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俄狄浦斯王》:抗争与命运渊薮

《俄狄浦斯王》:抗争与命运渊薮

【摘要】:《俄狄浦斯王》:命运的渊薮与人的抗争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向神求嗣,太阳神谕示,他会有儿子,但这个儿子长大后必犯杀父娶母的大罪。其五,彰显了集体暴力与“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的身份定位:俄狄浦斯是神秘命运的受难者。俄狄浦斯的命运描述了人的生存处境与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悲剧集中展示了俄狄浦斯性格中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控诉了命运的不公正。

《俄狄浦斯王》:命运的渊薮与人的抗争

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向神求嗣,太阳神谕示,他会有儿子,但这个儿子长大后必犯杀父娶母的大罪。拉伊俄斯十分惊惧,在儿子出生后,把婴儿双脚钉住,交给牧羊人丢弃。此牧羊人怜悯无辜婴孩,将他送给科林斯牧羊人,科林斯国王无子,收养了这个孩子,取名“俄狄浦斯”,意为“脚踵肿胀的人”。俄狄浦斯长大后得知神谕,惊惧逃亡,却在无意之中杀父娶母。悲愤的俄狄浦斯刺瞎双眼,四处流浪。

这部悲剧一直被经典地认为探讨的是命运与人的关系问题。除此之外,也可以有完全另类的解读。综述如下:

其一,表现人的意志与邪恶命运的强烈冲突。俄狄浦斯是集智慧、仁德、坚强意志于一身的完美人格的化身,命运被描述成一种神秘莫测的、残酷无情的、强大的异己力量。人在与命运较量的过程中惨遭失败,但却在道义上、人格上为人类赢得了尊严。这出悲剧流露了古希腊人对外在力量的困惑、惧怕心理,揭示人在这种异己力量面前的无能为力和悲愤情绪,而最突出的是肯定了人的抗争精神和意志力量。

其二,昭示人的有限能力与永恒法则之间的对立。俄狄浦斯之所以深陷宿命魔掌,是因为他所代表的人的文明力量(人性)敌不过强大的自然力量(兽性),人的原始本能是神秘自然力(天道)的一部分,人的智慧、道德与意志(人力)在自然法则面前永远具有不可逾越的局限性。尽管俄狄浦斯的智慧足以破解斯芬克斯之谜,却无法破解命运之谜,其美德足以安邦治国,却不足以摆平邪恶命运,其意志能够在厄运面前顽强屹立,却不能扭转厄运本身。而关键的问题似乎还在于,在厄运面前他不是挺身抗暴,而是掩面逃避。因之就有了下面一种解读。

其三,人最根本的弱点在于对邪恶力量的恐惧与规避,其实体现了人对自身罪恶的逃避,残留在文明人潜意识中的动物原型,以邪恶命运的面目示现。因为人对自身邪恶本质的恐惧,所以假托神谕告白,假借命运之手“曲折”地实现;因为恐惧,所以逃避。可是,为什么俄狄浦斯越是逃避就越是逼近命运的陷阱?这是因为:逃避是自我的异化,意味着丧失理性判断和主观能动性,换言之,逃避是被动行为,“被动”即被“它”动,被“它”控制,“它”即命运。其实,“神谕”或许是神对人开的玩笑,亦即人对自己开的玩笑,是一次对人的理性的恶意试炼,而人的失败在于被这个试炼吓昏了头,迷失了方向,败在输了勇气。

其四,对人性恶的果报。在希腊神话里,拉伊俄斯因为无子偷了别人的儿子,这个孩子因为伤心而死。由此看来,拉伊俄斯犯罪在先,俄狄浦斯受难在后,是父罪子偿。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因而,与其说俄狄浦斯是神赐予拉伊俄斯的一件可怕的礼物,以惩罚的方式满足了他求子的愿望,毋宁说是拉伊俄斯自作自受的必然恶果,体现了命运的逻辑力量:恶有恶报。

其五,彰显了集体暴力与“俄狄浦斯情结”。法国学者勒内·吉拉尔认为俄狄浦斯是集体暴力的无辜受害者,当旧秩序被颠覆,社会陷入混乱之际,群体必然要选出一位“替罪羊”替大众赎罪,重建社会秩序。而俄狄浦斯所谓“杀父娶母”,其实体现了对父亲权威的“模仿欲望”,吉拉尔以此来解构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的身份定位:(www.chuimin.cn)

俄狄浦斯是神秘命运的受难者。牧人对俄狄浦斯说:“你生来是个受苦的人啊!”“生来”的意思即“命运注定”。“神秘命运”可指代任何一种人自身无法把握的异己力量,在外表现为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在内表现为人性恶。俄狄浦斯充当了人类的替罪羊,代替全人类承当那万恶之罪——“杀父娶母”,实际上,“杀父娶母”只是一个寓言,只表示它是比亡国灭种更让人类耻辱尴尬的罪孽,只体现罪恶不可救赎之程度。从这个角度讲,俄狄浦斯的受难,具有道德警示意义和崇高价值。

俄狄浦斯是“智者受难”的典范。俄狄浦斯破解了“斯芬克司”之谜,治理忒拜王国,揭开了自己身世的真相,是智者。而智者以其智慧破坏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必然受到自然力和社会律的反击,必然受难。其受难方式——“杀父娶母”,也是以破坏自然和人伦规范的形式出现的,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如梭罗《瓦尔登湖》的昭示:“智力是一把刀子,看准了,就一路切开事物的秘密。”而智慧是一柄双刃剑:在切开事物秘密的同时,让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俄狄浦斯的命运描述了人的生存处境与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古希腊时代的人类,身处种种困境:险恶的自然环境、愚昧的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无知,遂将人的生存障碍称之为“命运”。在命运的控制下,人身不由己,处境悲惨,丧失自由和自主能力,人只能以俄狄浦斯式的自戕方式与命运对抗。实际上,这是一切时代、一切种族、一切人的生存处境的缩影。

古希腊文学的价值在于张扬生命极限状态下人的理性、道义和人格。在严酷的环境中,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是:尽其所能为自己赢得人的尊严和荣誉,体现了希腊式的悲壮的英雄主义世界观。

艺术特色:

首创“回顾式”结构。神话呈现的顺序结构是:拉伊俄斯犯罪→神谕→弃婴→逃亡→杀父娶母→追凶→自我放逐;悲剧设计的倒叙结构是:追凶→倒叙:弃婴→逃亡→杀父娶母→自我放逐。倒叙最适合于戏剧,其作用是优化结构,使情节更紧凑,冲突更集中。

题材之典范。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人类产生以来人人关心的问题,但是,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个作家表现得如此酷烈,震撼人心。秘诀在于戏剧冲突的强度,而这种强度来自题材之典范:人要逃避的是如此令人不齿的罪恶,他必将倾其全力;而这个罪恶是人力绝无可能颠覆的神谕——命运。双方的抗衡越是强烈,便越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俄狄浦斯的智慧,其一放在破解斯芬克司之谜中去显示,突出其对忒拜人的恩泽;其二放在追凶的过程中去表现,突出其正直和勇气。其美德在执着追凶、自我放逐等情节冲突中得到充分展现。悲剧集中展示了俄狄浦斯性格中的智慧力量、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控诉了命运的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