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陕西医药工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陕西医药工业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摘要】:但陕西医药工业随着各项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落实,并在中央、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从全省医药工业主要企业生产情况来看,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

十二、医药工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陕西医药工业随着各项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落实,并在中央、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发展概况

1.生产经营状况

2009年,陕西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6.95亿元,同比增长2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07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年化学药品产量5458.49吨,同比增长22.8%;中成药产量57304.19吨,同比增长220.3%。实现利润16.64亿元,同比增长59.23%;实现税金16.28亿元,同比增长70.65%。

从全省医药工业主要企业生产情况来看,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西安杨森全年完成产值47.49亿元,同比增长10.6%,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利君集团全年完成产值18.04亿元,同比增长5.95%,增速减缓;咸阳步长全年完成产值12.85亿元,同比增长31.35%,增速加快明显。金花集团、香菊药业、京西双鹤、郝其军制药、仁仁药业及汉王药业全年产值大幅度增加,分别增长192.13%、165.96%、55.59%、88.64%、462.17%、68.74%。但也有少数企业由于资产结构发生变化,产能持续下滑。

2.企业资产

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资产合计182.22亿元,同比增长8.48%;负债合计92.89亿元,同比增长12.54%;负债率50.98%,比2008年增长1.84个百分点。出现亏损企业53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5%;比2008年同期增加5户,亏损面28.65%,同比减少1.73%,亏损额1.35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0.5亿元。

3.行业投资

2009年,全省医药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3亿元,同比下降7.2%;行业投资占同期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98%,较2008年1.38%的水平下降0.4个百分点,行业占比连续2年下降。

(二)发展特点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2009年,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减少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全省医药工业增长幅度迅速提升,并长期保持高位增长。数据显示全年累计产值增幅由2月的15.9%迅速提升到20%以上,并长期保持高位增长。

2.化学药品原药产量稳步增长,中成药产量大幅度提升

2009年上半年,化学药品原药累计产量快速提升,增幅由2月-5.9%逐月快速上升,6月达到高位31.1%,下半年产量增速趋缓,基本保持在18%以上,全年累计增幅22.8%。中成药生产全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1—8月产量保持50%以上的增幅,特别是从9月开始,中成药生产呈超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2倍以上,全年累计增幅高达220.3%。

3.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向好,利税大幅度提高

从全省重点监测的43户医药工业企业数据来看,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27.78亿元,同比增长18.21%;工业销售产值124.22亿元,同比增长20.89%;2009年产销率为97.21%,较2008年94.46%上升了2.75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15369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33%。

陕西省2009年医药工业企业按产值排位前20名 单位:万元

(三)存在问题

1.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185户,年产值超过1亿元只有23户(其中:超过10亿元的有西安杨森、利君集团、咸阳步长、其他均在4亿元以下),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且受诸多因素影响,东盛集团、亨通光华生产销售持续下滑。此外,大部分企业生产品种单一,集成发展能力较弱,缺乏专业分工协作,缺少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2.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部分企业起点低,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规模效益。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药品多,创新药品少,仿制药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品牌少。三是亏损企业面大。2009年,我省医药工业企业亏损达28.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医药企业新药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大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研发机构,制约了企业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缺乏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沟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力较弱。从我省近几年的新药注册情况来看,主要为改剂型新药,缺乏创新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参与能力。

4.投入动力不足(www.chuimin.cn)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和GMP认证投资高峰期的影响,全省医药企业的固定投资速度持续回落;加之国家新药注册办法调整,企业获批准新药数量急剧下降,企业投资动力不足。部分植物药提取企业依赖局部资源重复设点建厂,生产低端原料,无序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行业发展。

(四)产业政策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正式颁布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发展方向、目标和政策框架;《实施方案》是今后三年落实《意见》的具体安排,确定三年内重点抓好的改革任务,突出改革的操作性。对医药工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增加政府在医药保障的投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合理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从而全面提高普通百姓用药水平,增加医疗市场对药品的需求量。二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定价、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通过参与基本药物招标,规范生产秩序,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促进药品生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的保障能力。同时完善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对基本药物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促进医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2.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方面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保持特色优势,利用现代科技,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全面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知名中药生产企业,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整理、研究、筛选、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建设民族药研发基地,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3.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方面

2009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要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产业集聚,促进生物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加速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生物技术、产品和标准。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专业化分工特色显著的生物产业基地。

4.药品价格制定方面

2009年11月9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研发创新与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并重、成本和质量结合定价的“三结合”指导原则,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医疗服务特点出发,建立健全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要强化成本价格监测和监督检查,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完善医药价格管理政策,合理调整药品价格。药品价格实行分级管理,政府制定公布药品指导价格,生产经营单位自主确定实际购销价。允许创新程度较高的药品在合理期限内保持较高销售利润率,促进企业研制开发创新药品。引导仿制药品有序生产和竞争,鼓励基本药物生产供应,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改革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加成政策,规范药品市场交易价格行为。

5.环保政策方面

2009年10月28日,环境保护部为有效防治制药工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导和规范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发布了《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要求新(改、扩)建制药企业合理选址,废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应在车间排放口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辅材料,采用先进、成熟的水污染防治技术,确保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一旦此项政策实施,将进一步加速医药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使符合GMP要求、优质、高效、环保和生产技术先进的制药企业得到更快发展。

(五)2010年发展预测

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动医药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强,2010年全省医药工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趋势。但环保标准和GMP认证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也会给医药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预计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增长18%,完成工业增加值96亿元。

(六)2010年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

1.鼓励新药研制,壮大优势品种

结合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发展区的规划,围绕全省医药产业布局,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医药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开发新药品种,鼓励企业以名优中药产品二次开发和现代生物制药为主线,开发医药衍生产品,开发高效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实施品牌战略,对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加大保护力度,提升名牌产品市场知名度,重点培育受国家保护或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医药产品。

2.进行政策引导,促进结构调整

针对全省医药产业化学原料药和中成药所占比例较大的现状,巩固提高化学制药,大力发展现代中药,支持发展生物医药,重点加快支持先进产品产业化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换代,做强做大优势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3.壮大企业规模,推进兼并重组

在企业兼并重组中实施优势企业带动战略,通过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本省医药企业,壮大企业实力。以陕西医药控股集团为龙头,推动我省医药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物流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西安杨森为化学药品龙头企业,加快产品配套,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促使其全面落实“马可波罗计划”,加快新药在陕生产步伐。以咸阳步长公司为中医药龙头,鼓励其继续开发脑心通系列产品和其他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成为全国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疾病的重点中成药龙头企业。以陕西秦明医学仪器、西安蓝港数字医疗为医疗器械龙头,鼓励其加大产品开发和自主创新力度,拓展市场,带动我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同时鼓励一批产品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引导,逐步形成大集团引领,产业相对集中,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群。

4.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药材基地建设

陕西素有“秦地无闲草”的美誉,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以丹参、山茱萸、天麻、绞股蓝、葛根、秦艽、猪苓、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为主,大力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降低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度,保障中药产品的原料药供给,促进全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引导中药大企业以其优势产品为核心,建立栽培或养殖原料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