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18世纪文学与启蒙运动:启迪文明

18世纪文学与启蒙运动:启迪文明

【摘要】:十八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文明的启迪18世纪,欧洲进入转型期: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哲学思想的发展,解放了人们思想。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在启蒙运动中引申为:以近代哲学、文化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封建专制思想笼罩的愚昧黑暗的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恢复科学理性的权威。

十八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文明的启迪

18世纪,欧洲进入转型期: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哲学思想的发展,解放了人们思想。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变革,启蒙运动的最初动机,就是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思想准备,这便决定了理性崇拜与个性张扬的时代精神和文学特色。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一词的含义,在英语和德语中是“启迪”,在法语中是“照亮”。在启蒙运动中引申为:以近代哲学、文化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封建专制思想笼罩的愚昧黑暗的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恢复科学理性的权威。启蒙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后来波及文学、科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启蒙文学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思想,宣言唯物主义思想,要求平等、自由、博爱,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富于哲理色彩。启蒙文学往往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正面主人公,而将王公贵族和僧侣作为嘲讽批判的对象,表现资产阶级的立场、情感和观念。启蒙文学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如日记体、对话体、书信体的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艺术局限:主要人物类型化、公式化、概念化,性格不够丰满,不够真实。主人公常常是作者思想的代言人,观念的传声筒,人物对话好像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沈从文语),不够含蓄蕴藉。(www.chuimin.cn)

孟德斯鸠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是启蒙文学第一部代表作。通过160封书信,揭露讽刺了上流社会的种种生活恶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色彩。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其中《老实人》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后以“种咱们的地要紧”结束,表现了资产阶级理想幻灭之后的务实精神。启蒙运动的中坚狄德罗哲理小说代表作有《修女》《拉摩的侄儿》和《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塑造了一个极端矛盾的形象,主人公才华横溢,却玩世不恭;富于理性,却自甘堕落;见解深刻,却鲜廉寡耻,是一个集“高傲与卑鄙、才智与愚蠢”于一身的“怪物”,被恩格斯称作“辩证法的杰作”,“分裂意识”的典范。卢梭哲理小说代表作《爱弥儿》探讨教育问题;自传体小说《忏悔录》名为忏悔,实为控诉,表现作者严酷的自我批判精神以及对丑恶现实的抗争;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描写纯洁爱情,控诉封建门第观念和家长专制思想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卢梭所有的创作都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返回自然”的愿望。

法国启蒙戏剧以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姻》为代表,通过仆人费加罗与其主人伯爵之间的斗智斗勇,表现平民阶级的胆识、才智,揭示腐朽堕落的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德国的启蒙文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启蒙时期:莱辛是德国文学的奠基者,启蒙文学的代表,代表作有美学著作《拉奥孔》、戏剧评论集《汉堡剧评》和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等。“狂飙突进运动”时期: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赫尔德在理论方面卓有建树。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表现了一代人的精神苦闷;诗剧《浮士德》艺术地再现了欧洲资产阶级300年来的精神探索历程。席勒剧作《强盗》表现以暴力行为反抗专制统治的主题;《阴谋与爱情》把爱情悲剧与政治阴谋相结合,赋予情感生活以深刻的社会内涵,局限在于马克思所批评的“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表现方法。古典文学时期:以席勒和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主义文学,与古典哲学和古典音乐共同造就了德国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古典派企图以艺术改良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他们倾慕希腊艺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希望通过塑造“和谐的人”,进而建构“和谐社会”。歌德《浮士德》中的海伦即古典美的化身,海伦的消失说明以古典美救世的理想的幻灭。

英国的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的成就最高,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代表作家及作品: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形象;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近乎“黑色幽默”的手法,揭露讽刺现实弊端,表现启蒙主义理想和价值观;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代表了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汤姆·琼斯和苏菲亚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艺术地再现了英国18世纪广阔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性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