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自满清末年以来,由于国家备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人民因此而备尝苦难与艰辛,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近代文学里影响最为深远、势力最为浩大的潮流。也就是说,现代主义的陈映真已经逐渐蜕化为现实主义的陈映真。......
2024-01-11
十九世纪中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道义的批判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文坛相继出现了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前期象征主义和颓废主义等文学流派,其实质都是揭示物化的现实和异化的人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理性的态度激愤地谴责非理性的世界,自然主义作家以冷漠的态度冷眼旁观生活的原生态,现代主义作家以非理性的态度或者逃避到精神、艺术的象牙塔,或者更深刻地陷入现实的渊薮,培植包孕毒素的“恶之花”。
19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得到长足发展,在生物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和医学诸领域,都取得了根本性突破,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学说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科学的发展直接促进了西方工业化进程,加速了资本主义势力的凶猛发展。科学的发展,从内容和形式上为现实主义文学创造了条件,促使作家以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研究人生,从而形成客观、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在西欧确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大工业生产导致了阶级压迫和贫富对立现象,金钱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西方人在摆脱了中世纪神权压迫,近代封建专制思想束缚之后,又受到人自身和金钱的双重奴役。
资本主义制度对作家的生存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作家个人的生存被卷入社会狂潮中,同样受到社会现实的胁迫。于是,他们把个人经历融入创作中,入木三分地描写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诸如:为债务所迫的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金钱对人性的异化;当过童工的狄更斯把童工生活作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做过家庭教师的勃朗特姐妹,总喜欢描写女家庭教师的心路历程;老托尔斯泰忧心忡忡地为面临崩溃的俄罗斯贵族寻找出路;马克·吐温无情地揭穿了美国所谓“民主”的假面等等。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引发了近代哲学思想的嬗变。黑格尔的辩证法及其美学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为艺术就是在有限的感性形象中显现无限的普遍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哲学,把人的精神存在看作第二性;孔德的实证哲学,强调客观世界对人主观世界的限制;空想社会主义描摹的理想蓝图,与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照,促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社会。
以上哲学思想或从客观唯心主义角度,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理想主义的高度,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促使作家以客观、冷静、理性的态度去关照社会,清醒地思考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悲剧命运,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每个时代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化,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人就走上了异化之路。可是,没有哪个时代的人像19世纪以来的西方人这样利欲熏心,这样狂热地追逐名利、金钱和权力,这种狂热到了20世纪就到了丧心病狂、失去理性的地步,人的异化终于导致了触目惊心的“变形”,人从内在到外在都变成了可怜的“甲虫”。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变甲虫的故事,在19世纪的西方社会已经进行了反复的预演。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人的异化这一客观事实,都在创作中或多或少地触及这一问题,比如《人间喜剧》中反复出现被金钱异化的典型,高老头父女、拉斯蒂涅、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纽沁根、葛朗台等;《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被农奴制度变成非人形象;《名利场》中蓓基·夏泼和《红与黑》中的于连,都是被野心异化的典型。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一,批判性和改良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热情关注人的生存现状,愤怒谴责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鞭笞拜金观念下人性的丑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表现出强烈的道义感和使命感。同时,否定暴力革命,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部分作家对贵族阶级消亡的命运表示惋惜,暴露了人道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第二,客观真实性。其一,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你像你所见的那样去描写人类,我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去描写人类。”准确的道出了浪漫主义作家和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间的区别;其二,指消除自我:“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福楼拜)其三,指细节的真实。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遍追求作品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以期更逼真地再现社会生活。(www.chuimin.cn)
第三,描写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人是环境的产物,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尤其注重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去表现,以此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以及悲剧命运的根源:异化的时代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体现社会批判的主题。因此,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人物,注重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自觉赋予人物以深厚的社会内涵和时代主题,显示出极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言:“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四,反映生活的两种方式:内倾性和外倾性。胡塞尔认为:“世界既是心理领域又是物理领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因其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在描写社会生活时,显示出两种倾向:以关注人的内宇宙为主的内倾性作家和以关注外宇宙为主的外倾性作家。内倾性作家以描写人的心理矛盾见长,如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外倾性作家以描写社会矛盾见长,如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但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倾向往往统一在一个作家的创作中。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表现以下主题:其一,描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史;其二,表现金钱、欲望和个人野心对人性的异化;其三,表现拿破仑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不合时宜的悲剧命运。
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司汤达的《红与黑》是开山之作。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代表最高成就。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描写人在欲望驱使下的悲剧命运。莫泊桑的300多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探讨法国各种社会矛盾和人性的复杂。自然主义文学领袖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部长篇小说,“描写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其中第13部《萌芽》是第一次书写劳资矛盾的杰作。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表现被压迫者的悲愤抗争情绪,是巴黎公社文学的扛鼎之作。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描写现代人苦闷绝望的情绪。魏尔仑、兰波、马拉美等人的象征主义诗歌,以隐喻、暗示、象征手法,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哲学思考,充满神秘晦涩的寓意。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英国宪章文学,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一定影响。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要表现劳资矛盾、小资情调和小人物命运,同时,女性文学引人注目。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狄更斯的创作代表最高成就。萨克雷的《名利场》通过女野心家蓓基·夏泼的形象,揭示名利场真正的主人公——金钱对人心灵的损害。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景,宣言“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勃朗特峭壁”现象。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描述平民女子追求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情欲中善与恶的斗争。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描写一个女家庭教师受尽磨难而终于如愿以偿的故事。乡土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描写小人物、弱者追求美好理想而幻灭的故事,表现人道主义思想和宿命观念。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隐身人》表述现代人对现实的失望情绪;《星际战争》揭示人类“杞人忧天”的灾难感、恐惧感。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描写享乐主义者空虚、无聊的悲剧人生。
