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巴州古城的神秘面纱张燕柴玉银安西民间传说,在芦草沟以北的雅丹地貌内有一座隐现不定的“巴州城”,当地民谣说:“沙压了沙州城,显出了巴州城。”在安西,汉唐时期的古城有25座,也是全省的古城大县。从文物标本的文化特征来看,为两汉之魏晋时期文化面貌。在安西发现的这座古城的隔城遗存是我国有城邑记载以来的最新和最早的实物资料。种种迹象表明,它就是安西传说的巴州古城。......
2024-10-17
《在那遥远的地方》源于酒泉
郭大民
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写了不少优美的歌曲。被誉为“经典歌曲”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则是他的代表作。这首歌曲自1939年创作以来,就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特别是近些年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曾被美国著名歌唱家罗宾逊唱遍全球并被巴黎音乐学院作为教材,1992年荣获中国金唱片特别创作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又于1993年荣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对《在那遥远的地方》,近年许多研究者就其产生的地点颇有不同见解。有人说原曲写于青海,有人说写于甘肃兰州,也有人说写于新疆,总之是一首“西部民歌”。那么,这首“经典歌曲”到底源于何处?据知情者介绍,它其实源于酒泉。
据王洛宾早年在青海共同工作和生活过的同事、好友周宜逵先生在《历史务求真实——我所知道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载于《人民政协报》)一文中介绍,周先生早年在青海工作多年,王洛宾自1939年春到青海西宁工作的八年中,他们一直在一起,且交往颇深。就此歌产生的时间和地点,周先生写道:“据王洛宾讲,《在那遥远的地方》最初是1938年他在甘肃酒泉从一位新疆维吾尔族小商贩那里听记的,初名叫《羊群里想念你的人》。在西宁听到哈萨克族歌手又唱这首歌,曲调基本相同,词句排列次序略有不同。他用在酒泉的记谱对照,整理出四段歌词,定名为《草原情歌》,这就是C调原曲。王洛宾在整理这些民歌的同时,创作了一个反映流浪的哈萨克人觉醒抗日的两幕短话剧《沙漠之歌》。他将《草原情歌》的第四段删去,用《我愿做个牧羊人》为歌名,编入这个话剧中。就在此时,王洛宾的朋友、歌唱家赵启海来到西宁,就是他把王洛宾整理出的歌带往四川重庆,后来传到东南亚。赵临走时,根据王洛宾的意见,将《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www.chuimin.cn)
周宜逵先生明确指出,《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1938年在酒泉听维吾尔族小商贩唱时听记的。那时候酒泉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加之当年的王洛宾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后生,在酒泉的这段经历,至今酒泉尚无人作出介绍。笔者曾就这首歌向酒泉籍老同志询问请教,他们告诉我,40年代初期,王洛宾的歌曲就在酒泉传开了。据刘兴义老先生介绍,1944年他上学时,酒泉师范的音乐教师周青萍就给学生教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还组织学生排演《沙漠之歌》短话剧。剧中一首《穆斯林进行曲》,对宣传动员西北少数民族团结抗日起到了积极作用。刘老先生不仅原调唱出了这首歌,还高兴地跳起了当年伴跳的新疆舞。
刘兴义老先生还说,40年代前后,在酒泉经商的维吾尔族人是很多的。在酒泉市现在的银达乡,就有一个村子,住有很多维吾尔族人。当年国民党在酒泉开办的西北干部培训班,也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穆斯林青年参加。所以,王洛宾1938年在酒泉听记维吾尔族小商贩唱歌是完全可信的。当然对王洛宾在酒泉的活动情况,我们还有很多细节不清楚,希望有机会求教于知情的老同志,以便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酒泉日报》2001年2月2日4版)
有关酒泉日报20年文集·人文地理卷的文章
揭开巴州古城的神秘面纱张燕柴玉银安西民间传说,在芦草沟以北的雅丹地貌内有一座隐现不定的“巴州城”,当地民谣说:“沙压了沙州城,显出了巴州城。”在安西,汉唐时期的古城有25座,也是全省的古城大县。从文物标本的文化特征来看,为两汉之魏晋时期文化面貌。在安西发现的这座古城的隔城遗存是我国有城邑记载以来的最新和最早的实物资料。种种迹象表明,它就是安西传说的巴州古城。......
2024-10-17
至今,逢年过节,民间仍有一定规模的演出,使敦煌文化的“余脉”在民间顽强地得到延续。近年来,敦煌市抽调专人对敦煌曲子戏进行全面的普查、整理工作,逐项登记建档,制订了详尽的保护规划。......
2024-10-17
酒泉文字记载历史上最早的县长——东汉曹全事迹解读范溥从书法艺术上考虑,如果一定要在汉碑中寻找出一个最为秀润典雅的作品的话,那么,东汉《曹全碑》无疑是其中翘楚。而曹全自己,则在公元184年左右,当过酒泉禄福县长。很显然,碑、传记载的都是同一件历史事件,但在人名、官名、史实方面却存在显著差异。碑文记载这次战事“和德面缚归死”,当然以胜利而告终。在此,笔者以为碑文的记载更可靠,因而更值得相信。......
2024-10-17
不可忽略的“先秦文化”赵开山酒泉地处河西走廊,南有雪峰高耸的祁连山,北有连绵不绝的合黎山和马鬃山,东有黄河连中原,西出阳关通西域。往往忽略了先秦时代的酒泉先民们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形态。据《穆天子传》记载,中国北方草原的一支先羌文化,在西周形成“禺氏”的部落,后迁徙甘肃河西,号称月氏。中国古代文籍记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猃狁,远古称荤粥,秦以来称匈奴。......
2024-10-17
悬泉置遗址,大漠深处的古文献宝库王昱酒泉,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由于其干旱的地理环境和少雨的荒漠性气候,使得众多古文化遗迹和古文献典籍虽历经千年却能很好地保存下来。悬泉置遗址发现于1987年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1990年—1992年连续三年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悬泉置遗址出土的大量邮驿文书、简牍簿籍,为现今的人们研究和了解汉代邮驿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文字资料。......
2024-10-17
让时光见证历史的体温二十年的庆典,对于诞生、成长于“古代飞天故乡、现代航天摇篮”酒泉的《酒泉日报》,像是举行的一场庄重、盛大的成人礼。《酒泉日报》自创刊以来,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历程。......
2024-10-17
近年来,由于粮库经营状况不佳,连职工工资都难以保障,已无力保护“敦煌粮仓”。“敦煌粮仓”多年来一直由粮库进行使用和保护,这一现象引起各界人士的质疑。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粮仓”的保护和修复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高度重视。......
2024-10-17
塔院寺“金塔”初建年代考陶玉乐塔院寺“金塔”,位于金塔县城东南2.5公里的塔院寺内,塔以筋砌,始名“筋塔”,谐音“金塔”,塔与寺合称“金塔寺”或“塔院寺”。“金塔”是密檐式佛塔的代表。关于“金塔”初建的确切年代,现存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从以上史料说明,塔院寺“金塔”初建位置就是现在的位置,并非拆迁,初建年代应该不晚于明代。2003年7月,塔院寺“金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