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2010陕西工业发展报告-主要工作成果

2010陕西工业发展报告-主要工作成果

【摘要】:重点抓好延长集团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MTO及下游产品,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180万吨/年甲醇制、68万吨/年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争取国家立项,早日建成投产。

五、2010年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实施已出台的专项规划,推进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按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确保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取得实效。重点抓好500个重点投资项目,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建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制度。改进审批、核准和备案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制。确保实现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按照“抓龙头、抓配套、抓园区、上水平”的要求,重点抓好21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实施。着力打造航空、输配电等6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壮大60户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高标准、高起点创建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积极落实省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飞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解决好大型飞机研制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快航空产业“一基地五园区”发展。做好《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与工信部签订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省部共建战略合作协议,将规划纳入工信部“十二五”区域规划之中。适时召开关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统一思想、部署工作、明确任务,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二)强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技术改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推动作用。制定全省技改投资指南,明确投资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财政技改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着力抓好“千亿百项”技术改造工程和100个重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动态性、趋势性问题,引导工业投资健康稳定增长,力争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0万元,增长35%。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四大工程:即创新能力建设工程、新产品开发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全省大中型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达到1650项,突出抓好60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组织实施50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努力实现四大目标:大中型企业研发(R&D)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0.9%以上,新产品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10%以上,专利申请数提高20%达到1970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设备仪器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国家级达到2000万元以上。

(三)着力抓好十大重点工程,筑牢工业发展的基础

为推动全省工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抓好十大重点工程,建设450多个带动性强、投资效益明显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达近1800亿元。

一是抓好百万辆汽车建设工程。着力抓好3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250亿元以上。其中陕汽重型商用车今年形成12万辆产能,微型车形成10万辆产能、2012年形成30万辆产能,宝华形成6万辆中卡产能。比亚迪汽车公司在现有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比亚迪第二工厂建设,新增40万辆整车及50万台发动机等零部件产能。

二是光伏产业化项目及应用工程。制定光伏产业全面发展中长期指导性意见,抓好光伏产业应用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导扶持力度,努力将我省建成全球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和应用基地。重点抓好1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65亿元以上,形成2000MW电池片和组件生产能力。支持比亚迪、拓日新能、黄河集团等二期项目在2010年完成建设,帮助拓日、中电投等在2010年6月前完成一期项目建设,年底前达产达效。支持榆林建设大型光伏并网电站。

三是两化融合及信息入村专项工程。成立“两化”融合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六个专项工程,树立20户“两化”融合标杆企业,推动“一市一园区”试验区建设。推介“省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为500户企业服务,推动榆林“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完成7596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站建设。重点建设40多个重大项目。

四是150户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程。在2010年争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15家,总量达到150家。重点抓好100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五是“千亿百项”技术改造工程。着力抓好117个总投资1295亿元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10年年度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固定资产贷款总额214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511亿元,利税359亿元。

六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程。继续抓好4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确保省级配套资金到位,积极争取国家新的支持。加强协调和服务,做好“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四大科技专项实施工作。

七是大飞机和军民结合双百工程。重点落实省政府与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飞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加快航空产业“一基地五园区”建设。加强对100个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做好协调服务。着力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具体扶持措施,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八是MTO重点项目国家工程。重点抓好延长集团180万吨/年甲醇、60万吨/年MTO及下游产品,以及陕西煤业化工集团180万吨/年甲醇制、68万吨/年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争取国家立项,早日建成投产。两个项目总投资为405亿元。

九是千亿元食品工程。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提升粮、油、肉、禽、蛋、奶、果、茶等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实施5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260亿元,2011年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十是100户重点企业监测工程。将省级重点监测企业从73户扩大到100户,进一步提高对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

(四)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努力促进“两化融合”

2010年是规划编制的关键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正确把握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按照体现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民主决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及省里的统一安排部署,以重大调研成果为重要依据,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规划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建设西部强省的科学蓝图。深入研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指导性。加强协调,积极配合,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在编制行业规划过程中要主动与其他规划衔接,切实把“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编制好。(www.chuimin.cn)

对“两化融合”的途径、渠道、方式方法、指标体系等开展研究,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制订推进社会、城市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完成全省城市一卡通标准制定,启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及技术措施,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做好重点敏感时期信息安全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五)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社会消费。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电力、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进入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力争使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六)积极抓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一是依托我省现有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服务、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为制造业配套的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拓展企业收入来源,促进我省制造业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二是依托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和服务外包,实现产业链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三是鼓励大型企业将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研发等业务进行外包管理,剥离社会业务资产;支持中小型专业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四是选择10户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行创新发展试点,探索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子。

(七)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协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跟踪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加强对重点市(区)、重点行业及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以市(区)监测为基础,以行业监测为主线,以骨干企业和扩权县监测为重点,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省级重点监测企业在现有73户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100户,建立起对22个扩权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坚持综合分析与专项分析相结合,增强经济运行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健全工业运行月度季度分析制度、重点企业直报制度、督察制度、监测协调考评奖励制度等,及时通报或发布有关信息,全面把握好工业运行态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运用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扶持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快结构优化和扩大生产,引导企业加快并购重组和改革步伐,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深化国企改革,加强监管,促进国有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升级。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加强监管为手段,完善和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建立健全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外派监事会制度,积极探索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事会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监管合力。

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推进垄断性行业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根据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推进交通运输业和铁路管理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输配分开和区域电力市场建设,逐步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

深化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国有资产兼并重组,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着力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包括国有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各类统筹外费用、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后涉及民生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和生态环保等问题。

(九)抓好安全生产,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深入开展隐患治理行动,对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进行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严格检查督查,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责任、加强监控、挂牌督办、限期整改,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着力抓技术改造工作。深入调研、宣传安全技术改造工作,了解掌握实在可靠的安全技改项目。要在总结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找出问题,严格标准,明确程序,储备一批立的起、有分量的安全技改项目。不断加大安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为更多企业办实事。

切实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灾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掌握气象、地质信息,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值守,事故发生,要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协调、优化资源,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形成“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的社会共识。进行实地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培训基层人员学会选题立项,学会完整编报项目资料,学会指导企业开展工作,使编报的资料即客观翔实又严谨完整,增强上报项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