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买了本新出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过新版本也不是全无长处,篇首多了一篇吐温瞎编的兵工署长通告,而老版本把它删了。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很显然,这位女士想要“解构”数学的这一分支。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
2024-01-27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白人少年的成长史
真正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亨·克里门斯,1835年11月30日生于密苏里州的佛罗里达镇。12岁父亲去世,他便到印刷厂当排字工人。此后又当过水手和领航员,甚至到西部淘过金。1862年他当了《企业报》的记者,1863年开始用马克·吐温的笔名写作。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因病去世。
V.L.派灵顿教授的评价最能体现马克·吐温的文学表征:“他是个真正的美国作家——在美国土生土长,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语言创作,在他身上欧洲的东西一点看不见,封建文化的碎片一片也不剩。他是地方的、西部的,又是美国大陆的作家。”
马克·吐温的创作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创作:以讽刺手法批判宗教教育的危害;揭露世俗社会人们为了个人利益彼此欺诈、勾心斗角的社会风气;暴露民主、自由掩盖下的美国社会真相,批判种族歧视和伪民主社会现实。主要作品:《坏孩子的故事》《好孩子的故事》《竞选州长》和《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
中期创作:对美国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进行全面思考,以辛辣的讽刺批判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道德沦丧。这是马克·吐温创作的黄金阶段,发表了一系列优秀小说,主要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马克·吐温贝利·费恩历险记》《王子与贫儿》《百万英镑》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等。
晚期创作:批判美国侵略扩张政策,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主题,创作形式由小说转到游记、杂文和政论方面。主要作品有:《赤道环游记》《给坐在黑暗中的人》《战争祈祷》等。
马克·吐温创作的思想特征: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他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尖锐地揭露了美国民主与自由掩盖下的虚伪,批判了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社会弊端,诸如种族歧视、拜金主义、封建专制制度、教会的伪善、扩张侵略等,表现了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
马克·吐温创作的艺术特征:马克·吐温又是别具特色的幽默讽刺作家,他的讽刺风格既深刻又明朗,洋溢着生活的气息。鲁迅评价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缘故了。”马克·吐温自己则说:“不能一味逗乐,要有更高的理想。”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不仅仅是嘲笑人类的弱点,而是以夸张手法,将它放大了给人看,希望变得更完美、更理想。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评析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可以看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姊妹篇,都是书写美国白人少年冒险奇遇的成长小说。小说写白人少年哈克贝利·费恩不堪忍受收养他的达格丝寡妇的“绅士”教育、父亲的虐待、学校的戒律而逃亡,途中遇到为争取自由在逃的黑奴吉姆,二人结伴而行,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途中遭遇许多险情,经过一番磨难之后,二人如愿以偿,而哈克贝利也真正长大了。
小说通过哈克和吉姆的遭遇揭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暴露了美国所谓“文明”外衣包装下的不文明现实,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批判力度。
第一,揭示美国种族歧视、黑奴买卖的社会现实。黑奴吉姆差一点被女主人瓦岑小姐卖掉,他因此逃跑,获得自由后的第一个念头是赎出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一家人团聚。这样朴素的最低生活愿望竟然被白人少年哈克贝利视为不合理,认为吉姆有这种想法是“黑人不知足,得寸就进尺”。而在共同的逃亡过程中,哈克和吉姆已经成为超越种族和年龄的莫逆之交,这说明在白人心目中,种族歧视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
