坐拥740年历史的南锣鼓巷则是一个反面教材。因为过于浓郁的、“千城一面”的商业味道,冲淡了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原味,和什刹海一道,落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1928年的瑞蚨祥。

依然保留当年原貌的百年老店。

翻修一新的前门“大栅栏”。

前门大街上的雕塑。

果:破坏性开发

因:大拆大建,重视拆房率

例:苏州桃花坞(www.chuimin.cn)

沿着人民路,从北寺塔西面的巷子进入一大片仿古建筑群的桃花坞,可见昆曲讲习所的旧址。上世纪90年代,著名建筑规划师宋微建的工作室就设在所里。

老苏州人眼里的桃花坞,是个人杰地灵之所,位于苏州老城“阊门”内,集聚了商家作坊和传统民宅。吴门画派的主将之一唐伯虎,在这里留有“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的名句,与天津杨柳青齐名的桃花坞年画,也出自这里。

在2010年的城市规划中,苏州市委、市政府拟定桃花坞地区保护范围,东西中市以北、平四路以南、护城河以东、人民路以西,该地区可以说是苏州古城区内最具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之一。桃花坞原本很可能和苏州平江路与山塘街一样,列入住建部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但在2012年,这里经历过一次饱受争议、惊心动魄的拆迁,使这一切变了模样。

当年5月1日,已经在上海创业多年的宋微建,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突然看到刚搭建好的一堂清代的木质屋架和尚未搭建的完整的、据说是明代的木质屋架,它们都是取自桃花坞“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

这个旨在“改善民居,恢复古城风貌”的工程计划拆掉半个桃花坞。他惊呆了,接下来数月,苏州民间人士奔走相告,“救救桃花坞”的发起人之一,就是宋微建。然而,宋代就存在的“阊门西街”还是沦为一片废墟,清代同治年间的老房子被推倒,老居民被迫迁走,为了给唐寅故里扩容腾出地方。在历史街区外缘的法定控制地带,竟然建了个大型停车场。“历史风貌完全被破坏。” 在宋微建眼中,今天看似粉墙黛瓦、齐整规制的桃花坞,已丧失灵魂、不复古雅。

彼时,负责拆建的桃花坞发展建设公司总经理曹勤良却认为,唐寅故里号称有个双荷花池,目前只剩一个死水潭,恢复双荷花池才是恢复历史风貌。当时的苏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潘国英则干脆对媒体表示,一些老房子虽然建得较早,可是不断翻建改建,若以建筑特征建筑构件比较完整为标准,文物价值就没那么大了。

“这是一个行政干预专业导致的悲剧。”宋微建告诉本刊记者,彼时,相关部门对于历史风貌的曲解和漠视,让他感到非常悲观。在他看来,桃花坞片区已经列入了法定保护范围,除了列入“432文化遗存”的保护建筑,还有不少明清和民国古建筑。街区的密度和格局,都是历经千百年而形成的。完整的历史风貌,就是对已经形成的不同年代的历史遗迹都进行保护,而不是只保护特定年代的遗迹。而大拆大建的发生,就是破坏性开发,违反《文物保护法》。

只是,从土地的指标来看,桃花坞的拆房率,和拆后重建的资本引入,无疑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财富。“救救桃花坞”失败了,改造工程一期结束时,桃花坞被拆除重建了一半。

2015年,已经是苏州某中型地产公司副总的江文友偶尔经过桃花坞,中文系出身,昔日崇尚唐伯虎的他十分失望。他说:“改成了一个叫桃坞郡府的仿古中式独栋别墅群,不伦不类的。虽然我也是做地产出身,可是这种历史文化街区,能不拆就别拆,造孽。”

同感于此的宋微建,在此前两年,已经主持修复了苏州山塘街的一部分(山塘街与桃花坞隔河相望)。他非常感慨,发誓不要让桃花坞悲剧重演,“在历史街区内,能拆除的只有违章建筑。可以新建的是煤气站,厕所,消防站等基础设施。其他的,都需要保护起来。”

但对桃花坞历史文化区的未来,宋微建并不乐观,桃花坞的遭遇正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前不久他刚从重庆磁器口历史街区回来,很多老建筑开发完全过度。老街区内原有的格局内,十家店的容量,可能要变成一百家店。他说:“这种开发,原有格局肯定要被破坏,谈何保护?”

