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我们宁波的象山县,海盐晒制技艺可以说是近千年中国海盐传统生产技艺的缩影。2008年,象山的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故的新桥盐场副场长史奇刚,被文化部授予海盐晒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象山文化部门着手对晒盐技艺进行抢救性挖掘,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23-10-31
夜光杯漫谈
张天雁
在我国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酒泉夜光杯榜上有名,人们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了西部这一神奇的工艺品上。酒泉夜光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酒泉就出产稀世之宝夜光杯。据西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西周穆王应西王母之邀赴瑶池盛会,席间,西王母馈赠他一只“光明夜照,乃白玉之精,斯灵人之器”的酒杯,名曰“夜光常满杯”。周穆王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此夜光杯名扬千古。到了唐代,夜光杯更是闻名遐迩,有“酒泛夜光杯”的佳传。在古今的诗词中也有赞美夜光杯的诗词,叶剑英元帅的《西游杂咏·酒泉》诗云:“风雪关山访古来,评泉品酒看光杯。班超不解安邦计,定远端从睦远开。”唐代诗人王翰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更使夜光杯名扬天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句,诗以杯名世,杯因诗增辉,更加突出了当时夜光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使得夜光杯一直流传至今。
酒泉夜光杯的玉料采自距酒泉城百余公里的祁连山4000米雪线以上的优质墨玉,经过钻棒、切削、掏膛、冲碾、细磨、抛光、烫蜡等二十多道工序,手工精雕细琢而成,是一种名贵的饮酒器皿。酒泉夜光杯杯薄如纸,纹饰天然,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有翡翠、墨绿、鹅黄、黄绿、羊脂白等颜色。绿色夜光杯似翡翠“一触欲滴”,白色夜光杯似“凝脂结霜”,黄色夜光杯若“鹅黄疏淡”。
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变,色正味纯,如在夜晚,对着皎洁月光对饮,杯内明若水,光彩熠熠,似有奇异光彩,夜光杯由此而得名。(www.chuimin.cn)
酒泉夜光杯式样精巧,风格独特,质地光洁,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在明末清初时,有玉器作坊十来家,由本地小贩转售外地,或为晋陕一带客商运往京、津、沪,或为商贩运往康藏一带换取鹿茸、麝香,或为外国传教士带到国外,年远日久,于是闻名遐迩,遂有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持下,酒泉夜光杯有了较大的发展。1958年夏天,朱德同志到西北视察来酒泉,指出:“夜光杯这个传统手工艺品不能断绝,要大力发展。”
到目前,酒泉夜光杯已有三十多种造型,分为中式杯、高脚杯、平底杯、仿古杯四大类。中式杯有大、小两种;高脚杯有大、中、小三种;仿古杯有爵、觞、觥、樽四种。中式杯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浑圆深沉,古朴典雅。高脚杯又称西式杯,有西方带座玻璃杯的造型特点,杯体曲线突出而自然,玲珑精巧,不乏中式杯亭亭玉立的气质,真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因而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
酒泉夜光杯,浓缩了两千年的丝绸之路文明史,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化。作为民间艺术瑰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已经成为五洲四海传递盛情的友谊杯。
(《酒泉日报》2007年10月17日4版)
有关酒泉日报20年文集·人文地理卷的文章
而在我们宁波的象山县,海盐晒制技艺可以说是近千年中国海盐传统生产技艺的缩影。2008年,象山的晒盐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故的新桥盐场副场长史奇刚,被文化部授予海盐晒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象山文化部门着手对晒盐技艺进行抢救性挖掘,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23-10-31
图8-1宁波天一荟甬剧是用浙江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声腔属于滩簧。1938年后,这一戏曲剧种正式被人称为“甬剧”或“改良甬剧”。2008年6月7日,甬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8-2宁波市甬剧团《田螺姑娘》剧照在服饰和化妆上,甬剧也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早期宁波“串客”在一些“草花戏”中,一般市民穿斜襟或对襟衫,下围竹布裙,有的则戴毡帽,穿蒲草鞋。......
2023-10-31
对了,这位来宾回答得正确,就是宁波汤团。宁波的猪油汤团,据考证起源于宋元时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波地区民间每逢正月初一早晨、正月十五元宵,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吃宁波汤团,表示欢乐、团圆、吉祥之意。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已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图27-1黑芝麻汤圆宁波人在春节吃汤团的习俗一直保持到当代。宁波对外开放后,还把宁波汤团速冻出口。从此,宁波汤团的名气就更大了。......
2023-10-31
宁波金银彩绣始于何时,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宁波金银彩绣具有丰富的题材形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间风格,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艺术馆被授予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这些都代表着对宁波金银彩绣的肯定和认可。......
2023-10-31
宁波走书起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1952年,正式定名为“宁波走书”。“文化大革命”期间,宁波走书受到极大的摧残。宁波走书有四个腔系,即走书腔系、四明南词腔系、乱弹腔系和杂曲小调。四平调是宁波走书最具特色的曲调,多用于演出开始时,起定场作用。让人欣喜的是,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联合申报的“宁波走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10-31
宁海平调,是一种产生在宁海,流传在浙东三门湾地区的地方戏。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海平调荣登其中的传统戏剧类。经数百年的传承和积累,宁海平调成为一笔珍贵而丰富的戏曲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它为数众多的传统剧目和曲牌。宁海平调的传统剧目有100余部(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前十八”“后十八”的36部大戏。宁海平调的表演特色表现如下。......
2023-10-31
经统计,天一阁藏15.8万册的古籍中,其中上等级古籍58287册,占古籍总数的36.70%。它就是天一阁的藏品修复部,也是文化部公布的12个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和修复技艺的传承人——王金玉老师。当然在天一阁古籍修复40年仅仅是动手能力强是完全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内心要热爱这份工作。20世纪90年代天一阁才开始有目标地去修复。天一阁中的古籍也是如此,修复完成都是要放进书库的。......
2023-10-31
对这些外来款式、外来技艺及外来材料,宁波人积极研究、仿效,促进了宁波泥金彩漆技艺水平的提高。外国商人初到宁波,对特色鲜明的泥金彩漆极其喜爱,大量购买,市场上的泥金彩漆、工艺品被抢购一空。当时宁波的泥金彩漆从业者达五百余人,泥金彩漆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提高”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宁波泥金彩漆和其他工艺美术行业一样,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