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社会科学学导论》成果介绍

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社会科学学导论》成果介绍

【摘要】:其次,课题负责人提出课题论证报告一式若干份,经有关领导批准后送交科研管理部门。最后,由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将审批确定的课题通知课题负责人,并签订课题协议或合同书。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接到课题组提交的课

三、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管理

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管理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政治管理、计划管理、条件管理、人事管理、学术管理、经济管理等,但最重要的管理是课题管理,只要课题管理搞好了,其他管理就会被带动起来,所以,这里将课题单独提出来,作一个专门的介绍。

1.课题选择

研究课题的选择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阶段,也是课题管理程序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课题的难度并不亚于对课题本身的研究。研究课题选择准确与否,对于科研能否成功,取得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关系极大,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科研选题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要选准科研课目,首先必须严格选题规范,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选题。选题的原则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具体地说,它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选题应该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学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每年发布的课题指南可以参考,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实践或资料中发现问题,寻找题目。

(2)选题应该适合已经确定的科研目标和科研方向,能够体现自己的特色和研究优势。一般地说,无论是谁选题都应该围绕既定的科研目标和方向,同时要有特色,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可以选择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及民族经济等具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题目,只有体现特色的选题才有可能取得开创性的、填补空白性质的成果。选题还应该从自己的优势出发,这种优势就一个地区或科研单位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研究的领先地位,就研究者来说是指其专业特长。实践证明,任何事情都只有发挥优势才有可能避免劣势,避免重复劳动,扬长避短,集中力量努力争取引人注目的成果。选题还应该考虑从社会科学发展的薄弱环节入手,从两个或多学科的交叉点入手,这样才易于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选题应该考虑可能性问题,即考虑一个地区、研究单位或研究者是否具备所选课题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是指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如知识水平、研究经历和研究方法等;客观因素是指保证研究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条件,如开展研究所需要的场地资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

(4)对于研究者而言,选题时适当考虑个人的研究兴趣。实践表明,研究人员很感兴趣的课题,往往能取得人们预想不到的成功。

2.课题决策

课题决策是指科学研究决策部门对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否列入计划进行研究而开展的。论证确定过程,这是课题管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二步。目前,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采取自下而上(研究人员提出课题)和自上而下(有关决策部门领导提出选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至于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否列入计划,则需要科学研究决策部门作出正确的科学认定。那么,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科学决策呢?根据现有的经验,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决策要以科学的原则为依据。一方面,要遵循选题时所依据的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还应当考虑此课题取得成果后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否能够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2)决策要以充分的课题论证为基础。课题论证的内容,一般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难点及解决的措施,研究成果的形式和预期效益,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资料或设备的情况,研究人员的素质与水平,研究经费的预算

(3)决策要按科学的程序进行。具体地说,首先是由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初步筛选,提出选题范围。其次,课题负责人提出课题论证报告一式若干份,经有关领导批准后送交科研管理部门。再次,由科学研究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采取个别评审或召开评委会等不同方式,对课题论证进行综合评价。接着,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根据评议结果,提出课题决策的初步意见。此外,科研决策部门领导审批确定——凡列入所级计划的课题由所领导审批,列入院级计划的课题由院领导审批,列入国家或省、市、自治区级规划的项目由有关级别负责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的领导审批。最后,由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将审批确定的课题通知课题负责人,并签订课题协议或合同书

3.课题实施

课题一经确定就进入实施阶段。课题实施管理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二是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但无论是课题组的管理,或者科研部门的管理,目的都是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尽快地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1)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课题组对课题的管理是由课题组长负责实行的,所以这个管理实质上是课题组长对课题的管理。课题组长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根据协议或合同的要求,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拟定调查或写作的提纲。(www.chuimin.cn)

第二,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课题研究计划进度,并且根据计划的要求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

第三,随时督促检查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根据需要对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调整或修订。

第五,严格控制和掌握课题研究经费的支出使用,并进行必要的课题核算。

第六,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统稿、修改、审定,以保证成果的质量。

第七,按期向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提交课题进展情况的书面总结报告。

(2)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相对于课题组对课题的微观管理来说,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它主要包括以下的内容:

第一,进行课题平衡,明确重点课题。

第二,对大型的综合性的课题组织跨学科、跨单位的科研协作。

第三,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跟踪管理,即科研部门的管理人员深入课题组了解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问题。

第四,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和总结,除指出问题和教训以外,还要鼓励和扶持新发现、新经验、新方法。

4.课题评价

课题研究结束以后,需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协议书或合同书对课题实施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目的在于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效益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实绩做出结论,检验课题实施管理的水平。课题评价是课题管理程序中的最后步骤,其程序和内容主要是:

(1)课题审核。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接到课题组提交的课题总结和课题研究成果等有关材料以后,必须对照课题协议书或合同书的计划和规定进行初步审核,判断课题组是否按照有关的协议或合同完成了指标和提交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如果初审合格,则应聘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课题评价。

(2)课题评价。一是对课题实施结果的评价,二是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前者主要是评价课题承担者的科研效益,包括课题研究中投入的人数、课题研究的周期、课题经费的报销、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术上的突破及存在的问题等。后者主要侧重于对课题研究成果社会效益的评价,包括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课题评价的结果,应该形成书面结论,存入课题承担者的学术档案,并作为以后考核与升职的依据。

(3)课题应用。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所以科学管理部门应该向有关的出版社、杂志社、党和政府的决策机关推荐那些评价好的科研成果,有条件的还应该组织推广应用,并将反馈信息及时通知课题组,同时记录在案。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就是表现在这里。