● 宋微建在两年主持修复的苏州山塘街的一部分 。供图/全景图片

果:假古董,仿古一条街

因:过度修缮

例:济南芙蓉街

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济南芙蓉街十分热闹。300多米的街巷,从2日上午11点开始,为了缓解拥堵,以芙蓉街南口为出口,需要实施单向步行措施。游人之多,可见一斑。

已经在北京广播系统工作多年的记者小麦,家住趵突泉。小时候,她就读的大明湖小学,就在芙蓉街的南头,学校以前在太庙里,旁边是一个叫百花洲的小池子。

虽然大明湖边的围墙拆了一半,但是小麦的印象里,老街还是窄窄的,只是不那么泥泞了。芙蓉街原来也都是商铺,前店后厂,街前门脸开店,后面就是自家的院子。当时还有同学住在院子里,小麦去他家看笼子里养的小动物,可能下一顿就上了客人的餐桌。

芙蓉街有史可考的历史上溯到金、元时期。而芙蓉街-百花洲街区,指的是芙蓉街、府学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曲水亭街等区域,这一带全是青石板老胡同,街巷纵横,泉水绕流。关帝庙和辛式公馆古色古香,曲水亭街展现了泉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特色,王府池子周边有原生态的张家大院,依稀可见一百年前的老济南。

然而,在2600年建城史的济南市,早在金、元时期就有史可载的芙蓉街,却与首批全国历史文化街区失之交臂,不仅如此,身为孔子故里的文化大省,山东居然无一入选。2014年7月,济南市将芙蓉街—百花洲街区、将军庙街区、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洪家楼街区等四条街区进行申报。为何芙蓉街申报失败了?

几年前,济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曾有一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项目,他们发现,原本多种商铺并存的芙蓉老街,变成了毫无特色的小吃一条街。土家饼,四川麻辣烫等外来美食抢占了本地特色小吃的空间,周边的泉水被污染,卫生环境脏乱差。2016年,记者调查济南“丐帮”分布,芙蓉街竟是最大“聚点”。“现在看上去就是个短一点的南锣鼓巷,没那么多文艺小店,小吃质量也良莠不齐。”小麦如此评价自己的出生地。

阮仪三则单刀直入地指出,一度让芙蓉街丧失济南特色的,更在于传统建筑的拆除与旧建筑肤浅地穿衣戴帽式改造。在芙蓉街改造的早期,本地报刊批评其“修门面”,几天内拆除木石结构的老房子,然后修起两层三层钢筋水泥混凝土的仿古小楼……而仿古建筑的整体色彩,与古城传统的“青砖黛瓦”基础色调格格不入。

“这种修得太好,太过头的,掩盖历史建筑岁月痕迹的修缮和粉刷,我们叫做过度修缮。把原材料,原工艺拆掉,丢掉,用现代材料修了一个想象中的仿古建筑,这叫做假古董。”阮仪三说。

宋微建则分享了苏州城墙的故事。去年,全国各地遭遇了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的大水。南京的城墙突然出现了龙头吐水,老百姓慌得要死,专家却出来肯定古人智慧,原来这是防涝的排水系统工程。一个月内,苏州的城墙塌了,一面城墙复建于大拆大建之风初兴的80年代。他感慨地说:“完全没有按照当时的规划和工艺重建,用水泥和泥巴修起来的,还少掉了引水系统。”这种自作主张的修缮,显然是不可取的。

不仅是苏州城墙,去年,苏州在护城河边重建了相门城楼,城楼的复建完全按照想象的城门复建,用的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而且城墙不在原址。“修得太新了。”一位苏州民间的文物保护“斗士”程建中,向笔者提及这座城门直摇头,“我们怀念的是老青砖修建的,长满青苔的老城门,破旧的痕迹都是苏州千年的文化气息。”

如今,鹅卵石路铺上了水泥,原本坐落在马路边用于防御功能的城门放到了河边。程建中说:“早就脱离了特定的历史环境和风貌,和城市的历史记忆又有什么关系?”

仿古建筑的整体色彩,与古城传统的“青砖黛瓦”基础色调格格不入。供图/全景图片

原本多种商铺并存的芙蓉老街,变成了毫无特色的小吃一条街。供图/全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