十九世纪的德国文学成就不高。主要流派有资产阶级的“青年德意志派”、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以海涅、毕希纳尔和维尔特为代表。托马斯·曼和亨利希·曼的创作主要在20世纪。
19世纪意大利文学丧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领先地位。主要作品:乔万里奥尼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斯》,是意大利第一部描写人民解放斗争的长篇小说。卡尔杜奇的诗歌《撒旦颂》,颂扬反叛精神和不屈意志。
波兰浪漫主义文学奠基者、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创者亚当·密茨凯维支叙事诗《塔杜施先生》,表现为解放而斗争的主题。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著有8部长诗、800多首抒情诗和一些小说、戏剧,其中长篇叙事诗《使徒》和众多短诗表现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的主题。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为北欧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文学理论家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系统研究了19世纪欧洲文学,对后世文学史研究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以“社会问题剧”享誉欧洲文坛,《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的宣言书。
后起之秀俄国文学呈现出群星灿烂的壮观景象,奠基者有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别林斯基等。主要批判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的黑暗腐朽,描写人性的复杂,探讨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
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20年代第一个“多余人”形象;短篇小说《驿站长》书写了第一个“小人物”的不幸遭遇。果戈理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死魂灵》《钦差大臣》等作品,以讽刺手法表现农奴制度的腐朽,揭露官场腐败。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塑造了30年代“多余人”彼巧林的形象。屠格涅夫《父与子》表现贵族阶级与平民知识分子的斗争;《罗亭》再现了40年代“多余人”命运。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塑造了“多余人”“连做梦都在睡觉”的末代子孙奥勃洛摩夫形象,说明贵族阶级已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和必要。“俄罗斯戏剧之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剧作《大雷雨》,被杜波罗留波夫誉为“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塑造了一系列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取代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表现农民的觉醒与反抗。陀斯妥耶夫斯基探讨人性复杂的作品,同时代无人企及,被追认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代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表现小官吏的奴性;中期创作代表作《第六病室》控诉沙皇专制制度对人的摧残;《哀伤》《苦恼》《万卡》彰显“小人物”的不幸;晚期创作《装在套子里的人》同样书写专制制度对健康人性的异化;剧作《樱桃园》揭示贵族阶级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描写个人意志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揭露蓄奴罪恶,宣扬宗教思想。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控诉了野蛮、残酷的蓄奴制度。马克·吐温的创作代表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以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和精巧的艺术构思见长,代表作有《麦祺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和《警察与赞美诗》等。杰克·伦敦的创作主要在20世纪,表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批判和对善良人性的呼唤,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表现主人公追求美好理想的幻灭过程。
有关外国文学名典释读的文章
七八十年代台湾现实主义文学的道路自满清末年以来,由于国家备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于人民因此而备尝苦难与艰辛,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近代文学里影响最为深远、势力最为浩大的潮流。也就是说,现代主义的陈映真已经逐渐蜕化为现实主义的陈映真。......
2024-01-11
在艺术手法上,现实主义文学继承和发展了18世纪英国小说、法国启蒙运动文学和俄国讽刺文学的传统,同时也借鉴了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某些艺术经验,但又有很大的革新。这种追根究底地探索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心理描写,构成了现实主义在艺术上的特征之一。现实主义的另一艺术特色,是充分运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的力量。在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主要倾向是源远流长。......
2024-02-01
法国文坛出现了好几部著名的生态小说。亚当对现代文明公开提出了激烈的批判,却被当作精神病患者关进精神病院。《沙漠》继《诉讼笔录》之后再次轰动文坛。在这部小说里,礼拜五不再是愚昧无知的奴隶,不再是需要文明教化、需要由主人鲁滨孙来改造的对象;反而成了优美的自然人的化身,成了生态的文明或自然的文明的象征,成为鲁滨孙学习、模仿甚至崇拜的对象。......
2024-01-22
19世纪下半叶,挪威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挪威文学也进入了繁荣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现实主义作家。大约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和比昂松也转而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使现实主义不断深化。他们同约纳斯·李和谢朗并称为挪威文坛“四杰”。1905年瑞、挪联盟解体,挪威获得独立,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恢复并有所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则出现了“纪实主义”,表明挪威文学有了新发展。......
2024-01-18
这样,莫尔特曼尽管在经文的理解上与怀特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已经承认了《圣经》里的这一被“误解”的诫命构成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对西方文明征服和统治自然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惟有这样才可能消除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思想根源。征服和控制外部世界的精神取向构成了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人对自然破坏的同一动力。......
2024-01-22
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武帝初,征四方士人。朔上书自荐,文辞不逊,高自称誉,武帝伟之。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司马迁称其为“滑稽之雄”。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而武帝终以俳优视之。因以《答客难》、《非有先生论》陈志向和发抒不满。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2023-12-07
1905年,瑞典与挪威联盟的解体和1909年的大罢工,促使瑞典作家面向社会现实,密切注视瑞典人民的生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思想变化,在这基础上,写出了不少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20世纪20年代后,瑞典文学界取得成就最大的是著名的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帕尔·拉格尔克维斯特。1940年他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5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典的文学更为活跃,许多作品反映战后社会上的沉闷空气和人们的变态心理。......
2024-01-18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三个特点:细节真实著名油画传达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形象典型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
2024-0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