第二,彰显西方狂热拜金的社会现象。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找到强盗藏在洞里的钱,各得六千金洋,因此成为英雄。贝利的父亲视儿子如寇仇,但却用尽种种办法想夺走这笔钱。女贵族瓦岑小姐曾经保证说决不把吉姆卖掉,但终于为了八百块钱决定把吉姆卖到奥尔良去,导致吉姆逃走。这一切充分说明金钱是主宰美国社会的力量,狂热拜金已成为美国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更为深远的意义看,反映了人性的贪欲和邪恶。
第三,暴露了少年教育问题。不负责任的家长是造成少年教育失利的第一个因素,哈克贝利的母亲死了,他的父亲是个酒鬼:“常常喝得醉醺醺的,在制革厂里跟猪一块儿睡”,偶尔回家来便殴打儿子,不许他上学,痛恨他吃好穿好讲究卫生识文断字。(www.chuimin.cn)
反人性的所谓“绅士化”家庭教育是第二个因素。达格丝寡妇收哈克做了干儿子,可是她那一套训练绅士的习惯让哈克难以忍受,比如饭前的祈祷:“寡妇一摇铃吃饭,你就得准时赶到,可是到了桌子跟前,又不能马上就吃,你得先等寡妇低下头去,对着饭菜抱怨几句。”
枯燥乏味的学校教育是第三个因素。哈克也想好好上学,做个好学生,虽然他的动机不够纯正,——只因为爸爸反对,无奈只强调机械记忆的教学方式,违反儿童认知天性,使哈克无论怎样用功都无法记住乘法口诀,严酷的学校管理方式也让哈克再次体验到达格丝寡妇的“紧箍咒”,于是他只有逃走。
贩卖抢劫暴力的书籍是第四个因素。汤姆和罗杰按照书上描写的抢劫,杀人,绑票,幻想当拦路大盗,可是他们不懂什么叫赎,汤姆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书上是那么写着的吗?难道你打算不按书行事,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吗?”小说主旨在于写少年的冒险和自由梦想,而非少年犯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已略见端倪。
哈克贝利·费恩首先是一个叛逆者形象,他纯朴、善良、真诚、勇敢的性格与虚伪、邪恶的“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却在流浪途中与逃亡黑奴吉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哈克又是一个勇敢追求自由的形象,不愿忍受宗教思想的束缚和“文明”的教化,认为是“活受罪”,艰苦的流浪生活却使他身心舒畅,无比自在快乐。
哈克贝利·费恩与汤姆·索亚一样,是马克·吐温精心塑造的两个可爱的反社会形象。从这两个形象上,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全新的价值判断。
第一,关于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定义。波蕾姨妈和达格丝寡妇的观念代表了美国19世纪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好孩子定义。她们立志要把两个孩子教育成听话、信教、文雅的“绅士”,而机灵、善良、勇敢、叛逆的哈克贝利·费恩与汤姆·索亚在她们眼里是“迷途的羔羊”,是坏孩子典型,小说对两个少年诗意心灵和优秀品格的书写,颠覆了这种保守的教育理念。
第二,关于孩子身份与成人身份的界定,未成年人被成人认为是不成熟的半成品。但在这两部小说里,马克·吐温为我们描述了真正的孩子的世界,它不仅是完整的,而且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远远超出了成人世界,在心灵的敏锐、丰富方面也为成人所不及,成人常常成为孩子游戏中的玩偶,比如哈克成功制造死亡假相逃走的情节,愚弄了小镇所有的成人,使其信以为真,出外寻找,而哈克则躲在岸边看他们如何打捞自己的尸体。
第三,关于白人和黑人种性优劣的思考。在作者眼里,白人未必都优良,他们照样贪财好利,酗酒胡闹,任意妄为,比如瓦岑小姐,为了八百块钱,不惜食言卖掉吉姆;哈克的父亲酗酒成性,残酷虐待儿子。而黑人未必都恶劣,他们常常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情深意长,比如吉姆,逃亡途中真诚帮助哈克,把赎出妻子儿子作为人生宏愿,他身上闪耀着无比温馨的人性光辉,充分说明善恶虽然有别,但不以白人黑人判焉。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典型地体现了马克·吐温创作的一般特征: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小说以奇特的想象描述哈克和吉姆充满冒险的奇遇,富有浪漫传奇色彩。但同时以写实主义的手法书写了种族歧视和蓄奴制度下的美国社会现实,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
