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甘肃藏族传统体育概要

甘肃藏族传统体育概要

【摘要】:第一节甘肃藏族源流及概况一、甘肃藏族源流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统一命名为藏族。甘肃藏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拓了这片土地,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甘肃藏族自称“安多哇”,意为安多人。“安多”是指操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包括甘肃、青海的部分藏区和四川阿坝地区。

第一节 甘肃藏族源流及概况

一、甘肃藏族源流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在远古时代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不知过了多少年,经过远古时代的漫长发展,青藏高原上出现了四十小国(部落)。这四十部落是互不统属的割据势力,他们互相攻杀,掠夺地域,抢劫财物,争战不休,最后形成十二小国(部落联盟),其中布杰蕃王(鹘提悉补野)这一支强盛无敌。至公元前350年左右,布杰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隋唐时期,兴起于西部的吐蕃王朝向东扩张,到8世纪中,世居今甘、青、川的大部分羌人部落,相继沦为吐蕃部属。这些羌、氐、戎及吐谷浑渐与吐蕃融合。吐蕃王朝灭亡后,在今甘、青、川地区形成了很多吐蕃人聚居区,为日后甘、青、川藏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吐蕃”作为民族名称,在历史上一直沿用。直到民国时期才正式统一命名为藏族。

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境内的藏族,大部分源于西藏,是唐代吐蕃王朝兴起时东进吐蕃军士之后裔融合了当地的土著民族氐羌等族繁衍而成;还有一部分是明代以后从青海和四川迁徙而来的。

天祝藏族,历史上属安多藏区,俗称华锐,意思是英雄的地区或部落。华锐是指今湟水以北,河西走廊东端以西,包括青海乐都北山、互助、门源、大通东部和甘肃天祝、肃南皇城等藏区。天祝是华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史书记载,民间传说、风俗习惯、语言等材料综合分析,华锐藏族源于公元9世纪的“凉州(今武威)古六谷部”,而凉州六部是由公元7世纪世居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诸羌、氐部落和东进的吐蕃将士融合而成的。甘肃藏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开拓了这片土地,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二、甘肃藏族概况(www.chuimin.cn)

藏族是甘肃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甘肃藏族自称“安多哇”,意为安多人。“安多”是指操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包括甘肃、青海的部分藏区和四川阿坝地区。据《安多政教史》称,“安多是取阿卿岗日(玛沁雪山)与多拉让摩(积石山)二山首字,并称而得名。甘肃藏区主要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其次是祁连山北麓分布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泱翔、铧尖、西水、祁文、祁青等藏族乡,陇南山区宕昌县新城子、官鹅藏族乡、武都区平牙、磨坝藏族乡,文县铁楼藏族乡。另外在岷县、临夏、兰州、武威等地也有分布。全省藏族人口40余万,其中甘南州有35.15万人,天祝有6.8万人,肃南有1万余人,其余的5000余人散居在宕昌县、文县、武都等地。

甘肃藏族自称“吾奥”和“蕃同”,属藏族三大块中的安多藏区。其中卓尼、迭部、舟曲、文县等地部分地区,从语言(包括语音)、习俗上稍有差异,反映了甘肃藏区文化多元的特点。

甘肃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据藏文史书记载,藏文是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大臣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乌尔都文创制而成,后经两次修订,沿用至今。藏文是一种拼音文字,有30个辅音字母和4个元音字母。书写方法有楷书、草书等多种写法。

甘肃藏族与其他地区的藏族一样全民信教。早期信仰古老的苯教,藏传佛教传入后,现信仰宁玛、萨迦等派,明末清初格鲁派兴盛,随宗格鲁派至今。苯教和宁玛派在甘肃藏区有些地方仍有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