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国剩女问题分析-从社会变革角度看

中国剩女问题分析-从社会变革角度看

【摘要】:“剩女”不是问题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男女比例就有点失调。不过好像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团体为“剩女”问题大惊小怪,反而还诞生了一部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剧《欲望都市》。绕了这么一大圈子,其实说明“剩女”现象并不值得惊诧。从某种意义而言,“剩女”现象是经济多元化、女性独立能力增强、社会宽容程度提高的产物。

“剩女”不是问题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男女比例就有点失调。大部分国家正常的男女出生比例是每100个女婴比103~107个男婴,而中国在2009年已经远远超过警戒水平,达到每100个女婴比132个男婴!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会面临“新娘荒”。按理说,人口分布现状对中国女性极其有利,可令人不解的是,“剩女”现象却愈演愈烈(据说光北京就有50多万)。老爸老妈着急,单位领导操心,街坊邻居议论,同事朋友感叹,社会学家争鸣,怎一个“剩”字了得!

在地球另一面的美国,统计表明在东海岸及中西部的绝大部分大城市里,25~44岁的适婚单身女性人数远远超过自然男女出生比例,其中以纽约尤为突出。《纽约时报》专栏女作家莫琳·多德还在2005年出了一本引起不小争议的书,书名就叫《要男人干吗》(Are Men Necessany)。

不过好像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团体为“剩女”问题大惊小怪,反而还诞生了一部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剧《欲望都市》。剧中4位生活在纽约这个大都会的女性感情生活相当有料,她们我行我素,既和观众分享追求梦想的快乐,也不介意向观众暴露自己的窘态,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的都市女性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凡是剧中出现的时装设计师产品、剧中人物光顾过的餐厅等都成了到纽约旅游的新项目,“剩女”的故事为纽约GDP作出了不小的贡献。(www.chuimin.cn)

绕了这么一大圈子,其实说明“剩女”现象并不值得惊诧。从某种意义而言,“剩女”现象是经济多元化、女性独立能力增强、社会宽容程度提高的产物。著名女权主义者格劳里亚·斯坦纳姆有过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没有男人的女人,好比没有脚踏车的鱼。”反过来讲,女性从被局限于锅台前帐帷后变得日益融入社会,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剩女”的贡献可是多少部电视剧都拍不完呢。

女人翻身

美国著名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报告《The Rise of Wives》指出,1970年,大约在4%的家庭里,妻子的收入超过丈夫,在28%的家庭里丈夫的学历超过妻子;而到了2007年,在22%的家庭里妻子挣钱超过了丈夫,学历高低则完全翻了个个儿——在28%的家庭里妻子的学历超过了丈夫。而流行文化中,近年来频率颇高的“姐弟恋”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地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