幽默讽刺与揭露批判相结合。马克·吐温的幽默不同于现代派“黑色幽默”的绝望,也不同于果戈理的“含泪的笑”,但也绝非浅薄的喜剧小品,而是在性格的丰富和心理开掘方面有独到的创造。如对哈克贝利性格的塑造和他对黑人的矛盾心理的描写,都十分成功。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相结合。这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共同特征,实际上反映了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但马克·吐温的人物性格显然是在美国这个特殊的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如汤姆、哈克、吉姆等人物性格的形成,源于美国反人性的教育制度和野蛮的蓄奴制度。他能够在诙谐幽默中渗透对社会弊端和人性的思考,显得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与细腻逼真的心理描写相结合。马克·吐温在描写人物外在的活动时,并不忽视心理感受,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如写哈克写信想告发吉姆而放弃时内心惧怕和惶恐的心理:“‘那么,好吧,下地狱就下地狱吧。’——我一下子就把它扯掉了。”
优美清新的书面语与通俗质朴的民间俚语相结合。这一特征成就了马克·吐温独树一帜的风格,其文体具有鲜明的马克·吐温标记:雅亦雅得,俗亦俗得,雅俗互济,水乳交融,如写哈克邂逅吉姆的夜晚,“所有的东西都像岩石一样安静,都睡得很香”。就分不清是雅是俗,只有身临其境的贴切。
有关外国文学名典释读的文章
近来买了本新出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不过新版本也不是全无长处,篇首多了一篇吐温瞎编的兵工署长通告,而老版本把它删了。我家乡有句歇后语: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很显然,这位女士想要“解构”数学的这一分支。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
2024-01-27
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是永远的真谛。当然教师的榜样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身教”,教师投入生活的所有热情、精力、个性、信念等,都应尽可能抛弃功利目的。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改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的方法,就是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2023-11-01
比方说,假如电子采取经过小孔2的路径,如图1—4上画出来的,我们应当看到来自图中标有A的位置附近出现闪光。如果电子经过小孔1,我们可以预料在上面的小孔附近将看到闪光。假如发生这样的情形,我们看到在两个位置上同时出现闪光,那是因为电子分成了两半……。我们观察到的第一件事是电子经过时所散射出的闪光并没有变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灯光暗淡时有些电子没有被“看到”就跑了过去。当电子经过时,周围正好没有光子。......
2023-12-01
特奥蒂瓦坎有人说是神建造了特奥蒂瓦坎城,倒不如说特奥蒂瓦坎城建造了特奥蒂瓦坎城。于是特奥蒂瓦城被阿兹特克人称为“黄泉大道”。特奥蒂瓦坎没有土葬的习惯,所有的尸体都放于大道之上公然火化。墨西哥人一直醉心与研究特奥蒂瓦坎城与星外智慧之间的关系。......
2023-12-04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部成就非凡的小说,它只用简朴的文字创造了一个奇迹,2009年,成为有史以来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书,美国总统克林顿、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以色列总统佩雷斯……......
2023-07-19
你可以学习织围巾,然后亲自为父母织一条;你可以在他们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感恩节时亲自为他们做顿饭,让父母享受一次被“照顾”的感觉,他们一定会感到很幸福。男孩们,为人子女,一定要把感恩父母的行动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把你对他们的爱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你真的长大了。......
2023-11-19
消失在荒漠中的楼兰古国楼兰古国,像一位阅尽人间世事的老者,淡定从容;又像一位不谙世事的少女,简单纯情。斯文·赫定就这样又一次进入了中国秘密,找到了消失千年的楼兰古国。YESNO我国古人从未到过楼兰古国吗?楼兰,越是接近,越是令人心碎的神秘。知识卡片地理位置:中国新疆神秘指数:★★★●满目疮痍的楼兰散发着凄凉的味道。......
2023-12-04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看到李老师越挫越勇。磨课是在每位参与磨课的老师对教材有自己独特理解的基础上,经过集体备课,把教师的个体行为转化成群体行为的一个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只是个单纯的“拿来主义者”,所以结果不言而喻。希望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旅程中,能够磨出精彩人生!......
2023-07-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